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埃及人與古埃及文明5

2021-01-14 世界民族與文明歷史

七、古王國時期(二)

2、第四王朝

(1)斯尼弗魯

古埃及第四王朝,是真正意義上的金字塔王朝,這是整個古埃及文明的「榮譽時代」,而這光輝閃耀的王朝的締造者是斯尼弗魯。

在開羅博物館的院子裡有一個屬於斯尼弗魯的石碑,上面留下了這位法老的真實相貌,明顯的特點是他的下巴很短。

斯尼弗魯是第三王朝末代國王胡尼的兒子,他的荷魯斯王名是尼布瑪阿特,意思是「正義之主」。這是一位奮發有為的君主,古埃及的軍事與建築藝術都從他登基開始得到了長足發展與進步。

他完成了古埃及從第一王朝阿哈王時代就開始的對努比亞的徵服,這是古埃及歷史上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對這一地區的徵服,《巴勒莫石碑》記載,他「擊破尼西人的鏡土,獲男女俘虜7000人,大小牲畜20萬頭」。他進軍西奈半島,是這一地區綠松石開採業的開創者,被當地人視為神明加以崇拜。在其墓室中保留下的杉木木樑證明,他通知的時代,埃及已經開始與黎巴嫩小亞細亞地區有了商業貿易活動。

斯尼弗魯統治埃及大約24年,見證他的強盛地位的是他在薩卡拉以南10公裡的達赫舒爾為自己建造的一座「彎曲金字塔」,這是真正的金字塔時代的開始。

 斯尼弗魯的金字塔最開始是按照54°31建造的,後來發現角度傾斜太陡峭,在蓋到45米高的時候改為43°21.於是形成了一個上緩下陡的傾斜型的金字塔,通常稱為「彎曲金字塔」。

整座金字塔高97.26米,邊長達到了188.26米。

這一個事先仿佛沒有計算好的建築,最終卻見證了從左塞王到真正意義上的角錐體金字塔的演變過程上的又一個關鍵環節。

斯尼弗魯對此似乎並不滿意,又在「彎曲金字塔」的北部為自己蓋了一座,由於這座金字塔覆蓋著紅色石灰石,所以通常稱為「紅色金字塔」。這座金字塔邊長213米,高101.15米,傾斜度43°40,已經是非常龐大壯觀了。斯尼弗魯本人並沒有安葬在這座豪華墓室裡,但是「紅色金字塔」的意義在於,這是古埃及歷史上第一座真正按照角錐體設計建造的金字塔,後來的金字塔都是按照這一模式進行建造。

紅色金字塔是人類歷史第一座真正意義上的金字塔

 這座金字塔的外形會讓人感到很奇怪,它也恰恰見證了古埃及墓葬從馬斯塔巴向大金字塔的過度,離開埃及本土的遠徵和盜墓是當時法老尤為擔心的問題,一旦死於外地,屍體可能就不能馬上製造成木乃伊,或者木乃伊被盜墓賊破壞,都是非常嚴重的問題,按照古埃及人的宗教信仰,他將得不到重生,靈魂永遠在黑暗中徘徊。為此斯尼弗魯,開始嘗試趕緊傳統的馬斯塔巴,複雜的墓葬可以增強木乃伊的安全性,而此前已經有左塞王的梯形金字塔在前了。

 這座金字塔最開始是按照梯形金字塔來設計建造的,但是由於金字塔在法老在世前建造完成是不太吉利的,所以在其完成後,又開始在提醒金字塔的外表繼續添加石料,這是人類第一次嘗試建造真正意義上的金字塔,但是由於新的石料最終沒能固定在原來光滑的表面,最終脫落了,釀成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大型工程災難。

斯尼弗魯本人開創了一個王朝,也開創了一個金字塔時代,而真正將這一建築模式帶入一個奇蹟般的高峰的是他的一個兒子,名叫胡夫。

(2)胡夫

埃及吉薩,人類文明史上不朽的,永恆的奇蹟----大金字塔,仰望著它的高度,看著拿破崙指給他的士兵看過的浩渺天宇,人類三千年的時光就在上面飛逝,而這座偉大奇蹟的所有者就是古埃及第四王朝的第二位法老----胡夫王。

歷史有許多令人感懷玩味的細節,這位創造了世界第一奇蹟的胡夫法老,其留下的生平事跡卻是非常有限,我們只是在拼貼的史料碎片中,探尋這位法老神秘令人感到無限好奇的一生。

