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方給中國貼「戰狼外交」的標籤,華春瑩: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作者:書南/編輯:弘文全文853字,閱讀約需2分鐘西方國家為了針對中國,用盡了各種辦法,其中之一就是利用媒體輿論,製造"中國威脅論",就連中國的正常外交政策,都被西方人冠以"戰狼外交"的稱號。不過,貼上"戰狼外交"的標籤,中國並不會在意,華春瑩就引用名言稱,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中國不喜歡惹事,但並不代表中國就怕事,有誰對中國圖謀不軌,即使只是語言上的攻擊,中國也沒有必要一味忍讓,該出手時就出手,不打醒對方,這些人就只會得寸進尺不斷對中國發起攻擊和污衊。
-
西方圍毆趙立堅和「戰狼外交」,說明踩痛了他們的尾巴
「戰狼外交」成為2020年國際輿論場上的一個熱詞。西方大肆攻擊中國的「戰狼外交」。據德媒12月11日報導,歐盟駐中國大使鬱白說,歐盟希望與美國新政府在對華政策上達成一致「對霸凌、恐嚇和脅迫式外交、『戰狼』外交說『不』。」
-
江時學:「戰狼外交」是個偽命題
最近一兩年,中國外交部新聞發言人被西方一些政客和媒體扣上了「戰狼」的帽子,中國的外交風格被莫名其妙地貼上了「戰狼外交」的標籤。近日,還有華人學者在海外媒體上撰寫文章批評中國搞「戰狼外交」。對此,筆者認為,這些人和媒體渲染的「戰狼外交」其實是一個偽命題。
-
戰狼,總好過「舔狗」
我也不知道什麼時候,西方媒體也學會了「戰狼」這個詞,拿來攻擊我們。其實以他們的傲慢程度,幾乎不會看《戰狼2》這部電影,更不了解起內涵,也不會明白這個詞在中文語境下是什麼意思,總之拿來噴中國就對了。簡單說就是,西方的中國研究者,他們經常做的就是只聽國內高華恨國黨的意見、看臺灣的中國藥丸節目,然後把這些作為依據反饋給西方政府,西方政府把這些當成依據制定對華政策,反過來又成了全球媒體上各種中國藥丸文章的依據……這就沒辦法了......所以,我建議鍾情於一美元炸雞、美國烤箱烘乾機、地板下蟑螂的幾位同志,早日成為歐美政府的高參和智囊,加速這個過程
-
德媒指責中國「戰狼外交」,結果自己先栽了
如果這個大失誤在#中國#成為熱點的話,我一點都不會奇怪:西方竟然連#人權#的權和用來整理乾草垛的杈都分不清……《每日鏡報》把權寫成了杈:這就是德國的「中國能力」。(譯者註:「中國能力」是前幾年德國外交部和一些漢學家大力呼籲的,他們認為德國即使是跟法國、英國比起來,對於中國的了解也太少了,且與中國與德國密切的經貿關係不匹配。)
-
被德媒評"戰狼外交",為了我國利益和尊嚴,成為"戰狼"又何妨
在12月11日,我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對於現場媒體對於提出我國"戰狼外交"和"脅迫式外交"的理念,所表示,對於炒作的"戰狼外交",每一次的事件都是別國對我國進行首先的挑釁,而我國每次也都只是僅僅說出事情的真相,維護自己的利益和尊嚴。
-
霸氣回應「戰狼外交」,華春瑩說出14億中國人的心聲
」,報導批評中國搞「戰狼外交」。「戰狼外交」本來就是一種對中國外交的片面印象,在記者會上,中國外交部華春瑩霸氣回應「戰狼外交」,說出了14億中國人的心聲。」12月10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被問及「中國的戰狼」這篇報導時,華春瑩首先談起了文章中的錯別字「杈」,華春瑩表示,其實這個低級錯誤也不奇怪,因為的確,現在有些人經常明明對中國一無所知,卻煞有其事地對中國進行著無中生有的指責。
-
華春瑩連續兩天回應「戰狼外交」說了什麼?戰狼外交是什麼意思
有記者提問,12月10日,歐盟駐中國大使鬱白(Nicolas Chapuis)在北京舉行的一次能源論壇上表示,歐盟和美國應該統一認識,聯合對抗中國的「脅迫式外交」,對中國的「戰狼外交」說「不」。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
華春瑩回應「戰狼式」外交:真正厲害的女人,是威而不怒的
圖片源自網絡 如有侵權 請聯繫刪除美女外交官華春瑩給人的感覺是威而不怒,在她身上我們能看到四兩撥千斤的力量。有記者提問,德國《每日鏡報》8日以「中國的戰狼」為題刊登一篇批評報導,指責中國搞戰狼外交,報導本來要配一個中文的「權」字,卻多了一點變成了「杈」字。該報導稱,德國聯邦議員人權委員會11月18日舉行所謂中國人權聽證會,招致中國大使館批評。文章引用德國綠黨反華議員鮑斯的話說,中國實行「戰狼外交」。發言人對此有何回應?
-
華春瑩回應「戰狼外交」,反問精彩!
