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很多時候,別小看了說出的那句話,當一句傷人的話,刻在孩子的身上,讓孩子的內心久結成痂,會在孩子的成長中帶來不可磨滅的影響。
語言暴力面前,每一句責罵和諷刺打擊的話,早已像根刺扎得孩子千瘡百孔,隨時有可能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著名的犯罪心理學專家李玫瑾教授,也曾經對1000名未成年人做過一項調查,分析結果發現:
在家裡經常被父母責罵的孩子,出現性格缺陷的機率最大,有25.7%的孩子&34;,有22.1%的孩子&34;,有56.5%的孩子經常&34;。
這些研究報告分析,都有一個相對一致的結論,那就是:被語言暴力傷害過的孩子,出現過激行為的概率非常高。
家長該怎麼和孩子溝通呢
1、控制自己的情緒
每一個父母都在承受著來自社會方方面面的壓力,負面情緒得不到釋放,就傳染給自己最愛的人,孩子就會遭殃。
父母總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脾氣,如果控制不了,那就遠離孩子,避免孩子成為炮灰。
2、停止抱怨
愛抱怨的父母,往往認為,自己人生的不夠完整,不夠好,原因都在於生活的負重或孩子的不懂事。
父母好好愛自己,有自己的生活和人生追求,孩子才會沒有負擔,心無旁騖地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3、 顧及孩子感受
面對生活中一些煩惱,孩子有時候會不知所措。只有父母站在孩子這一邊,顧及孩子的感受,孩子才會感受到疼愛,從而覺得自己是幸福的。
心理學的暗示效應告訴我們,父母的否定、打擊、批判,會給孩子消極的心理暗示,並轉化為孩子&34;,形成強大的&34;意識。
4.記得修復和孩子的關係
誠懇地和孩子道個歉,不妨找個安靜的地方,和孩子解釋剛剛為什麼會發脾氣,嘗試讓孩子原諒自己,和孩子道歉並不丟人。
5、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和情緒
你很傷心,是嗎?你不想去那個地方,對嗎?你能幫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孩子就覺得你懂他。原來的情緒與感受就大大的緩解,我們就有機會對孩子做引導,讓他走出情緒。
父母的嘴,是朵花,也是毒藥,既能為孩子的路鋪滿香花,也能讓孩子的路扎滿荊棘。父母的嘴,決定孩子未來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