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熊貓星廚李海鵬:做企業聽不到反對聲音,非常可怕

2020-12-19 牛刀觀察

文丨前哨 編輯丨方文出品丨牛刀財經(niudaocaijing)

在一二線城市商圈,你或許會碰到這樣的事。

把一處四五百平方米以上的商業地產,改造成獨立的廚房檔口,再出租給商家經營餐飲服務,用戶以外賣、上門的形式吃到美食。而這種形式現在已經有了一個專屬的名字——共享廚房。

共享廚房熊貓星廚的創始人李海鵬曾就讀於多倫多大學和北京大學,讀書期間曾創立一家壽司店,也開過一家咖啡廳,畢業後在某私募基金任職投資經理,其主導過小南國、滿記等著名餐飲項目的投資,對於餐飲行業有著較深的見解。

作為一家創立於2016年,為餐飲企業提供商業地產、運營管理、供應鏈、品牌推廣等一體化運營解決方案公司——熊貓星廚創始人李海鵬常常思考,如何通過共享廚房模式和完善的服務體系,來幫助商戶去更好地理解外賣。

四年的創業,讓熊貓星廚創始人李海鵬收穫了很多經驗——在格局沒有形成前,速度和規模優先,迅速爬到第一,同一賽道,如果沒有差異化的打法,那肯定是失敗的。

如果所有人都說你錯了,有可能這才是你離正確最接近的時候。

在過去四年的成長過程中,熊貓星廚既有質疑又有挑戰,這考驗著李海鵬的管理能力,也考驗著團隊的成長速度。你必須去邁過坎才能迭代,只有解決了問題,才能成長,變得更強大。」熊貓星廚創始人李海鵬說。

眼下,剛滿四歲的熊貓星廚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以下是牛刀財經與李海鵬對話,有刪減。

談商戶與質疑

「我們問心無愧」

牛刀財經:媒體報導熊貓星廚「收了各種大廈1-2個月的免租期,轉頭對租戶照收租金不誤」。這是否屬實。

李海鵬:我們給了所有商戶7天免租,有幾個店的商戶,他們想要更多免租,我們也和房東在談,但面對上千個商戶,就算方案做得再好,也不能滿足所有人。有一部分商戶可能是溝通的原因,並不太理解,總會有一兩個人跳出來說你應該賠我更多的錢。

當然,也有一些商戶覺得是要了沒給他,實際上根本不存在,大房東給了我們,我們絕對全部給他,這些都是直接寫在了對外發的公告上。

我們問心無愧。

疫情之下,有很多問題會被放大。我們有70%的商戶是真賺錢,30%的不賺錢。有人賺錢,就有人賠錢,當他不賺錢時,可能就會把問題歸結到熊貓星廚。

有商戶甚至給我們說:你們融了這麼多錢,賠我一點不行嗎?但凡有一些商戶感覺不公平,這些事情它都容易被放大。我覺得這不一定是壞事。

牛刀財經:你們和房東籤約的周期有多長?

李海鵬:6到8年。

牛刀財經:面對質疑,你有沒有困惑?

李海鵬:我比較樂觀,一個公司如果連負面信息都沒有了,說明這家公司不行。有一些負面質疑的聲音,代表還有人關注你。

任何事物都有好有壞。我經常給團隊講,一遇到問題,我就很興奮。你必須去邁過坎才能迭代,只有解決了問題,才能成長,變得更強大

談團隊與個人

「真正支撐業務的是這群人」

牛刀財經:熊貓星廚團隊有多少人?

李海鵬:500人左右。

牛刀財經:從人員上來看,業務最多的是哪幾個部門?

李海鵬:大營運和銷售。

牛刀財經:這兩個部門的業務職能是什麼?

李海鵬:一個是獲客,另一個是商戶的經營管理。

牛刀財經:怎麼來管理這兩個部門的人?

李海鵬:團隊是兩部分人結合,一部分是以前從事連鎖零售的人,還有一部分是對共享廚房非常感興趣、肯吃苦的年輕人。

其中BD團隊大部分來自美團和此前的百度外賣,他們都有地推經驗。管理門店的人員都是從餐飲公司出來的,他們能幫助商戶去更好地理解外賣。

在管理上,我們與其他公司一樣。

牛刀財經:未來還會擴招嗎?

李海鵬:會的。

牛刀財經:如何提高團隊組織效率?

