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伴癱瘓在床,靠撿垃圾為生,他希望兒子大學畢業分擔家庭的重擔

2020-12-11 社會青年

每天,在這條大街上,大家總會看到一個撿垃圾的「老頭」。

很多人覺得他是老頭,其實他的年齡還不是很大,今年只有50多歲。

也許是長期營養不良,或者是貧困帶來的生活壓力,他的年齡看上去比實際年齡蒼老不少。

因為他經常在這條街上來回撿垃圾,慢慢一些環衛工和他熟了,就經常把一些能賣錢的垃圾留給他,比如說一些廢舊塑膠袋、空飲料瓶,或者是一些包裝紙箱等。

他每天撿這些東西,積攢起來每天也能賣個10塊8塊的,有時候運氣好撿到大的紙箱或者廢鐵,一天能賣20塊,他就會很開心,哼起了小曲。

聽說他的老家是在沂蒙山區,老伴兒患腰腿痛病長期臥床,他的身體也不是很好,有一隻眼睛瞎了,另外一隻腳還有些不方便,所以也找不到什麼活幹。

他有一個兒子在外地上學,學費都是親戚借給的,孩子現在正是花錢的時候,給家裡也出不上急。

他是一個懂得感恩的人,因為環衛工經常給他留一些垃圾,所以在撿垃圾的路上,他看到地上有些紙屑或者樹葉、髒東西,都會順便撿起來,然後扔進垃圾箱裡。

他現在處境很艱難,靠撿垃圾養活自己和臥病在床的妻子,還要靠這點錢買藥,自己眼睛腿腳也不是很方便,但他對生活還是充滿了希望,他說再過一年,兒子大學就畢業了,畢業後兒子就可以掙錢了,自己就熬出來了。

