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前哨 編輯丨方文出品丨牛刀財經(niudaocaijing)
在一二線城市商圈,你或許會碰到這樣的事。
把一處四五百平方米以上的商業地產,改造成獨立的廚房檔口,再出租給商家經營餐飲服務,用戶以外賣、上門的形式吃到美食。而這種形式現在已經有了一個專屬的名字——共享廚房。
共享廚房熊貓星廚的創始人李海鵬曾就讀於多倫多大學和北京大學,讀書期間曾創立一家壽司店,也開過一家咖啡廳,畢業後在某私募基金任職投資經理,其主導過小南國、滿記等著名餐飲項目的投資,對於餐飲行業有著較深的見解。
作為一家創立於2016年,為餐飲企業提供商業地產、運營管理、供應鏈、品牌推廣等一體化運營解決方案公司——熊貓星廚創始人李海鵬常常思考,如何通過共享廚房模式和完善的服務體系,來幫助商戶去更好地理解外賣。
四年的創業,讓熊貓星廚創始人李海鵬收穫了很多經驗——在格局沒有形成前,速度和規模優先,迅速爬到第一,同一賽道,如果沒有差異化的打法,那肯定是失敗的。
如果所有人都說你錯了,有可能這才是你離正確最接近的時候。
在過去四年的成長過程中,熊貓星廚既有質疑又有挑戰,這考驗著李海鵬的管理能力,也考驗著團隊的成長速度。「你必須去邁過坎才能迭代,只有解決了問題,才能成長,變得更強大。」熊貓星廚創始人李海鵬說。
眼下,剛滿四歲的熊貓星廚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以下是牛刀財經與李海鵬對話,有刪減。
談商戶與質疑
「我們問心無愧」
牛刀財經:媒體報導熊貓星廚「收了各種大廈1-2個月的免租期,轉頭對租戶照收租金不誤」。這是否屬實。
李海鵬:我們給了所有商戶7天免租,有幾個店的商戶,他們想要更多免租,我們也和房東在談,但面對上千個商戶,就算方案做得再好,也不能滿足所有人。有一部分商戶可能是溝通的原因,並不太理解,總會有一兩個人跳出來說你應該賠我更多的錢。
當然,也有一些商戶覺得是要了沒給他,實際上根本不存在,大房東給了我們,我們絕對全部給他,這些都是直接寫在了對外發的公告上。
我們問心無愧。
疫情之下,有很多問題會被放大。我們有70%的商戶是真賺錢,30%的不賺錢。有人賺錢,就有人賠錢,當他不賺錢時,可能就會把問題歸結到熊貓星廚。
有商戶甚至給我們說:你們融了這麼多錢,賠我一點不行嗎?但凡有一些商戶感覺不公平,這些事情它都容易被放大。我覺得這不一定是壞事。
牛刀財經:你們和房東籤約的周期有多長?
李海鵬:6到8年。
牛刀財經:面對質疑,你有沒有困惑?
李海鵬:我比較樂觀,一個公司如果連負面信息都沒有了,說明這家公司不行。有一些負面質疑的聲音,代表還有人關注你。
任何事物都有好有壞。我經常給團隊講,一遇到問題,我就很興奮。你必須去邁過坎才能迭代,只有解決了問題,才能成長,變得更強大。
談團隊與個人
「真正支撐業務的是這群人」
牛刀財經:熊貓星廚團隊有多少人?
李海鵬:500人左右。
牛刀財經:從人員上來看,業務最多的是哪幾個部門?
李海鵬:大營運和銷售。
牛刀財經:這兩個部門的業務職能是什麼?
李海鵬:一個是獲客,另一個是商戶的經營管理。
牛刀財經:怎麼來管理這兩個部門的人?
李海鵬:團隊是兩部分人結合,一部分是以前從事連鎖零售的人,還有一部分是對共享廚房非常感興趣、肯吃苦的年輕人。
其中BD團隊大部分來自美團和此前的百度外賣,他們都有地推經驗。管理門店的人員都是從餐飲公司出來的,他們能幫助商戶去更好地理解外賣。
在管理上,我們與其他公司一樣。
牛刀財經:未來還會擴招嗎?
李海鵬:會的。
牛刀財經:如何提高團隊組織效率?