李海鵬:我們更多是通過數據來驅動組織效率的提升。我們剛剛建立大中臺,把所有的業務數據都細化到門店或者檔口,告訴業務團隊,該怎麼去打,給他一些方法和策略,這樣效率會更高的。

長期的話可能還是要調整組織架構。我們之前做了門店合伙人制,這些事還會繼續做,我們下半年還會去調整組織架構。

牛刀財經:組織與業務,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李海鵬:可以這麼理解。不能去消耗組織效率換業務。

牛刀財經:你什麼時候開始有這樣的意識?

李海鵬:從去年開始。以前中國經濟是一個紅利市場,所謂市場紅利就是,你只要敢幹,幹的比別人快,比別人靠前,你就能做得更好,活得下去。

國內很多網際網路業務都是靠錢砸出來的。以前各個細分領域的市場增長太快了,如果你是行業的前三名,你就會吃到增長的紅利。

任何一個企業和企業的競爭,短期拼膽量,長期拼內功。

牛刀財經:你在幾個合伙人之間的作用是什麼?

李海鵬:把控方向,讓大家幹的更有勁。

牛刀財經:其他人的業務方向做過哪些調整?

李海鵬:隨著公司的業務變化,每個人的工作都會有些變化和調整,不可能一直做一件事,要把正確的人放到更適合的崗位上。

牛刀財經:熊貓星廚從成立到現在,改變最大的是什麼?

李海鵬:認知。過去4年,是我認知不斷迭代的過程,同樣,也是我們整個組織不斷迭代的過程。

我們能走到行業第一,就是比別人對未來想的更清晰,我們較早把每個門店的經營情況全部都做了一個體系化分析。

牛刀財經:作為一個管理者,你善於抓產品還是善於抓文化?

李海鵬:過去善於抓產品,現在往組織文化方面轉變,更多的還是關注人。

一個公司到了500人規模,關注人會比關注業務重要很多,真正支撐業務的不是我,而是這群人。

牛刀財經:你最擅長做什麼?

李海鵬:我喜歡把一件事做的更深。我性格比較偏理性,大方向很清晰,以前做投資看了很多公司,比較擅長戰略規劃。

一家創業公司,在發展過程中的每一個階段需要去做哪些重要的事,包括業務、人、決策層面,我非常清楚。我挺適合做產品經理,所有的細節全都考慮的到。

牛刀財經:最近在看什麼書?

李海鵬:《苦難輝煌》

牛刀財經:你覺得創業和投資哪個更累?

李海鵬:做投資很有意思,管的是別人的錢,投的是別人的公司,還有超額的收益。但是企業遇到的問題和狀況會非常多,遠遠超過做投資時遇到的情況。

牛刀財經:做投資人的時候,有沒有意識到自己不適合創業?

李海鵬:投資應該是40歲或者50歲之後去做的事情,用你的資源去做一個輕鬆的事。創業雖然風險高,同樣,回報也會更高。

人一生最值錢的是時間,決策做好了,判斷準確了,就能獲得最高的收益。對於我來講,決策與吃東西一樣的,哪個健康我吃哪個。

談競爭與挑戰

「想清楚巨頭會做什麼,不會做什麼。」

牛刀財經:你最近在忙什麼?

李海鵬:忙戰略和商家業務籤約。

今年的重心依然是繼續鋪設場地,服務更多的商戶。

我們接下來是把單店模型做好。因為整個共享廚房已經進入下半場,之前那些亂搞的或者很多小公司陸陸續續看不到了。

對於我們來講,更多的是修煉內功,做一個財務模型,提升效率。

牛刀財經:申請入駐熊貓星廚的商家有哪些共性?

李海鵬:受疫情影響,最近來了許多做堂食的餐飲商戶,主要原因是堂食不好做,他會反覆去思考做一些外賣。另外,商家想獲取收入,只有走外賣這條路。

牛刀財經:商家最關注的問題是什麼?

李海鵬:費用和服務。

牛刀財經:你們對商戶的量化標準是什麼?

李海鵬:首先,分級別,對每一個入駐的商戶,我們都會有調研,看他的背景、適不適合做。如果是初創的小白,我們也會去看品牌。

其次,我們會幫他精挑細選,給他一些建議。我們有個數據助手,你會發現做餐飲一開始選的位置就決定了你成功的70%,30%是後面的經營。

位置選錯很可怕。比如在國貿賣宵夜,這就是非常蠢的事,因為國貿晚上幾乎沒有消費人群,肯定做不了宵夜。

牛刀財經:有哪些事情是你們競爭對手會做,但是你們不願意去做?

李海鵬:我們不會把不懂餐飲的商戶放進來,對小白有數量限制。

牛刀財經:你們認為哪些舉動,比競爭對手更激進?

