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顆在金星軌道內運行的小行星被發現 命名「2020 AV2」

2020-12-12 北京日報客戶端

美天文學家發現首顆在金星軌道內運行的小行星

新華社洛杉磯1月17日電(記者 譚晶晶)美國加州理工學院日前發表公報說,該校研究團隊利用設在帕洛馬天文臺的巡天相機「茲維基瞬態觀測設備(ZTF)」,在太陽系內發現首顆完全在金星軌道內運行的小行星。

這顆被命名為「2020 AV2」的小行星直徑約1至3公裡,繞太陽系公轉軌道呈橢圓形,相對於太陽系平面傾角約15度,公轉周期約151個地球日。其運行軌道始終處於金星軌道內,在近日點時非常接近水星軌道。

加州理工學院物理學教授、美國航天局噴氣推進實驗室科學家湯姆·普林斯表示,這顆小行星可能因為與太陽系內的行星碰撞而墜入金星軌道。與人類探測器經常通過繞行行星加速的「引力彈弓」效應相反,這顆小行星恰恰在「邂逅」太陽系行星過程中失去能量。

加州理工學院紅外線過程分析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喬治·赫盧認為,這顆小行星一定是從太陽系較遠的位置飛向金星。未來若要脫離現有軌道,這顆小行星唯一的途徑是在重力作用下與水星或金星碰撞而被拋出軌道,但如果發生這種狀況,它極有可能在碰撞過程中墜毀。

這顆小行星屬於太陽系內被命名為「阿迪娜」的一類小行星。阿迪娜小行星是指運行軌道完全在地球公轉軌道內的小行星。由於阿迪娜小行星的運行軌道離太陽很近,其觀測窗口僅處於日出前和日落後的短暫時間內。

