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抑鬱,再不重視起來就晚了

2020-09-07 奇妙豆豆書屋

8月22日,四川瀘縣發生一幕悲劇,一名15歲女生從25樓跳下,父親在樓下試圖接住女兒被砸傷,兩人經搶救無效雙雙身亡。消息曝出女孩一直有嚴重的抑鬱症。


關於青少年抑鬱問題的報導屢見不鮮,而多起青少年自殺的案例更令人痛心,引發了社會的極大關注。


大人們總說:「少年不知愁滋味」、「小孩子無憂無慮,能有什麼過不去的。」但所有這些煩惱,卻實實在在是青少年們生活的一部分。青少年的抑鬱,一直被嚴重低估。


01

什麼是抑鬱症呢?


抑鬱症指的是以情緒或心境低落為主要表現的疾病總稱,情緒的消沉可以從悶悶不樂到抑鬱悲傷,甚至悲觀厭世,可有自殺企圖或行為,部分患者伴有明顯的焦慮、煩躁;嚴重者可出現幻覺、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狀。



人們常常認為抑鬱症是成年人才會遇到的心理問題,不會在兒童青少年群體中出現。但事實上,青少年正處於生長發育的高峰期,體內有激素的劇烈波動,可能面臨學習壓力的增加,同時受本身年齡、表達能力、人際交往經歷等多方面的影響,導致青春期也是抑鬱症的易感時期。


02

青少年抑鬱症有哪些表現特徵呢?


略不同於成年人的抑鬱,青少年的抑鬱更具有隱蔽性,因此往往被低估,診斷及治療率也相對較低。抑鬱表現情緒、思維、生理、行為等方面:


1. 一天中的大多數時候都情緒低落:青少年還可表現為煩躁、易怒,甚至逃學、離家出走;


2. 失去對多數活動的興趣:如總是抱怨身體沒勁、疲乏;


3. 思維遲鈍,記憶力下降,注意力難集中:如上課和做作業效率降低,成績下滑;


4. 自卑,缺乏自信,覺得自己一無是處:如對他人評價過分敏感,對即將發生的事過分緊張;


5. 有自殺、自殘的想法或行為:如在網絡上發表一些很喪的話「沒有我,世界會更好」、「自殺並不可怕,比自殺更可怕的是失望和厭世」,或者拿刀在手腕上比劃,等等;


6. 食欲不振or暴飲暴食 ,體重可能會顯著變化;


7. 失眠or睡眠過度,青少年容易伴隨噩夢;


8. 常常抱怨頭痛、頭暈、胃痛、胸悶等,但經過醫學檢驗查不出器質性問題:青少年由於心智尚不成熟,可能會藉由軀體疼痛來表達心理上的痛苦;


9. 迴避正常的社交活動:如以前的朋友現在不怎麼來往了,拒絕參加家人、朋友間的一些娛樂活動;


03

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青少年抑鬱症?


如今,父母對孩子的期望越來越高,而孩子也面臨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受傳統觀念影響,中國的父母更關注孩子的學習和生活,卻很少關心孩子的心理問題。


另一方面,巨大的升學壓力和嚴峻的就業形勢,快節奏的社會生活,高負荷壓抑著中學生脆弱的心靈,因為千千萬萬個學生都在擠升學這個獨木橋,做不完的作業,頻繁的考試,生活緊張而單調。這些來自社會的、學校的、家庭的諸多壓力,如果處理不好,久而久之,勢必導致心理障礙。



家庭環境的影響也是其中一個誘導因素。比如父母關係不和、家庭暴力、父母離異、受到忽略、錯誤的家庭教養方式、或父母突然離去等重大事件。這些情況都有可能導致青少年抑鬱,但無法說某個因素一定導致青少年抑鬱。


04

發現孩子有抑鬱的症狀和傾向,應該如何幫助孩子走出抑鬱呢?