 在開羅博物館二層中央大廳裡面,一個展櫃裡面擺放著一個只有一指高的象牙雕像,在開羅博物館大大小小十萬多件展品的海洋中,它是很容易被參觀者忽略掉的,但是這件編號為4244的小牙雕卻成為了赫赫有名大金字塔的主人胡夫法老的唯一一尊存世雕像。

這座出土於艾比杜斯的象牙塔,在時光的洗禮中已經有乳白色變成深褐色了。對於這件珍寶,人們仍有爭議,有人認為他是後世的偽作,但是它都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可供想像的範本。雕像上的胡夫,正襟危坐,右手放於胸前,左手放於膝蓋,肩寬個矮但是身體強壯,腳的兩旁刻著他的名字。

 胡夫的父親是第四王朝的創建者斯尼弗魯,母親是海泰斐麗斯。曼尼託稱他為薩斐斯,希臘人稱他為齊阿普斯,他大約在35歲登基,接近60歲的時候去世。

在胡夫法老的一生中曾先後有過四段婚姻,早年與美麗提特斯結婚,生下了長子克瓦布,第二位妻子沒有留下名字,第三次婚姻娶的是海奴特森,生下了哈夫哈夫王子,可能就是哈夫拉,吉薩第二大金字塔的主人,也有人認為哈夫拉是哈夫哈夫的弟弟,還有一個兒子叫敏卡夫。胡夫最後一次婚姻娶的是自己的姐姐尼斐爾特卡夫。在胡夫家族中還有一位很重要的王子,也就是後來繼承他王位的拉傑德夫,但是他不是這四位正妻所生,傳說他母親可能是一個金髮藍眼的利比亞人,拉傑德夫的母親的弟弟位子應該不是太高,但是他最終謀殺了合法的王位繼承人克瓦布,繼承了王位。

 胡夫當政時期的事跡,我們所知甚少,考古學家在西奈半島發現了刻有「克努姆-胡夫,偉大的神,穴居人(西奈半島土著部落)的摧毀者的銘文。由此推斷他像先輩一樣繼續保持帝國向西奈半島的擴張。一生中建立起一項功業就可以彪炳歷史了,胡夫最終留名青史的是他建造了人類歷史上最大的一座金字塔。大金字塔的建築師可能是胡夫的叔叔,斯尼弗魯法老的弟弟西米奴。

一個人留下一件豐功偉績就足以彪炳歷史了,胡夫的政績我們並不了解的太多,但是吉薩的大金字塔足以說明他統治時期帝國的強盛。考古學家們考證,修建金字塔的並非如我們通常的想像中的是由無數奴隸來完成的,事跡上胡夫僱傭了是一群平民,並且他們得到了良好的待遇,十萬人,三十年,最終完成了這座世界第一奇蹟。

 只是令人不解的是,我們至今並沒有找到這位法老的木乃伊,也許永遠是一個千古之謎。

(3)拉傑德夫

拉傑德夫,是第四王朝的第三位法老,他是胡夫王一個出身低微的王妃的兒子,相傳這位王妃金髮藍眼。他可能統治埃及只有短暫的8年,這位法老可能是謀殺了他的兄長,合法的王位繼承人,胡夫王的長子克瓦布以後篡奪了王位。他的妻子是肯特坦塔,而他還娶了克瓦布的妻子,也就是他的嫂子海泰斐麗絲二世。

 拉傑德夫的金字塔在吉薩以北9公裡處的阿布羅阿什,他主持了他父親胡夫的喪葬儀式,但是他自己的金字塔卻沒有最終完成,只留下一個100平方米的基底,和12米的高度。拉傑德夫的統治戛然而止了,雖然沒有像他父親胡夫那樣雄偉的金字塔,但是他卻留下了一個傳世的稱號「拉之子」,從此後埃及的法老也都常稱自己為太陽神的兒子,如同中國皇帝稱自己為天子。

 繼承拉傑德夫統治埃及的是胡夫王另一個兒子,哈夫拉,而他這個兒子留給我們的是吉薩的第二大金字塔和著名的獅身人面像。

(4)哈夫拉

吉薩,在胡夫的大金字塔旁,有一座僅次於它的高度的金字塔,這也是埃及歷史上第二大的金字塔,他的主人是胡夫的兒子哈夫拉的。哈夫拉的母親是胡夫法老的第三任妻子海努特森王妃,他繼承了他的兄長拉傑德夫的王位,也繼承了他創立的頭銜「拉之子」