李海鵬:我們更多是通過數據來驅動組織效率的提升。我們剛剛建立大中臺,把所有的業務數據都細化到門店或者檔口,告訴業務團隊,該怎麼去打,給他一些方法和策略,這樣效率會更高的。
長期的話可能還是要調整組織架構。我們之前做了門店合伙人制,這些事還會繼續做,我們下半年還會去調整組織架構。
牛刀財經:組織與業務,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李海鵬:可以這麼理解。不能去消耗組織效率換業務。
牛刀財經:你什麼時候開始有這樣的意識?
李海鵬:從去年開始。以前中國經濟是一個紅利市場,所謂市場紅利就是,你只要敢幹,幹的比別人快,比別人靠前,你就能做得更好,活得下去。
國內很多網際網路業務都是靠錢砸出來的。以前各個細分領域的市場增長太快了,如果你是行業的前三名,你就會吃到增長的紅利。
任何一個企業和企業的競爭,短期拼膽量,長期拼內功。
牛刀財經:你在幾個合伙人之間的作用是什麼?
李海鵬:把控方向,讓大家幹的更有勁。
牛刀財經:其他人的業務方向做過哪些調整?
李海鵬:隨著公司的業務變化,每個人的工作都會有些變化和調整,不可能一直做一件事,要把正確的人放到更適合的崗位上。
牛刀財經:熊貓星廚從成立到現在,改變最大的是什麼?
李海鵬:認知。過去4年,是我認知不斷迭代的過程,同樣,也是我們整個組織不斷迭代的過程。
我們能走到行業第一,就是比別人對未來想的更清晰,我們較早把每個門店的經營情況全部都做了一個體系化分析。
牛刀財經:作為一個管理者,你善於抓產品還是善於抓文化?
李海鵬:過去善於抓產品,現在往組織文化方面轉變,更多的還是關注人。
一個公司到了500人規模,關注人會比關注業務重要很多,真正支撐業務的不是我,而是這群人。
牛刀財經:你最擅長做什麼?
李海鵬:我喜歡把一件事做的更深。我性格比較偏理性,大方向很清晰,以前做投資看了很多公司,比較擅長戰略規劃。
一家創業公司,在發展過程中的每一個階段需要去做哪些重要的事,包括業務、人、決策層面,我非常清楚。我挺適合做產品經理,所有的細節全都考慮的到。
牛刀財經:最近在看什麼書?
李海鵬:《苦難輝煌》
牛刀財經:你覺得創業和投資哪個更累?
李海鵬:做投資很有意思,管的是別人的錢,投的是別人的公司,還有超額的收益。但是企業遇到的問題和狀況會非常多,遠遠超過做投資時遇到的情況。
牛刀財經:做投資人的時候,有沒有意識到自己不適合創業?
李海鵬:投資應該是40歲或者50歲之後去做的事情,用你的資源去做一個輕鬆的事。創業雖然風險高,同樣,回報也會更高。
人一生最值錢的是時間,決策做好了,判斷準確了,就能獲得最高的收益。對於我來講,決策與吃東西一樣的,哪個健康我吃哪個。
談競爭與挑戰
「想清楚巨頭會做什麼,不會做什麼。」
牛刀財經:你最近在忙什麼?
李海鵬:忙戰略和商家業務籤約。
今年的重心依然是繼續鋪設場地,服務更多的商戶。
我們接下來是把單店模型做好。因為整個共享廚房已經進入下半場,之前那些亂搞的或者很多小公司陸陸續續看不到了。
對於我們來講,更多的是修煉內功,做一個財務模型,提升效率。
牛刀財經:申請入駐熊貓星廚的商家有哪些共性?
李海鵬:受疫情影響,最近來了許多做堂食的餐飲商戶,主要原因是堂食不好做,他會反覆去思考做一些外賣。另外,商家想獲取收入,只有走外賣這條路。
牛刀財經:商家最關注的問題是什麼?
李海鵬:費用和服務。
牛刀財經:你們對商戶的量化標準是什麼?
李海鵬:首先,分級別,對每一個入駐的商戶,我們都會有調研,看他的背景、適不適合做。如果是初創的小白,我們也會去看品牌。
其次,我們會幫他精挑細選,給他一些建議。我們有個數據助手,你會發現做餐飲一開始選的位置就決定了你成功的70%,30%是後面的經營。
位置選錯很可怕。比如在國貿賣宵夜,這就是非常蠢的事,因為國貿晚上幾乎沒有消費人群,肯定做不了宵夜。
牛刀財經:有哪些事情是你們競爭對手會做,但是你們不願意去做?
