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小八育兒
有了孩子之後,家長或者親朋好友們總是喜歡逗弄孩子,讓孩子或笑或鬧,增加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樂趣。雖然這是一種長輩喜愛孩子的表達方式,但是逗弄孩子真的是對孩子百利而無一害嗎?
這段時間在就有一位爸爸因為都弄自己的女兒而得到了女兒的「報復」,令人忍俊不禁的同時又陷入了思考。在這位爸爸所上傳的視頻中可以看出,他的女兒大約1歲多。下班後這位寶爸買了一些炸雞以及其他食物帶回家,一開門就看到了客廳裡的妻子和女兒。
當女兒看到爸爸手中所拿著的好吃的,眼睛都放光了。而爸爸看到女兒對食物的渴望表情之後,萌發了要用食物來逗弄女兒的心思。只見爸爸從袋子裡拿出炸雞塊,先是自己咬了一口做出非常好吃的表情,然後又將手中的雞塊送到了妻子的嘴裡。而女兒原本以為爸爸是要餵她吃的,沒想到自己吃了口空氣。於是,小女孩的臉上很明顯的不滿,就連眼神都開始對爸爸釋放不友善的信息了。
女兒的反應顯然是讓爸爸感到了好笑,但他卻裝作視而不見的樣子。緊接著爸爸又拿出了一個雞塊,慢慢的湊到了女兒的面前。就在女兒滿心歡喜以為爸爸終於要給自己吃的時候,不料爸爸卻只是將雞塊在女兒的眼前晃蕩了一下,似乎是故意誘惑女兒,然後雞塊就被爸爸自己吃掉了。之後,這位爸爸依舊是用這類方法來戲弄瀕臨暴走邊緣的女兒。
接連幾次都被爸爸戲弄的女兒再也無法忍受自己內心的「洪荒之力」了,她的眼神充滿了「殺氣」,終於內心的小宇宙爆發了。
女兒快步走到爸爸的身邊,直接一把抓住爸爸的胳膊,然後用腳狠狠地踢著爸爸,要將爸爸不給自己吃東西的怨氣都發洩出來,樣子既委屈又好笑。而這位爸爸也沒有料到自己只是想逗弄女兒開心,結果卻引發了女兒的不滿,頗有些事與願違。
其實,這類事情在我們的身邊時常發生。除了孩子的爸爸媽媽之外,家裡的長輩,好友也會用自己來戲弄孩子。也許,在他們看來孩子的反應無論是哭還是笑,都是他們的笑點。但是,有很多人逗弄孩子的方式卻是會對孩子的內心帶來一定傷害的,而家長們卻不自知。
1、故意跟孩子說父母不要他了
這種逗弄孩子的方式是非常常見的,很多人都會在孩子的父母外出以及打算要二胎的時候告訴孩子「你爸爸媽媽走了就再也不回來了,不要你了」,「爸爸媽媽有了小寶寶就不要你了」等等。
雖然這些人只是為了好玩來逗弄孩子,但是這些話卻會讓孩子產生害怕的情緒,而且孩子的內心會因此而充滿不安全感。
2、讓幼兒喝酒,抽菸
對於孩子來說,抽菸喝酒都是有損身體健康的行為。每當大人們在一起吃飯聚會的時候,有一些人就會哄騙著孩子讓孩子去嘗試著喝酒或者抽菸。當孩子因為嘗試而露出痛苦的表情時,大人們就會哈哈大笑,完全忘卻了這是在無意的教唆孩子學壞。
成人逗弄孩子的方式有很多,但是不正確的逗弄卻會讓孩子失去安全感,甚至連是非觀也會變得扭曲。那麼,作為家長應該如何阻止孩子受到不正確的逗弄呢?
首先,家長可以直接阻止他人對孩子的逗弄。
當家長和孩子在一起的時候,看到其他人對自家孩子進行不正確的逗弄來達到其搞笑的目的時,家長此時就應該直言相告對方不要這樣做。如果家長害怕會傷及對方的情面的話,也可以轉移話題,讓對方的注意力被分散從而不再逗弄孩子。
再者,家長需要教會孩子處理方法。
家長不可能時時刻刻守在孩子的身邊,為了更好的防止孩子被逗弄,家長在平時就要教給孩子應對不良逗弄的方法。這樣孩子才能夠將自身受到傷害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每一個孩子的內心都是單純的,他們往往會對成人的話信以為真。如果成人利用孩子的這個特點來肆意的逗弄孩子的話,將會使得孩子的身心受到不同程度的傷害與打擊。所以,關愛孩子,請從文明的方式開始。寶媽寶爸們,你們在帶娃的過程中都遇到過哪些逗弄孩子的方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