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仗也不能不吃飯
在戰亂時期物資的短缺下人們為了填飽肚子想出了種種辦法,各國人民盡顯神通。鼓搗出了一些或難吃或神奇的食物發明,有些還被沿用至今,甚至成為具有代表性的文化。
「黑暗料理之國」
現今幾乎全世界都有人調侃英國菜,雖說黑暗料理只是說笑,英國也有不少美食,但在二戰的情況下英國也確實誕生了名副其實的黑暗料理。在食物不能正常供給的戰時,雖然起初還有少量的麵包果醬和香蕉黑莓等季節性食物。但後來被進口食物的船隻、運送食物的車輛經常被德軍炸毀,英國只能慢慢開始推廣無季節限制的粗糧和工業化的速食。
其中就有被稱為現代英國人一日三餐不能少的土豆,那時的英國人其實也一樣喜歡土豆做主食,而且為了更節約和保存更久的時間。英國人把土豆製成粉末每次只要衝泡就可以變成土豆泥,同樣變成粉末的還有雞蛋,不過這種雞蛋粉主要進口自美國。
雖然變成粉末狀的衝泡速食後原本就乏味的食物更加食之無味,但好歹土豆雞蛋還算是英國人民平時的飲食習慣。可是越到後期這些食物的提供也非常缺乏,英國政府意識到必須改變人們的飲食,於是政府開始推行起了一種「根莖蔬菜食用運動」。
這一行動旨在把人們的主食變成蘿蔔,還給小朋友發胡蘿蔔「冰棍」,雖然這看起來無比健康,但就這麼生啃肯定是沒有美味可言。還有廚師用各種蘿蔔、薯類等根莖蔬菜混在派裡做出了英國代表性的美食伍爾頓派。至於說是美食也是經過現代廚師「魔改」版的了,現在還有不少人吐槽這是最難吃的派,過去調味品匱乏的時候那個派的味道就更不用說了。
世界人民的救星——美國午餐肉
美國人民推崇享樂主義,即使在經濟大蕭條之時也不怎麼吃那些骨頭上的碎肉。但是這就被肉製品公司看到了商機,他們收購多骨的豬肩肉把他嚼碎加點鹽和澱粉塞進罐頭,這就是我們現在所熟悉的午餐肉最開始的來源。骨頭肉成本低,嚼碎後去除了美國人民不喜歡的骨頭,還非常適合儲存。於是儘管午餐肉也只含有不到10%的純肉,這種優秀的肉類替代儲備糧也開始風靡。
之後午餐肉也成為美國軍隊的標配,士兵們基本上一天三頓頓頓都有,不過對於待遇好到有牛排吃的美國大兵來講還是很嫌棄午餐肉。但比起美國的奢侈,其他像是吃胡蘿蔔土豆的英國人和頓頓黑麵包的蘇俄,帶點肉腥的食物人們都趨之若鶩。所以午餐肉罐頭成為各個盟國最受歡迎的進口貨物之一。二戰結束後美國產的午餐肉依舊是多國部隊的軍糧配置之一,而且是難得一見的高級食品。
韓國部隊鍋:從軍糧到國民美食
以在美國支持下獨立出來的韓國為例,韓國軍人就十分喜愛午餐肉,甚至有士兵會不惜犯軍規去偷罐頭。在那個資源匱乏的年代,午餐肉因黑市而風靡整個漢城,甚至美國大兵們會用午餐肉代替貨幣交換其他商品或服務。隨後由於韓國的貿易管控午餐肉的數量一直供不應求,還成為貴重的禮物。
據說,戰時誕生的部隊鍋也是將美軍嫌棄的午餐肉、火腿邊角料等各種食材煮到一起,成為那時軍中最受歡迎的大餐。直到如今韓國的午餐肉消費也只是少於美國,排在世界第二,部隊鍋也成為韓國美食的代表之一,而且這其中必須放很多的午餐肉,儼然已經成為了一個民族的飲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