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斯和小行星的發現

2020-12-13 1點數學

高斯

高斯(Carl Friedrich Gauss) 1777年4 月30日生於德國的布倫茲維克(Braunschweig) ,1855年2月23日卒于格廷根(Gottingen),是近代數學偉大的奠基者之一。他在歷史上影響之大,可以和阿基米德、牛頓、歐拉並列。

高斯出生在一個貧苦的家庭裡,祖父是農民,父親做短工,舅舅腓特烈(Friederich) 是一個很有才能的入,自已學會了紡織技術,很快成為一個出色的錦緞織工。他經常教給高斯一些知識,對幼年的高斯影響很大.

高斯父親本不打算讓他上學,但高斯很小就顯出有數學才能。一個星期六的晚上,他父親計算工薪帳目,沒注意到小高斯在旁邊看著.他算了半天才完,不料高斯說:「爸爸, 你算錯了,應該是.....」核對一下,果然是高斯說得對,父親又驚又喜,七歲的時候,決定送他上學.

高斯10歲的時候,數學教師布特納(Bittner) 要求學生將100個數相加起米,這100個數恰好成等差數列(如1 +2+3 +...+100之類),剛解釋完題目,高斯就把有答案的石板交上去。布特納連看也沒看,心想這個全班最小的學生準是瞎寫了些什麼或者交了白卷。過了很久,別的學生才一個個把石板疊在上面。等到布特納發現高斯的石板上只寫著一個正確的答案,而比他大的孩子都算錯了的時候,才大吃一驚。在這以前,他從未教過學生計算等差數列。

有經驗的布特納立刻意識到這是一件不尋常的事。他買了一木最好的算術書送給高斯,並說:「他已超過我,我已經沒有什麼可以教他的了。」

高斯仍然留在小學裡,教師的助手巴特爾斯(Johann Martin Bartels, 1769--1836)是一個好學的十七歲青年,他同高斯一起學習了很多數學。巴特爾斯後來主持喀山大學的數學講座,著名的羅巴契夫斯基是他的學生。

由於巴特爾斯的推薦,高斯得到一個公爵的資助,在1795年進了格廷根大學。

1796年高斯(19歲)發現正十七邊的尺規作圖法,這是歐幾裡得以來懸而未決的問題,為了紀念這個發現,格廷根大學在高斯去世後,為他建立了一個以正十七邊形稜柱為底座的紀念像。

小行星的發現

1781年以前,入們只知道有五大行星:水、金、火、木、上,1766年提替斯(J.D.Titius, 1729--1796)總結出這樣的經驗公式:設地球與太陽的平均距離(即一個天文單位)是10,那麼各行星與太陽的距離是:

水星4=4+0 (3.9)

金星7=4+3 (7.2)

地球10=4+6 (10)

火星16=4+12 (15.2)

(?) 28=4+24 (?)

木星52= 4 +48 (52.0)

土星100=4+96 (95.4)

括號內是是實際距離,它和左邊計算出來的數字很接近,左邊的數字是用數列0,3, 6,12,……加上4得出來的,這數列減去第4後,每一項都是前一項的2倍。

1772年德國天文學家波德(Johann Elert Bode, 1747.1.19--1826.11.23, 柏林天文臺臺長)加以整理後發表,現在叫做「波德定律」。

這一簡單關係雖然是數字的湊合,沒有理論根據,但還是引起了天文學家的極大注意。大家都認為在相當於28那個空檔裡,可能有一個未發現的行星。

1781年3月13 日赫歇耳(Frederick William Herschel,1738. 11.15--1822.8.25)發現土星之外還有一個行星,以後定名為天王星。它和太陽的距離是192,和波德定律的計算結果196很接近。這更加強了尋找新行星的信心和決心。但辛辛苦苦找了二十年都沒有結果,卻在一次偶然的觀測中發現了,正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

天王星

19世紀的第一個晚上(1801.1.1) ,皮亞齊(Giuseppe Piazzi, 1746.7. 16--1826.7.22)在義大利西西里島的巴勒莫(Palermo)天文臺為了核對星圖,觀察金牛座一帶的星,偶然看到一顆8等星和星圖不合。第二夜發現已向西移動,他以為這是一個沒有尾巴的彗星。連續觀測了四十天,一直到2 月11日,終於因為勞累過度病倒了。

他將觀測結果寫信告訴歐洲大陸的天文學家,那時正值拿破崙遠徵埃及,英國艦隊封鎖了地中海。直到1801年 9月,大陸上的天文學家才知道這件事,引起很大的震動。但那時這顆星已被陽光所掩,無法尋找,似乎它已在無數群星之間永遠消逝了.

