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洋:為母親分擔生活重擔的「小暖心」

2020-12-14 瀟湘晨報

屈洋:為母親分擔生活重擔的「小暖心」

屈洋,男,2006年9月出生,太倉市瀏家港中學初一(3)班學生。屈洋自小和母親共同生活,母親靠賣早餐賺錢養家。生活的艱辛與磨礪,讓這個14歲的少年比同齡的孩子有著不一樣的成熟與豁達。他深知母親的辛勞,自三年級時起就主動給母親打下手,每天凌晨起床,幫母親做打豆漿、切小蔥、煮麵糊等準備工作,周末更是跟著母親到攤位上幫忙。比起和同伴玩鬧,他更甘願把課餘時間用來為母親分擔生活的重擔。生活的不易鞭策著他不斷前行,在校時,他認真學習,年年獲評校三好生,是同學們的榜樣。他立志成為更好的自己,早日成才,成為母親能依靠的人,成為社會需要的人。

【來源:江蘇文明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努力上進 用行動分擔家庭的重擔
    原標題:努力上進 用行動分擔家庭的重擔(圖) 6年前,母親在一次意外中股骨頭摔傷,一直靠藥物維持。常年臥床的奶奶也需要人照顧,每月除去藥費,父親辛苦打零工賺的錢已經所剩無幾,眼前自己上大學動輒幾千元的學費無疑給家裡雪上加霜。   元長德家住靜海子牙新城,老房子拆遷後,一家老小回遷到現在這處90平方米的樓房。還未走近樓門口,記者就遠遠地就看到元長德早已等在樓下。
  • 「少年強」的重擔有人分擔了
    □本報記者 張丹丹高強陪父親來市區醫院治療 本版照片均由記者張丹丹 攝  高強,一個平凡的山區少年,經歷著不平凡的考驗:父親常年臥病在床,生活不能自理
  • 堅強姐姐的重擔 大家都願來分擔
    A:母親去世後,照顧兩個雙胞胎妹妹B:父親負債離家,自己節衣縮食撐起一個家C:家境所迫,她選擇輟學。不管你的答案是什麼,14歲的小宜(化名)用一年的堅守給出自己的答案:ABC。  昨天商報刊登《背書包的肩膀扛起家的重擔》的報導,引起讀者廣泛關注,紛紛表示要向這個苦難女孩伸出援手。小宜母親生前好友張春梅,也要幫助小姑娘減輕肩上的重擔,將她們安頓在自家。
  • 江安孝心少年肖鈞升:用稚嫩的雙肩分擔家庭的重擔
    暑假生活是每個學生最期待的日子,在長長的假期裡,大家可以舒心的幹著自己喜歡的事情,但對於五礦鎮的肖鈞升而言,卻有著不一樣的生活體驗。眼前這個正在家裡打掃的就是肖鈞升,今年十二歲,除了收拾屋子之外,他還要採菜,摘菜,照顧姐姐妹妹,別看他年紀小,從六歲起,就一直幫著家裡分擔家務。
  • 為扛起生活重擔 17歲女生含淚遞交休學申請
    台州姑娘張麗瑩滿腦子裡都是父親的後事、母親和弟弟的情緒、家裡的柴米油鹽……可是她才17歲,還在讀高二,本來暑假後將讀高三。  約兩個月前,張麗瑩將休學申請書交到學校老師手裡,眼裡噙著淚。  一切對她來說太突然了,原本再努力一年,張麗瑩就可以步入朝思暮想的大學殿堂,去追逐自己的夢。然而,父親意外嚴重燒傷,送到浙醫二院搶救後最終不治。
  • 臺灣省一母親獨自扛起生活重擔,是誰給她的動力呢?
