黃老師上課「比中指」??

2021-02-18 華人肌骨物理治療


呵呵,黃老師常在課堂上用中指來傳遞「大腦是裝大便」,來 塑造眼見  不一定為憑為證、要怎麼就要健康就要怎麼運動的不二定律。由於相關的訊息越來越多,而且也進階到3.0版了,因此,將這概念與大家分享,希望當我們對民眾衛教時,能讓他們重視專業的指導。

除了「比中指」在課堂中常見,還有另一個手勢也常在MTC貼扎課程中常看到,也就是「OKOK」,此次,我們一併將之與大家分享,讓專業+趣味,也讓學習更加有味道。

在談這個話題時,上網去拜訪「度娘」與「谷哥」,卻發現一個天大的笑話,雖然我早已忘記是如何得知這個手勢,卻常常在電視購物臺看到主持人藉此在倡導產品如何如何好,笑死了,但當我搜到下列訊息時,再看到參加人員的教育背景差點昏倒。

兩岸學生發功「手指變長了」 | 教育| 人間福報
https://www.merit-times.com.tw/NewsPage.aspx?unid=137632《手指變長?》200大學生念力奏效- 生活-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324391

改錯好題目 念力讓手指變長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NcIjwcKqXI



竟然還有人說這是「念力」,差點撞到牆壁。

「意念力」能讓手指變長?-邪教溫床-人本網

http://rbw.org.cn/article.aspx?ty=uud&i=B46&pg=24

還有人煞有其事的解析與破解,唉!! 醒醒吧!!我們還有中指變長的「握禪理論」2.0版與3.0版的進階升級呢!!!!

如果大家有開車的經驗應該有碰過下列情境: 

在專注開車或者騎機車、自行車時一段路之後,有時候突然發現有其他車輛或人或東西從旁邊出現,嚇的要緊急踩剎車?!或者由於眼睛一直往前看、注意路況,常常忽視掉路旁的美女帥哥的打招呼,甚至是對向開車過來打招呼的朋友?!

而且有一個實驗叫做「自我認知崩解」,更鮮,當你連續注視對方的眼睛 10 分鐘,接下來就會有怪怪的事發生?

測驗結果出爐,凝視對方雙眼的那一組產生出驚人的變化。有 90% 覺得對方的臉扭曲變形, 75% 覺得像怪獸,還有 50% 覺得跟自己的臉有點像!

我們的大腦到底麼了?????


課堂上我常請大家先將兩手掌依手腕掌側橫紋對齊後再合掌,注視兩手中指的長度比較。(看看,連這個動作跟其它方式比較,多有科學實驗精神)

確認後再分開,請學員注視自己左手的中指,一邊聽著黃老師的口令(中指中指變長一點),一邊自己心理也專注跟著默念。(大部份學員都在一邊看著手指一邊笑)

跟著默念5~6遍以後(應該念多一點,最好20次),再請學員依照剛剛的方式,先對照手腕掌側橫紋後再合掌,看看兩手的中指變化。

 
趕緊試一試!! 也可以開始找愛人試事,嚇嚇「咒語」!!

你給大腦什麼任何訊息(不管是對的還是錯的)他就做什麼樣的工作,從不會細細分辨,純粹神經迴路跑來跑去在做怪,不相信?! 再把你的雙手依照步奏合掌來看中指,有維持變化嗎?!

肌骨疼痛病例,特別是動作功能損傷症候群(movement impairement syndromes)更是由於不斷輸入錯誤姿式訊息到大腦,錯判為這種失衡的肌肉動作模式為正常,結果是什麼便容易清楚知道。

因此我們便要將這專業訊息不斷地告訴民眾,而不是任由非專業人員錯誤教導動作,到最後在我們面前的病症都是複雜中的複雜。

這是1.0版的中指變長,歡迎大家自行運用。

3/5~6上海漂流貼課程、3/12~13鄭州膝關節課程、3/19~20貴陽眾籌課程,有空一定會跟大家分享2.0版,甚至3.0版的進階說法。

因為我們的專業不只是在治療,更在教育與預防

還記得我們常在貼扎課程所使用的手勢嗎?!

不只是形狀、顏色的變化,進階版還有別種噢!!


