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應該如何面對青少年抑鬱?

2020-09-23 心理醫生楊白勞

青少年面對許多壓力,從青春期的變化到關於自己是誰、可以與誰融洽相處的困惑。這些混亂和不確定狀態的存在使得區分正常的成長的煩惱與抑鬱症並不總是容易的事情。然而,青少年抑鬱遠不止心情不好這樣簡單,它是一種可能會影響到個體生活各個方面的嚴重健康問題。幸運的是,青少年抑鬱是可以治療的,家長也可以在其中提供幫助。父母的愛、引導和支持對於抑鬱症青少年的康復、讓生活回歸正軌大有裨益。

1、我的孩子抑鬱了嗎?

十幾歲的人生可能是十分艱難的,抑鬱症對於青少年的影響遠超過我們多數人所了解的程度。事實上,無論來自何種社會背景,約有五分之一的青少年會在13~19歲的某段時間中罹患抑鬱症。然而,儘管抑鬱症是可治療的,多數青少年從未接受過專業幫助。

雖然不時心情低落或者行為逾矩在十幾歲的青少年中是常見的,但是抑鬱症與此不同。青少年抑鬱症的負面影響遠不止情緒低落這一點。抑鬱症可能會摧毀孩子人格的核心特質,讓他們產生強烈的沮喪、絕望或是憤怒的感受。很多逆反和不健康的行為與態度可能表明青少年正在經受抑鬱症的折磨。以下是一些通常意義上的青少年「越軌」行為,實際上,他們是在試圖以此應對痛苦的情緒。

學業問題。抑鬱症可能會引起精力缺乏和注意力困難。在學校,學生可能會有出勤問題或留/降級,又或是一向表現良好的學生難以完成作業。

離家出走。許多被抑鬱症困擾的青少年會逃離家庭或者談論離家出走。這些嘗試通常表明他們需要幫助。

吸毒和酒精濫用。青少年可能會通過酗酒或吸毒試圖擺脫抑鬱症。不幸的是,物質濫用只會讓情況變得更糟。[註:關於吸毒,東西方社會存在差異]

低自尊感。抑鬱症可能會使當事人感覺自己樣貌醜陋,並有強烈的羞恥、失敗以及無價值感。

手機上癮。青少年可能會通過上網來逃避問題,但是過度的使用智慧型手機和網際網路只會讓他們變得更加孤立,也讓抑鬱症變得更加嚴重。

冒險行為。被抑鬱症困擾的青少年可能會有危險或高風險的行為,比如危險駕駛、醉酒或沒有保護的性行為。

暴力行為。一些青少年——通常是受過霸凌的男孩子——可能變得有攻擊性或產生暴力傾向。

青少年抑鬱也與一系列其他的精神健康問題有關,包括進食障礙和自殘行為。雖然抑鬱症可能會使當事者產生強烈的痛苦,並影響到平日的家庭生活,但家長仍有很多事情可以做來幫助孩子好轉,需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了解青少年抑鬱症有怎樣的表現以及如何識別它的信號。

2、青少年抑鬱症有哪些信號和症狀?

成年人通常可以自己尋求幫助,與此不同,青少年需要他們的家長、老師或其他監護人認識到他們的處境並帶他們尋求所需要的幫助。但這並不容易,因為抑鬱症患者並不總是表現出悲傷的樣子。相反地,易激惹、憤怒以及躁動不安有可能是最明顯的抑鬱症症狀。

青少年抑鬱的信號和症狀

1、悲傷或無望感

2、易激惹、憤怒或敵意

3、易哭泣或時常哭泣

4、與家人、朋友停止交流

5、對參加活動失去興趣

6、在學校表現不佳

7、飲食或睡眠習慣的改變

8、煩躁和躁動不安

9、無價值感和內疚感

10、缺乏熱情和動力

11、虛弱或精力缺乏

12、注意力難以集中

13、無法解釋的隱痛或疼痛

14、 死亡或自殺的想法

3、青少年與成年人的抑鬱症有何不同?