增加社交活動

面對面交流時間成為優先的考量: 每天騰出時間與孩子交流。想盡辦法讓孩子與他人增加社交聯結,向孩子推薦與他們興趣相投的活動,積極參與志願者活動,幫助他人能有效地抵抗抑鬱的情緒並增加自尊心。


把身體健康放在首位

運動對心理健康是絕對必要的,所以讓青少年積極參與運動;限制電子產品的使用時間,青少年經常通過上網來逃避自己的問題;提供營養豐富又平衡的飲食,確保青少年獲得他們需要的營養,來優化大腦健康的情緒支持。避免熬夜,儘量按點睡覺,有充足的睡眠狀態。


尋求專業幫助

經過一段時間的生活調理還不能夠改善孩子的抑鬱情緒,那麼也許是時候向臨床心理健康專業人員尋求幫助了。讓孩子參與治療的選擇,尊重孩子自己的選擇權。家長能做到的最重要的就是保持耐心並多理解孩子,支持和鼓勵他們。

大部分人問:「為什麼同一個時代,有的孩子好好的,有的孩子就這麼脆弱?這不就是孩子的原因嗎?」


其實,世上沒有相同的兩片葉子,甚至同一對夫婦養出來的孩子也各不相同。個性化教育和合適的家庭氛圍才是影響孩子成長的關鍵。


一個好的家長就像是一個優秀的教練,面對孩子的不同個性,能夠採取不同的對待方法,在孩子可以充分發展自我、自我成長的前提下,對其進行適當的鞭策,而不是一味地用自己的標準來要求孩子。孩子就是我們的影子,家長要做的是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慢慢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


