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是第二語言,愛唱歌跳舞的孩子,語言表達能力會更上一層樓

2020-12-11 墨仔媽媽育兒

最近我一直淪陷在電視劇《錦衣之下》中,每天都會用小音箱播放它的主題曲,今天墨仔正在玩積木,突然唱出了主題曲中的一句歌詞:命運的流轉,看破人世變幻,傷離別,離別太殤。

頓時驚呆了我啊,墨仔肯定是不明白這句歌詞的意思,甚至這幾個詞都是從未聽過的,因為日常對話不太可能出現,但是,就跟著我聽了幾次歌曲,竟然就流利的,一字不差的唱了出來。

後來我和朋友交流這個事情,朋友說她閨女雖然吐字不太清楚,但是很早就能完整的把《小紅帽》這首歌唱出來了,平時也沒有人刻意去教她,只是用早教機放過幾次這個歌。

可見,是音樂讓孩子的語言學習「無師自通」。

01

孩子在學說話前先接觸到的是音樂元素

當孩子最初學話,到話語可以真正傳遞有意義的內容前這幾個月的時間,他們都在用聲音練習,父母可以從音高、音色、韻律、節奏和肢體語言的微妙結合中明白孩子的意思,這些就是音樂語言和姿勢語言,他們先於孩子的能說會寫----------《孩子真正的需要》。

這裡所說的音樂除了現成的歌曲、聲音之外,還包含組成音樂的元素:節奏、韻律、節拍、律動、振動、音調、音色等。

其實孩子很早就接觸到了音樂元素,而不是從聽到的某一首歌開始。

胎兒在媽媽子宮裡的時候,就已經感受到了節奏,比如媽媽有規律的心跳聲、呼吸聲、抑揚頓挫的說話聲,或者媽媽播放的胎教音樂。寶寶出生以後前3個月,頻率均勻的白噪音可以安撫寶寶的情緒,比如吹風機的聲音、海浪聲、雨聲、風聲。2個月的寶寶能夠發出有節奏的「咕咕聲」。4個月左右的寶寶出現咿呀語,能夠重複發出一長串和諧的組合元音,比如「babababa」或者「nananana」。學話初期,抑揚頓挫的語調和緩慢有節奏的語速更能吸引寶寶的注意力。這些音樂元素同時也是語言元素,因為我們說話的時候需要用到語調、語速、斷句、節奏,所以,從一定程度上來說,音樂可以促進語言的發展。

02

音樂對孩子語言發展的積極作用

關於如何發展寶寶的語言表達能力,我們知道的常規操作就是多跟寶寶說話、交流、互動,其實利用音樂元素也是一種非常有效的辦法。

因為音樂也是一種語言。

音樂和語言有很多共同的元素,兩者都是在時間和空間上的聲音組織的表達,音樂是沒有詞語的語言--------《孩子真正的需要》

音樂元素對語言發展的促進作用體現在:

1、促進視覺與聽覺之間的瞬間雙向轉譯

把一句話說出來,並不是簡單的從嘴裡蹦出來這麼簡單,而是大腦和各個感官協調運作的結果,音樂恰好能夠讓這個運作的過程向著更好的方向發展。

就拿和語言能力發展相關的閱讀、書寫這兩個技能舉例,閱讀是將書面上的文字等視覺符號,翻譯為成一個頭腦裡的「內在聲音」圖像,相當於我們所說的「默念」,嘴不出聲,但腦海裡會把看到的文字讀出來。書寫剛好相反,是將腦海裡的「想法、有聲圖像」轉化成書面上的文字等視覺符號。

這個「內在的聲音」就是視覺和聽覺來迴轉換的載體,它是通過孩子早期的傾聽和發聲而獲得的。

也就是說早期孩子傾聽的越多、發聲的機會越多,這個「內在的聲音」的形成就越順利。

如何讓孩子傾聽的越多?發聲的越多?

