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學院姚遙:西方「黑翻譯」陷害的不止華為

2020-12-10 新浪財經

來源:環球時報

原標題:姚遙:西方「黑翻譯」陷害的不止華為

近日,美國《華爾街日報》煞有介事地「引用」了華為創始人任正非的一句「語錄」:「衝啊,邊衝邊殺,讓鮮血染紅我們的道路。」西方媒體隨之上演了一場以訛傳訛的經典戲碼,澳大利亞《每日電訊報》甚至妄言「華為威脅要讓西方血流成河」。然而事實真相是,任正非的講話對象是正在開展技術攻關的華為研發團隊,原話則是一句中國人耳熟能詳的日常俗語:「殺出一條血路。」「誤會」澄清之後,一些西方媒體依舊不肯認錯,英國廣播公司(BBC)言之鑿鑿地稱是任正非不了解英國人,「生活在和平社會半個多世紀的西方公眾」不是都能普遍認同中國商人鼓勵士氣的軍事詞彙。

西方輿論以有意無意的錯誤翻譯來誤讀、抹黑、構陷中國,並非太陽底下的新事,背後反映出十分深刻的軟實力競爭。

第一,將擴張的標籤貼給中國,反映出以己度人的文化偏見。中華民族的性格底色是安土重遷的農耕文明,在大河流域賜予的天然沃土上,農人只要辛勤付出就會獲得收成,所以不求空間之擴張,唯望時間之綿延。儒家文化向來倡導「文德」,孔子儘管贊成西周滅商是為民請命的大義之舉,但對於不得不使用武力的武王伐紂多少還是持保留態度,孟子尤其對牧野之戰中「血流漂杵」的慘烈場景耿耿於懷。中西方文化在此處便產生了一個關鍵差異——中國重文、西方尚武。作為西方的文明源頭,古希臘和古羅馬都是典型的海洋文明,受制於肥力不足的半島鹽鹼地和雨熱不同期的地中海氣候,為了彌補糧食缺口只能向外部的農耕區不斷擴張。古羅馬人徵服埃及後,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掠走麵包和麵包師。直至古羅馬滅亡,歐洲形成封建領主制,「領主(lord)」一詞在古代英語的詞源就是「守護麵包的人」——生怕別人把麵包搶回去。直到今天,從擴張主義、殖民主義、霸權主義一路走來的西方世界,仍然無法理解中華民族的對外關係傳統——「不假求於外」。

第二,以誤導性詞彙譯介中國,反映出指鹿為馬的輿論伎倆。實際上,西方學術界以明知故犯的錯誤詞彙譯介中國,已經持續了數個世紀。美國學者包華石曾做過研究:為什麼17-18世紀歐洲學者掀起「中國熱」與「中國紅」,19世紀起突然轉變為「中國冷」與「中國黑」?熱變冷、紅化黑,都不過是一種貶低他者、抬高自己的「文化政治」,翻譯策略正是用以強化「西方優越論」的某種老生常談。與古羅馬奴隸制、中世紀農奴制的歐洲截然不同,中國自秦代廢除封建、編戶齊民之後,主流文化認可的是「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具有歷史進步性。與此同時,中國自古就設置了負責監督吏治的御史臺,毫無疑問,這樣的政治功能會消解西方人對於所謂中國專制獨裁的偏見,於是,19世紀起西方學者歷來將其錯譯為用於「審查百姓」的Censorate,而非「監督官吏」的Inspection。近年來,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美國學者將中國堅守的「韜光養晦」譯為暗藏殺機的「隱藏力量,等待時機」,背後的輿論動機昭然若揭。

第三,中國形象被扭曲,反映出我們自身存在的軟實力逆差。在美國官方話語中,「軟實力」歷來與「意識形態鬥爭」緊密相連,美國長期在國際規範層面建構某種「軟霸權」,使任何不見容於所謂自由世界秩序的國家都處於一種弱勢地位,很多時候理不屈而詞窮。據統計,在當代中國社會科學領域,有280個關鍵詞來源於西方。換言之,自20世紀以來,中國的任何一種歷史現象都只能在別人的概念框架中獲得解釋,好像離開了別人的命名系統,我們就無法理解自己在幹什麼,我們生活的意義來自於別人的定義。然而,漢語與西方語言所代表的歷史文化傳統迥然不同,相互之間在翻譯術語與俗語時,如果不能深入文化與價值觀層面,結果必然詞不達意。因此,中國政府、企業和文化界在與世界互動時,很關鍵的使命是要體現出中國與西方客觀存在的理念差異。唯有儘快彌補軟實力逆差,我們才能夠客觀展示出一個對內親民愛物、對外濟弱扶傾的中國形象,才能夠號召更多國家與中國攜手並肩,超越「國強必霸」的西方大國路徑,構建更加包容、普惠、公平的新型國際關係與人類命運共同體。(作者是外交學院國家軟實力研究中心主任)

