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我逛北京新華書店,然後看到一本書叫《思維導圖》,拿起來隨便翻了翻,發現非常的新奇,用圖文結合的方式引導思維,我當時正在考學,需要更加高效的學習方法,就站在哪兒細細看了看,我就把書包放地上,坐著看完了一整本的《思維導圖》。看完之後發現這是一套書一共四本《思維導圖》、《快速閱讀》、《啟動大腦》和《超級記憶》。作者叫託尼·博贊。
我當時就想,要不試試思維導圖的方式整理課本上的知識,是不是能高效一點呢?由於完全自學,而且能輔助的資料很少,就是學一個形式,而且我當時不會使用中心圖,而且一整本書的信息量很大,我也沒有關鍵詞的概念。我用大括號加小括號的方式,把整本書的目錄靠左記錄在第一頁,然後一章一章的整理,把每一章的各小節提取出來先寫在第一層,再把每一小節重要的知識點整理在下一層。我當時並不知道這有個專有名詞叫括號圖。
就這樣我用括號圖,整理完一整本書,我發現我在複習的時候,這樣的方式確實比我用線性筆記一條一條記錄有系統性,而且我能非常清楚的知道,哪一個小知識點屬於哪一個章節。一系列的知識點,一個話題是怎麼引出下一個話題的。
於是,我用這種方式做二次複習,我把知識點在第一遍的基礎上整理得更加清晰明了,把重要的題提出來重點記憶。第三遍複習的時候,我就看著這些圖,一個一個知識點過,會答的就做好標記,不會的就另外提取出來。最後複習的時候,我的本子上大概就十來道小題需要複習,我記憶的時候發現根本沒有壓力,因為我很清楚這個知識點在書上哪個章哪一節的哪一層,能快速的找到原文的位置。都是書上特別細緻的那種題,你如果不細心,你可能都發現不了。
我切身體會,我這樣不是特別聰明的學生,只能通過勤能補拙,但是思維導圖確實給了一種方法,讓我的勤奮有成就感。
後面我再次到新華書店把四本書都看完了,當時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快速閱讀》,把文字當圖片一樣掃描,把眼睛想像成掃描儀,快速掃進大腦,你的大腦完全可以快速接受這些信息,不是你的大腦反應不過來,是你的眼睛不夠快,我都有試試,發現其實完全可以操作的。
我用思維導圖一本一本的整理,完成考學之後,我開始參加工作,市面上開始有一些運用思維導圖的機構,我就開始教思維導圖。於是重新開始將上面四本書重新開始看,並且開始學習如何把思維導圖教給學生,從這個時候開始我正式接觸記憶法。
如果說,看書學習思維導圖學會了招式,那麼這次參加工作應該是心法入門。因為不僅自己用,你還需要交給學生,讓學生也會用,幫助他們提高學習效率,開始研發思維導圖與教學知識點的結合,於是開始探討思維導圖用於教學。
用思維導圖分析課文,寫作文,做計劃還有授課,我用思維導圖整理全部的閱讀理解知識點,將各種分散的知識點系統化的教學,效率非常高,學生也能快速接受。
後來我用思維導圖和記憶法結合,研究怎樣快速記憶古詩文,我用《道德經》做嘗試,我發現效果還不錯,最少如果堅持去做,可以背下來,只是現在沒有當時考學那麼勤奮。
之後看《最強大腦》有關記憶的項目,我具體能看懂為什麼這裡會出錯,為什麼錯著錯著下面的牌又對了,我真的非常驚訝我居然知道原因,所以,就算我這樣資質平平的人都可以,我相信大家都可以的,只要自己真的願意去學,真的感興趣。
現在,我希望我能研究一下,思維導圖中國化的路徑,我們可以一起進步。
下面看看多學科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