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孩政策放開後,託育的需求越來越強烈。目前我國的託幼一體化還處於摸索階段,託育行業存在供給不足、機構良莠不齊、監管體系不完善、專業隊伍不足等問題。
什麼是託幼一體化的突破點?如何解決當前對託育需求?這是幼兒教育界亟待突破的問題。
託幼一體化的探索
近幾年隨著我國二孩政策的放開,雙職工家庭養育孩子的問題越來越突出,對託育的需求由此凸顯出來。
國家統計局於1月17日發布數據顯示,2019全年出生人口1465萬人,比2018年的1523萬人有所減少。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表示,出生人口數量還是很大,增量卻在減少。
育兒成本過高,照料負擔過重,女性權益保障不足是生育意願降低的重要原因。
根據調研數據,選擇「無人照料」及「成本過高」的人群佔據74%。0-3歲嬰幼兒託育政策的出臺有利於緩解「照料負擔過重」的社會現象,並延緩新生兒下降速度。
《意見》中指出,鼓勵有條件的區在新建配套幼兒園時,落實託班的建設要求,滿足舉辦託班的用房需求;通過改建、擴建幼兒園,增加託班的資源供給;鼓勵民辦幼兒園開設託班等等。
解決師資瓶頸
實施託幼一體化最大的瓶頸問題在於師資。
「我看到有的託育機構的保育員帶孩子,非常不專業。」這樣的聲音隨處可以聽到。
師資問題確實是託幼一體化的瓶頸問題,託班孩子年齡更低,對安全的要求更高,管理難度更大,需要有專業的託班保育員和老師。
資源復用最大化
人才可以復用,雖然不能「拿來主義」直接用,但是目前來看,幼兒園園長,管理人員,教師,保育員,還是跟託育的人才需求結構最類似,經過必要的培訓,可轉換程度高;戶外場地可以復用;廚房可以復用,這一點也很關鍵,配餐對很多機構來說是個難題,上海有託育機構給我們反饋,他們選擇合規的配餐機構,需要繳納高額難以承受的保證金,如果有個幼兒園支撐,問題迎刃而解。
資本的逐鹿戰
有研究者認為,託幼一體化無論對於營利性民辦園還是對於普惠性民辦園來說,都是發展機遇。
對於普惠性民辦園做託幼一體化是有操作性的。對於小區配套園來說,普惠性民辦園的3-6歲幼兒的普惠學位滿足了,其他的學位可以做0-3歲的託班,收費受市場調節。做託幼一體化的難點在於主管部門不同。3-6歲是教育行政部門監管,做0-3歲需要衛生部門許可。
從政策沿革來看,問題的焦點已經不是入園率,未來政府的考核指標可能轉變成入託率,甚至託幼一體化設置率。
杭州下城區加快託育發展的徵求意見稿提出,託幼一體化設置率,2025年要到50%,下城區的14個託育試點,有7個託幼一體化的項目。
以上海的情況來看,浦東擬計劃到2035年,1.5-3歲嬰幼兒入託率到80%。
為了完成可期的入託率目標,讓幼兒園解決1.5到3特別是2-3的問題,簡單有療效。
市場缺口巨大,託育行業有著廣闊的前景。
喜歡請轉發、評論
以上,本次的內容就分享到這裡,希望能幫到你。
更多關於託育的資源及政策,可聯繫作者獲取。
作者帳號: 光和託育 (ghtuo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