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語言暴力毀掉的中國孩子—最傷人的不是拳頭,而是舌頭

2020-09-18 兜福網絡


文:螞蟻 圖:網絡


你被父母語言暴力過嗎? 你對你的孩子使用過語言暴力嗎? 你聽過或者講過這些話嗎?

「你這孩子這麼調皮,再調皮就不要你了」
「你怎麼這麼笨啊,你看人家xxx都比你強」
「你這個豬腦子,怎麼這麼傻呢?」

是的,這些話就是「語言暴力」,它比我們想像的要普遍。


可能只是家長們的一時氣話,說者無意,但聽者有心,稍不注意,可能會釀成「悲劇」,給孩子的心理陰影很難抹去。

不管屏幕前的你,是已經為人父母,還是涉世未深的年輕人,都有必要直視一下這個問題。


語言暴力有多可怕


電視劇《都挺好》裡,蘇明玉的母親,那位重男輕女、讓人氣得七竅生煙的母親就是頻繁對孩子使用語言暴力的人。 劇中有一幕是明玉跟母親爭執,母親直接懟她說:


「我們給你吃,給你喝,養你這麼大,我們有罪了是不是?你要是有能耐,你就別用我們錢吶!」


這個情節由於過於真實,給很多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很多網友表示「我父母也這麼說過,甚至更加入木三分。」

對孩子來說,父母、親人的一番氣話,對他造成的傷害很可能終其一生也無法彌補。

家庭中的語言暴力太多了,有很多家長說話心直口快、口無遮攔,脾氣說來就來,俗稱「炮筒子」,並且自我感覺良好: 「我這個人說話就喜歡直來直去」。


可是,直來直去的後果,家長們有想過嗎?


去年4月,上海市一名年僅17歲的男孩子,從高架橋上一躍而下。


據悉,該名男孩是上海某職校二年級學生,在校與同學發生了矛盾,遭母親批評,趁其駕車途經盧浦大橋引橋處,靠邊停車時跳下。


隨後,民警趕到在橋下綠化帶找到男孩,120到場後確認,男孩已無生命體徵。


對於少年的跳河,孩子和母親之間肯定存在了一定的問題爭執,並且肯定是激烈的,不然孩子不會做出這麼瘋狂的舉動。


就單純的從這個角度來講,母親對於孩子的溝通方式一定存在著問題。


你的家庭中存在語言暴力嗎?


在家庭中,常見的語言暴力有三種類型—— 居高臨下的蔑視與苛責,如「你這麼不懂事!」 否定態度的束縛與恐嚇,如「你要這樣媽媽不喜歡你了!」


經常拿別人的孩子作比較,如「你看看鄰居家小朋友都比你懂事!」


父母的一番氣話常常不經過大腦的思考,會很容易中傷孩子。


因為孩子一直非常依賴你、信任你,假如你戳痛了他的自尊心,或者讓孩子感覺自己在你的心裡已經沒有地位了,孩子就會莫名地恐慌、自卑。


臺灣兒童權益聯盟在2016年曾展開過一次調查,結果顯示有超過半數(51.2%)的家長曾用恐嚇的方式管教孩子。


有時孩子也是無辜的,尤其是在父母情緒不好的時候,孩子們非常容易被當作「出氣筒」被各種指責。


謝勇導演在他獲得的坎城國際創意節銀獎作品《語言暴力》裡,設計了這樣一段動畫,引起了廣泛關注: 「feiwu」變成了一把長槍。


「丟人」變成了一把斧頭。


「豬腦子」變成了一把手槍。


「怎麼不qusi」變成了一把利刀。


你對孩子說出口的每一句髒話,都變成了一把兇器。


改善教育方式


心理學上有個詞,叫「南風效應」,講的就是北風和南風比威力,看誰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脫掉。