李海鵬:我們不會把不懂餐飲的商戶放進來,對小白有數量限制。
牛刀財經:你們認為哪些舉動,比競爭對手更激進?
李海鵬:兩個方面,一是組織架構調整,二是業務迭代上的嘗試、組織架構的迭代,這些決定我們能走多遠。
牛刀財經:熊貓星廚現在面臨的挑戰是什麼?
李海鵬:如何在服務迭代和商戶掙錢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
牛刀財經:你覺得熊貓星廚什麼時候才能實現盈利?
李海鵬:預計下半年,我們就可以實現全面盈利。
只有先把基礎設施搭建好,為所有做餐飲外賣的商家迭代出更多的服務,把服務做得更深一些,讓他們賺到錢,我們才有更多盈利空間。
談趨勢與成長
「做企業聽不到反對聲音,非常可怕」
牛刀財經:你第一次創業到底賠了多少錢?
李海鵬:賠了50萬,當時創業就想著掙錢,也沒有花太多的時間和精力,後來覺得要想賺錢,就必然要付出一些精力。
牛刀財經:熊貓星廚的名字是什麼來的?
李海鵬:第一,熊貓是國寶很珍貴;第二,網際網路公司大多動物命名,容易記住。
牛刀財經:從成立到現在,你們一共有四輪融資,嘉御資本從A輪就進入,為什麼能與嘉御資本相處這麼長時間?
李海鵬:衛哲在公司管理上很有經驗,對行業的研究洞察也比較仔細。他對我們幫助還挺大的。對接了不少資源,他們與很多純投錢的機構不太一樣。
牛刀財經:共享廚房市場會形成一個什麼樣的格局?
李海鵬:共享廚房不會一家獨大,和酒店一樣。它是一個比較本地化的生意。就像共享充電寶一樣,可能會有三四家。
牛刀財經:它的行業的壁壘到底在哪裡?
李海鵬:我們覺得在服務端,商戶到底能不能賺到錢,這個特別重要。
牛刀財經:有人說熊貓星廚是一家商戶設備租賃商,沒有什麼壁壘,你怎麼看?
李海鵬:很多商業模式真正的壁壘在內部經營和管理。我們要做的是把商戶找到,把商戶管理好,給他提供服務。
如果真的壁壘沒這麼強,為什麼美團不做?
牛刀財經:巨頭進入共享廚房將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
李海鵬:我們和美團聊過。他們發現線下跟他們想像的差距還是比較大的。對我們來說,共享廚房屬於重資產運營,把髒活、累活做好了才有價值。
此外,對於巨頭來講,性價比、投入、產出各方面其實(巨頭自己做)是不划算的。不管做什麼創業,很容易跟巨頭碰上,你得想清楚,巨頭會做什麼,不會做什麼。
牛刀財經:外賣會成為未來的一個趨勢嗎?
李海鵬:肯定會的,還有很多東西沒迭代完,比如配送成本、配送效率。今天外賣市場還能有百分之二三十的增速。
牛刀財經:成長過程中有沒有遺憾的事情?
李海鵬:如果過去我們迭代得更快,可能今天公司會更不一樣。之前更多的是遇到問題再去迭代,其實還是應該把一些問題再前置,迭代得更快一點。
反過來就是學習能力,我覺得我們的學習能力應該再快一點,再高效一點。我現在每天1/3的時間會通過讀書或者與別人聊天。
牛刀財經:在讀書方面比較偏向於管理嗎?
李海鵬:最近這段時間比較偏一些歷史,我比較喜歡通過歷史去看這些人是怎麼做一些重大決策的,從這裡面能學到很多東西,可以運用到公司管理上面。
牛刀財經:聽到別人的批評,你內心有什麼感受?
李海鵬:我喜歡傾聽。有時候難聽的話,不好聽的話才能讓你成長。我覺得一個公司成熟與否,要看這個團隊裡面有沒有人跳出來說「你不能這麼幹」。
比如我們的財務總監經常告訴我說,你不能再這麼花錢了。
每個人都會有一些盲區,對一些事情過分自信,有人提出來好事。在我看來,不可能所有東西都是對的,做企業聽不到反對的聲音,非常可怕。
我經常會去門店,去傾聽商戶和一線的員工的聲音。因為老是坐在辦公室聽到的聲音可能會失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