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孩子聽到音樂就會忍不住跳舞?原來是這樣,趕快加強啟蒙!

2020-12-20 幼教咖

西西是個兩歲半的小女孩,前兩天媽媽帶著她去看奶奶,飯後就跟著奶奶來到廣場上跳起了廣場舞,西西一聽到音樂就跑過去跟著蹦躂起來了。只見西西一會揮舞著雙手,一會扭動著小屁屁,一會兒跺著雙腳……廣場上的音樂在不停變換著,而西西的節奏也跟隨音樂的改變而變換著,奶奶高興地直說:「這孩子樂感真好,以後肯定是個學藝術的好材料。」

孩子聽到音樂就會跳舞的原因

西西媽媽卻說,孩子都喜歡音樂,一聽到音樂就忍不住跳舞,這是正常的。西西奶奶堅持說西西就是樂感好,以後一定要送去學音樂舞蹈類的藝術。下面我們一起去分析下之所以有的孩子聽到音樂就會跳舞的原因。

1.孩子對音樂有著天然的感知力

根據美國音樂教育之父戈登的理論研究:孩子在三個月大時音樂智能已然形成,所以很多發達國家都把音樂啟蒙作為幼兒園的必修課程,而且因為孩子對音樂有著天然的感知力,所以越早教育效果越好。

現在,音樂胎教也是很多人推崇的一部分,很多孕媽媽在懷孕時便會聽一些高雅舒緩的歌曲,以此來促進寶寶發育。對於那些一聽到音樂就忍不住跳舞的孩子,說明他們的音樂天賦很好,也說明他們的情緒樂觀、快樂。

2.孩子身體的律動好,有著強烈的表現欲

通常我們發現,如果是在一個陌生的環境中,有的孩子即使聽到音樂也不會跳舞,而一旦到了熟悉的環境中,他們則會快樂地扭動起來。如果一個孩子一聽到音樂就忍不住想跳舞,那他一定有著強烈的表現欲,一是說明他身體的律動好;二是說明他想以此吸引別人的注意;三是他想以此表明自己很快樂。

一個一聽到音樂就跳舞的人,說明他的內心是快樂的,而孩子正處於天真單純快樂的年紀,身體精力又旺盛,此時最容易聽到音樂就情不自禁地跳起舞來。

如何進行音樂啟蒙

孩子對音樂有著天然的感知力,且身體律動很好,內心很快樂,有著強烈的表現欲,那既然孩子這麼喜歡音樂,作為父母,我們該如何對孩子進行音樂啟蒙呢?

1.創設一個優越的音樂環境

很多父母擔心自己不通音律,是不是就無法給孩子做音樂啟蒙呢?其實,音樂是一門非常包容的藝術,它就存在於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如鍋碗瓢盆的聲音、流水聲、花鳥魚蟲的聲音、樹葉沙沙響的聲音……父母要想給孩子做音樂啟蒙,那就需要引導孩子多關注生活的聲音,多帶孩子去自然界聆聽大自然的聲音,讓各種各樣的聲音刺激孩子的聽覺,使其發現音樂的美好。

2.讓孩子聆聽多種多樣的音樂

很多父母都給孩子聽歌,但大多數都是給孩子聽的兒歌,其實對於孩子而言,只聽兒歌並不利於孩子的音樂啟蒙。也可能有些家長會覺得除了兒歌,其他歌曲孩子也聽不懂啊,其實音樂未必要懂,我們要培養的就是他的樂感。建議家長們多給孩子選一些形式豐富的、內容積極健康向上的音樂,如流行音樂、古典音樂或者各種樂器演奏都是可以,一定要學會擇優選擇。

對於幼兒來說,音樂啟蒙其實就是一種耳濡目染的教育方式,父母可以藉助生活的聲音,也可以藉助自然的聲音,也可以藉助各種音樂播放器,也可以藉助各種音樂會,總之,讓孩子聽到、感受到美好的音樂就是在做音樂啟蒙。