於是產生一個難題,怎樣根據極有限的觀測數據來確定新行星的軌道?當時許多著名的天文學家都著手解決這個問題,但都失敗了。

孫悟空十萬八千裡的筋鬥,跳不過如來佛的手心,行星的怪異運動,也終於逃不出數學家的掌握。24歲的高斯,經過幾星期的努力,克服了種種困難,創立了行星橢圓軌道法,成功地解決了這個問題。這導致一個8次方程。

另一個天文學家查赫(Baron von Zach, 1754--1832)根據高斯的方法,造了一個覓星表,預報這顆星的位置。可是天公不作美,連日陰雨,無法觀測。直到這一年的除夕,天氣大睛,天文學家在預測的位置上,重新找到了這顆星。這是科學的輝煌勝利,它顯示了數學理論的巨大威力。

這顆星定名為穀神星(Ceres) ,與太陽距離27.7,和波德定律大致相符.然而事情還沒有結束,穀神星的直徑只有770公裡,是地球的6%,木星的0. 55%,在火星與木星之間,大小太不相稱。

以後又在這個空隙裡陸續發現了許多小星,這些星現在叫做小行星,被發現的小行星的數目越來越多,最初用神的名字命名,神的名字不夠用,就用人名、國名等來命名。目前正式編號的已達兩千顆之多。

高斯後來總結了這種方法,寫成《天體沿圓錐曲線繞日運動的理論》(Theoria motus corporum coelestium in sectionibus conicis solem ambientium, 1809) 。在這書中他首次敘述了最小二乘法原理。這對測量學有重要意義,高斯是大地測量卓越的理論家和實踐者。

高斯對電磁學、光學的貢獻並不亞於天文學和大地測量。1833年他和韋伯(Wilhelm Eduard Weber, 1804. 10.24--1891.6.23)共同發明了電磁電報,後來為了紀念高斯,磁通量密度的單位以高斯命名。

1827年高斯出版《曲面的一般研究》 (Disquisitiones generales circa superficies curvas) ,繼歐拉蒙日之後將微分幾何大大推進一步,並決定了這一學科發展的基本方向。

高斯在1816年左右就得到非歐幾何的原理,但他從未發表過這方面的著作。高斯知多言少,他一生雖然發表了155篇論文,但還有大量創作沒有發表出來,例如他曾深入研究了複變函數,發現解析函數沿閉曲線的積分為0,但沒有發表。後來為柯西重新得到。

高斯總是等到作品十分成熟的時侯才公布出來。呈現在人們面前的只是完美無瑕的結果,而省略了分析和思考的過程,一般的學者很難掌握他的思想方法。

有些學者對於高斯的過份拘謹有些看法。他們認為如果具有洞察力的高斯及早發表他的真知灼見,對後輩會有更大的啟發,進入新的領域也就更快.

在純粹數學方面,高斯對數論最感興趣。他在19歲時就發現並證明了二次互反律(quadratic reciprocity law) .這是他的得意傑作,稱之為「黃金律」,(theorema aureum),一生曾用八種方法去證明它。高斯的數論研究總結在《算術探究》(Disquisitiones Arithmeticae, 1801) 中。這書奠定了近代數論的基礎,它不但是數論方面的劃時代著作,而且可以列為歷史上最有代表性的數學著作之一。

高斯曾說:「數學是科學之王,數論是數學之王(Mathematics is the queen of the sciences and arithmetic the queen of mathematics) 。它常常屈尊去為天文學和其它自然科學效勞,但在所有的關係中,它都堪稱第一。」