青少年抑鬱症可能與成年人抑鬱症看起來完全不同。下列症狀在受抑鬱症困擾的青少年中要比在成年人中更常見。

易激惹或憤怒情緒。如上所述,在抑鬱青少年中,易激惹比悲傷情緒更為常見。一個抑鬱的青少年有可能是愛發脾氣、有敵意、易受挫的,或者很容易就爆發怒火。

無法解釋的隱痛或疼痛。抑鬱的青少年經常抱怨軀體的不適,比如頭疼或肚子疼。如果徹底的身體檢查並沒有發現醫學誘因,這些隱痛和疼痛可能暗示著抑鬱症。

對於批評的極端敏感。抑鬱的青少年被「無用感」所困擾,他們會覺得自己的存在沒有價值,這讓他們十分容易因為被批評、拒絕和失敗而感到受傷。對於高成就學生來說更容易如此。

與一部分人減少聯絡。成年人容易在抑鬱的時候孤立自己,而青少年通常會與一些朋友保持聯絡。然而,受抑鬱症困擾的青少年有可能與以前相比減少了自己的社交,遠離他們的父母,或者開始與不同群體的人交往。

如何區分抑鬱症和「成長的煩惱」?

作為家長,如果不確定自己的孩子是患了抑鬱症還是只是遇到了成長中必經的困難時期,考慮一下這些症狀持續了多久、嚴重程度如何以及你的孩子是否與平時的樣子有很大差別。激素和壓力可能會讓青少年偶爾感到情緒焦躁不安,但不是持續性的情緒低落、無精打採或易受激惹。

4、抑鬱症青少年的自殺預警信號有哪些?

嚴重抑鬱的青少年,特別是那些同時伴有酒精或藥物濫用行為的,經常會想到、說到或嘗試自殺——他們中相當一部分會成功,而這一比例也在不斷增加。所以認真對待青少年自殺的想法和行為是十分必要的,它們是孩子祈求幫助的信號。

需要留意的自殺預警信號

1.談論或開與自殺相關的玩笑

2.說出「我最好還是死了」「我希望我可以永遠消失」或「沒有辦法了」之類的言語

3.正面地談論死亡或者將死亡視為浪漫的(「如果我死了,也許人們會更愛我」)

4.寫關於死亡、死去或自殺的故事和詩歌

5.有冒險行為或者發生很多意外,這些意外中他們都受了傷

6.送出價值很高的私人物品

7.對家人和朋友告別,就像是最後一次道別一樣

8.尋找武器、藥品或其它可以自殺的方法

5、如何幫助一個受抑鬱症困擾的青少年?

如果不經治療,抑鬱症是十分有害的,所以不要只等待著這些煩惱的症狀自動消失。如果你懷疑你的孩子患上了抑鬱症,將你的困惑以一種充滿關愛的、不帶判斷的方式提出來。即使你不能確定孩子的問題的確是抑鬱症引起的,但你觀察到的問題行為和情緒也說明,確實存在一個值得被重視的問題。

開始一段談話時,可以先讓你的孩子知道你觀察到了什麼樣的具體的症狀、它們如何讓你感到擔心。然後讓孩子談論一些他/她正在經歷的事情——要準備好真誠地聆聽。忍住問問題的衝動(多數青少年不喜歡他人以高人一等的姿態對待自己或者被催逼),同時明確地讓孩子知道你願意並準備好為他們提供任何他們需要的支持和幫助。

如何與一個抑鬱的青少年溝通?

集中注意聆聽,而非教訓。一旦孩子開始表達自己的想法,忍住所有批評或者評判的的衝動,這時最重要的是孩子在與你交流。你能做到最好的事情就是讓孩子知道你在哪裡,全心全意地無條件的陪伴和支持她/她。

持續地保持溫柔。如果一開始孩子拒絕溝通,不要放棄。談論抑鬱對於青少年來說可能是十分艱難的。即便願意,他們也可能很難表達自己的感受。尊重孩子感到舒適的限度,同時也要強調你的擔心以及聆聽的意願。

承認他們的感受。不要試圖通過言語讓孩子擺脫抑鬱症,即便他們的情緒和擔憂在你看來十分愚蠢和不理智。不必過於較真地對待他們的情緒,這樣他們會理解到你在善意地告訴他們「事情沒有那麼壞」。承認他們正在經歷的痛苦和悲傷,僅僅如此,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讓他們感到被理解和被支持。

相信你的直覺。如果你的孩子聲稱自己沒有什麼不好,並且不解釋這些抑鬱行為的原因,你應該相信你的直覺。如果你的孩子不願意向你敞開心扉,考慮尋求值得信任的第三方的幫助:學校的諮詢師、最喜歡的老師或者專業人士。重要的是要讓孩子與人溝通。

如何幫助抑鬱症青少年?