我是幼教咖,幼兒園園長、早教師,傳播更好育兒乾貨。歡迎關注,您的點讚、轉發,是對們我最好的認可。

(圖片全部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有的小孩子聽到音樂會情不自禁的跳舞?
    為什麼有的小孩子聽到音樂會情不自禁地跳舞?生了幾個月的孩子,往往會模仿大人轉動手臂,樂滋滋地表現自己。在幼年時就更是如此,他們常常對著鏡子比劃,有些孩子聽音樂會時也忍不住手舞足蹈,抒發心聲。幼兒在這樣的活動中,一定要做到動作整齊,步調一致,從中培養集體意識,加強組織紀律。兒童對感興趣的活動,最容易集中注意力,歌曲不僅旋律優美,詞彙也十分優美,當兒童看到自然界的某一.種現象時,便會自然而然地聯想到歌曲中的詞彙。從而豐富了他們的語言。有的兒童還經常模仿在生活中看到的影像,編成舞蹈動作,並從中培養自己的記憶力、想像力和思維能力。
  • 寶寶聽到音樂就跳舞?別錯過音樂啟蒙的最佳時期!
    我們常常會發現:寶寶剛出生,眼睛就會隨著音樂軲轆軲轆轉;有時候,他們聽某首歌就會安靜下來;再大一些,他們就喜歡跟著音樂扭動搖擺……這是因為,孩子對音樂有著天然的感知力。美國音樂教育之父戈登教授有這樣一個理論,在孩子 3 個月大的時候,音樂智能就形成了,在 9 歲後步入穩定[1]。
  • 給孩子早教別漏了音樂啟蒙,這樣做,對閱讀能力和記憶力都有好處
    不管是聽媽媽講話,還是聽一段優美的音樂,孩子的聽覺皮層都會被激活。所以音樂啟蒙能夠訓練孩子的聽覺能力,加強他對音高、音色、節奏等的感知能力,增強語音意識,以及對語言文字的理解能力,為早期閱讀打下基礎。科學家發現,演奏音樂使大腦胼胝體(連接左右大腦的橋梁)的體積和活動都增加了,這樣左右腦就能更高效地傳遞信息,協同工作。3、音樂能提升孩子的記憶力相信大家都有過這樣的體驗:讀書時候,要背一篇課文很難,但要記住一首歌的歌詞卻很容易。
  • 龍鳳胎在街上聽到音樂,忍不住的手舞足蹈,網友:這是靈魂舞者吧
    文:小麗音樂是可以讓我們心情變好的東西,心情不好的時候聽一些音樂就能夠讓我們心情舒暢了,而且有了興致的話,還會跟著音樂跳起舞來,今天的這個寶寶就是這樣,心情好的跟著音樂跳起了舞。寶寶聽到了一家店的門口在放音樂,兩個寶寶就特別感興趣的衝到音響的前面手舞足蹈起來了。真的是快樂到不行啊。本來一個寶寶沒有跳的,一個寶寶跳了以後,另外一個寶寶也跟上了節奏,這也太可愛了吧。看著兩個寶寶這麼開心的在音響旁邊跳舞真的是一點都不想打擾啊,打擾都覺得是一種犯罪。不打擾最後的結果就是兩個寶寶越跳越開心,給人一種音樂不停就要一直跳下去的感覺。
  • 音樂課,原來你是這樣的
    為什麼要上音樂課?20多種音樂主題,每一年會輪流一輪,重複促進發育,小朋友在音樂一,音樂二,音樂三聽到同一首歌都會有不同的反應。比如早期親子閱讀,講故事都是建議媽媽只講一個故事,這樣孩子才能更容易識別。
  • 1-3歲寶寶,如何進行音樂啟蒙?
    不想報輔導班的話,給孩子音樂啟蒙還能做什麼?其實聽起來就很高大上的奧爾夫音樂音樂啟蒙,我們通過家庭遊戲的方式就能夠實現。1訓練音樂聽力音樂啟蒙可以從最簡單的音樂欣賞開始,不僅可以激活幼兒的思維,還可以集中幼兒的注意力。
  • 孩子音樂啟蒙教育,必讀文章