前兩句話常被引用,第一句是容易解釋的,第二句僅僅說明高斯對數論的偏愛。

本文完~

如果看到了這裡,那就點個讚分享一下吧^_^

相關焦點

  • 偉大數學家——高斯的故事
    在進入哥廷根大學的同年,高斯發現了質數分布定理和最小二乘法。接著他又轉入曲面與曲線的計算,並成功得到高斯鐘形曲線,這一曲線在概率計算中大量使用。次年,年僅17歲的他首次用尺規構造出了規則的17角星,為歐氏幾何自古希臘以來做了首次重要的補充。
  • 《數學博覽》 數學家高斯
    高斯是近代數學奠基者之一,在歷史上影響之大, 可以和阿基米德、牛頓、歐拉並列,有「數學王子」之稱。    他幼年時就表現出超人的數學天才。1795年進入哥廷根大學學習。第二年他就發現正十七邊形的尺規作圖法。並給出可用尺規作出的正多邊形的條件,解決了歐幾裡得以來懸而未決的問題。
  • 數學家高斯
    高斯一生下來,就對一切現象和事物十分好奇,而且決心弄個水落石出,這已經超出了一個孩子能被許可的範圍。當丈夫為此訓斥孩子時,她總是支持高斯,堅決反對頑固的丈夫想把兒子變得跟他一樣無知。在成長過程中,幼年的高斯主要得力於母親和舅舅:高斯的母親羅捷雅、舅舅弗利德裡希(Friederich)。弗利德裡希富有智慧,為人熱情而又聰明能幹投身於紡織貿易頗有成就。
  • 小行星帶的最大天體,卻不是小行星,上面有個「金字塔」6000米高
    在太陽系的小行星帶中,有著50萬顆左右的小天體在那裡運行,其中體積和質量最大的就是穀神星,但它在定義上卻並非小行星,而是一顆矮行星,2006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將穀神星定義為矮行星,之前它曾被認為是太陽系已知最大的小行星,現在我們必須說它是矮行星了。
  • 近代數學王子高斯
    高斯於1855年2月23日凌晨1點在哥廷根去世。主要成就17歲的高斯發現了質數分布定理和最小二乘法。通過對足夠多的測量數據的處理後,可以得到一個新的、概率性質的測量結果。在這些基礎之上,高斯隨後專注於曲面與曲線的計算,並成功得到高斯鐘形曲線(正態分布曲線)。
  • 在睡夢中安然離去的天才-高斯
    高斯十歲時,老師考了那道著名的「從一加到一百」,終於發現了高斯的才華,他知道自己的能力不足以教高斯,就從漢堡買了一本較深的數學書給高斯讀。同時,高斯和大他差不多十歲的助教Bartels變得很熟,而Bartels的能力也比老師高得多,後來成為大學教授,他教了高斯更多更深的數學。
  • 宇宙科學家發現了一種罕見的彗星和小行星的混合天體
    半人馬小行星是罕見的天體,可以結合小行星和彗星的一些不同特徵。它們基本上是巖石性質的,就像小行星一樣,但是當它們的外部蒸發時,它們也會像彗星一樣拋出塵埃和氣體雲。當半人馬小行星發射這些氣體時,它們被認為是活躍的。
  • 「數學王子」高斯厲害的一生
    第三道題寫在另一張小紙條上:要求只用賀規和一把沒有刻度的直尺,畫出一個正17邊形。他感到非常吃力。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了,第三道題竟毫無進展。這位青年絞盡腦汁,但他發現,自己學過的所有數學知識似乎對解開這道題都沒有任何幫助。困難反而激起了他的鬥志:我一定要把它做出來!他拿起圓規和直尺,他一邊思索一邊在紙上畫著,嘗試著用一些超常規的思路去尋求答案。
  • 簡述數學王子高斯偉大的一生
    高斯被認為是歷史上最重要的數學家之一,並享有"數學王子"之稱。高斯和阿基米德、牛頓、歐拉並列為世界四大數學家。高斯一生的成就非常之多,單純以他名字"高斯"命名的成果就多達110個,當屬數學家中之最。高斯對數論、代數、統計、分析、微分幾何、大地測量學、地球物理學、力學、靜電學、天文學、矩陣理論和光學皆有貢獻。今天就帶大家認識一下這位數學王子。
  • 科學家發現一顆圍繞金星運行的小行星
    加州理工學院的天文學家利用Zwicky瞬變設施(ZTF)帶來了一項有趣的發現。ZTF是一種基於帕洛瑪天文臺的測量相機。研究人員利用它發現了一顆新的小行星,名為2020 AV2,它完全在金星軌道內運行。科學家表示,這顆小行星如果想脫離目前軌道,唯一的方法是通過與水星和金星的引力相遇而被拋出目前的軌道。
  • 正態分布和高斯分布的作用_高斯分布的定義_誤差服從高斯分布
    打開APP 正態分布和高斯分布的作用_高斯分布的定義_誤差服從高斯分布 發表於 2017-12-04 16:38:44 C.F.高斯在研究測量誤差時從另一個角度導出了它。P.S.拉普拉斯和高斯研究了它的性質。是一個在數學、物理及工程等領域都非常重要的概率分布,在統計學的許多方面有著重大的影響力。   正態曲線呈鍾型,兩頭低,中間高,左右對稱因其曲線呈鐘形,因此人們又經常稱之為鐘形曲線。   若隨機變量X服從一個數學期望為μ、方差為σ^2的正態分布,記為N(μ,σ^2)。