李海鵬:兩個方面,一是組織架構調整,二是業務迭代上的嘗試、組織架構的迭代,這些決定我們能走多遠。

牛刀財經:熊貓星廚現在面臨的挑戰是什麼?

李海鵬:如何在服務迭代和商戶掙錢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

牛刀財經:你覺得熊貓星廚什麼時候才能實現盈利?

李海鵬:預計下半年,我們就可以實現全面盈利。

只有先把基礎設施搭建好,為所有做餐飲外賣的商家迭代出更多的服務,把服務做得更深一些,讓他們賺到錢,我們才有更多盈利空間。

談趨勢與成長

「做企業聽不到反對聲音,非常可怕」

牛刀財經:你第一次創業到底賠了多少錢?

李海鵬:賠了50萬,當時創業就想著掙錢,也沒有花太多的時間和精力,後來覺得要想賺錢,就必然要付出一些精力。

牛刀財經:熊貓星廚的名字是什麼來的?

李海鵬:第一,熊貓是國寶很珍貴;第二,網際網路公司大多動物命名,容易記住。

牛刀財經:從成立到現在,你們一共有四輪融資,嘉御資本從A輪就進入,為什麼能與嘉御資本相處這麼長時間?

李海鵬:衛哲在公司管理上很有經驗,對行業的研究洞察也比較仔細。他對我們幫助還挺大的。對接了不少資源,他們與很多純投錢的機構不太一樣。

牛刀財經:共享廚房市場會形成一個什麼樣的格局?

李海鵬:共享廚房不會一家獨大,和酒店一樣。它是一個比較本地化的生意。就像共享充電寶一樣,可能會有三四家。

牛刀財經:它的行業的壁壘到底在哪裡?

李海鵬:我們覺得在服務端,商戶到底能不能賺到錢,這個特別重要。

牛刀財經:有人說熊貓星廚是一家商戶設備租賃商,沒有什麼壁壘,你怎麼看?

李海鵬:很多商業模式真正的壁壘在內部經營和管理。我們要做的是把商戶找到,把商戶管理好,給他提供服務。

如果真的壁壘沒這麼強,為什麼美團不做?

牛刀財經:巨頭進入共享廚房將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

李海鵬:我們和美團聊過。他們發現線下跟他們想像的差距還是比較大的。對我們來說,共享廚房屬於重資產運營,把髒活、累活做好了才有價值。

此外,對於巨頭來講,性價比、投入、產出各方面其實(巨頭自己做)是不划算的。不管做什麼創業,很容易跟巨頭碰上,你得想清楚,巨頭會做什麼,不會做什麼。

牛刀財經:外賣會成為未來的一個趨勢嗎?

李海鵬:肯定會的,還有很多東西沒迭代完,比如配送成本、配送效率。今天外賣市場還能有百分之二三十的增速。

牛刀財經:成長過程中有沒有遺憾的事情?

李海鵬:如果過去我們迭代得更快,可能今天公司會更不一樣。之前更多的是遇到問題再去迭代,其實還是應該把一些問題再前置,迭代得更快一點。

反過來就是學習能力,我覺得我們的學習能力應該再快一點,再高效一點。我現在每天1/3的時間會通過讀書或者與別人聊天。

牛刀財經:在讀書方面比較偏向於管理嗎?

李海鵬:最近這段時間比較偏一些歷史,我比較喜歡通過歷史去看這些人是怎麼做一些重大決策的,從這裡面能學到很多東西,可以運用到公司管理上面。

牛刀財經:聽到別人的批評,你內心有什麼感受?