醫學博士大村惠昭(1936年生於日本富山市),提出人有不可思議的能力(身體能量自我判別能力),能夠區分什麼能量(物質或能量)對自己好,什麼對自己不好?他在日本說這些話時,沒有人理他。大村醫師很生氣,就跑到美國紐約去,用英文寫論文,後來很多人認同他,出現很多追隨者。「O環測試」的理論,並在一九八一年公布論文,並於一九九三年三月二十三日獲得美國專利局5188107專利號碼。而且陸續於二十二個國家取得專利。

大村惠昭指出,人接觸對自己有益的東西(正能量),力量就會增強。相反地接觸了不好的東西(負能量),力量就會削減。(但是一般人會因外在的因素而忽略或是去向不好的事物~因此與身體作對話,傾聽身體的反應是很重要的;中醫認為五臟各主不同的情緒 ,印度也認為七輪代表七種主要情緒,可以說人每個細胞或器官都有自己的思維,只是在對外以大腦為主,現代發現越來越多的證明,在許多器官移植或是輸血後,發現人的個性會有所改變。)

在貼扎課程中的使用,並不是給與貼扎任何神秘色彩,只是跟大家說明人體有許多奧秘是我們尚未知道的領域,在學習不同的治療手法時,一定要給自己一個信念,那就是現今的手法中沒有一招一式就可以解決所有的疼痛病例,不管我們聽到別人如何宣傳療效多大也沒動搖,所以,需知道的是在治療之前一定要做足功課,也就理學檢測與評估,畢竟這是專業的我們所擁有的專長不是嗎?!

這個手法可以搭配cross tape或顏色,特別是在某些複雜病例上的運用也不同的效果。至少,自己也可發現,哪些顏色是對自己有正能量,搭配出入在任何場合中,必能百戰百勝,無往不利。

