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與千尋》和《螢火蟲之墓》絕對時間差,站臺女孩絕不可能是她

2020-12-24 毒聲動漫

就在本月,宮崎駿的經典之作《千與千尋》再次被搬上了大熒幕。

我也去電影院再次重溫了一遍。相信大家對於片中千尋坐電車時看到的那個站臺女孩的身份應該十分好奇。我前一陣的對站臺女孩的分析,好像引來了很多觀看者的不認同,儘管我也對站臺女孩的真實身份完全不知,但她絕對不可能會是《螢火蟲之墓》的節子。

首先我們先來看看節子的年齡。根據《螢火蟲之墓》的官方設定來看,節子的年齡是4歲,死亡時也可能5、6歲左右,年齡還是比較小的。

如果說《千與千尋》站臺女孩是節子的話,那應該是死亡之後,靈魂長大了。因為那個站臺上沒有臉的短髮小女孩,從外形來看,年齡比節子肯定大了許多,至少10歲肯定有的。我們再從外形上來看。

明顯的長腿,和整體不是特別稚嫩的外形。和節子同樣的髮型,然後一件黃色帶領T恤搭配一件粉色的裙子,還有一雙可愛的小鞋子。而節子一直都是長褲的造型。如果這個女孩是節子的話,她不僅僅靈魂會長大,連造型都改變了,節子可是一個因為沒錢吃飯,最後因為營養不良活活餓死的。相比之下,站臺女孩也太富貴了吧。

最後我們再從最關鍵的時間,很多人都說我的時間亂編。首先我是從兩部電影的上映時間來分析。分析之前我想說《千與千尋》是宮崎駿的作品,《螢火蟲之墓》是高畑勳的作品,兩部不是同一個人。(那些說《螢火蟲之墓》是宮崎駿作品的請自行百度。)《螢火蟲之墓》上映時間為1988年,而《千與千尋》上映於2001年。兩者相差了13年,假設從這點來看確實站臺女孩的年齡應該差不多。

但是上映時間,並不是故事發生的時間。《螢火蟲之墓》可是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的後期的故事,那時候日本戰敗,國民的生活都比較艱苦,人們之間因為生活困難感情疏離,這點也是後來造成節子死亡的一部分原因,缺少大人的幫助,兩個失去雙親的小孩無法生存下去。而《千與千尋》的故事背景應該是發生在日本泡沫經濟之後,這點從爸爸介紹廢棄建築可以得知,而千尋的爸爸開著四驅的奧迪汽車,年代也比較現代。我們就姑且運用泡沫經濟的時間(1980年代後期到90年代)來比較,這之間至少有著35年以上的時間,既然站臺女孩比較節子的年齡來看,肯定長大了,那照著故事情節推算,現在的節子的靈魂至少是一個30多歲的成年女性,可站臺女孩看起來跟千尋的年齡就差不多,這樣時間論證來看,站臺女孩就絕不可能是節子。

除開上映時間、發生時間都介紹了,我們再來看看創作背景的時間。不知道大家是否知道《螢火蟲之墓》其實是根據一部小說改編的,改編於日本作家野坂昭如創作的二戰小說《螢火蟲之墓》,故事情節方面並沒有太大的改編。所以創作背景依然是二戰時期。

《千與千尋》則是一部雙年代的劇,千尋所在的世界是泡沫經濟之後的時間,至少2000年之後了,白龍一行人所在的神隱世界(神隱就是暗指神明),應該源頭是起源於江戶時代。片中的湯屋的原型是江戶東京建築園(江戶東京建築園是江戶早期的建築物),

江戶時代大約是1603年到1867年,然後兩個年代交叉錯亂,如果以正常的當時千尋並沒有離開的神隱世界時間來推算,那整體背景時間就應該是江戶時代,但是從現代的列車,很多朋友指出了這個問題,那女孩必定是死於比較現代,服裝也沒有類似於湯屋人,穿得比較現代。所以女孩必定時間是跟千尋差不多,但肯定稍微早一點,應該可能就是泡沫經濟時代。

兩部作品,一部泡沫經濟時代,一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螢火蟲之墓》早於《千與千尋》,但中間相差時間太大。

除非站臺節子死亡之後還能夠進行身體變異,但是這樣的解釋在《千與千尋》中也是十分牽強,活生生把一部劇情類動畫看成了神鬼魔幻片。

除非宮崎駿對著高畑勳有著怎樣的啟蒙老師之類的感恩,但是兩人都同為吉卜力創始人,甚至宮崎駿的成就還高過了高畑勳,兩人的創作靈感還完全不一樣,我實在無法承認站臺女孩就是節子。