最好的辦法就是使用抑揚頓挫的語調、緩慢清晰的語調、簡短重複的方式給寶寶說話,然後寶寶會模仿我們這樣的方式練習發聲。

舉個例子,我們和一個3個月的寶寶說話,如果我們像和成人說話那樣:「寶寶,天已經亮了,該起床了,我們開始洗漱換衣服吧」,整個過程沒有面部表情、語速飛快、音調平平,寶寶是不會有反應的,甚至如果你並不是直視他眼睛說出來的話,他都不會尋聲找你。

但是我們換成適合寶寶傾聽的語言模式來說:「寶寶~天亮咯~起床啦~」,稍等一會,再說「換衣服咯~」,整個過程我們直視寶寶,表情豐富、語調誇張、抑揚頓挫,寶寶一定會給你回應。

所以那些給寶寶講故事的音頻,無一例外都是「情感豐富、抑揚頓挫、節奏緩慢」的形式。

只有這樣,寶寶才能有充足的機會「聽進去」。

2、有助於聆聽和發音技巧的掌握

語言表達包含口語表達和書面表達兩種形式,需要用到「聆聽」和「發音」這兩個技巧,發音技巧能讓我們說話的語速、咬字、音調都很好,聆聽技巧能讓我們清晰捕捉到對方的語言,不會漏聽。

這兩個技巧是可以通過唱歌來加強的,當把詞語賦予音樂的時候,每一個字都有音調和時間值,我們可以有更多的時間聽清和處理每個詞的聲音。

某些被診斷為誦讀障礙的孩子對聲音的解碼比普通的孩子要慢,而且他們「聽」不出個別單詞中那些較小的聲音,但當把說話的聲音放慢,這些孩子就有的了足夠的時間去聽清每一個單詞,唱歌或吟誦也有放慢講話聲音的效果------《平衡發展的孩子》

相反,那些能夠把說唱類型的歌、周杰倫的歌唱利索、聽清楚的人,聆聽技巧一定差不到哪去。

3、幫助訓練語言需要用到的雙側大腦

語言涉及到大腦兩側的功能,右側大腦更多的涉及非口頭語言和情緒的部分(身體語言、直覺以及詞語背後的含義),左側大腦全權控制語言的口頭部分。

音樂首先會在聽眾的右腦中創造一個視覺圖像,然後再由左腦把聲音發出來,這個過程能夠訓練雙側的大腦。

同時,聽音樂也是一種聽覺刺激,而聽覺是語言學習的基礎,音樂的旋律、音調、和聲可以刺激寶寶的大腦發育

4、能夠積累大量的詞彙

大家一定都發現了,孩子背誦唐詩宋詞、童謠的能力非常強,很多孩子只需要聽一兩遍就記住了,那些3、4歲的孩子就能背誦好幾百詩詞的例子比比皆是。

這是因為唐詩宋詞、童謠都是有韻律的、有節奏的,讀起來朗朗上口,這是我們中國的漢字之美(當然其他的語言也有屬於自己的押韻的兒歌)。

給孩子多聽、多念這些詩詞,並不需要著急的讓他們理解其中的意思,只需要感受文字的韻律之美即可,不知不覺中還能積累大量的詞彙,兩全其美。

我個人很喜歡《聲律啟蒙》,每天都會放音頻聽,墨仔就這麼跟著背會了很多段,有些句子中的生僻字很多,我聽完一遍很快就忘記怎麼讀,但是墨仔卻可以一字不落的背出來,出門的時候,如果碰到了相關風景,我就會告訴他這是《聲律啟蒙》中的那一句,比如:天浩浩日融融,比如:千樹落花紅。

不論是早教班、還是幼兒園,都會有專門的音樂課程,專業一點的會使用奧爾夫音樂教程,可見,音樂對於寶寶的語言發展、大腦發展是非常重要的。

我們也可以在家中做一些和音樂元素有關的訓練,來發揮音樂的早教作用。

03

如何在家中利用音樂元素助力寶寶語言發展

前文說到,所謂「音樂」不局限於歌曲,而是包含一切有韻律、節奏、音調的活動,所以可玩的遊戲就有很多啦。

1、胎教音樂/故事

媽媽在懷孕的時候,給胎兒聽音樂或者故事,寶寶出生以後,會對這些曾經聽到過的聲音表現出更高的興致,從而增加「傾聽」的機率,鍛鍊寶寶的節奏感、記憶力。

關於胎教音樂,不一定非得是莫扎特的曲子,如果媽媽不喜歡古典音樂但又強迫自己聽,只會起到反作用,因為媽媽的心情、情緒對寶寶的影響遠比音樂大的多。

所以,只要媽媽開心,想聽什麼音樂都可以。

2、和寶寶一起跳舞

舞蹈和音樂配合起來,能夠讓寶寶用自己的身體感受到節奏、韻律,舞蹈還可以訓練寶寶模仿、重複、協調的能力,和寶寶一起跳舞的方式有:

家長可以打開有節奏感的音樂,關掉電視,抱著寶寶(注意保護好寶寶的脖子和腦袋)隨著音樂節奏慢速搖擺、慢速旋轉,跳個華爾茲、國標都行。家長邊唱兒歌,邊抱著寶寶上下顛動、旋轉、總之每一個動作要和兒歌的節奏匹配。家長利用撫觸按摩的時機,配合音樂進行有節奏的按摩,這種直接的觸覺刺激也可以讓寶寶感受到韻律和節拍。學步期的寶寶可以和大人學習簡單的動作,比如隨著音樂拍手、下蹲、扭屁股,這個方面,可以發揮老人們的優勢,尤其是愛跳廣場舞的奶奶們。3、教寶寶學唱歌

家長要儘可能的唱歌給寶寶聽,不要覺得自己唱歌不好聽,因為寶寶絕對不會介意,只要你願意唱給寶寶聽,就能帶給他不同的聲音體驗,兒歌也好、童謠也好,或者你自己喜歡的流程歌曲,大聲唱出來吧。

當你抱著寶寶的時候,就可以唱給他聽,唱歌時候你一定是開心的、愉悅的,這種快樂的情緒也會傳遞給寶寶。

家長唱的多了,寶寶自然就學會了唱歌。

所有的聲音都是一種振動,當寶寶學會唱歌以後,每次開口唱歌,身體都會感受到來自聲音的振動,幫助完成「聽覺--聲音迴路」,練習準確的發音。

4、利用鍋碗瓢盆敲打節奏

你有沒有發現,孩子都很喜歡往廚房鑽?因為廚房有好多可以發出聲音的東西,比如鍋碗瓢盆、瓶瓶罐罐。

所以,不如就地取材,拿出幾個不同材質的廚房用具:瓷、玻璃、鋁、塑料等,用筷子有節奏的進行敲打,家長可以和兒歌配合起來,比如:

說:小老鼠,敲:噠、噠、噠

說:上登臺,敲:噠、噠、噠

也可以在塑料瓶子裡裝入大米、豆子,做成沙錘,讓寶寶抓著搖。

5、跟著音樂做運動

這點就和我們做的廣播體操一樣的效果,只是對於嬰幼兒要使用簡單指令的動作,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利用可以做運動的兒歌,比如我們小時候經常唱的《假如幸福的話你就拍拍手》:

我們開始唱:假如幸福的話你就拍拍手然後做示範,拍三下手:啪!啪!啪!最後讓孩子模仿按節奏拍手剛開始的時候,孩子肯定是跟不上這個節奏的,也摸不準該在什麼時候拍手,所以要每天重複練習,等著熟練掌握以後再換另一首曲子。

這些方法都是以體驗節奏、韻律為目標的小遊戲,沒有多少成本花費,只是需要家長有足夠的耐心和堅持不懈的毅力,每天抽出一個遊戲和孩子玩5-10分鐘。

當然如果經濟條件允許,可以直接讓孩子學樂器、學跳舞、學唱歌、參加合唱團等。

音樂是一種美好的聲音,除了能夠促進孩子語言能力的發展之外,還能陶冶情操,放鬆心情,一家人聽著音樂唱歌跳舞是多麼美好的畫面啊,有了這些畫面,孩子才能開心的說出來:「我喜歡和爸爸媽媽一起唱歌跳舞。」

