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一顆圍繞金星運行的小行星

2020-12-17 騰訊網

加州理工學院的天文學家利用Zwicky瞬變設施(ZTF)帶來了一項有趣的發現。ZTF是一種基於帕洛瑪天文臺的測量相機。研究人員利用它發現了一顆新的小行星,名為2020 AV2,它完全在金星軌道內運行。科學家表示,這顆小行星如果想脫離目前軌道,唯一的方法是通過與水星和金星的引力相遇而被拋出目前的軌道。

科學家表示,這顆小行星最終會撞上水星或金星。2020年AV2歸於Atiras類小行星,更具體地說,它是目前發現的第一顆完全落在金星軌道內的Atiras類小行星。ZTF相機特別擅長發現小行星,因為它能夠快速掃描整個天空。它的速度使它能夠在小行星夜間短暫出現時捕捉它們。Atiras類小行星的軌道離太陽很近,只有在黃昏或黎明時才能看到。2020年AV2是ZTF作為暮光之城計劃的一部分發現的第3顆Atiras類小行星。

這顆小行星有1到3公裡長,它的軌道相對於太陽系的平面傾斜約15度。它繞太陽一圈需要151天,它總是繞金星的內部軌道運行。在離太陽最近的地方,它接近水星的軌道。科學家認為,與金星的相遇,很可能使這顆小行星進入金星軌道的原因。

