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從來就沒有絕對勝利者,從頭到尾只有犧牲的多與少而已。1945年8月6日和9日,日本廣島和長崎上空,都出現了美軍攜帶著原子彈的B-29轟炸機。隨著轟炸機完成原子彈投擲之後,震耳欲聾的爆炸聲和巨大的蘑菇雲,讓無數人和物被毀於一旦,滿目瘡痍。
在科技推動下,相機是個可以很好記錄歷史的東西。兩枚原子彈在日本領土上爆炸後,記者們也用它記錄了很多東西。也讓世界個各國人民,通過這樣的方式認識到「核力量」的恐怖性。
而在如此多的照片中,有一張一個日本小男孩背著另一個更小的男孩,以軍姿體態佇立著的照片,引起了很多人注意。
據了解,這名男孩是佇立在一處火葬場前,背著的看似是個熟睡的小男孩,其實他早已經醒不過來了。
原子彈一經投放,大量生命在悄然間消逝,甚至是屍骨無存。就算那些僥倖活下來的親歷者,也大多會陷入核輻射後遺症中。他背上的小男孩也是命喪於原子彈之下。
這張照片是美海軍陸戰隊官方攝影記者喬·奧唐納,在原子彈事件後,被軍方委派前往記錄時拍攝的。從9月份開始,他在日本待了約7個月的時間,用鏡頭記錄了大量的廢墟、死傷者、孤兒,還有那些無家可歸的人。
而這名小男孩名叫上戶明宏,當時還僅是一名普通的小學生。家中過得十分清苦,母親雖在但身體不大好。所以,在弟弟喪生後只能他忍著悲痛,獨自背著弟弟前往火葬場,送弟弟最後一程。上戶明宏在火化堆前面站了很久,直到戴著白色面具的人幫他解開身上的繩子,奧唐納才意識到背上的孩子已經離開。
據奧唐納回憶,從其亡弟弟弟被送進火堆裡,到火焰一點一點熄滅,上戶明宏都沒有什麼大動作。他就一直緊咬著嘴唇,凝視著面前的火堆。等到火焰慢慢熄滅了,他便默默地走遠了。
對於這張照片,不同人看過之後想法是有不同的。在日本人眼中,這是反核武器和打感情牌的「證據」之一,這是能夠證明「日本才是二戰受害者」的證據。
可是在更多人看來,反而覺得上戶明宏眼裡並沒有悲痛,筆直的站姿完全不屬於這個年紀的孩子,或許他此前也受過「軍國主義」教育,甚至已然根深蒂固。所以,說他眼中完全是想要為亡弟報仇雪恨更加確切。
日本有部很出名的動漫電影,名叫《螢火蟲之墓》。內容中心是二戰後期,在空襲之下清太和節子兄妹倆無家可歸,只好躲在洞穴裡,最終因為沒有得到援助走向生命終點。
此片引起了很多人內心反對戰爭的共鳴,也會有人在觀影時聯想到上戶明宏。只是他和亡弟,是不是現實版的《螢火蟲之墓》,真不好說。
兩枚原子彈確實讓日本付出了很多,可那些在二戰期間因為日本遭受到傷害的國家,又該如何呢?所以,對於過去的歷史後輩人終究是無法說「原諒」的,因為享受著他們用命拼搏出來的和平生活的我們,沒有資格替他們做決定。時過境遷,我們能夠做的無外乎勿忘國恥,發憤圖強,替老一輩革命者守好這來之不易的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