貼士1: 鼓勵建立社會連接

被抑鬱症困擾的青少年有社交退縮的傾向,他們減少與朋友的聯繫,對於以往喜歡的活動也很少參加。但是孤立的狀態只會讓抑鬱更加嚴重,所以盡你所能幫助他們重新建立連接。

優先安排與他/她面對面交談的時間。每天安排一個時間用來談話,在這段時間裡,你可以全心全意關注孩子,沒有分心的事情也沒有其他任務同時在進行。簡單的面對面交談可以很大程度減輕青少年抑鬱症狀。記住,談論抑鬱症和孩子的感受並不會讓情況變得更糟,這其實可以支持他們康復的過程,並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對抗社交孤立。盡你所能幫助你的孩子與他人連接。鼓勵他們與朋友出去玩或者邀請朋友到家裡。參加有其他家庭共同參與的活動,給孩子一個機會去與其他孩子見面和建立聯繫。

讓孩子參與活動。建議孩子參與他們擅長或感興趣的活動,比如體育運動、課後俱樂部,或者藝術、舞蹈、音樂課程。儘管一開始孩子可能缺乏動力和興趣,但是當他們重新參與到活動中,他們會開始感覺到變化並重獲熱情。

參與志願活動。幫助他人有明顯的抗抑鬱作用並能顯著提升自尊。幫助孩子找到一個他們感興趣的事情讓他們獲得目標感。如果你與他們一同做志願者,這也會是一個很好的建立聯結的過程。

貼士2: 優先照顧身體健康

身體和精神的健康是密不可分的。抑鬱會因為缺乏運動、睡眠不足以及營養不良而加重。不幸的是,青少年的不良生活習慣是普遍存在的:熬夜、喜歡垃圾食品、長時間使用手機和電子設備。作為家長,你應該通過建立一個健康的、充滿支持的家庭環境來消除這些不良習慣。

讓孩子運動起來。運動對於精神健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你需要儘自己最大的努力讓孩子運動起來。理想狀況下,青少年應該每天至少運動一小時,但鍛鍊並不一定是無聊或是不愉快的。跳出來思考一下:遛狗、跳舞、投籃、爬山、騎自行車、滑滑板——只要他們在運動,就可以從中獲益。

設置在屏幕前的時間限制。青少年經常上網來逃避他們的問題,但是當孩子對著電子屏幕的時間過長,鍛鍊身體以及與朋友見面的時間就縮短了,這兩者其實都是可以避免症狀發展的良方。

提供有營養的均衡膳食。確保孩子能夠攝取足夠的營養以維持心情和最好的大腦狀態:健康脂肪、高質量蛋白質以及新鮮的農產品。大量的高糖高澱粉食物可能是很多抑鬱青少年用來快速提神的選擇,但它們只會對青少年的情緒和精力產生負面影響。

鼓勵充足睡眠。青少年需要比成年人更多的睡眠——大約每晚9~10個小時——來保證良好的日常生活。確保你的孩子沒有過度的熬夜,犧牲了對於維持情緒十分必要的休息時間。

貼士3: 了解何時該尋求專業幫助

家庭支持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給抑鬱的青少年帶來巨大的變化,然而需要做的不止這些。當抑鬱症狀變得嚴重時,不要猶豫去就醫,專業人士可以提供你需要的專業幫助。