望著他遠去的背景,我們默默祝福他吧,希望一切都可以好起來。也希望他的兒子能夠理解這個父親的艱辛和不易,好好上學,將來參加工作後,讓家裡過上好日子。

相關焦點

  • 努力上進 用行動分擔家庭的重擔
    原標題:努力上進 用行動分擔家庭的重擔(圖)   拿到天津科技大學錄取通知書的那一刻,19歲的元長德並沒有想像中的高興。6年前,母親在一次意外中股骨頭摔傷,一直靠藥物維持。
  • 農村7旬老人呼喊離家10年兒子快回家,你爸肚子上長了個大疙瘩
    早上9點鐘,76歲的老人程懷弟拿著一個餅子,躬著腰慢慢的走向小院西側的垃圾場,老人家是山西省稷山縣化峪鎮農村人,這個小垃圾場其實就是他的工作場地,老人家靠撿拾廢品垃圾為生,把撿拾回家的廢品垃圾堆放在這裡。
  • 寒門貴子:靠撿廢品照顧癱瘓母親,以744分入清華,龐眾望怎樣了
    龐眾望也是踐行這句話的人之一,他家境貧寒,甚至要靠著撿廢品來照顧癱瘓的母親。然而這個少年卻從未放棄學習,最終以744分考入清華,如今他過得怎樣呢? 他出生在一個很不普通的家庭,不普通在於比平常人家更為困難,他的父親是一個精神分裂症患者。他的母親,下半身殘疾,常年癱瘓在床。父母的生活幾乎都不能自理,那麼他們靠什麼生活呢?
  • 那個與癱瘓母親相依為命,靠撿廢品考清華的男孩子,近況如何
    龐眾望小的時候需要一邊撿廢品,一邊照顧自己的癱瘓在床的母親龐眾望的出生就代表著這個家庭的希望,所以龐眾望身上背負著巨大的責任。5歲的時候,龐眾望患上先天性心臟病,這個消息對於他的家庭來說就是晴天霹靂,但是母親沒有放棄自己的孩子,只能推著輪椅去鄰居家,一家一家的借錢,最後龐眾望順利挽回生命。
  • 父親精神分裂母親癱瘓,寒門「貴子」靠撿廢品考上清華,如今怎樣
    從古到今歌頌母愛的詩詞很多很多,讓我們感受到母愛的偉大,母愛的無私和母愛的無窮無盡,一位學霸,他以744分考清華大學,但是母親卻癱瘓了,而這位母親卻就是這麼偉大,這位學霸上學靠撿廢品,因為每一個母親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才成人,過得比自己好,不能入自己的後塵,改變自己的命運,而這位母親卻更是偉大殘疾
  • 屈洋:為母親分擔生活重擔的「小暖心」
    屈洋:為母親分擔生活重擔的「小暖心」屈洋,男,2006年9月出生,太倉市瀏家港中學初一(3)班學生。屈洋自小和母親共同生活,母親靠賣早餐賺錢養家。生活的艱辛與磨礪,讓這個14歲的少年比同齡的孩子有著不一樣的成熟與豁達。
  • 打破「寒門難出貴子」言論,撿廢品照顧癱瘓母親,高考744分上清華
    文/凌說 「寒門出才子,高山出俊鳥」,在60年代之前我們常用這句詩句形容「寒門子弟」的志氣,貧苦人家孩子因為從小吃苦所以不怕吃苦,又把改變家庭命運的重擔承擔起來,所以往往是寒門子弟更易成人成才,反而是「富家子弟易生驕奢。」
  • 父患尿毒症 他高考後努力為家庭分擔
    經過10多次的失敗後,他終於在一家麵包店找了一份營業員的工作。他的家境貧困,父親身患尿毒症無法工作,一周要去醫院透析三次,全家只能靠媽媽去工廠打工賺錢維持。面對困境,他堅信知識可以改變這個家的命運,也一直努力朝這個夢想邁進。
  • 流浪漢靠撿垃圾換錢買書 「臥底」大學學英語
    他是一個衣食無著的流浪漢,卻在廣西大學裡藏身一年學習英語,靠著別人的剩飯菜舊衣服果腹蔽體;他雙手嚴重殘疾,卻依靠並不健全的肢體,撿垃圾換錢買書;他憧憬著掌握本領的美好前景,又擔心自己的身份被人識破。  這個「臥底」大學「偷學知識」的流浪漢叫覃偉波。
  • 「少年強」的重擔有人分擔了
    生活不能自理;母親服藥自盡,少年肩負養家重擔,到如今已整整5年。這一天是他小學畢業的日子,如同5年前母親辭世的那天,是他人生中的又一次重要轉折。這一次,闊別的笑容重現在他的臉龐。  在得知這對父子坎坷遭遇後,濟南市中德骨科醫院伸出援手,表示願為其患有股骨頭壞死的父親提供免費救治,幫助高強完成讓父親站起來的夢想。目前,其父親高世勝已被接到市區。  經醫院關節科主任張國財診斷,高世勝雙側股骨頭壞死,需進行雙側髖關節置換手術。