北風吹出了刺骨的寒風,結果行人因為害怕寒冷,就把大衣裹得緊緊的; 而南風吹出了柔和的微風,行人覺得很暖和,便解開了紐扣,繼而脫掉大衣。


教育孩子也是一樣,南風雖柔軟無力,卻能化為繞指柔,讓孩子在風中起舞。


最完美的教育,是接納孩子的不完美。

教育思想家約翰·洛克認為,打罵式教育養成的,只會是奴隸式的孩子。

父母都想兒女成為龍鳳,但在教育過程中的失重、失態,有意或無意地採取打罵教育,結果不僅不會讓孩子成才,甚至可能釀成家庭悲劇。

所以,在教育過程中,必須要注意:


1、接納孩子,期望簡單化 不要要求孩子必須完美,這是不理智也是不可能的。

永遠記住這樣的一句話:孩子走三步,才能趕上我們的一步;孩子觀察世界的眼睛,比我們矮三尺。


2、發現閃光點,讓孩子體驗成功 我們常說賞識教育,就是說,在孩子遇到難題時,多鼓勵而不是去壓抑;取得進步時,及時給出讚美和掌聲。

要知道,父母的一句鼓勵,足以讓孩子獲得無窮的力量和勇氣;父母的讚美,也能讓孩子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3、立場堅定,制定規則 對於孩子的教育,表現要和善,但立場要堅定。 提前就某些行為,與孩子制定好規則,在違反時,可以剝奪他們的行為當作懲罰。


比如,不可以吃最愛的零食,或取消休息日全家出去遊玩的事項。


當然,不要一次剝奪太多,讓孩子缺少改變的動力。


如果他做的好,也一定要給足獎勵。這樣,孩子就不會因為父母的這些舉動而感到壓抑。


打罵,也許可以制止孩子一時的錯誤行為,但是,永遠不會有一個優秀的孩子,是被這樣教育成才的。

最好的父母,是永遠不會讓孩子感到陌生和恐懼。 幸福的家庭,是不會有犀利的指責和充滿怒氣的打罵。


話裡有溫暖,一舉一動都是愛的家,才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成長禮物。
本文素材及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轉發出去,告訴好友你在看