哈夫拉的正妻是哈美萊爾尼布悌一世,王妃美麗珊克三世為他生下了尼布凱瑪特王子,王妃赫傑海凱努王妃為他生下了塞凱姆卡拉王子,王妃帕爾森悌生下了涅庫拉王子和孟考拉王子,孟考拉後來成為了第四王朝有一位著名的法老。

 哈夫拉除了留給世界一座第二大的金字塔外,更為著名的是那尊挺立千年的獅身人面像。

斯芬克斯21米高的雕像與身後的三大金字塔共同構成了埃及最標誌性的景觀。獅身人面像長達57米,兩隻兩米長的大耳朵,身前15米長的前爪是用大石塊鑲嵌而成,其餘部分是用一塊巨石雕刻而成,面相是哈夫拉法老自己。斯芬克斯這個名字來自於希臘語,西方人認為這很像古希臘神話中的怪獸斯芬克斯,因此以此命名。四千年風雨侵蝕,斯芬克斯已經被侵蝕的非常嚴重了,不過地球上的人工建築中鮮有它這樣的滄桑,看著四年強人類的風雨兼程。

原來的獅身人面像頭戴皇冠,額套聖蛇浮雕,頦留長鬚,脖圍項圈。經過幾千年來風吹雨打和沙土掩埋,皇冠、項圈不見蹤影,聖蛇浮雕於1818年被英籍義大利人卡菲裡亞在雕像下掘出,獻給了英國大不列顛博物館。鬍子脫落四分五裂,埃及博物館存有兩塊,大不列顛博物館存有一塊(現已歸還埃及)。像的鼻部已缺損了一大塊,據說是拿破崙士兵侵略埃及時打掉的,實際上這是一個流傳甚廣的謬誤,拿破崙在遠徵埃及期間帶來了大批學者,他的士兵發現了重要的羅塞塔石碑,在不明其價值的情況下尚且知道報告給上級,所以很難想像拿破崙手下的士兵會無聊到拿斯芬克斯的鼻子練槍法。有一種諱莫如深的說法是被朝聖遊客中伊斯蘭蘇菲派教徒砸掉的。

(5)孟考拉

吉薩三塔中的第三座,也是最小的一座屬於孟考拉法老,他是胡夫王的孫子,哈夫拉與王妃帕爾珊悌之子。

 根據希羅多德的記載,孟考拉應該是一位非常仁慈的法老,他在位期間打開了父輩們禁止平民進入的神廟,允許人們去獻祭,孟考拉統治時期,埃及的社會比較安定,藝術工作也得到了保護,他在吉薩留下的金字塔比起他的父輩們要小很多,儘管下半身用了從亞斯文採集來的花崗巖作為原料,但是在千年風雨的洗禮下破損的比其他兩座大金字塔要嚴重得多。

 孟考拉生前沒有財力去建造像他的父輩們那樣龐大的金字塔,但是依舊強調法老的神聖性與莊嚴性,這尊雕像孟考拉居中,兩側是牛神哈託爾和州的守護女神與法老並肩而立,象徵著法老是受到神的保護的。以往的埃及神與法老的雕像,神一般都是在法老的頭頂或者神後,這樣並肩而立的情況很罕見,神一般是人身獸首,比如牛神哈託爾原來就是牛頭女身,但是在這尊雕像中她被塑造成一位女性,只是頭上一對牛角裝飾。

在美國波士頓博物館內收藏著一座孟考拉與王妃的雕像,同樣非常著名。在古代埃及的大多數雕像中,無論站的、坐的、走的或靜止的,都是正面直對觀眾;頭頂、頸部和肩部連接處,以及身體的中心,都處在同一個垂直面上。凡違背這種立柱式的對稱,也即說,凡稍微向兩邊任何一側偏傾,在當時都是不許可的。即使幾個人物形象集在一個臺座上,所有人物的垂直軸心,也必須呈嚴格的平行狀態。