相關焦點

  • 教科書式發現!人類首次發現一顆比金星離太陽還近的小行星!
    近日來自加州理工學院茨威基瞬變設施(ZTF)的天文學家發現了一顆在金星內部運行的小行星。雖然其他小行星也有一部分軌道在金星內部,但這是第一顆軌道完全在金星內部的小行星。新目標被命名為2020 AV2。2020AV2是小行星阿提拉斯(Atiras)的一小部分,阿提拉斯是地球內部軌道的天體。截至目前,只有21顆這種天體得到確認。
  • 美天文學家發現首顆在金星軌道內運行的小行星
    新華社洛杉磯1月17日電(記者譚晶晶)美國加州理工學院日前發表公報說,該校研究團隊利用設在帕洛馬天文臺的巡天相機「茲維基瞬態觀測設備(ZTF)」,在太陽系內發現首顆完全在金星軌道內運行的小行星。這顆被命名為「2020 AV2」的小行星直徑約1至3公裡,繞太陽系公轉軌道呈橢圓形,相對於太陽系平面傾角約15度,公轉周期約151個地球日。其運行軌道始終處於金星軌道內,在近日點時非常接近水星軌道。
  • 首顆在金星軌道內運行的小行星被發現 命名「2020 AV2」
    美天文學家發現首顆在金星軌道內運行的小行星新華社洛杉磯1月17日電(記者 譚晶晶)美國加州理工學院日前發表公報說,該校研究團隊利用設在帕洛馬天文臺的巡天相機「茲維基瞬態觀測設備(ZTF)」,在太陽系內發現首顆完全在金星軌道內運行的小行星。
  • 科學家成功鎖定一顆隱藏極深的小行星!
    在太陽系中,神出鬼沒的小行星始終是地球和人類的巨大威脅,其中有一類小行星最為神秘,它們的近日點和遠日點都在地球軌道之內,被稱為Atira型小行星。從地球上看去,這些小行星的行蹤被耀眼的陽光掩蓋,導致它們極難被發現。迄今為止,科學家在太陽系中僅發現20顆Atira小行星。
  • 這顆新發現的小行星是距離太陽第二近的自然天體
    一顆在金星軌道內繞太陽飛行的新發現的小行星正在打破各種記錄。除了是第一顆已知具有該軌道的小行星外,這顆名為2020 AV2的太空巖石在太陽系中除水星外,與太陽的距離最近。根據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小行星中心的數據,大約有792,000顆已知的小行星圍繞太陽運行,但據信只有21顆小行星(包括2020AV2)比地球更靠近太陽。馬西在一份聲明中寫道,這些太空巖石被稱為阿提拉(Atira)小行星。他說,在阿提拉小行星中,2020AV2是唯一 一顆介入小行星的小行星。
  • 科學家分析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的數據,發現一顆地球大小的系外行星
    宇宙是時間和空間的集合體,宇宙中分布著無數的天體,包括恆星、行星、衛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星雲等等天體,我們抬頭仰望星空,除了月球,以及太陽系內的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等行星外,滿眼所見的都是宇宙中的恆星
  • ——記首顆圍繞白矮星運行的巨行星的發現
    ——記首顆圍繞白矮星運行的巨行星的發現科學家使用歐洲南方天文臺(ESO)的甚大望遠鏡(VLT)首次發現了一顆與白矮星相關的巨行星。這顆行星近距離地繞著白矮星(類似太陽恆星的熾熱殘骸)運行,導致其大氣層被剝離並在恆星周圍形成氣體盤。人們一直好奇,在遙遠的未來太陽系會是什麼樣,歐南臺的這一獨特發現也許會給我們答案。
  • 科學家首次發現繞白矮星運行的巨行星
    通過分析來自該恆星光線的細微變化,他們發現了微量的化學元素,其數量是科學家以前從未在白矮星上觀察到的。 他們在數據中發現了非常微小的氫峰值,同時也發現了氧和硫峰值,這是以前從未見過的。 「我們認為在這個星系中一定有什麼異常的東西,並推測它可能與某種類型的行星遺蹟有關。」Gansicke告訴《中國科學報》。
  • 一顆小行星與地球擦肩而過
    圖片來源:推特截圖天文學家透露,一顆倫敦公共汽車大小的小行星在上周五離地球僅240英裡(386公裡)遠,但直到第二天才被探測到。這顆被命名為「2020 VT4」的太空隕石,是夏威夷莫納羅亞的小行星陸地撞擊最後預警系統在其最接近地球15小時後發現的。
  • 科學家發現一顆奇怪的行星,運行軌道怪異,連天文學家也沒見過
    其實,在宇宙中行星本身並不發光,天文學家們在宇宙中通過望遠鏡來尋找行星,一般都是通過它所圍繞運行的恆星來進行尋找的。一般來說,行星的軌道都是呈現橢圓形狀,而且都是相對移動的,普遍都沿著黃道運行。而到了近現代以來,伴隨著人類科技的不斷發展,天文學家對於宇宙的了解也越來越多,各種神秘的星體不斷被發現,無論是行星還是恆星,都是千奇百怪的,正應了那句話,「世界之大無奇不有」,不過,前段時間天文學家們卻發現了一顆令他們驚掉下巴的行星,雖然閱星無數,但是科學家們卻表示,像「HR5183b」這樣的行星,他們也都是頭一次見過,這也表示我們對於宇宙的了解,真的是太少了
  • 科學家發現圍繞「三星系統」運行的行星,這代表宇宙是被定製的?
