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學家布倫納在權威科學期刊《今日心理學》上列舉了六個人們常用,卻又偏偏最傷人的詞彙。
這六個詞幾乎全都帶有道德批判、仇恨和徹底拒絕的色彩,是一種時時充斥在我們生活中的語言暴力。
懶惰
當你沒有做別人認為應做之事時,就會被貼上懶惰的標籤。
譬如,你因為某種原因,今天不在狀態,不能好好工作,但在旁人嘴裡很可能就會變成懶惰。
說人懶惰,非常省事,因為人們大可不必去深究這些「懶惰」背後的原因,不必去問問別人為什麼沒有動力,一竿子打死就完事了。
無聊
《廣告狂人》中有句臺詞:「只有無聊的人才會感到無聊」。不少人深以為然,恣意評判他人為人無趣。
實際上,有些人的確比一般人更加墨守成規,但這種「無聊」之下往往潛藏一些人們忽略的情緒,譬如焦慮,譬如恐懼,令人在重壓下無法變得有趣。甚至選擇逃避,以按部就班的生活,去躲避人生中潛在的風險。
虛偽
人是複雜的,內心有矛盾、有衝突,再正常不過。而「虛偽」這一標籤,完全否認了這種最基本的人性。
人們有時的確心口不一,但當我們說一個人「虛偽」時,除了批判,也並沒解決任何實際問題,只有粗暴地情緒宣洩罷了。
在不同的情況下,人的道德標尺和倫理決定,往往會發生很大的變化。
嬌氣
我們說一個人嬌氣,往往暗含著某人已經習慣受寵受照顧,總能如願以償,總是得到他們想要的東西。於是一丁點不如意,都會令他們小題大做。
人們常把嬌氣歸結為一種嚴重的個人缺陷,很少報以理解。但實際上,嬌氣不是一朝一夕養成的,也不是獨自一人就能養成的品性,而是複雜的親密關係,長期作用的結果。
自私
「自私」一詞是個很好藉口。
人們可以用這麼一個簡單的詞彙來拒絕別人的要求,並讓他人覺得他的要求過分了,將自己的情緒隱藏在對他人的語言暴力之中。
愚蠢
說人愚蠢,很容易引發別人的羞愧情緒,特別是對那些將智力看得很重要的人而言。
這意味著有人看到了他們的努力過程,而結果卻很糟糕,意味著他們犯了錯誤,卻不被原諒。
「愚蠢」一詞是在別人犯錯時,不能善待他人的語言暴力,具有攻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