    ,一聽到音樂就會手舞足蹈,有時還會冷不丁地唱起在幼兒園學習的歌曲,喜歡用手指頭在桌面上彈來彈去……很多時候,孩子正是以這種對音樂的熱情,向我們傳達一個信號:我已經進入了一看到孩子有音樂天賦,就會採用「拔苗助長」式的教育方式,甚至將他的才藝塗上功利色彩。
  • 想讓孩子學音樂?音樂啟蒙從兒歌開始!
    今天就來聊一聊兒歌和孩子的音樂教育~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現在很多家長更願意把時間和金錢放在孩子的音樂啟蒙上,相比較跳舞、遊泳、畫畫這些項目而言,音樂教育更受家長的青睞。「郎朗從兩歲開始學鋼琴,十一歲拿到了第一個國際獎項……」,在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希冀裡,音樂被選中的機率可以說是NO.1了。
  • 零基礎的父母,要如何給孩子做「音樂啟蒙」,收下這音樂啟蒙指南
    音樂更是成為了許多家庭的學習擴展首選,然而卻有許多家長會擔憂一個這樣的問題:都說藝術細胞很重要,那麼自己本身沒有對音樂一竅不通,該如何培養孩子學習音樂呢?良好的教育可以使孩子在以後擁有更多競爭機會,雨果曾說,開啟人類智慧寶庫的三把鑰匙:一把是數字、一把是字母、一把是音樂。
  • 怎樣給孩子進行音樂啟蒙?父母抓住幼兒關鍵期,做好這4點很重要
    當孩子到了三四歲的時候,一聽到音樂就會手舞足蹈,有時還會冷不丁地唱起在幼兒園學習的歌曲,喜歡用手指頭在桌面上彈來彈去……很多時候,孩子正是以這種對音樂的熱情,向我們傳達一個信號:我已經進入了音樂敏感期,我喜歡音樂,我需要音樂。
  • 音樂啟蒙不等於樂器啟蒙,如何在家做好音樂啟蒙
    切忌不要用練習了幾遍這樣的方式作為標準。如果每天固定彈幾遍就結束,那麼孩子為了追求遍數就會加快演奏,很多錯誤不會再有時間去改正,導致日復一日鞏固錯誤,甚至發生新的錯誤也不自知,等到上課時老師再次改正,長此以往孩子和家長都逐漸會失去信心,最後可能就放棄了器樂學習。而音樂啟蒙的時間,遍布全天。
  • 為啥孩子幼時喜歡音樂,長大卻聽音樂無感?父母的音樂啟蒙很重要
    音樂,對人有天然的吸引力,尤其在幼兒階段,我的妹妹聽到音樂可以先不吃飯,也要胡亂扭動上一番,這使她很開心。家長們對孩子音樂啟蒙的重視性隨著孩子年齡增長變得越來越低。在孩子小時候會有胎教音樂,等孩子大些家長就對孩子的音樂啟蒙不管不顧了,甚至以為孩子不會在音樂方面長期發展,所以不需要音樂啟蒙,這樣會誤導孩子的一生。做好孩子的音樂啟蒙能讓孩子受益終身。
  • 寶寶聽到音樂就「跳舞」, 不會是多動症吧?
    丫丫媽:寶寶11個月了,聽到音樂,或者騎電動搖搖車就「跳舞」,就連在睡夢中,聽到音樂,眼睛都會睜開,坐起來扭她的小手花,音樂停了,就又躺下睡覺。我真擔心她有多動症。不知媽媽們有沒有遇到這種情況,你們是怎麼處理的呢?  閱寶寶:這是很好的表現啊,哪能跟多動症聯繫到一起呢?孩子聽覺發育得非常好,可以藉此多加引導,發音、發聲和說話。
  • 音樂是第二語言,愛唱歌跳舞的孩子,語言表達能力會更上一層樓
    這裡所說的音樂除了現成的歌曲、聲音之外,還包含組成音樂的元素:節奏、韻律、節拍、律動、振動、音調、音色等。其實孩子很早就接觸到了音樂元素,而不是從聽到的某一首歌開始。這兩個技巧是可以通過唱歌來加強的,當把詞語賦予音樂的時候,每一個字都有音調和時間值,我們可以有更多的時間聽清和處理每個詞的聲音。