註:部分圖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進行刪除。

相關焦點

  • 為什麼青少年抑鬱越來越普遍?
    關於青少年抑鬱,人們常常有很多誤解,而其實大家對「青少年」的理解本來就充滿了誤區。對於正在初中和高中接受高強度的學習和競爭的「小大人」們來說,這個時期是相當艱難的。但是,大多數的孩子還是克服了必要的焦慮,建立了友誼,在學業中獲得了成功,並發展了自我意識。  偶爾的不良情緒或行為是預料之中的,但是抑鬱則完全不同——抑鬱可以摧毀一個孩子的人格,引起強烈的悲傷、絕望和憤怒。
  • 產後媽媽一定要重視的變化——產後抑鬱
    說明國家都在重視抑鬱症的防治工作。我們是不是一定要更重視了?抑鬱症成人類第二大殺手四大重點關注群體:青少年、孕產婦、老年人群和高壓職業。我在月子期間,也曾經遭遇過產後抑鬱的困擾。說真的,那個時候並不知道這就是抑鬱。
  • 青少年抑鬱的信號燈(上)
    這不是想不開的事情,而是有可能在抑鬱狀態裡面無法出來,也不是不想出來,是走不出來。這種情況不僅僅成人有,在兒童青少年群體也很普遍,因為抑鬱在任何年齡階段都會出現。因新冠疫情的影響,近乎半年沒有上課,當開始上課後,青少年的自殺數據一直在上升,其中有一部分的青少年是因為抑鬱而走上了不歸路。處在抑鬱狀態的青少年,有一些症狀會比較明顯一些,也有一些會相對隱晦一些,識別起來並不是那麼容易。
  • 家長應該如何面對青少年抑鬱?
    青少年面對許多壓力,從青春期的變化到關於自己是誰、可以與誰融洽相處的困惑。這些混亂和不確定狀態的存在使得區分正常的成長的煩惱與抑鬱症並不總是容易的事情。然而,青少年抑鬱遠不止心情不好這樣簡單,它是一種可能會影響到個體生活各個方面的嚴重健康問題。幸運的是,青少年抑鬱是可以治療的,家長也可以在其中提供幫助。父母的愛、引導和支持對於抑鬱症青少年的康復、讓生活回歸正軌大有裨益。
  • 近三成青少年有抑鬱風險:孩子"不乖"可能是抑鬱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心理精神科袁勇貴主任醫師指出:我國青少年精神障礙患病率呈逐年增高趨勢,青少年抑鬱症離我們並不遠,需要引起家長和老師的重視,主動及時就醫。據有關調查顯示,近三成青少年有抑鬱風險,抑鬱症也正在成為僅次於癌症的人類第二大殺手。「十年前,在我們心理精神科的門診上,一天只會碰到2-3個青少年,但現在一天的門診病例有三分之一都是青少年抑鬱問題。」袁勇貴主任表示,青少年抑鬱離我們並不遙遠。
  • 教育必讀:青少年抑鬱症狀的分析
    我國青少年自殺率躍居全球第一,青少年抑鬱症狀出現率達到50%。對於青少年抑鬱的嚴重問題,重視程度有著明顯的不足,產生抑鬱症狀的主要原因是由於家庭教育的缺失。1、暴力型家庭父母隨意打罵孩子,或者父母之間的隨意打罵,讓孩子長期處於驚恐的狀態。
  • 原來這才是青少年抑鬱的真實原因
    在青少年時期表現的抑鬱不僅影響自身的心理健康,還影響其在校表現以及同學關係。青少年抑鬱症的後果可想而知,可更值得人警醒的是,這些青少年背負的,不僅是其帶來的痛苦,還有父母的不理解。  父母養育方式對子女的心理發展、人格形成及心理健康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父母的嚴懲、放任、過分保護和幹涉與抑鬱呈正相關。文化程度低的父母的教養方式、方法更難以讓青少年接受,青少年身心發育、學習、人際關係等方面的問題也難以得到父母的幫助與指導。因此父母文化程度尤其是父親文化程度低是青少年抑鬱的一個重要影響因素。
  • 記者走訪衡水心理門診:青少年接診量逐年增加 多數為抑鬱厭學
    「她這麼小,為什麼會輕微抑鬱呢?」近來,有部分家長反映,孩子的心理問題困擾著他們的家庭。記者通過走訪我市多家醫院的心理門診也發現,青少年心理諮詢門診量逐年增加,專家提醒家長多注意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做到多溝通、多關注、早就醫。
  • 近三成青少年有抑鬱風險:有些孩子「不乖」其實是抑鬱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心理精神科袁勇貴主任醫師指出:我國青少年精神障礙患病率呈逐年增高趨勢,青少年抑鬱症離我們並不遠,需要引起家長和老師的重視,主動及時就醫。近三成青少年有抑鬱風險升學壓力大、課外輔導班各式各樣……近年來,越來越多孩子在父母口中「別人家孩子」的陰影和壓力下成長,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不容樂觀。據有關調查顯示,近三成青少年有抑鬱風險,抑鬱症也正在成為僅次於癌症的人類第二大殺手。
  • 近三成青少年有抑鬱風險:有些孩子「不乖」 其實是抑鬱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心理精神科袁勇貴主任醫師指出:我國青少年精神障礙患病率呈逐年增高趨勢,青少年抑鬱症離我們並不遠,需要引起家長和老師的重視,主動及時就醫。近三成青少年有抑鬱風險升學壓力大、課外輔導班各式各樣……近年來,越來越多孩子在父母口中「別人家孩子」的陰影和壓力下成長,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不容樂觀。據有關調查顯示,近三成青少年有抑鬱風險,抑鬱症也正在成為僅次於癌症的人類第二大殺手。