 《法老孟考拉與其王妃立像》,就典型地體現了這種程式。埃及的雕刻藝術,從古王國開始就很發達,藝術家雖然必須遵循一定的戒律,尤其是作帝王的肖像,他們已能在規定的程式內如實地刻畫真人的特徵。這尊雕像即是如此:呆滯直立,只有王妃的兩隻手搭在法老的左臂和腰部。法老夫婦的頭部仰起,臉部表情冷若冰霜。但仍保持著一定的肖像特徵,且作了一些理想化處理。法老那種王權神授的威嚴,是通過他非常拘謹的姿態來體現的。儘管如此,我們仍可以從這尊雕像上看到雕塑家運用正確的解剖結構和他那高度的造型概括能力,體現出一種具有靜穆氣質的寫實主義風格。

 孟考拉的王后是哈美萊爾尼布悌二世,他們生下的庫尼拉王子早逝,並非王后所生的舍普塞斯卡夫最終成為了王位的繼承者,而他也成了這個輝煌的金字塔王朝最後一位法老。

(6)舍普塞斯卡夫

孟考拉的並非嫡出的兒子舍普塞斯卡夫成為了第四王朝的第6位法老,這也是這個無限輝煌的金字塔王朝的最後一位表演者。他統治了僅僅短暫的四年就謝幕了。

 舍普塞斯卡夫時代暴露出此後古埃及政治舞臺上一個不斷出現的突出矛盾,即王權與日益險要的僧侶集團之間的矛盾,而與此同時,當時埃及州的地方勢力也開始發展起來,舍普塞斯卡夫遭遇了嚴重的財政危機,希羅多德說他曾經定下一條法律,欠債者可以用自己父親的屍體作為抵押,這也反應了當時債務矛盾的尖銳。

一位新法老一旦登基,往往就開始建造自己的陵墓,舍普塞斯卡夫為自己的父親孟考拉完成了金字塔周圍的綜合建築,而他自己卻一反常態遠離吉薩,在薩卡拉南部為自己建造了一座圓頂,兩端垂直的馬斯塔巴墓,並且採用泥磚為建築材料,這個墓通常被稱為「馬斯塔貝特-法倫」(「法老之墓」)根據希羅多德的記載,舍普塞斯卡夫「留下了一座磚造的金字塔作為紀念,上面有刻在石頭上的銘文:「不要因為和石造的金字塔相比而小看我。因為我比他們優秀得多,就好像宙斯和其他諸神相比一樣。因為人們把杆子戳到湖裡面去,並把附著在杆子上的泥土收集到一起做成磚。而我就是這樣修築起來的」。

 後來的學者推斷,金字塔本來是太陽神崇拜的一個標誌,舍普塞斯卡夫修建馬斯塔巴的做法可能是對崇拜太陽神的僧侶集團的抵制。

 歷史沒有留下來舍普塞斯卡夫這位末代法老最後的人生結局,他的王后或許是他的女兒肯特卡維斯成了「第五王朝的母親」。

 

