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埃及,法老一般是宗教大權的掌控者。可就有這樣一個王后,出身「外族」,卻能讓法老給予她尊貴的地位。還利用宗教神話包裝自己,和武則天一樣自稱神的化身。
出身貴族的「外國公主」
泰伊對於埃及來說是個特別的存在,雖然埃及一向盛產「有權力的美人」,但泰伊很顯然也是其中的佼佼者。阿蒙霍特普三世繼承王位之後,就給自己選定了一個正妻「泰伊」。在他們的婚姻銘文中,泰伊就被冠上了「王后」的頭銜。
這個「王后」理所應當地和國王一起出現在各種社交場合,這在埃及也是首次出現,這一做法自泰伊開始,一直延續到十八王朝結束。此後的王朝再也沒有出現過。
泰伊王后還很得國王的寵愛,在這些眾多的銘文當中,有一則記載了這樣一個事件,國王給泰伊王后在一個叫作扎克帕的小鎮或城市挖掘了一個人工湖泊,名叫歡樂湖,並且湖的規模還不小,國王還為這個湖的修建完成專門舉行了盛大的典禮。
這在埃及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阿蒙霍特普三世還把刻有對泰伊愛情誓詞的聖甲蟲紀念物到處贈送, 甚至送到了遙遠的賽普勒斯島。
並且在大量的銘文中,這位泰伊王后和國王的位置都是並列的,也代表著她和國王的地位並列。因為和國王有著同樣的地位,泰伊在內政和外交上都有很大的權力。在巨型雕塑、 墳墓、 石碑以及神廟的浮雕上, 泰伊經常出現在阿蒙霍特普三世的身側。
這些不僅僅這是雕像的美觀作用,它還代表著一種權力的象徵,尤其是在古埃及這樣一個重視宗教地位的國家,在神廟上的雕塑就意味著泰伊有著很重要的宗教地位。
化身「女神」把握宗教大權
在古埃及的宗教神話當中,男神和女神是相伴而生的,雖然他們總是成對出現,但是他們的地位是並不相同的。這些女神一般都是作為男神的輔助角色而存在的。
這也許是因為泰伊的出身高貴,泰伊雖然不是王室成員,但也絕非平民。有線索顯示,埃及歷史上,泰伊和他兒子的臉型明顯和其它的埃及王室貴族不同,這可能是由於泰伊是一個「外族公主」。
並且泰伊和納芙提提的臉型很像,納芙提提是米坦尼國王圖什拉塔的女兒,因而泰伊很有可能與米坦尼國王圖什拉塔有著某種聯繫。並且在銘文上她被稱為「兩地的公主、 最重要的女繼承人」
也就是說泰伊的母親珠尤很可能是與敘利亞北部的一個王子猶亞結婚,生下的泰伊,因而她有著埃及的名字和敘利亞人的相貌。
並且泰伊父母猶亞和珠尤的墓葬裝飾是異常豐富的,猶亞有一套從外到內的三具人形棺槨, 每一層都比外面的一層裝飾奢華,裡面有金子刻畫的神像,甚至最後一層全是由金子製作的。從這些墓葬品我們可以看到泰伊父母在當時地位的尊貴。
有了這樣高貴身份的加持,又有傳統的宗教神話的支持,泰伊為了維護自己的宗教權力,她化身哈索爾女神和馬特神,來參加重要的宗教慶典活動。並且通過多種渠道來強調她的神聖性。
在埃及傳統神話當中,愛神哈索爾通常是以王室的妻子或者母親的形象出現的。因而歷代法老的王后就會作為愛神哈索爾在地上的存在。泰伊利用哈索爾女神的頭飾來作為自己的頭飾,利用哈索爾女神的形象來提升自己的宗教崇拜。
阿蒙霍特普三世還為她修建了一座神廟,神廟當中, 泰伊以「哈索爾—泰芙努特」的形象出現。
除了利用哈索爾女神,泰伊還將自己和馬特神相聯繫,馬特神是古埃及神話中真理和智慧的女神,她代表著公正。在底比斯一座泰伊的管家的墳墓中發現,泰伊扮演了馬特女神的角色,泰伊希望藉助馬特女神的角色來實現自己的政治目的。
雖然泰伊並不是阿蒙霍特普三世唯一的妻子,但她是作為王后存在的最有權力的妻子。阿蒙霍特普三世在位時間長達三十八年,但陪在法老身邊的,永遠是泰伊這個「大王后」。由泰伊開頭,十八王朝的統治中強勢的王后已經不止一次的出現。