  • 8號線開通在即,再不重視這個原關內核心區就晚了
    現場踩盤及深度研究之後,我們認為有5個必看的理由:1、8號線一期即將開通,再不上車就晚了;2、山海豐富令人神往,天然魅力即刻享受;3、綜合配套成熟,即買即享;4、區域產業價值被低估了,必須重視;5、大品牌房企持續加碼。
  • 驅散抑鬱陰霾,還青少年以藍天
    在消極與自卑中長大的學生小梅(化名),雖然極力隱藏自己的抑鬱情緒,沒有做出過極端舉動,但她深刻地知道性格已經養成,抑鬱陰霾帶來的「後遺症」,需要自己「用一生去治癒」。青少年「走極端」事件時常見諸網端,應當引起警醒與反思。但這或許只是冰山一角,被隱藏被忽視的抑鬱「暗雷」更亟待被關注被疏導。
  • 近三成青少年有抑鬱風險 專家:有些孩子「不乖」其實是抑鬱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心理精神科袁勇貴主任醫師指出:我國青少年精神障礙患病率呈逐年增高趨勢,青少年抑鬱症離我們並不遠,需要引起家長和老師的重視,主動及時就醫。近三成青少年有抑鬱風險升學壓力大、課外輔導班各式各樣……近年來,越來越多孩子在父母口中「別人家孩子」的陰影和壓力下成長,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不容樂觀。據有關調查顯示,近三成青少年有抑鬱風險,抑鬱症也正在成為僅次於癌症的人類第二大殺手。
  • 為什麼青少年患「抑鬱症」越來越多?可能是這3個原因,值得重視
    抑鬱症在多數人看來是一件離我們很遙遠的事情,甚至對於青少年抑鬱的這種問題並不覺得和自身有太大關係。但在面對孩子向你明確表達某件事情自己沒辦法做到的時候,作為家長對孩子是怎樣的回應?————信息源於百家榜創作者 走出抑鬱的小叮鐺在新聞上的數據,在生活中就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今天我們就聊一聊關於青少年患抑鬱症的事情。
  • 青少年抑鬱,其實沒那麼遙遠
    青少年抑鬱,其實沒那麼遙遠---疫情之後,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更需重視韓海英 博士3月3日,河北省石家莊市某小區的一個五年級的男生,因當天早晨家長訓斥其上網課不積極,一氣之下便從樓上跳下輕生……5月12日,廣西南寧12歲男孩在被父親責備沉迷手機之後的第二天從高層跳樓身亡……
  • 青少年抑鬱的家庭因素
    有研究顯示表明,在全球範圍內,抑鬱症已成為青少年繼車禍之後的第二大致死原因。事實或許因國家和地區而異,但重視孩子的心理成長,應當成為一種教育共識。青少年抑鬱症的發病率較高已經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了,例如高考壓力、情感受傷、心理壓抑等是常見的青少年抑鬱症發病原因,不過具體青少年抑鬱症的原因是什麼呢?現在的早戀已經從高中提前到中學,甚至小學,而懵懂、速食的愛情更是讓諸多感情經驗不足的學生倍受傷害,脆弱的感情一旦出現變故,就很容易誘發青少年抑鬱症。
  • 青少年抑鬱,你究竟了解多少?
    在這個快速發展的新時代,青少年雖然精神物質生活豐富多彩,日常生活及素質教育成了人們關注的焦點,但逐年上升的心理健康問題卻在沒有引起家長足夠的重視。很多人把抑鬱等同於抑鬱症。抑鬱是每個人都會有的情緒,當人遇到負面事件後產生的正常情緒反應,一般隨著對事件的認識和發展,抑鬱情緒逐漸消失,心境回歸正常舒服狀態。抑鬱症屬於精神障礙,是一種以抑鬱消極、情緒低落為主要特徵的心理疾病。
  • 「誰能救救我」,每5個孩子就有1個抑鬱,青少年抑鬱真不是矯情
    而在這些抑鬱症患者中,青少年數量逐漸增長,在 2012年,中國大陸地區2679名10-25歲的青少年抑鬱比例為20.3%,這也就是說大約5個孩子中就有一個抑鬱傾向,青少年抑鬱真不是矯情。
  • 「誰能救救我」,每5個孩子就有1個抑鬱,青少年抑鬱真不是矯情
    ,中國大陸地區2679名10-25歲的青少年抑鬱比例為20.3%,這也就是說大約5個孩子中就有一個抑鬱傾向,青少年抑鬱真不是矯情。《燈火之下》,借抑鬱症女孩之口表達抑鬱症患者心聲一片名叫《燈火之下》的短片在網絡上火了起來
  • 中國青少年抑鬱患病率顯著提高:孩子成長中的焦慮情緒,一定要重視
    同時,各項研究數據又都表明,近年來,患抑鬱症群體的年齡正在急劇下降,青少年抑鬱症頻發。美國著名的民調機構皮尤研究中心在前兩年曾過一個調查,發現2007年-2017年間,美國12歲-18歲之間的青少年,有過重大抑鬱問題的青少年比例,從8%增加到了13%。這意味著,有嚴重抑鬱症的未成年人增加了12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