相關焦點

  • 「衝啊,邊衝邊殺,讓鮮血染紅我們的道路」,西方「黑翻譯」害的可不...
    西方輿論以有意無意的錯誤翻譯來誤讀、抹黑、構陷中國,並非太陽底下的新事,背後反映出十分深刻的軟實力競爭。近日,美國《華爾街日報》煞有介事地「引用」了華為創始人任正非的一句「語錄」:「衝啊,邊衝邊殺,讓鮮血染紅我們的道路。」
  • 西方媒體是怎樣「陷害」華為的?任正非一句話,竟被翻譯成這樣!
    華為在5G時代的崛起,沒有換來西方國家的尊重,也沒有換來該有的行業地位。反而,在美國各種制裁舉措的打壓,華為在5G的道路上,走的愈發的艱難。
  • 觀察|暖心開場與嚴厲收尾,中國外長記者會折射外交新氣象
    剛柔並濟闡釋中國外交「首先我還是要向在座的女記者們和所有的女同胞們致以節日的祝福。同時藉此機會向所有關心支持中國外交的中外記者們表示我們的感謝,因為中國外交取得的成績當中有大家付出的一份辛勞和貢獻。大家辛苦了!」與過去4年一樣,王毅外長的答記者會再次被安排在了3月8日國際婦女節的上午。
  • 任正非說「殺出一條血路」 卻被西方媒體這樣翻譯
    原標題:「衝啊,邊衝邊殺,讓鮮血染紅我們的道路」,西方「黑翻譯」害的可不止華為!西方輿論以有意無意的錯誤翻譯來誤讀、抹黑、構陷中國,並非太陽底下的新事,背後反映出十分深刻的軟實力競爭。近日,美國《華爾街日報》煞有介事地「引用」了華為創始人任正非的一句「語錄」:「衝啊,邊衝邊殺,讓鮮血染紅我們的道路。」西方媒體隨之上演了一場以訛傳訛的經典戲碼,澳大利亞《每日電訊報》甚至妄言「華為威脅要讓西方血流成河」。然而事實真相是,任正非的講話對象是正在開展技術攻關的華為研發團隊,原話則是一句中國人耳熟能詳的日常俗語:「殺出一條血路。」
  • 女性主義視野拓寬外交話語翻譯研究
    中國女性主義翻譯理論獨具特色20世紀70年代,西方女性主義翻譯理論是在女權運動和翻譯理論的多重交融互文碰撞下產生和興起的。為了應對翻譯實踐中的性別歧視現象,西方女性主義翻譯流派提出了相應的翻譯策略。中國的女性主義翻譯研究和理論自覺意識相對於西方國家來說,起步晚,發展緩慢。20世紀末,朱虹等學者率先將西方女性主義翻譯理論引入中國,給中國的翻譯理論研究帶來重要影響。
  • 考評中心與外交學院共建全國翻譯專業資格(水平)考試基地
    閔藝主任向孫吉勝副院長授牌11月27日,全國翻譯專業資格(水平)考試與外交學院共建考試基地授牌儀式在外交學院舉行。全國翻譯專業資格(水平)考試領導小組成員、全國翻譯專業資格(水平)考試辦公室主任、MTI教指委委員閔藝,全國翻譯專業資格(水平)考試辦公室副主任、考評中心代主任王繼雨,考評中心副主任王飛,外交學院副院長孫吉勝出席活動。考評中心和外交學院相關處室、院系負責人參加。
  • 外國語學院教授陳方獲「俄中文學外交翻譯獎」一等獎
    12月19日,2018-2019年度「俄中文學外交翻譯獎」評選結果揭曉。經過中俄雙方十餘位專家、學者和翻譯家的評審,共有7部俄羅斯文學作品漢譯本入圍。其中,3部作品分別獲得了「俄中文學外交翻譯獎」一、二、三等獎。外國語學院俄語系教授陳方憑藉譯著《我的孩子們》獲「俄中文學外交翻譯獎」一等獎。
  • 全國外交話語及外事外交翻譯研討會在鄭舉行
    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構建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話語體系,提升中國國際話語權和對外形象,全國第二屆外交話語及外事外交翻譯研討會將於2019年11月30日至12月1日在鄭州大學(主校區)舉行,會議主題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與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話語體系建設
  • 中國外交官的搖籃,外交學院
    中國外長王毅外交學院的傑出校友,除了王毅外長,還包括曾任胡錦濤主席和溫家寶總理的首席翻譯官張璐,以及2013年3月,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的記者會上,被廣大網友關注的翻譯張京這些高顏值、高素質、高能力的三高外交人員,都來自於中國歷史上最偉大外交官周恩來總理親自題名的外交學院。一、風雲外交學院。外交學院在周恩來總理的親自關懷下於1955年成立。眾所周知,20世紀60年代,是個人才輩出和風雲激蕩的時代,外交學院就誕生在那樣的歲月。
  • 大白讀書會|書卷裡的新中國外交風雲
    「獻給新中國70周年的70本好書」第六輯聚焦於外交類圖書,我國風雲激蕩的外交風採,資深外交官、知名國際關係學者對中國外交戰略的透徹解讀,都收錄於這一冊冊書卷之中。>推薦理由自2006年起,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每年均撰寫《國際形勢和中國外交藍皮書》,對國際形勢和中國外交進行深度分析和透徹解讀,希望對研究國際問題的學者有所助益,對關心中國外交的讀者有所啟迪,對希望了解中國與世界的國際人士提供一個中國視角。
  • 2020年外交學院MTI漢英翻譯真題選段原文與譯文講解!