她改變了埃及原本法老的妻子只能站在法老身後,承擔起為法老養育後代的責任。泰伊選擇堅定地站在法老的身邊,她是第一個被經常描繪成站立在她丈夫身邊的配偶,也是第一個無論是在官方的碑文或私人的雕像上名字與國王的名字緊密相聯的王后。甚至泰伊巨像的設計與她丈夫的大小一樣。
妥妥外交小能手
因為埃及當時的位置,導致有時也會面臨戰爭的威脅。在阿蒙霍特普三世統治後期及埃赫那吞統治時期,埃及與米坦尼的外交關係和泰伊有著很大的關聯。尤其是在埃赫那吞統治時期,泰伊為這兩國的親密外交關係做出了巨大貢獻。
從前文我們可以看出,泰伊在整個埃及是有著很高的統治權和宗教力量的,因而她在外交上扮演重要角色也並不奇怪。特別是在,法老由於健康原因不能治理國事, 而他的繼承者埃赫那吞又太小, 所以泰伊王后是實際的國家統治者。
在阿瑪納書信當中,對泰伊的外交事件有很多的記載。是米坦尼國王圖什拉塔經常和泰伊有著書信來往。在他的書信當中,將泰伊稱作「埃及女主人」,這個稱呼正是在政權交替的時期的稱呼,說明當時泰伊有著很大的權力。
埃及和米坦尼的外交有著很多的斷裂再重新連接的情況,米坦尼總共就存在了200多年,基本對應埃赫那吞之前的埃及新王國時期的第十八王朝。幾乎包含了全部埃及王后泰伊當政的那些時期。
因為當時西臺力量的崛起,埃及與米坦尼不得不結成聯盟來對抗共同的敵人——西臺。因而在當時兩國通過聯姻的辦法來保證聯盟的穩定性,這種政治聯姻也使得中東地區進入了和平年代。
在西臺的威脅被淡化以後,埃及與米坦尼的關係進入了「蜜月期」,兩國互贈禮物,交往密切。埃及歷史上有名的美人納芙提提就是了圖什拉塔的女兒。
在半個多世紀的和平以後,兩國的關係出現了裂痕。這主要是當時埃及本國內出現了一股反對米坦尼的潮流,這讓很多埃及人將米坦尼視為仇敵。兩國關係也逐漸惡化。
這主要體現在埃及法老埃赫那吞停止向米坦尼贈送例行的禮物, 甚至連他的父親阿蒙霍特普三世拖欠的禮物也不再贈送。面對埃及的欺騙,圖什拉塔相當惱怒。另外圖什拉塔派遣到埃及的使節遭到了埃赫那吞法老的扣押,米坦尼也採取了同樣的措施。
面對這樣情況惡化的局面,圖什拉塔給埃及當時的太后泰伊寫信,試圖通過泰伊勸導圖什拉塔來改變兩國的關係,事實證明這個選擇是正確的。泰伊作為中間人,確實起到了扭轉埃赫那吞對米坦尼的疏遠與冷淡的作用。
他甚至用泰伊在埃及的權力來「威脅」埃赫那吞,在信裡寫到:
「看一下你的母親泰伊, 正如以前在你父親的時代, 無論發生什麼, 我們之間的友愛超過前代」
當時已貴為王太后的泰伊讓米坦尼特使吉裡亞轉告圖什拉塔,埃及不會忘記兩國的傳統友誼, 也不會中斷兩國之間的使節往來。可以看出,泰伊對於恢復兩國關係是有著積極的態度的。並且泰伊做這樣的選擇也是當時的環境下的正確選擇。
正是在泰伊王太后的勸服和壓力下, 埃赫那吞做出了改善兩國關係的舉動, 派遣使節馬耐出使米坦尼, 送去了埃及的禮物。 圖什拉塔抓住了這個大好機會, 立即向埃赫那吞示好, 表示他不計較埃赫那吞之前所做的一切對米坦尼的不友好行為。
但是這種友愛關係並沒有持續多久,在泰伊去世以後,埃赫那吞就放棄了和米坦尼維持關係的舉動。
可以看出埃赫那吞併沒有他母親那樣優秀的對形勢的判斷能力,在不久之後的公元前 1377 年,米坦尼在西臺的攻勢下向埃及求助,但埃赫那吞卻對圖什拉塔的請求無動於衷, 很快米坦尼走向了滅亡。
這就將埃及推到了孤身面對西臺的情況,在西臺勢力崛起的情況下,埃及在亞洲的勢力也遭到了嚴重的削弱。
埃赫那吞也並非針對米坦尼,他只是熱衷於宗教改革而懶於「社交」,埃赫那吞很少與亞洲各屬國保持書信往來,以至於各國使節一度滯留在埃及數年之久。
參考文獻:
《古代埃及史》
《古代埃及對外關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