我是嬰幼兒睡眠顧問墨仔媽媽育兒,專注分享嬰幼兒睡眠、大運動發展、母乳餵養知識,感謝您的關注、點讚、評論及轉發哦

相關焦點

  • 如何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讓孩子愛說話會表達善溝通
    我們都希望孩子能說會道,善於溝通,一個會說話的人在生活中往往更受歡迎,為人父母我們當然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擁有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除了跟先天的遺傳因素有關,受環境因素的影響更大,家有二胎的父母應該很有感觸,往往老二的語言表達能力會比老大的更強一些!
  • 抓住孩子語言敏感期,用這4招,讓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突飛猛進
    我發現,大部分歌詞,她會跟著哼。小孩子天性活潑,都特別喜歡唱歌。邊聽邊跳邊學唱,在這個過程,小傢伙也不知不覺從歌詞中積累了語言。在2歲後,孩子會說話後,要多與人說話。2.與同伴交往,語言能力突飛猛進。印象最深的就是小東。小東是媽媽和奶奶帶的,從小受到非常周到的照顧。但他開口較慢,表達能力不強,性子較急,一急就漲紅臉,越想說越說不出來。
  • 如何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簡單地說,有三個方面值得家長注意:首先,在日常生活中的語言輸入需要控制難度,按照孩子的理解能力,一次只給出一個新概念,給多了孩子容易混淆,記不住。其次,對於孩子語言表達上的錯誤,不需要過度糾正,只要在遇到類似語境時,多重複幾次,他們就能準確掌握了。糾正太多,會打擊孩子掌握新詞彙的熱情。
  • 3-6歲的孩子學語言,家長這麼做,寶寶的表達能力會更上一層樓
    語言是決定孩子智力的關鍵因素,是發展社交能力的核心因素。同時,語言能力影響著孩子的讀寫能力,語言基礎打好了,對孩子將來的學習會有很大幫助。當寶寶學會說話以後,家長就不能僅僅停留在會說上,還要讓寶寶說的好,讓語言表達的能力更上一個臺階。
  • 孩子語言表達能力差,可能是輸在了這幾個關鍵期
    語言能力是人類的天賦潛能,語言是人類交流的重要工具,是人類智慧的一種表現。瑪莉亞·蒙特梭利認為,語言是兒童獲得的最早能力之一,且將成為兒童在他未來的進步與發展中影響最大的助力。如果孩子在語言發育最關鍵的時期錯失發展機會,則影響一生的言語表達功能。
  • 如何培養一個語言表達能力強的孩子?
    走廊上誰家孩子嚎得驚天動地,她就象徵性地咳咳咳幾下。我和她爹都好緊張:萬一是個啞巴可就麻煩了。 昨天晚上跟我說:「媽媽,你必須得聽我說,我呀,是個特別可愛的小孩子,我最愛的人啊,非常的漂亮,我一看見她呀,我的心裡就樂開了花!我感覺……甜蜜蜜的!」 結果,不但會說,還加了調料,肉麻得很。
  • 孩子都是語言天才,激發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不要埋沒了孩子
    寶寶從出生起,大人就要多跟他講話,形成一種語言環境,1歲以內是寶寶的語言發育準備期。1歲以後,父母要有意識地培養寶寶說話,在做每動作時都結合語言,更利於寶寶語表達能力的提高。比如,抱寶寶去睡覺時,對寶寶說:「現在要睡覺了。」這個過程是教會孩子理解動作,最終內化成語言表達出來的重要方式。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多刺激寶寶講話。比如,寶寶指著橘子,表達出了要的意思。
  • 如何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為大家介紹奧爾夫音樂教育方式
    音樂的節奏、律動會對人體腦波、心跳、腸胃蠕動、神經感應等產生良性的刺激!所以科學家證實,音樂不但能消除緊張情緒,減輕生活壓力,還能避免各類慢性疾病!而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奧爾夫音樂教育」,它的益處還不僅於此。
  • 孩子到了語言敏感期,家長這麼做,提升寶寶語言表達能力
    不知道家長們有沒有發現,孩子在某一個時期內總愛嘮嘮叨叨,會不停重複說某一句話、提某一個詞或者重複不停的問為什麼。這時候,家長可能會擔心自己的孩子是不是出現什麼問題了。其實,這只是孩子進入語言敏感期的一種表現。有的家長可能不知道什麼是語言敏感期?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 關注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我認為在語文學習上,不論是哪個學習階段,語言表達能力始終是語文能力的核心。學困生的基礎薄弱,中等生和優等生在基礎部分也會因為粗心、學習的遺忘,在成績上有起伏。所以在日常的學習中,需關注孩子對於基礎知識的掌握。比如要多關注孩子在上課時回答問題、作業完成、日常對話的表現等等。二、 建構模式這裡所說的建構模式簡單而言,是指在口頭和書面表達的回答模式。