根據時間絕對論證法,站臺女孩絕不是節子,但到底是誰,這點就不得而知,畢竟宮崎駿作品如此之多,沒發布的我們也不知道有多少,可能會是其中一部作品裡面的人物。

毒聲動漫明日與你相見。

相關焦點

  • 重返螢火蟲之墓——悼念高畑勳
    於是掃完墓,便刷了手機,突然,手機跳出了一則錯愕的信息,真叫人「斷魂」:日本動畫導演高畑勳去世,曾執導《螢火蟲之墓》       清明、死亡、墳墓,為什麼會這麼巧,在這個當口走了呢?當然,不是說這之間有什麼必然聯繫,只是高畑勳的故去恰巧是在清明時。
  • 螢火中之光照耀下的哀傷——《螢火蟲之墓》
    戰爭之於人類的影響不僅僅在於物質的毀滅和文明的崩塌,而更多的則是人們對人性最深層次的鞭撻和災難過後對於如何創造幸福的反思。日本動畫電影《螢火蟲之墓》就是這樣一部折射戰爭中人性的泯滅與救贖的作品。它出自日本動畫電影導演和製作人高畑勳之手。
  • 《螢火蟲之墓》:豆瓣評分8.7,你看過了嗎?
    或許一開始就已經註定了結局,這只是一場漫長的告別《螢火蟲之墓》:豆瓣評分8.7,你看過了嗎?影片一開始的這句臺詞就緊緊地抓住了我的心,在一片血暈的紅色中,一個少年開始了回憶,這是他靈魂的回憶,他已經死了。這註定是一場悲劇…… 可愛的小節子正在為死去的螢火蟲挖墳墓,哥哥清太走過來問妹妹在幹什麼,節子說:「造墳墓,媽媽沒有被放在墳墓裡吧!
  • 吉卜力《龍貓》《螢火蟲之墓》藍光化
    吉卜力工作室最近陸續推出舊作的Blu-ray Disc,現在終於決定在今年夏季推出《龍貓》和《螢火蟲之墓》這兩部作品的BD碟了。《龍貓》和《螢火蟲之墓》這兩部作品都是1988年同時上映的,這次將兩部作品同時BD化,仿佛重現了當年的歷史一樣。雖然離上映時間已經過去了二十多年,不過作品帶給我們的感動卻絲毫沒有褪色。不僅如此,這兩部作品都是很多粉絲心目中吉卜力的代表作,至今依舊可以在很多排行榜和調查問卷中看到它們名列前茅。接下來為大家介紹一下這次BD的看點。
  • 螢火蟲之墓
    ——《螢火蟲之墓》盤面沒什麼意思,指數明天考驗3250處能否扛得住。我昨天說了軍工不太可能會接力一帶一路,今天果然萎了。比如,今天的中成股份(000151),就是央企改革和一帶一路的交叉板塊,籤了水電合同,這也說明主線行情還是可以賺到錢的。 但今天還是一個有意義的一天,因為再也不用猜360的殼了,人家直接IPO。360相關概念大跌,但600360這個票居然躺槍也算是中國A股特色了。
  • 《螢火蟲之墓》:艱難歲月的生存之道
    在《螢火蟲之墓》這節課後,我收了無數份讓我感動的作業思考,北附592個思想者,教會我許許多多。我不是在教他們,倒是他們在滋養我。因此,這是一篇由學生作品組成的教學後記,包含課程內容,以及最重要的對生命的思考。讓我們看看,北附的生命課,和那些了不起的思想者。
  • 《千與千尋》裡細思極恐的小細節,你知道幾個?背後真相耐人尋味
    相信不少90後都看過《千與千尋》這部電影,也許有的小夥伴還看過不止一遍。這部電影不同的人看,就會有不同的解讀方式。不可否認的是,我們都從中汲取到了溫暖和勇氣。但是《千與千尋》裡也隱藏著一些令人細思極恐的細節,估計很少有觀眾能覺察到。現在就跟隨小編看看這部電影裡隱藏的細節,探究它們背後的含義吧。1.
  • 《螢火蟲之墓》:一部正負評價的日本影片
    我是清風霽月娛樂 日常給大家帶來一些不錯的電影,今天給大家帶來的電影是——《 螢火蟲之墓 》我想沒有人會想要活在戰爭年代,因為在戰爭年代我們需要去面臨太多的災難和無法預知的明天。今天給大家講一個,因為戰爭,兄妹倆成為孤兒,因為人性的泯滅,讓兄妹倆一步一步走向死亡的故事。
  • 《螢火蟲之墓》:從三階段看清太成長曆程,引發對孩子教育的思考
    猶如《螢火蟲之墓》中的14歲少年清太,帶著4歲妹妹節子,父母雙亡,面對挫折和磨難,最終自己和妹妹都餓死了。當大家只把眼光鎖定在戰爭的殘酷和孩子的眼淚時,我看到的是清太成長曆程的一種失敗。雖是未成年人,但是沒有人能保證父母能陪伴一輩子,總是需要自己獨自去面對的。
  • 《螢火蟲之墓》,十年前看它悲慟流淚,如今回看卻只有毛骨寒顫!
    看看下方的解讀你們就一清二楚了---《螢火蟲之墓》《螢火蟲之墓》這部動畫的故事背景設定於1945年二戰末期的日本島國上方。彼時的日本正遭受著美國敵軍的殘忍屠殺,間歇不斷的防控警報的奏響,意味著美軍空炸機又再一次劃破天際,向日本平民區域投擲下了新一輪的燃燒彈。