  • 江安孝心少年肖鈞升:用稚嫩的雙肩分擔家庭的重擔
    肖鈞升家庭情況特殊,一家七口,母親、伯伯和兩個姐姐精神上有疾病,全家人就靠父親開三輪車拉貨賺錢,但父親又是個殘疾人,肖鈞升自懂事以來,就肩負起照顧家庭的責任。孝心少年 肖鈞升:我就想幫家裡分擔一些,幹一些家務勞動,幹一些輕巧活路還是可以,重活路沒得好得行,幹活路,掃地,洗碗就可以了。
  • 父愛如山:膠州耄耋老人照顧癱瘓兒子33年
    40年前,膠州市民孫德福的結髮妻子去世,「扔下」他獨自養育3個子女。時隔7年,剛滿19歲的大兒子孫忠恆因胸椎結核手術失敗導致下半身全身癱瘓,15歲的二兒子和11歲的女兒還在念書。如今,兩個健康的孩子早已長大成人,已經82歲的孫德福依舊照顧著自己的大兒子,孩子的吃喝拉撒這位老人從來不假手他人。
  • 兒子因患腦膜炎全身癱瘓 慈母日夜照顧癱瘓兒46年
    中國江蘇網12月8日訊 兒子3歲時不慎因患腦膜炎而導致神經中樞癱瘓。46年來,母親於雲不離不棄的日夜照顧,讓兒子一次又一次地脫離死神的召喚,創造出令醫生都驚訝的奇蹟。讓於雲欣慰的是,這麼多年來,這個家一直感受到了社區和鄰裡的關愛。昨天上午,於雲家所屬的鹽城童家溝社區工作人員又來到家中探望。
  • 一家5口十多年來靠乞討為生,兒子600多分考上重點大學
    今年56歲的老朱從兒子閱陽手上接過錄取通知書的時候,手有些顫抖,他翻來覆去地端詳著上面的每一個字,不禁感慨:「我做夢也沒想到我們家能夠走出一個大學生來。「十幾年前,老朱帶著一家人從河南老家來到廣州乞討為生。如今兒子朱閱陽以高分考入廣東一所重點大學。回顧過去的六年,他不禁感慨:「原來夢想真的可以實現。」
  • 88歲大爺為老伴洗尿布14年
    家住曲江街道文昌花園社區的老黨員李大爺今年已88歲高齡,14年前,小他2歲的老伴楊翠英因腦溢血導致半身癱瘓並大小便失禁,由於使用尿不溼過敏,李大爺為她墊尿布,為此,他每天要洗20多塊尿布,且一堅持就是14年。樂觀的李大爺表示,洗尿布也是一種鍛鍊。
  • 21歲男子與42歲女子結婚 婚後近況曝光:丈夫右手癱瘓 靠老母養3人
    一年前,越南一名21歲男子不畏他人眼光,和一名42歲的女子交往,最後步入禮堂共組家庭,在當時引發不少爭議。不料在他們結婚1年後,2人又再度被關注,原因是他們2人皆失業,在一間堆滿垃圾的房子中生活,平時只能依靠撿垃圾來維生。
  • 濟南中德骨科醫院愛心救助骨髓炎兒子及腦癱女兒
    ,原來王奶奶的小兒子張善寶在2002年的一場車禍之後,他就再也沒有站起來,車禍後的第二年,王善寶的妻子就扔下他和三歲的女兒離開了這個家。就在王善寶對生活絕望的時候,是老母親王奶奶給了他活下去的勇氣。  今年48歲的張善寶癱瘓在床,只依靠八十多歲的老母親生活,老母親沒有退休金,唯一的收入就靠撿垃圾來維持生活。
  • 重大事件:83歲老人自焚為報復兒女,警方:卻害死癱瘓老伴
    2020年的3月10日上午,他為了報復子女,於是採用了放火的方式想要將自己和妻子羅某某燒死。近日,南澗彝族自治縣人民檢察院對楊某某故意殺人、放火案提起公訴,楊大爹將被依法處罰。心生怨念已久——據悉,楊大爹的老伴郭某某因為生病一直癱瘓在床,楊大爹一直覺得自己的子女照顧得不夠好,更談不上孝順。
  • 喬四的「王牌打手」莫磊,曾風光無限,晚年靠撿垃圾為生
    喬四的"王牌打手"莫磊,曾風光無限,晚年卻靠撿垃圾為生 東北街頭,有一個姓莫的拾荒老人,他在這裡撿垃圾撿了十幾年,平日裡風餐露宿,甚至來不及回破窩棚的時候,就找個街角一窩,就算休息了。
  • 他是高考744分河北狀元,考上清華靠撿廢品供自己上學,現狀如何
    曾經有一位高考744分的河北狀元考上清華大學,靠撿廢品供自己上學,如今怎麼樣了呢?一、龐眾望這位清華學子叫做龐眾望,龐眾望在1999年出生,出生地在河北一個村莊,他的父母,並不像正常的父母一樣,因為龐眾望的母親常年患病臥床,龐眾望的父親也患有精神方面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