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電商創業者的苦與樂:最怕遇到差評師和勒索者
「雙11」促銷狂歡節,大型網店收穫頗豐,小型網店在默默堅守——
電商創業者的苦與樂
臨近年末,網際網路平臺各類促銷異常活躍,先後有「雙11」「黑色星期五」「雙12」等大促舉行。今年「雙11」,阿里巴巴和京東商城均收穫了1000億元以上的交易額,還有160多家網店的單店交易額超億元。與往年不同的是,電商狂歡節的受益者,正越來越集中於大網店、大品牌,中小型網店則幾乎發不出聲音。
在淘寶及各類電商平臺上,天津的賣家眾多。除了一些公司化運作的大店,仍有幾萬戶中小賣家,他們大多經營服裝、家居、五金、農產品等。這些中小賣家,有的原本是小商戶,或者是近郊的農民,還有一些職場人士,辭職創業做網店。在網際網路浪潮下,這些賣家選擇在網上二次創業,他們的苦與樂,收穫與感悟,是這個時代不該遺忘的印記。
小型網店店主出售小沙窩村蘿蔔。 (受訪者提供)
把沙窩蘿蔔賣到全國
「蘿蔔兔」是一位姑娘的網絡暱稱,在記者認識她的大半年時間內,並不知道這個網名的含義。她20多歲,清秀的臉龐,瘦弱的身材,在西青區辛口鎮附近一家文化單位上班。一個偶然的機會,記者到淘寶網上尋找銷售沙窩蘿蔔的賣家,才發現這位以前認識的姑娘,竟然是銷售沙窩蘿蔔的店主,這也明白了暱稱的含義。
她的網店上,放著蘿蔔大棚內的一些照片,展示蘿蔔生長的狀況,也有一些採摘、打包蘿蔔的照片,為了增加可信度,還放上了一張「西青區辛口鎮小沙窩村村委會」的照片。
而她網店的文字介紹中,第一步介紹的就是如何辨別假的沙窩蘿蔔。「沒辦法,現在網上賣假冒沙窩蘿蔔的太多了。」她說,「你看,山東濰坊的,雲南紅河的,山西運城的,這些地方的賣家,也在沙窩蘿蔔關鍵詞的搜索結果中出現,不明就裡的消費者很容易就上當。」
7年前,家裡擴大了蘿蔔的種植面積,她開始考慮在網上賣蘿蔔,那時候,淘寶的「雙11」活動還沒有現在影響這麼大。蘿蔔成熟的季節,就在11月下旬和12月上旬,也正是電商「雙11」和「雙12」促銷期間。這些年,電商大促活動發展壯大,小沙窩村的蘿蔔也沾了光,瀏覽量和關注量上升,諮詢和購買的客戶越來越多。
提起這些年賣蘿蔔的辛苦,「蘿蔔兔」用一個詞來形容:「太慘了!」接到網上的訂單後,不管天寒地凍,颳風下雨,都要馬上去地裡採摘。蘿蔔成熟在冬季,大部分採摘時都是零下幾攝氏度,她凍得瑟瑟發抖。電話聯繫好快遞,在寒風中填單子,沾滿了溼泥的雙手已經凍僵,冷得拿不住筆。一個冬天下來,耳朵都凍傷了,又癢又疼。
採摘並發貨時,意味著單子已經成交,心中是喜悅的。但是單子成交前的溝通,卻是非常艱難的。為了一個單子,十來斤的蘿蔔,她得和客戶說上兩個小時。有的客戶為了驗證真實性,讓她馬上到地裡拍一張蘿蔔的照片,她就不得不冒著寒風去地裡拍照。還有的客戶,讓她拔一根蘿蔔出來看看,她又不得不拔蘿蔔。結果還有客戶故意刁難,讓把蘿蔔摔在地上,看是不是「一摔掉八瓣兒」。
比售前解答更鬧心的是,經常會遇到一些差評師,就是專門來挑刺兒的。在單子成交後,故意發布差評,也說不出理由,就是「不好吃,不如預期」之類,也沒有照片來證實這些差評。這些評論被其他有意購買的客戶看到了,自己的店鋪就會受質疑。「蘿蔔兔」趕緊聯繫發布差評的賣家進行補償,比如重發一箱蘿蔔、退款之類的。但是職業的差評師根本不要蘿蔔,而是獅子大張口,要10倍賠償,500多元。這讓「蘿蔔兔」很難接受,她辛辛苦苦賣蘿蔔,好幾天才能掙500元。
和這些差評師打交道多了,「蘿蔔兔」大致知道了這些人的情況,他們主要在浙江杭州,有的差評師靠勒索中小賣家生存,一年能掙幾十萬元。自己這種勢單力薄的,根本鬥不過這些人。「蘿蔔兔」先後接觸過10多位這樣的差評師,索要200元以上的,她就到淘寶賣家服務處投訴,一些差評師就被堵截了。至於200元以下的,她還是和差評師討價還價,低聲下氣求他們刪了評論。「沒辦法,為了在網上多賣點蘿蔔,只能忍氣吞聲。」她說。
經過6年多的艱苦經營,現在「蘿蔔兔」的網店,描述評價指數4.9,服務評價指數4.9,物流評論指數4.9,這在同類店鋪中名列前茅。她回憶,「很多時候,我的店鋪的三個指數中,有兩個都是滿分5.0。一旦下降到4.9,我就抓緊找原因,聯繫評價低分的客戶,明確原因後進行補救和服務升級。」
做一個網絡小店主,「蘿蔔兔」也收穫了快樂。家裡的老一輩都是農民,只會種蘿蔔,沒有多少文化知識,不會上網不會用電腦更不會開網店。作為家裡的年輕人,通過努力開了網店,讓自家的蘿蔔賣到全國各地,減輕了老一輩的壓力,也獲得了越來越多的回頭客,「蘿蔔兔」很欣慰。
