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魏國劍
閱讀提示
隨著天氣變熱,腸套疊又迎來了高發期。腸套疊是嬰幼兒特有的一種常見病,成人幾乎不患此病。
如果及早發現並通過空氣灌腸能得到很好的治療,但由於嬰幼兒不會表達,加上目前小兒外科在基層醫院沒有普及,有時會把急性腸套疊誤診為菌痢、消化不良等症,最後導致腸壞死、休克甚至危及患兒生命的嚴重後果。
A
及時確診很重要
前天,家住鄭州市城東路的7個月男嬰航航突然不明原因哭鬧起來,哭鬧一陣歇一陣,後來出現嘔吐,並拉了兩次暗紅色果醬樣大便。爸爸媽媽傍晚抱著航航來到醫院。經過B超檢查,醫生確診航航得了急性腸套疊,於是立即進行空氣灌腸。短短幾分鐘時間,原先哭鬧不止的航航就安靜了下來。醫生說,孩子的腸套疊已經整復,可以回家了。
同一名醫生接下來接診的女嬰渺渺就遠沒有航航那麼順利。10個月的渺渺來自鄭州郊區,4天前開始哭鬧、發燒、嘔吐、沒精神。到家附近的診所看了一下,診所的醫生說孩子消化不良,開了點藥服用後,病情不見好轉,後來又輸液,不料孩子的病情越來越重,面色蒼白,神志模糊。
當天夜裡轉到市區醫院,經彩超等儀器檢查,渺渺被確診為腸套疊並腸壞死、感染性休克,需立即手術,並進行抗休克、抗感染等治療。醫生說,如果再晚些確診、治療,孩子可能有生命危險。
B
肥胖健康孩子易得此病
「春季小兒腸套疊的發病率較高,最近一段時間,由於腸套疊而來醫院就診的小患者每天都有10來例。」鄭州市兒童醫院大外科主任、主任醫師侯廣軍介紹,腸套疊是腸管的一部分及其附近的繫膜套入鄰近腸腔內的一種腸梗阻。發病年齡以2歲以下的嬰幼兒多見,尤其是4~10個月的嬰兒。侯廣軍說,腸套疊的發病原因截至目前尚未最終確定,但通常情況下與病毒感染特別是腸道的腺病毒感染有關,另外與感冒、發燒等疾病也有一定關係。此外,腸套疊的發病也與一些孩子的生理結構有關,回盲部不固定的孩子腸套疊的發病率也會相應增加。「根據臨床觀察,得腸套疊的患兒以肥胖健康的孩子居多,男孩子的發病率要高於女孩。」
嬰幼兒添加輔食後,飲食結構突然改變,也會誘發腸道功能紊亂,引起腸管蠕動改變,進而引發腸套疊。
侯廣軍認為,小兒急性腸套疊的診斷並不難,早期治療也較簡單。但有些基層醫院有時會把急性腸套疊誤診為菌痢、消化不良等症,給治療造成很大麻煩。
相關提醒
急性腸套疊四大症狀
陣發性哭鬧 因梗阻腸蠕動增強引起腹痛而出現哭鬧,呈陣發性,發作時間與腸蠕動波一致。腸套疊的哭鬧劇烈、表情痛苦、不易安撫,安靜一會兒後又出現哭鬧,如此反覆。
嘔吐 疼痛發作不久就出現嘔吐,開始嘔吐是反射性,嘔吐物是乳汁或其他食物,1~2天後因梗阻嘔吐物為黃綠色液體。
便血 便血出現在6~12小時後,是由於腸繫膜的套入,引起該段腸管的血液循環障礙影響靜脈回流導致腸黏膜滲血,與腸腔的黏液混合排出「果凍樣大便」。便血是腸套疊的重要症狀,也是往往誤診為菌痢的原因。
腹部腫塊 孩子安靜時可以在右上腹觸到一「臘腸樣腫物」。
治療:侯廣軍介紹,腸套疊的治療有兩種——空氣灌腸和手術治療。侯廣軍說,早期治療時,90%的腸套疊患兒都可以採用非手術手段治療,即通過X光下的空氣灌腸就可以取得較好的療效。此種方法適合發病48小時以內、孩子狀況良好的情況。一旦孩子發病超過48小時,反應比較強烈,出現嚴重脫水、高度腹脹的情況或者嬰兒年齡在4個月以下,腸壁較薄不適宜灌腸的,就只能採用手術方法治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