如果對於相關課程訊息有興趣,請與上海灘於狂(微信ID: davidstars7)聯繫。

相關焦點

  • 社區團購早教啟蒙老師到家上課,新華網報導摩爾媽媽APP上線「拼班」
    (原標題:社區團購早教啟蒙老師到家上課,新華網報導摩爾媽媽APP上線「拼班」)
  • 「家庭」送孩子上學,比「乖乖聽老師的話」更該對孩子說的3句話
    然而,左一句,「記得要聽老師的話」,右一句,「上課專心認真一點」。卻很容易讓孩子視上學為畏途,好生壓力。送孩子上學,爸媽可以怎麼說呢?適合說什麼呢?就讓我們仔細來思考,吸引孩子願意上學的誘因會是什麼?試著和孩子分享、討論這些關鍵因素。
  • 瑞業老師告訴你,什麼是「輸入法聯想練習」?
    今晚20:00「瑞業作詞直播班」
  • 到底能不能對老師說「お疲れ様でした」?
    「お疲れ様」在初級階段就已經學過了,翻譯成中文就是「您辛苦了」。之前有在日本留學的小夥伴表示,上完課後確實有跟老師說過「先生、お疲れ様でした」。那這句話究竟能不能對老師說呢?「お疲れ様」是從動詞「疲れる」(疲倦,疲勞,疲乏)演變而來的,它原本是使用在以下場合:第一,慰勞勞動的他人第二,共同勞動的同僚之間的相互慰勞」而就上課的場景,對於老師來說「上課」是工作,但是對於學生來說上課就不是工作了,所以在這種場合下,是不存在相同的立場的。
  • 摩爾媽媽APP「到家老師」,正吸引早教、幼兒園、託育老師加入
    (原標題:摩爾媽媽APP「到家老師」,正吸引早教、幼兒園、託育老師加入)
  • 「融合教育」在臺灣:是「融」或「不容」?
    班上總有 1、2 個讓大家覺得「有點怪怪」的同學,他們或者會在某些課程跑去其他教室上課,或者體育課時,只能在旁邊看著大家打球、遊泳。平常他們雖然與大家一起待在教室裡面,你卻總覺得好似有一道隱形的牆難以突破?──這正是臺灣以「融合教育」為名、卻是以「整合教育」為實的教育現況。什麼是「融合」教育?
  • 「上課不發言,就算缺席」的院校---近畿大學
    「上課不發言,就算缺席」「大學一年級開始,學生全員流放國外」「想度過華麗的大學生活?報其他系吧」「一個班就15個人,你還想上課睡覺?」為了強調國際學部有多國際,近畿大學還投放了另外一批海報!
  • 自由挑選老師、沒有統一課綱──「客制化教育」你怎麼看?
    Brookes學校的「客制化教育」加拿大Brookes學校,高年級同學有許多課程的首堂課,是老師對學生說明他們對於這門課的想法與初步的課程規劃,學生可以提出修正方向的建議或自由表達對於課程的意見;因為這些想法映照出的是對於學習的渴望,所以老師是尊重與樂見的。
  • 拇指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用日語怎麼說?
    「親指を立ててほめる」人差し指(ひとさしゆび):食指日語中一般用「人差し指」表示食指。顧名思義就是指別人的手指頭,雖然很形象,但這個動作在日本被認為是很不禮貌的。而中文裡的成語「食指大動」,在日語中也有相同語源的表達「食指が動く(しょくしがうごく)」。食指が動くとは、物を食べたくなること。転じて、物を欲しいと思ったり、何かをしたいという気になること。
  • 不是「勤奮」,而是「稀缺性」,決定了一個人的價值
    假如有人用重錘猛擊你的中指,你會不會說:「沒關係,這只是1個指頭,我還有另外4個指頭呢」?——所以,這5個方面哪怕任意一個出了問題,都會對其他四個形成負面影響。我們人生的5個領域,必須相互和諧,共同發展。也許我們在人生的每一階段,聚焦的目標不盡相同,但千萬不能完全犧牲某個方面作為代價。萬一徹底失去,很可能永遠無法彌補。比如健康。比如愛情。2、怎樣獲得更高的幸福與成就?
  • 「拇指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分別用日語怎麼說?
    你知道五個手指分別如何用日語表達嗎?
  • 英語,「食指與中指交叉」什麼意思?從「手勢」了解外國文化
    Shrugging one's shoulders 聳肩如果你的美國友人對你聳聳肩,你可能就該「適可而止」了,因為聳肩的動作通常是代表對方認為自己無能為力,或者對某件事未置可否、漠不關心。Crossing one's fingers 食指與中指交叉交錯食指與中指的動作,是一種祈禱、祈求好運的意思。據說藉由交叉手指的手勢,象徵力量聯合起來,可以用來抵擋厄運或邪靈。
  • 仁井學「吹響!上低音號」黃前久美子聖誕繪圖公開
    仁井學「吹響!上低音號」黃前久美子聖誕繪圖公開 動漫 178動漫整編 ▪ 2020-12-24 10:28:42
  • 賦能教育界「新職業」,摩爾媽媽APP「到家老師」SaaS系統
    9月10日消息,今天,0-6歲定製教育平臺摩爾媽媽APP上線「到家老師」SaaS系統,為依託移動網際網路平臺誕生的「新職業」——「到家老師」,提供覆蓋老師到家服務全流程的管理工具,包括教研中心、籤約合同、考勤統計、教學觀察、交易記錄、收入提現等。
  • 正妹老師上課穿熱褲現「傲人身材」,家長群崩潰
    新聞來源:中時新聞網(臺)摘要: 隨著時代的變遷,老師已揮別過去嚴肅的形象日前,大陸有一名24歲的正妹女教師,因為穿搭的關係遭學生家長投訴,甚至被抨擊「完全沒有老師的樣子。」 這名楊姓女教師年僅24歲,外型相當亮麗、身材姣好,上課時的穿搭常淪為學生間的話題。
  • 該如何明確自己寫的是「作文」,還是「文章」?
    好幾年前,請教過語文老師一個問題:一篇作文怎麼才能成為一篇文章?就是,「作文」和「文章」有什麼區別嗎?記得老師回復的是:只要這篇文章有體現出你要表達的一個明確觀點,就算是一篇文章了。有人回答:作文是為了應試,為了達到老師的要求。而新媒體文是為了迎合用戶的需求。兩者本質屬性不同。一個為了達到要求,一個為了迎合需求,要說真的有區別的話,那大概就在於前者被動,而後者相對而言更主動一些。這又不禁讓我想起「上學」和「讀書」的區別來。上學,官方一點就是接受教育,隨意一點也叫作「讀書」。
  • 學生愛打電玩手遊上課搗亂,這位非正式老師做了一件事
    我能精準分出「正式教師」和「代理教師」。因為每次演講完,老師們跑來跟我交流,出於禮貌,我都會問:「老師,請問您怎麼稱呼?」如果是正式老師,會直接告訴我名字:「叫我靜雯就可以了。」「我是明豪老師。」但如果是代理老師,通常都會這麼說:「啊啊,我只是代理老師。」隨後才會告訴我怎麼稱呼。好像我稱呼他老師,對他而言,覺得自己還不夠格似的。
  • 大學女老師穿短裙上課走紅網絡,網友:想回去上課了
    如果學校請來的女老師都是高顏值美女,想必學生都不會翹課,所以現在「極品女師」成了網路上的熱門話題,畢竟漂亮的美女老師特別養眼,還會吸引更多 學生來聽課,前不久抖音流傳一張大學女老師的照片,造成這名女老師突然火紅,網友暴動大喊:「想回學校上課了」。
  • 上課看小圓!東海大學課程講義「魔法少女不會誕生」
    上課看小圓!東海大學課程講義「魔法少女不會誕生」 動漫 178動漫頻道 ▪ 2015-04-08 14:39:09
  • 把「育人」比作「旅行」,把「積分」比作「銀行」——巨人麒麟路校區李沙沙
    •資質:英語專業八級,初中英語教師資格證,劍橋大學ESOL-TKT教學能力認證•擅長教授:新概念英語;劍橋國際少兒英語;天才英語;自然拼讀;Join in愛好「旅行」和「茶藝」,可以在自然風光處恣意,也可以在恬淡茶香裡靜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