【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世界民族與文明歷史」】


相關焦點

  • 古埃及人是白種人嗎?西方文明的起源與古埃及有何關係?
    歐洲人從來沒有說過古埃及人是白種人;再者,古埃及人也不是「黃種人」。從古埃及的壁畫和雕像來看,他們的膚色偏向於「棕紅色」從壁畫中來看,古埃及人的膚色完全不是黃色,尤其是與其他同色物體對比來看。中間這老頭兒是義大利人,在盎格魯撒克遜人安妮—海瑟薇的映襯下,他的皮膚明顯偏棕紅,與古埃及人非常相似。回到正題,即便承認古埃及人不是白種人,對歐洲人並沒有太大的影響。歐洲主流的政治哲學家認為,西方文明的源頭有兩個:雅典和耶路撒冷。
  • 盛極一時的古埃及文明是如何逐漸消亡的?
    但這一人類文明的先行者卻沒能保持住自己的領先地位,而是在文明進化中慢慢的消逝——現代埃及人或許還留存著些許法老的血統,但已然看不懂法老的文字,也聽不懂法老的言語。對於古埃及這樣曾經發達的文明,它的消亡不會是一瞬間的事情,而是經歷了一個較為漫長的過程。
  • 距今5000年古埃及文物出土!西方專家:中華文明就是古埃及文明!
    對於《山海經》,每個人的看法都不一樣,有的人認為《山海經》就是一本神話故事書,裡面的內容都是編造出來的。有些人則覺得書裡記載的是古代文明,非常的有研究價值。然而宮玉海教授的研究成果,不少人聽聞後卻無動於衷,甚至有些唾棄,因為宮玉海教授說中國是古文明的源頭,世界的文明中心。
  • 古埃及文明:古埃及金字塔,不朽的幾何學
    古埃及幾何學的發展並不遜色於古埃及的代數,古埃及人不僅有一套完整的幾何學單位,而且還掌握了許多計算公式。本期軒軒說埃及為大家帶來,古埃及的幾何學知識。古埃及的基本長度單位是腕尺,1腕尺等於從肘至中指尖的長度,約為52釐米。
  • 文明與人種雙斷層?古埃及人是白種人還是黃種人?
    古埃及文明是世界歷史上最早的文明,時間斷限為公元前5000年的塔薩文化到公元641年阿拉伯人徵服埃及的這段歷史。(傳說中的埃及的第一美人)古埃及人創立的文明比我們中國人引以為豪的華夏文明還要早上幾千年。但古埃及文明沒能延續下來。
  • 古埃及人到底是什麼人種?
    古埃及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在歷史上有著非常巨大的聲望,並且也算是世界人類發源地之一,其來源可以追溯於二百萬年前。 但是,在科學界常年有著一種一個無法研究透徹的課題,古埃及到底是什麼人種?
  • 古埃及文明:古埃及藝術在藝術史上具有裡程碑的意義
    古埃及藝術比古希臘藝術早兩千多年,宗教目的是其產生發展的根本原因。古埃及人具有獨特的來世思想,他們採用壁畫、浮雕的形式描繪理想的現世生活,期望來世能夠延續和完善這種幸福。正如埃及學家艾弗森所說: 「埃及的造型藝術首先並非為了美和歡娛,巫術實質才是決定性的。」
  • 古埃及文字是什麼文字?
    該內容即符合古埃及文明長達三千多年的歷史發展,也符合古埃及文明發展的歷史特點,更符合我們之前的許多文章中對古埃及文明產生的根源所作出的判斷,那就是古埃及文明不是古埃及本土產生的自源性文明,而是一種外來的高度文明介入後產生的文明。      生育壓倒一切,不惜一切代價!為什麼?難道說古埃及的老百姓都不會生孩子嗎?
  • 古埃及人思想的內在的神性,是法老文明的一大特徵
    歷史原創作者:馬達斯講歷史古埃及人思想中內在的神性是法老文明的一大特徵。20世紀的古埃及學家們已經耐心地收集了從歷史緣起以來的尼羅河谷居民的名單,我們從中就可以找到強有力的證據。在他們的著作中,我們注意到佔絕大多數的名字是與神有關的,古埃及人希望通過這樣做可以讓這些生於尼羅河畔的孩子得到古埃及萬神廟中一位神仙的保護。這也揭示了他們的現實世界與宗教的虛幻世界之間存在著緊密相連的關係。世界的起源、眾神的存在及其功能、死後的生活,這些是古埃及人嘗試回答的神秘而又普遍存在的問題。
  • 觀古埃及文明展,發現我們都錯了,象形文字其實是拼音文字
    繼續參觀浙江省博物館西湖藝術館,參觀法老國古埃及文明展,時間是1月22日到5月5日,詳見我上一篇文章。繼續參觀浙江省博物館西湖藝術館,參觀法老國古埃及文明展,時間是1月22日到5月5日,詳見我上一篇文章。
  • 古埃及文明是怎麼滅亡的?我們從獅身人面像的原名說起