    先前丈夫的大哥因心肌梗塞猝死,留下兩個孩子由公公與婆婆撫養,不久後公公中風,行動不便,丈夫那邊的親戚也無力協助她養育兩名女兒,武玉雪鸞只能獨自扛起養家重擔。 不幸的事卻接踵而來,武玉雪鸞3年前被檢查出罹患腦瘤,接受手術治療,一邊做康復治療一邊工作賺錢養家,在家經營理髮、賣蔥油餅,每天從早忙到晚,但收入有限且不穩定,後來到冷凍水餃工廠包餃子來維持生活。
  • 外媒:在中國,祖父母幾乎幫子女分擔了超過一半的育兒責任
    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3月8日報導,原題:在中國,照看孩子真是整個家庭的大事 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3月8日報導截圖從歷史角度看,幾代人生活在一個屋簷下在中國被視為一種理想狀態。如今,中國的祖父母幾乎幫子女分擔了超過一半的育兒責任。這在很大程度上解釋了為什麼中國是世界上女性勞動比例最高的國家之一。
  • 放棄大學當廚師 小夥扛起家庭重擔
    對很多貧困家庭來說,考大學,是改變人生的一條道路,楓香鎮花茂村的楊優華已經考上了大學,卻不得不忍痛放棄,父親生病倒下了、姐姐還在讀大學,貧困具體的家庭讓他不得已放棄了大學,承擔起了生活的重擔,雖然生活改變了,但他並沒有因此而消極下去,而是選擇了另一條路,實現自己的價值。楊優華今年21歲。
  • 遙念苦父——嫩肩挑起家庭生活重擔|親情心語
    遙念苦父——嫩肩挑起家庭生活重擔文/榮凡詩在舊社會,我家有幾畝賴以生存的瘠薄地,儘管爺爺領著父親、叔叔面朝黃土背朝天地辛苦勞作,但收穫的糧食仍難以餬口。此時,父親二十幾歲的年紀,成了家裡的「頂梁柱」,嫩弱的肩,挑起家庭生活重擔,支撐起了這個家。孝敬奶奶,照顧兩個叔叔、兩個姑姑,養活哥、姐,其困難情景是可想而知的。父親忙完地裡莊稼活,也做些小買賣,但仍然不能維持家裡生活,逐漸地欠了債。要債人曾將父親綁在破廟裡,打得遍體鱗傷,眾鄉親湊錢還債,救出父親。父親還被國民黨軍隊抓過壯丁,期間吃苦受累,遭到非人地折磨,幸而逃脫。
  • 圓夢行動 | 懂事男孩考上大學 盼學業有成替病父扛起生活重擔
    父親患上高血壓和胃病後,張國碩兄弟倆試著幫父親分擔家庭的重擔。哥哥成績優異,2018年考入了上海的一所大學。2019年,張國碩一家的危房被改造,但是一年過去了,家裡還沒有裝修,地面坑坑窪窪,牆上的紅磚裸露在外。看著簡陋的家,兩個血氣方剛的小夥子常常互相打氣:待學成歸來,一定要讓父親好好休息,家庭重擔由他們來扛。
  • 以家庭的名義:子秋為分擔父親的重擔,主動離開
    子秋從7歲開始來到這個家庭,李尖尖,凌霄和他們的一起長大,小邱是一個非常懂事聽話的孩子,他知道自己不是李海潮所生,凌霄在這裡吃飯是因為凌父親付錢,但他沒有付錢,而他的母親賀梅綁架了李父親的錢他非常小心,不敢透露自己,半夜,小人在廁所裡給大家洗衣服。
  • 父患尿毒症 他高考後努力為家庭分擔
    母親獨自撐起家徐志鑫2002年出生於德化縣蓋德鎮三福村,當時父母已在縣城打工多年,家裡並不寬裕,但日子還過得去。不幸的是,2013年,他的父親徐成發被查出患有尿毒症,需要長期服藥、治療,無法繼續工作,8年來每個星期都要到醫院進行三次血液透析。全家賺錢的重擔就落在母親的肩上。
  • 圓夢行動 | 母親去世 父親行動不便 保亭18歲女孩想要勤工儉學