「外交部發言人辦公室」消息,在12月10日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問:德國《每日鏡報》8日以《中國的戰狼》為題刊登一篇批評性報導,指責中國「戰狼外交」。該報導本來要配一個中文的「權」字圖片,卻多了一個點成為了「杈」字。該報導稱,德國聯邦議院人權委員會11月18日舉行所謂「中國人權聽證會」,招致中國大使館批評。文章引用德國綠黨反華議員鮑斯的話說,中國實行「戰狼外交」。
-
德媒指責中國「戰狼外交」?先把字寫對了再說
德媒指責中國「戰狼外交」?(觀察者網訊)12月8日,德國《每日鏡報》以《中國的戰狼》為題刊發批評性文章,指責所謂的中國「戰狼外交」。 於是文章就拿中國駐德使館這份聲明大做文章,稱中國做出「過於激烈的反應」,污衊中國「攻擊人權委員會」。文章還引用德國反華議員的話指責中國外交官「舉止具有侵略性」,稱中國在搞「戰狼外交」。 但全文最引人注意的還是佔據了近半個版面的紅色漢字「杈」字。根據一旁小字的介紹,這個漢字是「強大的標誌」,象徵著「權力」(Macht)。
-
華春瑩回應「戰狼外交」:為維護國家利益尊嚴,就做「戰狼」又何妨?
有記者提問,德國《每日鏡報》8日以「中國的戰狼」為題刊登一篇批評報導,指責中國搞「戰狼外交」,本來要配一個中文的「權」字,卻多了一點變成了「杈」字。該報導稱,德國聯邦議員人權委員會11月18日舉行所謂中國人權聽證會,招致中國大使館批評。文章引用德國綠黨反華議員鮑斯的話說,中國實行「戰狼外交」。發言人對此有何回應?
-
歐盟駐華大使稱對中國「戰狼外交」說不,外交部回應
有記者提問,12月10日,歐盟駐中國大使鬱白在北京舉行的一次能源論壇上表示,歐盟和美國應該達成共識,聯合對抗中國的「脅迫式外交」,對中國「戰狼外交」說不。中方對此有何評論?華春瑩 資料圖對此,華春瑩表示,昨天我已經非常詳細地闡述了對有人炒作所謂「戰狼外交」的看法,只要理性地回顧和分析一下,哪一次、哪一件是由中方首先挑釁或者威脅別國,就會得出公正客觀的結論
-
環球時報:七成受訪者認可中國「戰狼外交」
中國之治:國際形象越來越好,有效防疫成為主因本次調查還專門就「戰狼外交」設置問題。近年來,西方質疑中國搞「戰狼外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近日對此回應道:「為了維護中國的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為了維護國家的榮譽與尊嚴,為了維護國際的公平與正義,就做『戰狼』又何妨?」此次調查顯示,71.2%的受訪者認為「戰狼外交」是中國該有的外交姿態。
-
史萊姆國內大火,但在日本評分卻不高,網友:跪久了,站不起來!
最近有一部日本的動漫在國內非常的火,但是在日本卻評分不高,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更是有網友戲稱:這是跪久了,看到什麼都認為是優秀的,其實小編不這樣認為,跟隨小編一起來看看吧。《關於我轉生變成史萊姆這檔事》這部動漫目前正在連載,它的形式屬於把遊戲的轉變成動畫。
-
宋魯鄭巴黎日記:說中國是戰狼式外交,那西方是什麼?
早上看新聞,今天外出的人相對並不多。天氣是一個原因,再就是恢復正常工作的機構應該還是沒有預想的要多。第三個就是法國民眾也擔心疫情再爆發。地鐵很多線路乘客人並不多,不少座椅上貼著禁坐的標識。人少,大家自然也都能按照標識去坐。我看了一下,前後八個座位只能坐三個人。但以擁擠著名的13號線則是擠到關不上門——當然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兩個站出了滲水事故。
-
歐盟駐華大使稱要對「戰狼外交」說不,外交部:望尊重事實
有記者提問,12月10日,歐盟駐中國大使鬱白(Nicolas Chapuis)在北京舉行的一次能源論壇上表示,歐盟和美國應該統一認識,聯合對抗中國的「脅迫式外交」,對中國的「戰狼外交」說「不」。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
外交部回應歐盟駐華大使稱對「戰狼外交」說不:不應不分是非、只講...
來源:一財網華春瑩指出,歐盟本身就是多邊主義的成果,也一向以堅持多邊主義為榮。在今天(11日)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提問:12月10日,歐盟駐中國大使鬱白在北京舉行的一次能源論壇上表示,歐盟和美國應該達成共識,聯合對抗中國的「脅迫式外交」,對中國「戰狼外交」說不。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
《環球時報》最新民調:七成中國民眾贊同「戰狼外交」
結果顯示,71.2%的受訪者認為「戰狼外交」是中國該有的外交姿態,其中近半數(47.9%)認為中國對有關「戰狼外交」的回應足夠強硬,逾兩成(23.3%)認為回應不算強硬。另有4.5%的受訪者認為外交部的回應比較強硬,應該收斂一些;在2.9%的受訪者看來,外交部的回應太強硬了,需要收斂。
-
被同事污衊,領導信以為真:仍不知反擊,就是真「傻」
這兩點一相加,那就是「重罪」,沒點啥都一定有點啥。面對別人的污衊,自己依舊選擇老老實實工作,不做任何反擊,就顯得有點「傻」了。自己如果堅信,只要做好自己的事情,身正不怕影子斜,任憑別人隨便說,那這種想法只會害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