  • 一篇致敬數學家高斯的論文:任意N階積分型高斯行星運動方程解析解| 遇見論文#29
    該方程由德國數學家高斯於1802年前後建立,是其在計算智神星(註:Pallas Athena,人類歷史上發現的第二個小行星)軌道時所發明的。高斯在天體動力學領域眾所周知的另外一個發明是最小二乘法(Method of Least Square),該方法是其在計算穀神星(註:Ceres,人類歷史上發現的第一個小行星)軌道時所建立的。
  • 教科書式發現!人類首次發現一顆比金星離太陽還近的小行星!
    近日來自加州理工學院茨威基瞬變設施(ZTF)的天文學家發現了一顆在金星內部運行的小行星。雖然其他小行星也有一部分軌道在金星內部,但這是第一顆軌道完全在金星內部的小行星。新目標被命名為2020 AV2。2020AV2是小行星阿提拉斯(Atiras)的一小部分,阿提拉斯是地球內部軌道的天體。截至目前,只有21顆這種天體得到確認。
  • 139個全新小行星被發現,科學家們或發現第九號行星的證據!
    在整個太陽系之中,對於小行星的發現可能我們多數都是建立在是否與地球存在關係的上面,而根據在「天體物理學雜誌增刊」系列中,天文學家又最新公布了在我們太陽系的邊緣地區的一個新發現,那就是發現了100多個小行星,這可以說,可能為我們尋找「第9號行星」尊定了一個基礎。
  • 我國又發現一顆近地小行星 與地球軌道距離最近
    我國又發現一顆近地小行星 與地球軌道距離最近原標題:我國又發現一顆近地小行星,系2月下旬以來發現的第三顆新華社南京3月30日消息,記者從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獲悉,國際小行星預警網和國際小行星中心近日又發布一顆由該臺近地天體望遠鏡率先觀測到的近地小行星:2020 FL2。
  • 質量人必看:高斯,正態分布……
    高斯早年出生於一個貧窮的普魯士猶太人家庭,但從小就展現出對數學的天賦,據說三歲就能糾正父親的借債帳目。10歲時,高斯在課堂上快速推導出了等差數列求和的公式,令老師大為吃驚。19歲時,高斯花了一個通宵發現了正十七邊形的尺規作圖法,解決了阿基米德和牛頓都未能解決的問題。1799年,年僅22歲的高斯完成了博士論文。
  • ...在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中發現了一顆命名為16 Psyche的天體
    NASA哈勃望遠鏡在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中發現了一顆命名為16 Psyche的天體 來源:cnBeta • 2020-10-30 17:27:16
  • 這顆新發現的小行星是距離太陽第二近的自然天體
    一顆在金星軌道內繞太陽飛行的新發現的小行星正在打破各種記錄。除了是第一顆已知具有該軌道的小行星外,這顆名為2020 AV2的太空巖石在太陽系中除水星外,與太陽的距離最近。圖註:這張照片拍攝於1月8日,展示了新發現的小行星2020AV2,它比金星繞太陽軌道更近。此外,根據位於義大利的在線天文臺"虛擬望遠鏡項目"探測獲得的數據顯示,2020AV2在太陽周圍飛行僅151天,是已知小行星中軌道周期最短的。
  • 研究發現:太陽光可以推動小行星像風車般旋轉
    研究發現:太陽光可以推動小行星像風車般旋轉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3月10日 13:54 來源:   國際科學小組對兩顆小行星進行了研究,證實了以前未確定的一項理論———小行星的形狀多傾向於不規則,而非理想的圓形,所以,太陽光能影響行星旋轉。
  • 天文學家發現兩個奇特小行星:被第九大行星拆散
    天文學家發現了太陽系中兩顆遙遠的小行星,它們可能是在數百萬年前被神秘的第九大行星分離,然後被推入其現在的軌道上來的,在此之前它們可能是一個雙小行星系統。這是一項新研究的結論,該研究對小行星2004 VN112和2013 RF98進行了第一次光譜觀測——幾乎有著相同軌道的一對小行星。調查顯示,這些小行星可能有共同的起源,並表明它們偶然碰到一個更大的天體,然後受到其影響。這一研究,有力支持了我們對太陽系邊緣存在神秘行星的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