    所以,斯芬克斯和古埃及的獅身人面像區別還是很大的:一個是喜歡出謎語的怪物,另一個是守護神;一個是女性,一個是男性;斯芬克斯有翅膀,獅身人面像沒有翅膀。這兩位本來毫無聯繫的傳說神靈,在公元前5世紀「巧遇」了。
  • 浙江省博物館開年大展探秘古埃及文明(組圖)
    雖然古埃及文明早已遠去,但豐富的歷史遺存依舊訴說著埃及昔日的地中海大國歲月,並幫助今天的人們重構這一法老國度的歷史。1月22日,浙江省博物館開年大展《法老的國度——古埃及文明展》在西子湖畔揭開神秘面紗,通過來自義大利多家博物館的180件文物搭建一座跨越時空的橋梁,帶領觀眾探秘古埃及文明。
  • 古埃及王室的婚俗,為何兄妹父女皆能通婚?此亂象並非古埃及獨有
    近幾年來,隨著人文研究的發達,許多人開始深入了解古埃及的文化與歷史。在古埃及王室之內,近親通婚的頻繁與習以為常引起了人們的注意。我們知道,不論是母系社會還是父系社會,族群的區分和血緣關係的確認,絕對是人類文明的巨大進步。那麼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古埃及,為何會出現這種看似倒行逆施,使文明後退的現象呢?
  • 有趣的古埃及分數
    古埃及人只用分數單位(1/2、1/3、1/4……)表示分數,其他分數(2/3除外)都用分數單位的和表示。像2/5、5/7、2/9、3/10……這類分子不是1分數在古埃及人的眼中是不存在的。那就得寫成分數單位之和的形式,例如3/10,表示成「1/5+1/10」,只表示成單位分數之和還不行,古埃及人有個怪癖,所有這些單位分數的分母還要各不相同,例如2/5,不能表示成「1/5+1/5」,應該表示成「1/3+1/15」。像這樣的分數就是古埃及分數,你明白了嗎?你能用古埃人的方法表示7/24嗎?
  • 古埃及人他們後來都哪裡去了?
    古埃及的居民是由北非的土著居民和來自西亞的塞姆人融合形成的。古埃及人已經融合在北非、西亞各民族中了,就像用甲骨文的「商」人,「周」人現在也找不到了。古埃及在前4千年後半期,逐漸形成了國家,至前343年為止,共經歷了前王朝、早王朝、古王國、第一中間期、中王國、第二中間期、新王國、第三中間期、後王朝9個時期31個王朝的統治。這裡補充一下古埃及人人種。通過分子考古、比較人類學研究,古埃及人是白種人還是黃種人暫無定論。
  • 古埃及最強的十大神明
    古埃及人為了得到索貝克的特別眷顧,就將鱷魚製作成木乃伊。索貝克雖然不是最強大的神,但絕對算得上是古埃及最受尊敬的神。NO.9 託特(智慧之神)託特是一位以冷靜和精明而著稱的神明。託特最早是以月神的形象出現的,而後又被認為是宇宙的設計者和善與惡的調停人。
  • 四大文明古國中,為什麼古埃及、古巴比倫和古印度文明相繼夭折
    縱觀世界歷史,人類四大文明古國中,唯有中華文明歷經滄桑而連綿不斷,至今仍在發揮著歷久彌新的滋養作用。而古埃及、古巴比倫和古印度文明(以下簡稱三大文明古國)相繼斷層、衰落、夭折,留給人類發人深省的啟示,其中主要原因有三個方面。
  • 古埃及人是什麼人種?考古學家怎麼認為?
    納芙蒂蒂的還原頭像古埃及是一個偉大的文明,存在於非洲東北部的尼羅河下遊,從公元前4世紀中葉到公元7世紀。曾經的古埃及語言已消亡了,普遍認為其屬於亞非語言家族的一個獨立分支。也有一些學者認為,古埃及語與閃米特人的語言非常接近,甚至與查德人的語言接近。現在埃及生活的科普特人被認為是古埃及人 的後裔。他們信奉基督教,以科普特人的教堂禮儀使用源自古埃及的語言來進行宗教儀式。現代埃及人中的大部分是阿拉伯人的後裔,他們當時徵服了埃及,他們並不是古埃及人的後裔。古埃及人到底屬於哪個種族,至今尚不完全清楚。古老的壁畫似乎很好地描繪了古埃及人的外表。
  • 古埃及文明照耀之下的法老文明剖析
    引言法老文明的起源一直引人猜測。普遍存在從外族入侵說到外星人創造說等各種假說。 最新的考古發現終於揭開了這個謎團。 大約在公元前3300年,古埃及沒有中央政府統治。它分為兩個區域:一個是尼羅河三 角洲或稱下埃及地區,另一個是尼羅河谷地或稱上埃及地區。
  • 外媒:未被世人熟知的古埃及五大科學技術
    文章稱,雖然技術、醫學和科學雖然都是後來才出現的詞彙,但是尼羅河兒女早已了解其中深意,就連歐洲文明的發源地——古希臘都曾從古埃及文明當中汲取過養分。專家一致認為古埃及文明是第一個在多個領域都達到很高造詣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