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北師大明年首招科幻文學博士 僅一位授課教師
困擾
生源:純文科專業把很多理科生排除在外
即使手握博士招生的政策「綠卡」,吳巖還是流露出他這些年一貫的擔憂。
科幻文學,尤其是硬科幻,需要很強的科學知識積累,理工科的知識積累很重要。然而科幻文學專業,科幻文學與文藝學、現當代文學等專業考生並無差別,這對理科生們實在不易。這道分數閘門,把很多非文學出身的科幻迷擋在了專業門外,他們中有志於科幻寫作和研究的愛好者往往淪為「編外人員」。
因為依存於主流文學大旗之下,科幻專業的教研也很難體現出獨立性。「寫論文常常還要去借梁啓超、魯迅的光來給本專業增光添彩,像我的畢業論文就是有關梁啓超的未來小說。」
就業:做職業科幻作家的就業前景黯淡
從目前的實際情況看,該專業的就業前景並不樂觀。曾就讀於該專業的程女士現在某中學當了語文老師,「特別對口的大概是出版工作,去出版社做科幻小說,但這條路也很狹窄。」而為求一份好工作的研究生,大多最終放棄了「科幻文學」的主業。飛氘之前接受媒體採訪時也談到當「科幻職業作家」的艱難,「中國現在還沒有專職的科幻作家,而且專職科幻作家這個名稱聽起來也很不靠譜,別人會覺得你很不著調。」
觀點
吳巖:相信中國的科幻文學市場會越來越好
在新媒體的衝擊背景下,象牙塔裡的文學轉型和衰退的趨勢多被媒體提及。《星際穿越》的熱映,很多人不斷拿它和劉慈欣的暢銷小說《三體》做比照。《三體》的小說盛行以及改編電影的輿論浪潮,讓今年已立項或投拍的數十部國產科幻電影備受矚目。
雖然科幻文學在當今中國仍屬小眾文化,但當記者問起中國科幻文學是否正逆冬熱襲時,吳巖笑道,「大環境是越來越好了。國家副主席李源潮在北京與科普創作工作者代表座談時,歷數了好萊塢著名的十位科幻編劇,他對情況的熟悉好讓我意外。科幻這一題材在多媒體的衍生,並被大眾媒體所接納已是趨勢。同時韓國的《雪國列車》、《來自星星的你》為我們樹立了好榜樣。」(文/本報記者 劉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