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在職場中,怎樣的思考方式,可以幫助工作順利推進。
思考方式
重要性★★☆ 難易度★★☆
一、思考方式是推進工作的基礎。
也就是說,著手工作時,在最開始並不能盲目地工作,而要有順利達到目標的「方法」「思考方式」和「步驟」。
乍一看這麼做有點繞遠路,但磨刀不誤砍柴工,只有做好這一步才能高效地推進工作。
就我自己來說,在進入諮詢行業前,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件事情,也會考慮步驟。不過大多只是在腦子裡大致想一下。把計劃落實到筆頭上,並且向別人說明,這是我入職後初次做項目時的事了。
也就是說,我在諮詢公司學到的第一個技能就是「思考自己的思考方式」。
二、工作前思考工作順序
當時,我參與的是某所學校法人(大學)的行動支援項目。項目主題是招生這一市場開拓型項目。總體計劃已經完成,下一步就是為了學校更好地開展具體活動而進行支援。
這是我作為新人初次參加的大型項目——可能這也是培訓的一環——我負責很簡單的資料製作。內容主要是整理目標高中的走訪日程。
具體定下來的是「走訪一百多所高中」,吸引這些學校的高三學生來報考該大學。我最開始的工作就是製作高中的走訪日程表。
「好!交給我吧!」我輕易地答應下來,並且馬上開始做訪問日程表。我找來地圖、高中學校名單等,本來想調查一下電車時間,才發現還沒確認是乘電車還是汽車去,於是去問經理,結果經理說:
「大石,這可不行啊。不能一下子盲目地開始,要先考慮思考方式。」
不能一下子就開始工作?
考慮思考方式?
這是什麼意思?我一頭霧水,感覺有些尷尬,便直接對經理說:
「不好意思,我不太懂您的意思。」
於是經理耐心地給我解釋了什麼是考慮思考方式。
考慮思考方式,就是思考用什麼思路才能得到結果。
也就是說,先思考工作的方法,然後再實施。
現在這些事情看起來理所當然,但對於當時的我來說卻是醍醐灌頂。
比如上文的訪問日程表——什麼樣的工作安排才能保證做出來的日程表上沒有疏漏?在做日程表之前,要先明確工作順序。
就是說,在拿出最終成果獲得對方認可前,要先讓對方同意自己的工作安排。
在著手開始工作前,首先要考慮好用什麼思路才能得出結果。
要在方法和步驟獲得同意之後再行動。
拿蓋房子來說吧,在動工之前,要先向委託方提交包含有建造順序在內的詳細工程圖和工程表。在得到委託方的同意後才能開始施工。
一旦開始施工就很難改變設計,一般情況下是不能走回頭路的。
和蓋房子相比,訪問日程還有改動的餘地。但作為培訓的一環,在製作日程表之前也要有所計劃,確認步驟。這就是經理想要告訴我的事吧。
訪問日程表的製作步驟,具體方法如下:
·大致搜索目標高中都在哪些區域,每個區的大致數量是多少
·分區估算平均一天可能訪問的數量
·計算出必要的訪問天數
·討論大學是否能按照該日程做準備(和大學方面的負責人一起開會探討)
·如果可以的話那就沒問題。如果不行,進一步安排所訪問高中的優先順序
·做出明細,落實到日程表上
首先,我做出方案書,獲得了經理的同意。這種方法確實提高了工作效率,並且不用返工就可以製作出最終的日程。
首先做出一個大致的設計圖,之後再細化。這讓我重新體會了諮詢師的思考方式。從思維訓練的角度來看,製作日程表這個看似簡單的工作讓人受益匪淺。
三、用什麼方法、分析何種要素才能獲得想要的結果
諮詢公司的工作一般是先從製作策劃方案開始的。策劃方案就是提出能夠為客戶帶來怎樣的成果的方案。有段時間,我也參與協助了策劃方案的製作。
有些工作如果不嘗試就不知道結果,諮詢服務就是這類工作中最具代表性的。在策劃方案階段,誰都不知道最終報告書的模樣。
那麼,諮詢公司是如何做到讓前來委託諮詢的企業做出委託決定的呢?我曾經很不理解。
實際上,策劃案本身就是在「考慮思考方式」。諮詢呈現給客戶的策劃案沒有具體內容的操作,而是展示了用什麼方法去推進項目。步驟就是,用某種思考方法,對某種要素做調查,就能解決這些問題。
我用具體事例說明一下。比方上文中的「招生宣傳」策劃方案,就可能包含以下內容:
①首先確認宣傳活動的目的和最終目標並爭取對方同意
②接著調查高考志願的填報趨勢。具體就是,將全國各地按區域和偏差值①分類,分析哪些學生從哪些地方來,結果怎樣
③對於報考該大學的人和考上該大學的人做同樣的分析。分析報考該大學學生的生源地、過分數線的人和入學率,與相同偏差值的對手大學做比較
④從全國的趨勢、競爭的趨勢、該大學的發展方向等三個方面,就可以探究出該大學新生減少的真正原因
在以上四個步驟的基礎上,召開報告會,討論今後的方針。(中期報告)
⑤之後再決定今後的目標高中和區域
⑥共耗時兩個半月,花費資金為○○○日元
看過以上的步驟,我們便會明白:按此步驟做出分析,的確能夠得出有意義的結論。其中的步驟和希望討論的內容需要徵得對方同意。這就是諮詢公司接受委託時要做的事。而實際工作和具體研究要在這個過程之後。
掌握這種方法有三個好處。
①了解工作整體和大致步驟後就不會慌張
②相關人員事先確定步驟和方法,避免了返工或對工作內容的臨時變更
③可以事先預估工作的難度和工作量
五、試著練習安排工作步驟
那麼在這裡練習一下安排工作步驟。
練習課題是:三個人準備到海外旅行。如何決定海外旅行的目的地?討論應該按照怎樣的步驟安排行程。
比如說我自己設想的安排是這樣的:
①首先,對照日程表看看哪幾天休息,確認好天數和日期。
②接著,決定目的地。列出 10 個在休假時間內可能去的國家,簡單地搜索出在每個國家都可以做什麼。
③分別從觀光、美食、娛樂活動和費用等四個角度列出評價,三人一起討論。
④把去評價最高的國家作為三人的最終結論。
這是「日程→目的地→內容」的方法。當然,也有反過來優先討論娛樂活動、美食和觀光等內容的做法。但是如果將兩種方法混在一起的話,就完全無法做出決定。
也就是說,先要提出「優先確定哪個內容」,然後取得大家對這種做法的認同。在最開始把流程定下來的話,討論就不會重複或重來。
按下面的順序推進工作:
1 做出大致的計劃,就工作流程達成共識
2 按照流程,開展具體工作
①日本用於評價學生學習能力的一種計算公式。——編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