相關焦點

  • 最傷人的不是拳頭,而是舌頭,被語言暴力毀掉的中國孩子
    臺灣兒童權益聯盟在2016年曾展開過一次調查,結果顯示有超過半數(51.2%)的家長曾用恐嚇的方式管教孩子。有時孩子也是無辜的,尤其是在父母情緒不好的時候,孩子們非常容易被當作「出氣筒」被各種指責。對此有人辯駁:「我們人並不是語言藝術家,不能句句話都讓別人滿意。」
  • 有時,傷人的不是最硬的拳頭,而是最軟的舌頭
    今天,小編就來跟你聊聊「語言暴力」對孩子的傷害!「 你知道世界上最恐怖的刀和槍嗎? 」有些家長一輩子都在做孩子的「差評師」,他們幾乎不會給予孩子讚揚和肯定。更有家長還美其名曰「挫折教育」。根本不是,是父親的暴力,一種名為語言暴力的武器,扎人心神,刺骨三分。
  • 被語言暴力毀掉的中國孩子丨最傷人的不是拳頭,而是舌頭
    的確,這兩個科目屬於實操項目,也是整個駕考過程中最難的考試,但是這裡告訴大家,有的人有著嫻熟的駕駛技術,可是就是過不了科一,你是不是覺得有些不可思議呢?
  • 真正毀掉孩子人生的,不是遊戲,也不是貪玩,而是家長的語言暴力
    每每見到、聽聞令人失望的「壞孩子」,人們總會嘆息一聲「這孩子的人生全毀了」。然而,真正毀掉孩子人生的,不是遊戲,也不是貪玩,而是家長的語言暴力。很多家長可能會覺得莫名其妙,我不就是說了孩子幾句,怎麼就上綱上線成了語言暴力了?我都是為他好啊!現在的孩子就是矯情!
  • 李玫瑾: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遊戲,不是貪玩,而是語言暴力!
    作者:國文來源:國學生活(ID:gxsh789)在毀掉孩子這件事上,父母有絕對的語言天賦。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遊戲,不是貪玩,而是父母的「語言暴力」。福柯曾在《瘋癲與文明》中說過:在種種社會規條約束下,大部分人都已經捨棄身體的暴力,從而選擇一種更文明的暴力——語言暴力,用這種方式繼續侵害他人。與身體上的暴力相比較,語言的暴力帶來的傷害更加巨大!
  • 毀掉孩子人生的,不是手機,也不是遊戲,而是父母的語言暴力
    不是誰都有足夠的語言天賦,但在毀掉孩子這件事上,父母們表現出來的語言天賦可謂彌足驚人。教育專家李玫瑾,曾經對1000名未成年人做過一項調查,分析結果發現:在家裡經常被父母責罵的孩子出現性格缺陷的機率最大,有25.7%的孩子」自卑、抑鬱「,有22.1%的孩子「冷酷」,有56.5%的孩子經常「暴躁」。是什麼在毀掉孩子的一生?是手機還是遊戲?
  • 毀掉孩子的,不是遊戲,不是貪玩,而是一句話
    毀掉孩子的,不是遊戲,不是貪玩,而是一句話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很多時候,別小看了說出的那句話,當一句傷人的話,刻在孩子的身上,讓孩子的內心久結成痂,會在孩子的成長中帶來不可磨滅的影響。語言暴力面前,每一句責罵和諷刺打擊的話,早已像根刺扎得孩子千瘡百孔,隨時有可能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 毀掉孩子一生的,是父母的「語言暴力」。
    在毀掉孩子這件事上,父母有絕對的語言天賦。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遊戲,不是貪玩,而是父母的「語言暴力」。語言暴力是孩子一生的傷痛福柯曾在《瘋癲與文明》中說過:在種種社會規條約束下,大部分人都已經捨棄身體的暴力,從而選擇一種更文明的暴力——語言暴力,用這種方式繼續侵害他人。與身體上的暴力相比較,語言的暴力帶來的傷害更加巨大。
  • 語言暴力是最可怕的家庭暴力
    家庭暴力中,語言暴力的殺傷力往往最容易被忽略,而對孩子的影響卻最深遠,父母不經意間的一句話,就可以直入孩子心底,永遠刻在腦海裡,揮散不去。語言暴力會給孩子造成多大的傷害和影響?這六個少年共同的經歷是都在童年遭受過來自周圍親人,尤其是父母的語言暴力,這些語言徹底摧毀了孩子的自尊,最終毀掉了孩子的一生。美國愛荷華大學一項關於父母和孩子語言交流的研究顯示,父母每天對孩子說的話語中,只有不到20%的表述是積極和充滿鼓勵的。每個孩子平均一天會得到超過400條的負面評論,而正面評論卻只有30多條。
  • 被語言暴力毀掉的中國孩子
    心理學家的多種實證研究表明,如果孩子的成長環境是經常實施語言暴力的,出現以下行為的機率是正常孩子的數十倍: 自我否定、懷疑、消極、不懂得控制情緒、不能清晰表達自己的需求、暴虐、逃避責任、不會處理正常人際關係,甚至青少年犯罪和童年時期遭受語言暴力之間有強烈的正相關關係。
  • 李玫瑾教授:毀掉孩子的從來不是遊戲,而是父母的「語言天賦」