  • 怎樣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抓住這個時期形成良好的語言習慣,因為口語能力是孩子發展智力,發展書面表達能力和理解知識能力的前提。有一個良好的表達能力將受益終生。那麼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教師應該如何去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呢?首先是鼓勵孩子把話說完整。
  • 孩子會說卻說不好?孩子「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家長別忽視了
    孩子說話好,不說話也不好,在語言表達上,可能沒有人是天生的勝利者。但是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是可以培養的,並且這對他將來的人生影響極大,試著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讓孩子不僅會說,還讓孩子說得好。會說但是說不好,是孩子表達能力欠缺。我們會發現,有的孩子想說什麼,卻不知道如何開口,所謂「愛在心口難開」就是這麼一種情況。語言的組織能力不好,直接影響了孩子說話的時候能否完整、準確的表達自己的意思,不至於引起不必要的誤會。
  • 用音樂教育發展孩子的能力
    大家好,今天的瑤瑤姐來報導啦……喜歡音樂可以說是孩子們的天性,父母也經常會運用音樂來撫慰或是教育孩子。那麼,音樂教育對於孩子來說有什麼作用呢?1.音樂教育有助於孩子的情感發展情感是人的社會化的一個重要方面。
  • 孩子語言表達能力差?學會這4招,提高表達能力,讓孩子愛上說話
    孩子會說話的是成長的裡程碑,從孩子的說出第一聲「爸爸」或者「媽媽」,就說明這孩子已經可以學會說話,學習語言表達的能力。我閨蜜就來問我像這樣語言表達能力差的情況會不會對孩子造成什麼不好的影響呢?語言表達能力差對孩子的影響語言表達能力差的情況,在一定程度上還是會對孩子造成一定的影響,畢竟語言表達能力是每個人都要擁有的技能,如果不會,那麼勢必會給生活帶來影響。
  • 音樂一響大腦就做操 語言表達能力將顯著提高
    我們都知道音樂是滋養心靈的盛宴,可以陶冶情操、淨化心靈。路透社近日報導,學習音樂還會使人的大腦發生變化,語言表達能力和學習能力得到顯著提高。在前人的基礎上, 美國西北大學的研究人員提出,學習音樂會促使大腦建立新的神經連接,幫助大腦搭建穩固的「神經網絡」學習平臺。
  • 孩子語言表達能力差,家長應該這樣教
    很多家長都會為自家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犯愁,孩子小的時候說話詞不達意,家長就會想長大點會不會好些。可有些孩子即便長大了,說話還是會「吭哧癟肚」。到底如何才能讓孩子擁有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呢?,就必須鼓勵孩子開口說話,那些不給孩子說話機會,家長作風嚴重的教育方式,會在很大程度上抑制孩子表達的天性,讓原本愛說的孩子都能變得不善言辭。
  • 孩子語言表達能力弱,不敢開口說話?抓住語言敏感期是關鍵
    因此可見,一個人能否成功跟是否會表達的有很大的關係。懂得如何表達的孩子,一般都有好的人緣,能夠與小朋友和諧相處,並能受到老師和同學的認可,從而更容易獲得成功。相反,語言表達能力差的孩子,在與同伴交往時,由於不懂得如何表達,所以一直處於被忽略的狀態,在做任何事情時都會變得被動。
  • 如何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交談是父母、老師與孩子之間重要地交往方式。孩子需要老師與家長共同地教誨,更渴望能和父母、老師進行平等而深入地交談。交談能使孩子學到很多知識。父母、教師與孩子良好地語言交流,對孩子口語表達能力及地發展,良好性格地形成,都有著積極地作用。那麼如何提高孩子地語言表達能力呢?今天筆者就給大家一些建議,希望可以幫助到您。
  • 家長注意,想要提高孩子的語言能力,這幾點要知道
    孩子的語言能力是他們今後社交的一個重要的技能,要培養孩子的表達能力,重要的是要養成孩子的良好習慣,家長需要了解的是孩子不同階段語言學習的特點,因材施教,挖掘孩子的不同訓練特。下面就為大家推薦幾個有效的方法,來幫助改善孩子的語言能力。
  • 如何鍛鍊2歲寶寶的語言表達能力?
    一說到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很多爸媽都會在意「寶寶還不會開口說話、說話太晚或太早……」等等,各種各樣的焦慮。01寶寶的語言表達能力與什麼有關?事實上,孩子的語言發展與日常的餵養方式以及父母的及時引導有關。語言的發展的基礎是鍛鍊口腔肌肉的協調能力和父母平時對孩子的語言輸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