    天文學家發現繞「三星系統」運行的行星,難道宇宙真是被「創造」出來的嗎?各位熟悉的科幻巨著《三體》其實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展開的,大意說的是在距離太陽系最近的比鄰星有一顆行星,圍繞著半人馬座南門二三星系運行!這是一個間斷宜居的行星,因為它在圍繞比鄰星公轉的哦過程中會被另外兩顆恆星的引力隨機捕獲,因此行星上出現的條件是隨機的,有時是宜居的,也有如三日凌空的如地獄般的景象,更有被拋到如冥王星般距離的遙遠為止,直接將整顆行星冰凍的距離!
  • 就在昨晚,地球躲過了一顆樓房大小的小行星!
    剛剛,一顆「潛在威脅小行星」,於9月2日凌晨同地球擦肩而過——它距地球的最近距離不過地月距離的三分之一。 分析其軌跡,科學家認為,其可能是一顆阿波羅型小行星(平均軌道半徑接近一個天文單位,而遠日點大於地球的近日點,它們經常位於地球軌道內),但由於其來自太陽方向,其在進入大氣層之前並未被人類觀測到。NASA估算,在進入地球大氣層之前,這顆小行星尺寸為17米,其質量為1萬噸,爆炸釋放能量約等於50萬噸TNT炸藥爆炸。
  • 紫臺「捉」到一顆近地小行星,下周飛掠地球
    現代快報訊(記者 阿里亞)聽說有顆小行星正奔著地球飛來?沒錯。11月12日,現代快報記者從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獲悉,一顆名為2020 VA1的近地小行星正在向地球靠近。據預測,這顆小行星將於11月20日飛掠地球,屆時與地球的最近距離約為448萬公裡。這顆小行星最早由紫金山天文臺的近地天體望遠鏡發現。
  • 這顆新發現的小行星離太陽比水星還要近!
    這顆新發現的小行星離太陽比水星還要近!這顆小行星是已知20顆 Atira小行星中的其中之一,Atira小行星指的是一種近地繞日天體,但這種近地天體離太陽的距離要比地球離太陽更近。這顆巖石長1千米,軌道遠日點可以超出金星軌道的外圍,近日點甚至比水星離太陽還要近。
  • 首次發現行星繞死亡恆星穩定運行,科學家醒悟:地球或能擺脫宿命
    例如,當我們的太陽從數十億年後變成紅色巨人時,很可能會吞沒水星和金星-甚至是地球。在恆星失去大氣之後,剩下的就是坍縮的核心-白矮星。它持續冷卻數十億年。在圍繞白矮星如此近的軌道中找到完整的行星,引發了關於它如何到達那裡,以及它如何在恆星演化成白矮星時倖存的問題。
  • 探測器在這顆衛星上的發現,讓科學家激動不已,這是為什麼?
    所以科學家近50年來,探索最多的星球也是火星,可是經過探測器的全方位探索,雖然在火星發現了遠古河床,發現了地下水存在的證據,發現了一些有機物,但是目前我們還沒有在火星上發現任何的生命。除了這些有可能存在冰下液態海洋的星球之外,有一顆衛星引起了科學家的高度興趣和關注,這顆星球就是土衛六,它是圍繞土星運行的最大了衛星,也是太陽系第二大衛星。這顆衛星之所以讓科學家關注度最高,是因為它有著厚厚的大氣層。土衛六是太陽系唯一有大氣層的衛星,要知道大氣層對於生命的誕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一顆星球表面想要誕生生命甚至最後進化演化為智慧生命,沒有厚厚大氣層的保護是不行的。
  • 從一顆小行星說起
    2121年,人類的科技水平在摩爾定律的技術爆炸的加持下,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移民其他星系和星球已不再是百年前的科幻故事。技術爆炸的前提是要有人研究,而研究這些的人就是科學家,我的爺爺和父親都是科學家,而我也繼承了他們的事業成為了一名科學家。我們家三代科學家一同研究著同一個論題:地球人類的宇宙發展。
  • 小行星帶為啥位於火星和木星之間?其他星體之間不行嗎?還真不行
    小行星帶位於火星和木星之間,是太陽系中天體數量最密集的區域之一,這裡已被記錄在案的小行星就已經在12萬顆以上,人類已發現的98.5%的小行星都集中在這一區域,天文學家預估這裡至少有50萬顆小行星。那麼為什麼小行星帶位於火星和木星之間。而不是位於水星和金星,或者金星與地球、地球與火星、以及木星與土星等等之間呢?這要從小行星帶的性質和起源說起。
  • 又一顆小行星以中國科學家命名,細數吳汝康的成就
    「8月7日晚,我們將望遠鏡對準寶瓶座時,發現了一顆新的小行星,當時它離我們2.11億公裡。」他說,後續得到了基特峰天文臺、萊蒙山巡天、泛星計劃等望遠鏡的多次觀測證實,並進一步算出了它的精確軌道,完全符合國際上新小行星獲得永久編號所需要的條件。因為,國際小行星中心於2012年給予這顆小行星國際永久編號,並確認紫金山天文臺擁有該天體的發現命名權。
  • 139個全新小行星被發現,科學家們或發現第九號行星的證據!
    在整個太陽系之中,對於小行星的發現可能我們多數都是建立在是否與地球存在關係的上面,而根據在「天體物理學雜誌增刊」系列中,天文學家又最新公布了在我們太陽系的邊緣地區的一個新發現,那就是發現了100多個小行星,這可以說,可能為我們尋找「第9號行星」尊定了一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