  • 音樂能促進大腦發育,想讓孩子更聰明,家長可以這樣給寶寶啟蒙
    不同形式的音樂對嬰幼兒有不同的好處,但很多家長也意識到,僅僅聆聽音樂是不夠的。藉助音樂增進與孩子的親密聯繫,家長可以參照以下這幾個辦法,慢慢培養孩子的興趣。1.同孩子一起唱歌。平常多給孩子聽各種類似的音樂,如部分適合孩子的流行音樂、古典音樂、輕音樂、民謠等。此外,如果可以,教會孩子唱一首兒童歌謠,並且與孩子一起唱。這樣孩子在心情放鬆時候,有可能會輕輕哼唱一段旋律。對孩子來說,學唱歌的過程就是一次學習自我控制的過程,有利於孩子培養專注力。
  • 你家寶寶喜歡隨著音樂節奏搖擺嗎?普通家庭可以這樣做音樂啟蒙
    文|禾果媽媽 原創很多家長會發現自家才幾個月大的小寶寶聽到音樂會有節奏地搖頭晃腦、晃動身體,憨態可掬。為什麼寶寶都喜歡隨著音樂搖擺呢?聽著音樂、跟著搖擺,這其實是大腦裡的「感覺運動整合」在發揮作用。當寶寶聽到音樂後,相應的腦區就會被激活,會自動對聽到的聲音進行頻率、節奏和音色的加工。而要能夠做出動作,比如說拍手、扭動等等,就需要大腦協調聽到的聲音、感知到的節奏和身體運動,才能完成。
  • 音樂啟蒙從孩子胎兒期就可以開始了?如何通過音樂來啟蒙孩子?
    音樂啟蒙從孩子胎兒期就可以開始了?如何通過音樂來啟蒙孩子?孩子在不同的年齡段,有著不同的思維發展規律,因此父母需要根據規律特點來為孩子做音樂啟蒙。0歲前:胎兒期音樂啟蒙的年齡其實從孩子胎兒期就可以開始了。您可以多給還在肚子裡的寶寶聽一些歌曲、樂曲,不同的音樂旋律可以引起母親體內荷爾蒙的變化,對母親的情緒形成波動,進而刺激腹中孩子的聽覺和情緒。並且,在孩子出生後,當初孕期聽到的音樂可以作為安撫孩子情緒的絕佳工具哦。
  • 音樂啟蒙,讓孩子從小享受聽覺盛宴
    因為我本身屬於五音不全的主兒,唱兒歌都會跑調的那種,對於音痴來說,音樂的節奏感好把握,可是拉到檯面上能把大合唱拐到姥姥家去。前幾年教我侄子唱歌(我這樣的還教小朋友唱歌,也是自信太足),唱的是《歌唱祖國》,我打著節拍,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勝利歌聲多麼響亮,我們唱歌,我們跳舞,慶祝大家新年好!唱完之後,我侄子還樂的屁顛屁顛的,告訴我,明天到學校唱給其他小朋友聽。
  • 從小聽音樂的孩子更「聰明」,重視「音樂啟蒙」,孩子能受益終身
    導讀:從小聽音樂的孩子更「聰明」,重視「音樂啟蒙」,孩子能受益終身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從小聽音樂的孩子更「聰明」,重視「音樂啟蒙」,孩子能受益終身!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3歲10個月喜歡跳舞,音樂敏感期來了,我該報個啟蒙班嗎?
    最近,孩子總是對著自己喜歡的視頻跳舞,甚至是聽到動感的音樂都會自己編舞,還單曲循環,玩得特別帶勁兒。回想起孩子1歲8個月左右的時候,一聽到廣場舞的音樂就走不動了,就在那裡跟著音樂的節奏,一個勁兒的點頭,揮動著小手,旁邊跳舞的奶奶阿姨們都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