相關焦點

  • 美天文學家發現首顆在金星軌道內運行的小行星
    新華社洛杉磯1月17日電(記者譚晶晶)美國加州理工學院日前發表公報說,該校研究團隊利用設在帕洛馬天文臺的巡天相機「茲維基瞬態觀測設備(ZTF)」,在太陽系內發現首顆完全在金星軌道內運行的小行星。這顆被命名為「2020 AV2」的小行星直徑約1至3公裡,繞太陽系公轉軌道呈橢圓形,相對於太陽系平面傾角約15度,公轉周期約151個地球日。其運行軌道始終處於金星軌道內,在近日點時非常接近水星軌道。
  • 科學家發現一顆圍繞金星運行的小行星
    加州理工學院的天文學家利用Zwicky瞬變設施(ZTF)帶來了一項有趣的發現。ZTF是一種基於帕洛瑪天文臺的測量相機。研究人員利用它發現了一顆新的小行星,名為2020 AV2,它完全在金星軌道內運行。科學家表示,這顆小行星如果想脫離目前軌道,唯一的方法是通過與水星和金星的引力相遇而被拋出目前的軌道。
  • 教科書式發現!人類首次發現一顆比金星離太陽還近的小行星!
    近日來自加州理工學院茨威基瞬變設施(ZTF)的天文學家發現了一顆在金星內部運行的小行星。雖然其他小行星也有一部分軌道在金星內部,但這是第一顆軌道完全在金星內部的小行星。新目標被命名為2020 AV2。2020AV2是小行星阿提拉斯(Atiras)的一小部分,阿提拉斯是地球內部軌道的天體。截至目前,只有21顆這種天體得到確認。
  • 這顆新發現的小行星是距離太陽第二近的自然天體
    一顆在金星軌道內繞太陽飛行的新發現的小行星正在打破各種記錄。除了是第一顆已知具有該軌道的小行星外,這顆名為2020 AV2的太空巖石在太陽系中除水星外,與太陽的距離最近。圖註:這張照片拍攝於1月8日,展示了新發現的小行星2020AV2,它比金星繞太陽軌道更近。此外,根據位於義大利的在線天文臺"虛擬望遠鏡項目"探測獲得的數據顯示,2020AV2在太陽周圍飛行僅151天,是已知小行星中軌道周期最短的。
  • 這顆新發現的小行星離太陽比水星還要近!
    這顆新發現的小行星離太陽比水星還要近!這顆小行星是已知20顆 Atira小行星中的其中之一,Atira小行星指的是一種近地繞日天體,但這種近地天體離太陽的距離要比地球離太陽更近。這顆巖石長1千米,軌道遠日點可以超出金星軌道的外圍,近日點甚至比水星離太陽還要近。
  • 又一顆小行星以中國科學家命名,細數吳汝康的成就
    他說,吳汝康星處於火星和木星軌道之間,繞日運行橢圓軌道的偏心率為0.173,軌道傾角為15.930度,軌道半長徑為2.536天文單位。它到太陽的平均距離為3.74億公裡,繞太陽一周需要4.04年。吳汝康星在其軌道上的運行速度相當快,平均每日以159萬公裡的高速前進,這相當於平均以每秒18.4公裡的速度在繞日運行。
  •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有三顆小行星到訪近地軌道是真的嗎
    隨著觀測設備和手段的不斷升級,科學家們發現的小行星也越來越多。為應對小行星可能給地球帶來的災難,所有發現的近地天體(NEO)都會提交給位於哈佛-史密松天體物理中心的小行星中心編目登記,美國、歐洲和其它國家都會進行嚴密監視。
  • 緊盯「天外來客」,紫金山天文臺接連發現3顆新的小行星
    交匯點訊 2月下旬以來,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近地天體望遠鏡已經發現3顆新的近地小行星!其中有兩顆已與地球「擦肩而過」,還有一顆「潛在威脅小行星」將於今年5月初飛掠地球。為何近期接連發現新的小行星?他們會對地球產生怎樣的「威脅」?對於這些「不速之客」,人類該怎麼去應對?
  • 小行星命名:那些名字是咋上天的—新聞—科學網
    在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原研究員、天文學家李競看來,小行星的命名法是「所有天體命名中最絢麗多彩、最富人文性、最具人性化和最有幽默感的」。 李競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宇宙中第一個小行星的發現要追溯到1801年,但到了1850年,天文學家才開始給小行星起名字。那時候,來自德國、義大利、英國、法國的少數幾位天文學家用望遠鏡目視搜索,發現了聚集在火星和木星軌道之間繞日運行的13個小行星。
  • 我國又發現一顆近地小行星 與地球軌道距離最近
    我國又發現一顆近地小行星 與地球軌道距離最近原標題:我國又發現一顆近地小行星,系2月下旬以來發現的第三顆新華社南京3月30日消息,記者從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獲悉,國際小行星預警網和國際小行星中心近日又發布一顆由該臺近地天體望遠鏡率先觀測到的近地小行星:2020 FL2。
  • 天象預告|金星合月攜手雙子座流星雨亮相12.1314
    金星合月 12月13日清晨,日出之前,明亮的金星和一輪彎彎的殘月出現在東南方的低空。兩個明亮的天體靠的非常近,角距離只有不到2度,金星在上,細細的月牙在下方偏左。在俄羅斯最東部的地區可以看到月亮把金星遮擋住的現象。
  • 中國院士小行星命名
    黎介壽院士獲得永久性小行星命名新華網 2014年04月26日 12:23 新華網消息:4月25日下午,在南京舉行的小行星命名儀式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南京軍區南京總醫院副院長黎介壽,接過小行星命名證書、照片和運行軌道銅牌,...
  • 今天一顆小行星與地球「擦肩而過」 ,半個月前我們就發現了-虎嗅網
    近地小行星:指軌道與太陽最近距離小於1.3天文單位的小行星潛在威脅小行星:指與地球最小軌道交會距離小於0.05天文單位,且直徑大於140米的近地小行星。已經發現的近地小行星:超過2萬顆!2020 VA1是紫金山天文臺近地天體望遠鏡今年發現的第5顆近地小行星。該望遠鏡從2006年運行至今共發現25顆近地小行星,佔我國近地小行星發現總數的約80%。
  • 今天一顆小行星跟地球「擦肩而過」 ,半個月前我們就發現了
    近地小行星(NEA):指軌道與太陽最近距離(近日距)小於1.3天文單位(約2億千米)的小行星潛在威脅小行星(PHA):指與地球最小軌道交會距離小於0.05天文單位(約750萬千米),且直徑大於140米的近地小行星。02 已經發現的近地小行星:超過2萬顆!
  • 太陽系內發現公轉周期最短小行星
    科技日報北京7月10日電 (記者劉霞)據物理學家組織網9日報導,美國天文學家在太陽系內發現了一顆不尋常的巖石小行星2019 LF6,其直徑約1公裡,公轉周期約為151天,是迄今發現小行星中一年時間最短的。
  • 科學家用該鳥類名字命名小行星上的結構!
    據消息稱,小行星「本努」的表面特徵得到了一些官方名稱!去年夏末,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和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的行星系統命名工作組批准了Bennu的命名規則,這顆小行星目前正在軌道上運行,並由奧西裡斯-雷克斯宇宙飛船進行研究。命名的主題是「神話中的鳥類和類似鳥類的生物」。因此,前12部相關動物的電影名字現在已經公布。
  • 一顆小行星與地球擦肩而過
    圖片來源:推特截圖天文學家透露,一顆倫敦公共汽車大小的小行星在上周五離地球僅240英裡(386公裡)遠,但直到第二天才被探測到。這顆被命名為「2020 VT4」的太空隕石,是夏威夷莫納羅亞的小行星陸地撞擊最後預警系統在其最接近地球15小時後發現的。
  • 科學家成功鎖定一顆隱藏極深的小行星!
    在太陽系中,神出鬼沒的小行星始終是地球和人類的巨大威脅,其中有一類小行星最為神秘,它們的近日點和遠日點都在地球軌道之內,被稱為Atira型小行星。從地球上看去,這些小行星的行蹤被耀眼的陽光掩蓋,導致它們極難被發現。迄今為止,科學家在太陽系中僅發現20顆Atira小行星。
  • 又有小行星近距離飛掠地球 距我們僅 0.049 天文單位
    這是 NASA 的第一個行星防禦任務,該機構希望 DART 能保護地球免受小行星的襲擊。科學家在 2006 年 8 月 21 日首次發現了小行星 2006 QQ23,它被認為是一顆 " 阿登型 " 小行星(近地小行星的子類之一)。這一類小行星的平均軌道半徑接近 1 個天文單位,而遠日點大於地球的近日點,它們通常位於地球軌道內。
  • 業餘天文愛好者再獲殊榮 名字被命名小行星(圖)
    NEAT計劃中,陳韜收穫頗豐,一共搜索到220顆小行星。最讓陳韜引以為豪的事是去年發現的「陳-高彗星」。2008年2月1日晚,陳韜和新疆天文愛好者高興合作,通過遠程控制天文臺進行例行觀測,在仙王座發現了一顆新彗星,這一結果上報國際小行星中心後,得到該中心確認,獲得了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大獎——埃德加·威爾遜獎,這是該獎首次全部被中國業餘天文愛好者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