在自己最艱難的時候,也想到放棄經營網店,但「蘿蔔兔」前思後想又堅持了下來。她說,我是父母的希望,小小的網店,承載了這個家庭美好的未來。
箱包商戶的二次創業
曉芸(化名)來自河北滄州,20多歲時來天津闖蕩。當時,她應聘到上海一家箱包廠做區域銷售經理,主要負責華北片區,銷售處設在天津市紅橋區的大胡同。在天津,曉芸負責開拓銷售渠道,增加箱包銷量,以批發為主,兼做零售。
這家箱包廠的質量較高,在10年前,他們的拉杆箱的平均出貨價格就達到400元。曉芸辛勤工作,四處奔波,聯繫本地的大商場超市,如沃爾瑪、家樂福、物美、華潤萬家等,做箱包的供應商。在大胡同的貨品展示廳,也對來自河北廊坊、保定、唐山的商戶做批發生意。在2008年左右,這家品牌的箱包,在天津的銷售額超過400萬元,成為廠裡銷售額最高的區域。
好景不長,隨著電商的崛起,曉芸經營的箱包受到衝擊。網絡上一些賣家,銷售假冒的同品類產品,再加上廠方對各地經銷商控制不嚴,一些外地經銷商在網上低價傾銷,使得箱包廠的銷售體系走向崩潰。天津市場也受到衝擊,一些大超市中斷了與曉芸的合作,選擇批發更便宜的產品。
2015年,曉芸手裡積壓了一批貨,而且這批貨的質量是很好的,總價值達20萬元。廠裡不再承擔風險,扣了她的押金,讓她自行處理這批箱包。無奈之下,曉芸試著到網上開店,把這批箱包的圖片掛在網上,二次創業。
到網上平臺一看,她的網店總是排在後面,消費者瀏覽不到。雖然她手裡的這500多隻箱包質量超過排在前面的網店,但消費者只認排名,只認成交量。無奈的曉芸,找到網絡營銷策劃機構幫忙,看能不能快點把手裡的箱包賣掉。
網絡營銷策劃公司的人建議她做一下網店美化,請攝影師拍攝箱包的精美圖片,並進行修飾。即便這樣,兩個月過去,還是沒有銷量。曉芸又諮詢營銷機構,策劃人建議她做「刷單」,並暗示她可以代辦刷單業務,每單10元,只要給付5000元,就可以在一個月內,將自己的網店刷單至成交量首頁,吸引消費者。
曉芸拒絕了策劃公司的建議,她覺得那樣不誠信,通過虛假的交易來提升自己的信用等級,只有假冒偽劣的商家才會那樣幹,而自己經營的是正規廠家的品牌產品,質量可靠,不需要通過這樣的手段來銷售。但策劃公司告訴她,排名首頁的很多商家都是刷單刷到首頁的,你不這樣幹,別人這樣幹了,他們就獲利了,而你就受損了。
曉芸苦苦支撐了一年,一邊聯繫以前的批發商戶,一邊通過自己的親朋好友,四處推銷自己的箱包,讓他們到網上的店鋪去拍。到2016年年底,曉芸的箱包賣出去了大半,只剩下90來個。恰逢所在的大胡同市場搬遷到外環線以外,曉芸決定徹底關掉實體店,專心經營網店。
由於在實體店經營期間積累的回頭客多,曉芸又在微信朋友圈發圖銷售,不到兩個月,剩下的箱包就銷售一空。今年5月起,曉芸在網上開始銷售珠寶首飾,這是全新的領域。「雙11」期間,她的網店銷售額超過了4萬元,雖然不如以前做實體店賣箱包的收入高,但她對未來充滿信心。
期盼網絡競爭更公平
數據統計顯示,目前我國個人網店數量超過2300萬家。2300萬戶個人網絡賣家背後,是2300萬位創業者和他們的家庭。去年,我國網絡零售額已達到5.16萬億元,佔整個社會消費品交易量的八分之一,網絡銷售增速,遠高於百貨店、超市和購物中心等其他零售業態的增速。
經營網店超過6年,「蘿蔔兔」最怕遇到差評師和勒索者,這讓她苦不堪言。同為網店店主的曉芸,最怕的則是別人的刷單,虛構了交易量,排在了自己的前面,而自己的好產品,卻淹沒在了汪洋大海之中。「總之,網絡上的經營環境,還是不夠公平和透明,我們小賣家希望網絡競爭更公平一些。」蘿蔔兔說。
11月4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新修訂的《反不正當競爭法》,其中對第9條虛假宣傳的條款進行了完善,網絡上的刷單、炒信、差評、虛構交易、虛假榮譽等行為,都將受到嚴厲查處。對全國2300多萬戶網絡小賣家來說,這是一個積極的信號。
在天津工作和創業了10多年的曉芸,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家裡人在忙著給她相親,一些朋友也給她介紹對象。有很多人建議她,女孩子不要這麼拼,找一個成功的男士結婚就可以了。他們給她介紹公務員、教師、醫生等,曉芸都不是很滿意。她中意的,是一位攝影師,這位攝影師可以幫助她拍產品圖片,和她一起經營網店。
曉芸期待著,能和這位攝影師一起,把網店的生意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