  • 關於《千與千尋》的12個小事
    2001年7月20日,「宮崎駿巔峰之作」《千與千尋》在日本首次上映,距今正好18年。這意味著如果《千與千尋》是一個孩子,那麼今年正好是「它」要成年的年份,也是「看著」《千與千尋》長大的孩子們成年的一年,無論於誰而言,這次引進都是很珍貴的生日禮物。
  • 如果評價《螢火蟲之墓》這部電影?
    《螢火蟲之墓》本片的藝術水平很高,主要是對於二戰的描述,不過有失偏頗,在大多數日本人的心中,對於他們所謂的反戰,只不過是他們戰敗了,不是他們錯了,在這些劇情中,我們不難發現,各種各樣的電影,動畫都喜歡描寫戰爭中平民的悲哀,在轟炸中掙扎的平民,失去父母的孤兒,天空中綻放的蘑菇雲,在前線浴血的戰士
  • 那部震撼心靈的動畫片《螢火蟲之墓》
    由日本著名動畫製作人高畑勳進行之作,代表作有《風之谷》《天空之城》《魔女宅急便》《百變狸貓》等,有著自己獨特製作風格。《螢火蟲之墓》可以理解為是一部反戰影片,對於百姓而言戰爭沒有勝利者,只有無盡的傷害。
  • 螢火蟲之墓:哥哥明明有錢,為何直至妹妹奄奄一息時才取出來?
    喜歡宮崎駿的小夥伴,我想大家都看過《螢火蟲之墓》吧!不知道大家在看《螢火蟲之墓》的過程中是否為兄妹兩個的不幸人生潸然淚下,反正小編看到動漫的結尾,哥哥清太和妹妹節子的雙雙離世,不禁淚流滿面!想來看過《螢火蟲之墓》的朋友也都有所疑惑?
  • 《千與千尋》宮崎駿,關於兒時的回憶
    無論是《千與千尋的神隱》還是《天空之城》,這些電影的成功都是離不開久石讓的音樂,但久石讓不僅僅擁有這些宮崎駿的電影配樂。久石讓還是日本國民電影《菊次郎的夏天》音樂監督,他也創造了類似《菊次郎的夏天》這樣完美無缺的作品。
  • 再看《千與千尋》,發現這是最好的女孩成長史
    距離第一次千與千尋上映,已經過去了18年。宮崎駿曾在訪談中提到,這部電影,最早是打算為十歲左右的小女孩拍的。時隔十八年,當年看過這部電影的小女孩,也早已變成獨當一面的女人。階梯看起來其實是結實穩固的,也並沒有多麼陡峭,她卻縮在最邊緣,慢慢地往下試探。就像剛開始獨立的女孩們一樣。因為還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力量,就下意識地放大困難,認為自己可能不行。然後呢,戰戰兢兢的千尋忽然腳一滑,唰地一下就走完了「漫長而險峻的階梯之旅」。
  • 《千與千尋》:送給女孩們的禮物
    千尋的父母出生在日本經濟高速增長時代,對金錢物質有強烈的嚮往和控制欲,他們在幻境裡觸犯規則而變成了豬,千尋孤獨的留在幻境裡。支配城鎮的魔女強行拿走了千尋的名字,這更讓她感覺到自我喪失的恐怖。本片是宮崎駿監督的動畫電影的頂點之作,在全部作品中的票房最高,流傳最廣。在此之後,宮崎駿的作品再也沒有超越過本作。
  • 現實版《螢火蟲之墓》?核爆後,一個小男孩背「亡弟」去火葬場
    戰爭從來就沒有絕對勝利者,從頭到尾只有犧牲的多與少而已。1945年8月6日和9日,日本廣島和長崎上空,都出現了美軍攜帶著原子彈的B-29轟炸機。隨著轟炸機完成原子彈投擲之後,震耳欲聾的爆炸聲和巨大的蘑菇雲,讓無數人和物被毀於一旦,滿目瘡痍。
  • 《千與千尋》:那個教會我成長、教會我人生感悟的女孩
    故事從千尋和父母搬家開始。她坐在汽車後座上,無精打採,慵懶煩躁的樣子,就像一個被父母保護得很好的女孩。千尋長相平凡,沒有很聰明,也沒有很漂亮,愛哭很脆弱,就像小時候的我們。故事的主線場景——油屋就是一個現實社會的縮影。在這裡,那些想不勞而獲的人會變成豬。如果你想生存下去,你必須找到一份工作,證明你存在的價值。
  • 《千與千尋》異世界之旅,一個小女孩從膽小到懂得責任的故事
    這部動漫主要講的是一個小女孩到了一個異界世界之後變得勇敢積極,最終回到自己世界的過程,而且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由一開始千尋非常的膽小,最後到了另一個世界,於是一切都靠自己,由於自己的真誠和勇敢,贏得了第一個朋友白龍,但是到最後他還是和白龍分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