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不懂吃的外國人在廚房開PARTY,而最懂吃的中國人卻蝸居在廚房裡做出享譽世界的美食。
很早之前厚匠在《有錢人已經流行在廚房開party了,我還在摳算著怎麼把冰箱塞進廚房 》一文中,分享了歐洲人的社交廚房。
社交廚房↓↓↓
不過,這種伊甸園般的廚房真的很難在中國落地生根。
拋開封閉式廚房和開放式廚房的爭議。
厚匠大概統計了一下,得出中國廚房最大的問題——小。
怎麼講呢?
你以為6平已是蝸居的水準,但事實是中國廚房4平,5平的也還有很多。簡單點講,大概有80%廚房超不過中國式6平的魔圈。
這是個什麼概念?
以中國人廚房常見的深度1.8米計算,廚房的長度大概就是3米。所以在這3米的長度裡,我們可以放進去的櫥櫃長度也就大概4米。而4平已經是頂配,還有很多廚房的臺面長度不足4米。
下圖↓↓↓
在這4米的長度裡,我們要塞進去冰箱,燃氣灶,水槽,消毒櫃,電飯煲,電壓力鍋,電磁爐等傳統電器。還可能要塞進去提升幸福感的電器,比如蒸烤箱,洗碗機,開水機,淨水器等。
這麼多的電器怎麼塞進去?
中國人折騰了一圈後,得出的結論就是塞不下。
這樣看來「社交廚房」自然是不能奢望了,但是正常廚房的功能總得滿足吧!
所以今天厚匠要來講的是,中國人如何把不足面積6平的小廚房做出翻倍的效果。
動線流暢
小廚房設計最重要的一點是動線流暢。
廚房動線一定要流暢,用起來才會順手,才不會有越忙越亂,越亂越侷促的感覺。
廚房活動主要有三大步:拿菜——洗切菜——炒備菜。
大多數的觀念裡面會認為,廚房臺面的布局要沿著這樣的順序排列最好用↓↓↓
其實,這種觀念是比較片面的。
因為,正常廚房的窗戶都是在後半段,把洗菜槽放在中段,會面臨光線不足的問題。
正確的做法是:只要把拿菜(冰箱)放在廚房入口的處,其他兩步可以根據戶型自由設計,只需要注意在洗菜和炒菜的附近,對應留出切菜和備菜的臺面就可以了。
比如這樣的三角動線設計就很好地照顧了光線問題↓↓↓
廚房空間如何翻倍
除了合理的動線設計,厚匠再來講幾個實實在在的廚房空間翻倍的方法:
1、把冰箱移出廚房
剛才講到冰箱要放在廚房的入口處,並不是說冰箱一定要放在廚房裡面。
其實把冰箱放在廚房的缺點還蠻多的:
→擠佔廚房的空間
→不好打理
→能耗高,有一定的危險性
把冰箱移出廚房,放在餐廳靠近廚房入口的位置,不會佔用廚房的位置,使用起來一樣順手。
2、外櫥櫃
關於外櫥櫃的意思就是在餐廳邊上做個櫥櫃,可以兼當儲物櫃和餐邊櫃的作用。
在餐廳邊上做櫥櫃,可以把蒸烤箱等一些無油煙的電器移出廚房,拓展廚房的空間。
具體的做法,厚匠在之前的文章《中國式酒櫃,其實就是雜物櫃!扔掉酒櫃,讓家越住越大》中,有詳細的介紹,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
3、壁龕
對於非承重的廚房牆體,還可以採用壁龕的做法來增加廚房的空間。
雖然壁龕的深度不會太深,但是對於廚房來講已經足夠了,你可以用來放調味料,碗筷什麼的↓↓↓
圖片來自厚匠
不過如果你也可以考慮把牆體加固後,開個洞,這樣可以實現和餐廳的交流。比如厚匠在之前文章《日本人也做封閉式廚房,但是和國內很不一樣,你能接受嗎》中,介紹的這套日本廚房↓↓↓
合理的收納設計
造成廚房面積不夠的另一個問題是收納的設計。
厚匠觀察了一下發現,中國人設計的櫥櫃,其實也不是不夠用,而是收納設計不合理,收納櫃的利用率不高。廚櫃分為下櫃,中段和上櫃,可能是上下櫃不太好利用的原因,我們似乎更習慣使用中段的臺面。
於是一些本可以藏到柜子裡的用品,常常被放到了檯面上,造成臺面的擁堵。
→瀝水籃上掛
中國人洗碗有個習慣就是洗完的碗筷要先放到瀝水籃晾乾後,再放入消毒櫃內,這樣檯面上就多了這麼一個東西。雖然這樣的籃子並不大,但是對於不足4米的臺面來說,其實已經佔掉一大半了。
厚匠在之前的文章《水槽上方的吊櫃做個碗筷瀝水架,臺面省下一大塊空間,這下好用了》中,曾經分享過在吊柜上做瀝水籃的做法,其實這個思路經過優化,還是有值得借鑑的地方。
櫥櫃做瀝水籃↓↓↓
→烤箱移到吊櫃
不知道大家怎麼想的,為什麼現在還有人會把烤箱,微波爐放到檯面上。
這些完全可以移到吊柜上,給臺面騰出空間來。把烤箱放到吊柜上面,高度剛好合適,其實使用起來也挺方便的↓↓↓
關於小廚房空間拓展方法其實挺多的,但是篇幅的原因,厚匠就只講這麼多。
歡迎大家下方留言!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