李海鵬:我喜歡傾聽。有時候難聽的話,不好聽的話才能讓你成長。我覺得一個公司成熟與否,要看這個團隊裡面有沒有人跳出來說「你不能這麼幹」。

比如我們的財務總監經常告訴我說,你不能再這麼花錢了。

每個人都會有一些盲區,對一些事情過分自信,有人提出來好事。在我看來,不可能所有東西都是對的,做企業聽不到反對的聲音,非常可怕。

我經常會去門店,去傾聽商戶和一線的員工的聲音。因為老是坐在辦公室聽到的聲音可能會失真。

相關焦點

  • 熊貓星廚創始人李海鵬:共享廚房行業標準待提高
    熊貓星廚創始人李海鵬:共享廚房行業標準待提高來源:聯商網2019-12-11 11:40消費群體的變化驅動著新老品牌不斷地轉型升級,而資本的注入、跨界的整合、供應鏈的提升也為產業的升級與重構提供了新機遇,在2019餐飲進化論峰會上,北京商報記者專訪到了熊貓星廚創始人李海鵬,在他看來,如今參與共享廚房領域的玩家不再只是個體小店
  • 熊貓星廚創始人李海鵬擔任北京市餐飲行業協會主席團副主席
    會上,經過在場二百餘個理事單位共同投票選舉,北京市餐飲協會會長賈飛躍擔任第七屆理事會主席團主席,熊貓星廚創始人李海鵬與呷哺呷哺創始人賀光啟、大董烤鴨創始人董振祥、局氣創始人韓桐、胡大總經理郭冬、永和大王北方區總經理馬寒青、黃記煌創始人黃耕等十餘家企業代表共同擔任第七屆理事會主席團副主席職位。
  • 熊貓星廚李海鵬榮升北京市餐飲行業協會副會長
    5月28日下午,由中國烹飪協會副會長、北京市餐飲行業協會會長湯慶順帶隊來到熊貓星廚北京總部參觀指導,並授予熊貓星廚創始人&CEO李海鵬先生為北京市餐飲行業協會副會長。對此,熊貓星廚創始人李海鵬表示支持的同時,也對湯慶順會長詳細介紹了熊貓星廚的發展情況。
  • 熊貓星廚李海鵬:疫情常態化下,加速餐飲行業零售化與連鎖化進程
    6月28日,共享廚房領軍品牌熊貓星廚創始人李海鵬受邀出席第7屆中國外賣產業發展大會雲直播峰會,並進行「新外賣,品牌發展新機遇」主題分享。在李海鵬看來,疫情常態化下,將加速餐飲行業零售化與連鎖化進程。對此熊貓星廚創始人李海鵬深表認同,也提出了新的觀點。在李海鵬看來,疫情常態化下,不僅加速了餐飲零售化的進程,也成為了品牌連鎖化的絕佳機會。「疫情大大加速餐飲企業連鎖化進程,許多中小型餐飲企業不足以承受經營壓力,選擇停業;連鎖型餐企抗風險能力相對更強,快速迭代,加速成長。當疫情結束的那一天,市場恢復,連鎖化將正式爆發。」
  • 共享廚房熊貓星廚李海鵬擔任中烹協供應鏈與新零售委員會副主席
    經過前期投票提名與現場表決,最終正大集團、熊貓星廚、眉州東坡、李錦記等企業的董事長、總經理脫穎而出,獲得現場理事單位一致認可,熊貓星廚創始人李海鵬先生被授予第一屆中國烹飪協會餐飲供應鏈與新零售委員會副主席,熊貓星廚為副主席單位。
  • 中國烹飪協會餐飲供應鏈與新零售委員會成立,熊貓星廚李海鵬擔任副...
    經過前期投票提名與現場表決,最終正大集團、熊貓星廚、眉州東坡、李錦記等企業的董事長、總經理脫穎而出,獲得現場理事單位一致認可,熊貓星廚創始人李海鵬先生被授予第一屆中國烹飪協會餐飲供應鏈與新零售委員會副主席,熊貓星廚為副主席單位。
  • 獲5000萬美元C輪融資,120 +門店引近千品牌入駐,熊貓星廚李海鵬...
    熊貓星廚創始人李海鵬判斷,2019年是共享廚房的分水嶺
  • 熊貓星廚資金鍊緊張 被疑「兩頭吃」
    熊貓星廚成立於2016年,作為國內共享廚房企業之一,主要是為餐飲企業尤其是外賣商戶,提供商業地產、運營管理、供應鏈、品牌推廣等一體化的解決方案。2019年2月,公司獲得由老虎基金領投的5000萬美元C輪融資,目前已布局北京、上海、杭州、深圳四個城市。
  • 超過35歲 就聽不到這種聲音?
    日前,一篇名為《據說超過35歲的人,就再也聽不到這個聲音了》的文章紅遍朋友圈。一時間,60後70後甚至部分80後紛紛表示被虐哭,因為對於90後和00後而言無比清晰的聲音在他們的耳中成為了靜音。文章的作者稱,甚至還有一些學生把這個聲音設置成了手機鈴聲,這樣的話,即使是上課有人打電話進來,他們的老師也根!本!聽!不!見!
  • 對話"女神學霸":偏科可怕 找不到興趣更可怕
    原標題:對話"女神學霸":偏科可怕 找不到興趣更可怕   因為模仿愛上了英語   林釗羽學的是物聯網工程專業,卻常常在自習室裡和十幾個外國留學生上起「對外漢語課」,一方面她用英語和他們溝通,另一方面又教他們用成語,說漢語日常對話,講中國文化。   但就在10年前,她還是一個一上外語課就會打瞌睡的小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