相關焦點

  • 孩子會抑鬱嗎?別不信,還真會!一旦抑鬱,家長應該如何面對?
    孩子會抑鬱嗎?或許有人會說笑話哪有孩子會抑鬱的,大人抑鬱還差不多。確實多數人的眼裡認為孩子不會抑鬱,可是事實上,孩子真的是會抑鬱。在美國兒童的重度抑鬱症,發病率為3%,青少年的發病率為6%。對於青少年而言,抑鬱症已成為自殺死亡的第二大原因。
  • 孩子玩手機上癮會導致抑鬱?面對危機,家長應該如何做?
    曾經有心理學家表示:手機上社交媒體信息可分為兩大類,一種是炫耀展示型;另一種則是消極焦慮型,這種處於對立的狀態,但確有一個功能的作用,那就是刺激青少年脆弱的神經,並使其上癮沉迷,久而久之情緒無處宣洩,從而產生抑鬱的狀態。
  • 青少年出現抑鬱症狀,家長該如何應對?
    國家認證心理諮詢師、危機幹預諮詢師、高級青少年素質教育培訓師張智涵老師做客節目,為大家解答:孩子出現抑鬱症狀,家長要如何應對呢?精彩內容我們一起來聆聽。 如何判斷孩子出現抑鬱症狀? 1、觀察孩子的情緒變化。
  • 面對越來越普遍的青少年抑鬱症,我們應該怎麼做?
    有相關數據統計,我國17歲以下的青少年中,約3000萬受到各種情緒障礙和行為問題困擾;因抑鬱症自殺的人數高達20多萬,其趨勢逐年上升。且我院青少年抑鬱症的接診總量也大幅上漲,由此可見,抑鬱症年輕化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 抑鬱低齡化、青少年患病率增高 如何讓孩子遠離「少年的煩惱」
    除了家庭小環境,兒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也與大環境的關愛與呵護息息相關。如何使青少年遠離抑鬱,已成為家長、學校、社會不可迴避的話題,這需要教育相關部門統籌社會資源,防患於未然,為兒童青少年創造一個寬鬆、溫馨、快樂的成長空間,孩子們才能遠離心結,向陽而生。
  • 《小歡喜》喬英子為何失眠,青少年如何走出抑鬱?
    周逸珠解釋,網路遊戲可以讓人獲得現實生活中得不到的「即刻滿足感 」和「快樂感」,但也正是因為現實和網絡之間的落差太大,就更容易讓青少年陷入沉默 ,這是一種惡性循環。如何破解?為何孩子們在生活中沒有了成就感,失去了快樂?現在有個詞很流行,叫做「空心病」。雖然心理學上沒有這個定義,但望文生義,心為什麼會空了?
  • 為什麼青少年抑鬱越來越普遍?
    關於青少年抑鬱,人們常常有很多誤解,而其實大家對「青少年」的理解本來就充滿了誤區。對於正在初中和高中接受高強度的學習和競爭的「小大人」們來說,這個時期是相當艱難的。但是,大多數的孩子還是克服了必要的焦慮,建立了友誼,在學業中獲得了成功,並發展了自我意識。  偶爾的不良情緒或行為是預料之中的,但是抑鬱則完全不同——抑鬱可以摧毀一個孩子的人格,引起強烈的悲傷、絕望和憤怒。
  • 青少年抑鬱,再不重視起來就晚了
    但所有這些煩惱,卻實實在在是青少年們生活的一部分。青少年的抑鬱,一直被嚴重低估。這些情況都有可能導致青少年抑鬱,但無法說某個因素一定導致青少年抑鬱。,應該如何幫助孩子走出抑鬱呢?家長能做到的最重要的就是保持耐心並多理解孩子,支持和鼓勵他們。
  • 青少年抑鬱的家庭支持與防治
    成長·導航近段時間以來,關於青少年抑鬱問題的報導屢見報端,而多起青少年自殺的案例更是讓人惋惜和痛心,引發了社會的極大關注。據《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展報告》指出,我國兒童青少年抑鬱障礙的檢出率居高不下,並常與焦慮障礙相伴而行。本期特邀專家學者從不同角度分析解讀,希望能夠幫助到需要幫助的人。
  • 青少年該如何應對抑鬱症的發生?家長限制小孩玩手機對嗎?
    其中一項研究報告稱住院的青少年在過去的十年裡,自殺行為或自殺想法增加了一倍。其他數據顯示,自1960年以來,青少年自殺人數增加了兩倍。如果把這兩個統計數據放在一起,你就會清楚地看到,青少年抑鬱是一直在呈上升趨勢的,且沒有一點緩和的趨勢。隨著青少年抑鬱症的增多,青少年飲酒和吸毒的人數也在增加。
  • 青少年抑鬱症越來越普遍?家長應該如何應對?