    母親去世,父親為治摔傷花光積蓄,保亭18歲女孩要在華中農業大學讀書期間勤工儉學我要用勤勞的雙手完成夢想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9月6日訊(記者 林師堂 文/圖)「母親因病去世了,爸爸去年摔傷動手術,花光了家裡的積蓄,妹妹還在讀初中,現在我讀華中農業大學又要花一筆錢。」提到上大學,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南茂農場勝利隊18歲的黎族姑娘符好思緒萬千。
  • 湖北醫藥學院麻醉學專業2020級新生陳子珺:父親去世母親失明,堅強地挑起家庭重擔
    父親不幸去世後,雙目失明的母親和即將上小學的妹妹,都需要她照顧。但是,她堅信,憑藉自己的雙手一定能創造美好的未來。父親去世母親雙目失明,她堅強地挑起家庭重擔陳子珺4歲那年,母親的雙眼因青光眼錯過最佳治療期而失明。 陳子珺從記事起就成了媽媽的眼睛。
  • 青島「十佳好軍嫂」張豪傑:為愛追隨 勇挑生活重擔
    張豪傑是新疆某部隊參謀金亮家屬,中共黨員,隨軍十年,她以柔弱的肩膀挑起孝老扶幼的重擔,以滿腔的熱情投入到審判工作,她將最美的青春年華奉獻在了祖國西北邊陲,生活的艱辛與磨難造就了她天山雪蓮般的堅韌與頑強,她用實際行動詮釋著法官軍嫂的特殊榮耀。
  • 母親去世 父親行動不便 保亭18歲女孩想要勤工儉學
    畢業學校:保亭中學高考成績:583分錄取院校:華中農業大學(預科)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9月6日訊(記者 林師堂 文/圖)「母親因病去世了2017年,符好的母親因病去世,家庭的重擔落在58歲的父親身上。不料,父親在去年摔傷,導致左髕骨粉碎,到現在仍行動不便,治療的花費透支了這個家所有的積蓄,能借的親戚朋友都借了個遍,東拼西湊才勉強支付治療費用,而原本困難的家庭,因此變得雪上加霜。「父親去年摔傷後,家裡就沒有了收入來源,日常花銷常要靠親友救濟,如今家裡已經沒錢支撐我讀大學了。」
  • 佛說:把生活的重擔放下,讓靈魂的腳步跟上,才能收穫平靜富足
    在生活中,許多煩惱和憂愁都是自己給自己綁的繩索,是對自己心理的無端耗費。只有消除這些自己設置的精神陷,學會放下,才能收穫內心的平靜和富足。今天為大家分享一個小故事,相信很多人都曾聽說過,但同樣相信,每次聽到或看到後,感覺皆有不同:佛陀有次講經時,有一位名叫黑指的婆羅門來到佛前,兩手各拿了一個花瓶,前來獻佛。佛對黑指婆羅門說:「放下!」婆羅門把他左手拿的那個花瓶放下。佛陀又說:「放下!」婆羅門又把他右手拿的那花瓶放下。
  • 在人間,母親的土地情結
    我從小在農村長大,小時候與弟弟妹妹一直生活在農村,父親母親是地地道道的農民,他們二老一直耕耘著自己的土地,從不讓我們多幹農活,生怕耽誤了學習的時間。父親常年在外做點小生意,供我們三人讀書;家裡耕田種地的重擔,自然壓在母親瘦小的肩膀上。
  • 三毛:做一個勇敢的人,不去反抗生活的重擔
    當然,三毛熟悉她的華美字,她對生活的態度,她的愛和她的決心,這些都讓她的生活充滿了濃濃多彩的筆觸。據信她既說過也做過,在我們看來,三毛的一生有許多英雄和精彩的色彩,其中,她一步步涉水過河,選擇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對待生活的方式,她也必須有莫大的勇氣一步一步地走完。
  • 母親突發重病,00後女孩放棄雙一流?
    父親去世後,堅強的母親一個人扛起了家庭的重擔,辛苦拉扯楊飄和姐姐長大。「今年高考,我考了636分,順利被暨南大學智能科學與工程學院工業工程專業錄取。」楊飄說,拿到錄取通知書,媽媽比她還激動。楊飄則利用假期當家教,希望掙些錢幫媽媽分擔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