    文/好奇的萌娃控我們經常用學習成績、性格開朗、樂觀積極向上、懂事、孝順這些道德品質來評定一個孩子的好壞,那麼是什麼因素影響孩子這些特徵呢?經常聽說遊戲毀了孩子,讓孩子變懶惰、變陰鬱、變得不愛學習,但其實學習從來不是毀掉孩子的第一大「殺手」,跟父母的「語言天賦」比簡直輕如鴻毛。
  • 李玫瑾: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遊戲,不是貪玩,而是父母的嘴
    雖說「愛之深,責之切」,可有些話一旦說出口,就成了鋒利的刀子,直接傷害了孩子。有可能你習慣性脫口而出的「一句話」,就能親手毀掉孩子的一生!這句話可以被統稱為:語言暴力!男子在家威脅女兒。家庭暴力概念李玫瑾教授說過: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就是父母的語言暴力。
  • 李玫瑾: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遊戲或貪玩,是家長的語言暴力
    很多家長都會擔心孩子喜歡玩遊戲或者是貪玩會毀了孩子的一生,其實比起遊戲、貪玩來說,父母的教育方式和說話態度,更直接關乎著孩子的成長與未來。李玫瑾教授曾經在一次講座中說過:「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遊戲,不是孩子貪玩,而是父母的語言暴力」。
  • 舒淇自曝童年被虐待:暴力語言是如何毀掉一個孩子的?
    在毀掉孩子這件事上,父母有著絕對的語言天賦。教育專家李玫瑾,曾經對1000名未成年人做過一項調查,分析結果發現:在家裡經常被父母責罵的孩子出現性格缺陷的機率最大,有25.7%的孩子」自卑、抑鬱「,有22.1%的孩子「冷酷」,有56.5%的孩子經常「暴躁」。
  • 語言暴力比拳頭更傷人,男友多年謾罵,抑鬱症的我哭著求分手
    語言暴力比拳頭更傷人,男友多年謾罵,抑鬱症的我哭著求分手 都說暴力不可取。不管是肢體暴力還是語言暴力都好,這兩種暴力對於一個人的傷害可以說是非常大的。但是在我的眼裡,比起肢體暴力,語言暴力帶來的傷害可以說是比它還要嚴重。
  • 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手機遊戲,不是貪玩,而是......
    在毀掉孩子這件事上,父母有絕對的語言天賦。教育專家李玫瑾,曾經對1000名未成年人做過一項調查,分析結果發現:在家裡經常被父母責罵的孩子出現性格缺陷的機率最大,有25.7%的孩子「自卑、抑鬱」,有22.1%的孩子「冷酷」,有56.5%的孩子經常「暴躁」。
  • 毀掉一個孩子,最嚴重的不是父母的打罵,而是以下兩種,很殘酷
    中國大部分父母都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把打罵當成教育孩子的金科玉律。當孩子不聽話,惹父母生氣了,父母最簡單粗暴的方式就是拳頭和吼叫,總要有一樣往孩子身上招呼。這種方式教育下的孩子不僅容易出現嚴重的性格問題和缺陷,而且會導致親子關係淡漠,給以後的家庭關係留下隱患。所以說打罵的教育方式真的很容易毀掉一個孩子。但縱觀身邊事例,毀掉一個孩子,最嚴重的不是父母的打罵,而是以下兩種。
  • 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手機、不是遊戲,而是父母的語言暴力!
    心理學家胡慎之說「語言暴力真的很恐怖,它不像暴力一樣,會立刻產生傷害,但語言暴力,就像一把刀子,在人的心口狠狠拉上一道,這個傷口,有些人一輩子都好不了。「語言暴力是孩子一生的傷痛很多人把語言暴力冠上了個好聽的帽子:刀子嘴豆腐心。
  • 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遊戲,不是貪玩,而是......
    在毀掉孩子這件事上,父母有絕對的語言天賦。教育專家李玫瑾,曾經對1000名未成年人做過一項調查,分析結果發現:在家裡經常被父母責罵的孩子出現性格缺陷的機率最大,有25.7%的孩子」自卑、抑鬱「,有22.1%的孩子「冷酷」,有56.5%的孩子經常「暴躁」。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遊戲,不是貪玩,而是父母的「語言暴力」。
  • 李玫瑾教授:毀掉孩子的不是手機和懶惰,而是父母的說話方式
    李玫瑾教授:毀掉孩子的不是手機和懶惰,而是父母的說話方式語言暴力是孩子內心永遠的痛,因為這些話不僅僅表達了父母的不滿,更可怕的是孩子的存在都被自己的父母否認了,這才是孩子們最痛苦的。有研究表明,在國內有大概66%的孩子被父親的語言傷害過,而父母的語言暴力,則是孩子們一輩子的傷痛。首先,語言暴力會改變孩子的性格。語言暴力雖然不像行為暴力那麼直觀,但是對孩子造成的傷害不亞於行為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