    研究結果表明,每8名青少年中就有1名患有抑鬱症,而且青少年抑鬱症傾向於反覆發作。 一旦青少年經歷了一次抑鬱症發作,他很可能會再次出現抑鬱。 哪些青少年容易出現抑鬱症? 心理因素:青少年出現抑鬱的原因有很多。
  • 青少年常出現的心理問題,應該如何解決?
    尤其是對於這種因青少年心理問題而導致的悲劇,背後的原因沒有完全非黑即白的明顯界限。所以,各位家長定要引起對孩子的心理健康引起重視。要知道:健康不僅僅是沒有軀體疾病的表現,而且是一種個體在身體上、心理上及社會功能完好狀態。青春期會出現哪些心理問題?
  • 青少年抑鬱症的跡象和症狀?家長該如何溝通?
    青少年雖然是在學校時期,但是繁重的學習壓力和家長殷切的期待,足以讓他們的內心充滿壓力。據數據統計表明,約有近30%的青少年在壓力大的情況下出現抑鬱、焦慮等心理問題。可怕的是,他們幾乎沒有受到關注和適當的治療。
  • 心理門診三分之一是青少年抑鬱!孩子有這些症狀,家長要留心
    青少年抑鬱問題引發關注。今天(9月16號),記者走訪南京多家醫院心理門診發現,三分之一是青少年抑鬱。學習壓力 家庭衝突是抑鬱症誘因南京腦科醫院青少年心理諮詢門診,接診的大多數是13到14歲的初中生,近半年內,11到12歲來就診的孩子也不少。導致抑鬱的,主要是學習壓力。
  • 心理門診三分之一是青少年抑鬱!孩子有這些症狀,家長要留心
    青少年抑鬱問題引發關注。今天(9月16號),記者走訪南京多家醫院心理門診發現,三分之一是青少年抑鬱。導致抑鬱的,主要是學習壓力。  南京腦科醫院兒童心理衛生研究中心臨床心理師王佳佳說:「比如,有的孩子說,如果我高中考不上,那我的人生就完蛋了。」還有的,是因為和父母發生衝突。王佳佳在門診碰到過一位患者,「在學校裡面跟同學出現矛盾之後,爸爸就類似於監控一樣,只要他不聽話,就會把信息給到老師,孩子到最後就不想上學。」
  • 正確看待青少年抑鬱,多方合力化解青少年心理困擾
    新京報訊(見習記者 楊菲菲 記者 戚望 劉洋)青春期叛逆情緒如何引導?孩子有抑鬱傾向怎麼辦?青少年抑鬱問題也越來越受關注。今年9月,國家衛健委發布《探索抑鬱症防治特色服務工作方案》,明確提出,各個高中及高等院校將抑鬱症篩查納入學生健康體檢內容,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評估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對測評結果異常的學生給予重點關注。青少年已經成為重點篩查人群之一。
  • 孩子抑鬱了,家長該怎麼辦?
    02.青少年抑鬱離不家長的參與 如果家長或者了解到的孩子出現了以上情緒問題,家長可以如何幫助Ta呢?首先,要注意的就是:不指責。不指責不僅是對孩子,也是對家長自身。任何一個個體心理或情緒問題的發生,一定是多方因素共同結合導致的。這時候情緒化的指責,其實就是在迴避,並且傳遞出一種「我不接受」的信息,這不會對孩子心理問題的解決帶來任何有益的幫助。
  • 青少年患有抑鬱症怎麼辦?家長如何預防青少年抑鬱症?睿智燈塔
    據研究表明,近年來抑鬱症患者主要出現在青少年當中,青少年抑鬱不僅會影響身心健康,而且還會對家庭以及未來造成很大的影響。那麼,青少年患有抑鬱症怎麼辦呢?抑鬱症是一種常見的心理健康問題,特別是在青少年中。由於同伴的壓力、家庭關係、學業期望、生理變化等因素,導致青少年心理出現煩躁、憤怒、悲傷、絕望、經常哭泣、自我傷害等心理現象的產生。
  • 生活中如何發現青少年有抑鬱的跡象?
    據不完全統計,有超過300000000人不同年齡階段都會有抑鬱的跡象,這些跡象在早期還未形成抑鬱症的時候是很好去幹預直至消除的,但很多人都難以發現,特別是青少年人群,他們對於自己的抑鬱表現不知情,家長有時候也很難觀察出來。
  • 青少年抑鬱,其實沒那麼遙遠
    青少年抑鬱,其實沒那麼遙遠---疫情之後,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更需重視韓海英 博士3月3日,河北省石家莊市某小區的一個五年級的男生,因當天早晨家長訓斥其上網課不積極,一氣之下便從樓上跳下輕生……5月12日,廣西南寧12歲男孩在被父親責備沉迷手機之後的第二天從高層跳樓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