    今天和大家講講外交學院2020年MTI翻譯基礎中,漢英翻譯部分選段,幫大家梳理外交學院MTI翻譯考試的難度以及考點和應對技巧,希望對接下來要備考
  • 全國第二屆外交話語及外事外交翻譯研討會在鄭州大學成功召開
    、中共河南省委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鄭州大學、《中國翻譯》雜誌社、河南省翻譯協會等單位主辦,鄭州大學外國語與國際關係學院、鄭州大學中國外交話語研究院、國際生態翻譯學研究會外事翻譯委員會承辦的全國第二屆外交話語及外事外交翻譯研討會在鄭州大學成功舉行。
  •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 高級翻譯學院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 高級翻譯學院高級翻譯學院是為適應我國經濟、文化諸行業發展對高級翻譯人才的需求於 2006 年成立的教學機構。除了擁有一支教學經驗和口筆譯實踐豐富的專業教師隊伍,高級翻譯學院還長期邀請聯合國日內瓦辦事處、外交部翻譯室、中國翻譯協會、中國對外翻譯公司等業界專家講學。
  • 反擊西方的污衊就是「戰狼外交」?有人跪久了站不起來
    文/行走斯圖卡最近一段時間以來,中國外交在諸多問題上態度強硬,尤其是針對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他蠻橫要求中國就漫畫事件道歉,遭到中國外交部連續多天的猛懟,讓澳大利亞下不了臺。莫裡森態度也出現變化。但就這樣的背景下,一些國家和網絡上有些人竟然開始指責中國是搞「戰狼外交」,是「四面樹敵」。
  • 華為手機自帶翻譯黑科技,按下這個按鈕,即可翻譯多國語言
    用過華為手機的朋友都知道,手機中有很多黑科技功能,除了一些經常使用到手機技巧。其實華為手機中還隱藏了一個非常實用的辦公黑科技。手機自帶大翻譯功能相信很少有人知道怎麼使用,下面就帶大家了解一下。一、手機拍照翻譯華為手機自帶的相機功能除了用來拍照以外,還可以當作翻譯功能。當我們遇到看到不懂的英文單詞,只要拿出手機打開相機對準需要翻譯的英文單詞進行拍照,等待2秒就可以將英文翻譯成中文,不但如此還可以實現互譯功能。
  • 西方圍毆趙立堅和「戰狼外交」,說明踩痛了他們的尾巴
    「戰狼外交」成為2020年國際輿論場上的一個熱詞。西方大肆攻擊中國的「戰狼外交」。據德媒12月11日報導,歐盟駐中國大使鬱白說,歐盟希望與美國新政府在對華政策上達成一致「對霸凌、恐嚇和脅迫式外交、『戰狼』外交說『不』。」
  • 外交學院教授武波南開談「『翻譯中國』的內容、原則和方法」
    南開新聞網訊(通訊員 徐晶 王琦琦)12月11日下午,外交學院教授武波受邀在我校外國語學院學術報告廳做了題為「『翻譯中國』的內容、原則和方法」的學術講座,就中國文化與翻譯展開深度交流。我校外國語學院MTI研究生、學術型研究生、博士生參加,會議由外國語學院翻譯系李晶晶老師主持。
  • 正確理解和翻譯「韜光養晦」的外交戰略意義
    正確理解和準確翻譯「韜光養晦」,將有助於更好地向外界介紹中國的和平外交政策,促進國際社會對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的了解,維護並進一步塑造中國良好的國際形象。對「韜光養晦」一詞的正確理解和準確翻譯,無疑將有助於更好地向外界介紹中國的和平外交政策,促進國際社會對中國和平發展道路和傳統戰略文化的了解,維護並進一步塑造中國良好的國際形象。這也正是我們在公共外交中需要重視和解決的一個問題。
  • 外交學院2020-96
    2、學校簡介  有人用一句話來形容外交學院:中國大學裡「最小的鯤鵬,最強的麻雀」。高校類別裡唯一的「其他」。  外交學院(China Foreign Affairs University),簡稱「外院」,是外交部唯一直屬高校,財政部6所「小規模試點高校「之一,國家首批「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入選國家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
  • 首屆「俄中文學外交翻譯獎」揭曉
    「俄中文學外交翻譯獎」評委會主席劉文飛教授介紹獎項 攝影:郝志慧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郝志慧):12月19日,首屆「俄中文學外交翻譯獎」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行,三位翻譯家及三位責編分別摘得翻譯獎和責編獎。在七部入圍作品中,中國人民大學外語學院教授陳方斬獲「俄中文學外交翻譯獎」(2018-2019)一等獎,獲獎譯作為雅辛娜的小說《我的孩子們》。北京大學教授趙桂蓮獲得二等獎,獲獎譯作為庫爾恰特金的小說《陽光閃耀》。三等獎獲得者為首都師範大學俄語系副教授於明清,獲獎譯作為瓦爾拉莫夫的小說《臆想之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