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獨居5、6年,以前害怕一個人睡,現在害怕獨居成為習慣

2020-12-18 顏小二述哲文

文|顏小二述哲文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老朋友顏小二,今天的話題是「獨居」與「孤獨」,文中案例源於顏小二在網上瀏覽相關帖子時,一些觸動顏小二的網友留言。這些留言,是當代獨居者的「縮影」,顏小二想記錄下來,期待可以引起各位對獨居現象的進一步關注和思考,然後用陪伴去溫暖那個習慣孤獨的人。

在這個「群居」成為常態的時代,有那麼一群活在喧囂背光處的年輕人,他們可能曾經是熱鬧人群中的一員。但是,回到那個一間房子只有自己一個人的家裡,他們又是「資深獨居者」。

他們有個很潮的名字,叫「空巢青年」

他們中的很多人選擇獨居,一開始可能並非「自願」,但到最後,卻有不少人愛上了這種狀態。

因為只有在獨處的時候,人才相對來說擁有最大程度的自由。

1、獨居像「抽菸」,明知不好,卻偏偏上了癮

對於這種因「孤獨」而獲得的自由,有的朋友是「矛盾」的。

他們打心底享受一個人的時光,卻又打心底害怕自己會就這麼一個人走過一生。

我獨居5年多了,6年不到。我膽子很小,以前我害怕一個睡覺,現在即便是打雷的夜裡,我也只是拍拍自己在胸口裡咚咚「快跑」的小心臟,然後拉下窗簾……越獨居越享受孤獨,但也越怕會習慣獨居。真是悖論啊!

這是網友的留言。

三言兩語,倒是說清了五年的心路歷程,字裡行間滲透著「孤獨」的清香。

這種清香,就像老煙的「香味」,初嘗會被嗆到,等到習慣了,抿上一口倒是成了一天當中」難得」的愜意時光。

這真是悖論啊!

2、孤獨是有的,但人有時候就是不願將就

人是群居動物,即便孑然一生,到了青春年少的年紀,我們會被異性吸引,會去尋找另一半。

兩個人在大都市裡的小房子中「取暖」的日子,總是讓人神往的。

只可惜,有許多人還是難以和黑天鵝一樣,看準一個就是一輩子。

有的人本與孤獨無緣,甚至熱鬧過,但因為一場愛情,遇到錯的人,然後固執地選擇「一個人」。

這裡來說個有些悲傷又有些豁達的愛情故事,依舊來自網友留言:

我有個朋友,(他)自從和自己的女朋友分手後,就開始獨居生活。這一過,就是14年。他的生活十分簡單。他每天都會聽古典音樂,然後會發朋友圈。哦對了,他和父母關係也不太好。他的收入來自網際網路,而且不低,他是個很厲害的人。他一天只吃兩頓飯,一般是中午將早飯和午飯一起解決,偶爾自己煮飯。但這麼多年了,他的身形一直有很好保持。一直以來,他總是一個人出國旅遊。我也曾問過他會不會覺得孤獨。他說,與其兩個人一起孤獨,不如一個人孤獨更好。

誰說日子非得兩個人一起過,誰說吃飯必須兩個人一起吃。

有的人孤獨,明了說是遇到錯的人,往深了說,其實是不願將就。

心就那麼大,心滿了,屋子也滿了。心只能住一個人,那麼這屋子、自己的手邊,也只能和那個人分享。如果那個人不在了,那便單著吧。

孤獨是有的,但更不願將就。

3、誰說獨居者就一定孤獨?

古代顏回「安貧樂道」,他窮困潦倒,但卻並不影響他的「富有」。心是「富有」的,與「身」何幹?

同理,心是「充實」的,獨居又有什麼孤獨。

一位畢業就獨居的網友留言:

(我)大學畢業後就開始獨居,去年有了自己的房子。疫情剛復工那天爸媽送我到工作地點,留了滿滿一冰箱吃的。那天特別感慨,雖然一個人,但是不孤單。

有的人獨居,是主動選擇一個人;有的人獨居,是礙於生計、前途,被動選擇一個人。

很明顯,後者雖是獨居者,但卻十分充實,一點都不孤獨,因為有人記掛著他,而他也能感受得到。

4、各位即便習慣孤獨,也請心懷擁抱他人的希望

怎麼說呢,顏小二自己也有過一段半獨居生活,那是研究生時期。

之所以說是半獨居,是因為與自己異地戀的男友每個月都會來陪伴自己兩三天。

而一個月的二十七、八天,我都是一個人生活。

當然,這種「一個人」指的是在學校上完課,回到出租屋以後。

學校是有宿舍的,我為何選擇「獨居」呢?

因為顏小二不想在自己睡覺的地方,還要戴著「面具」,不想都二十好幾了,讀到研究生了,還要對著室友說違心的恭維話.....更不想夜深了要睡覺,還要猶豫糾結半天該不該提醒室友早點上床熄燈.....

「群居生活」裡的社交,讓我感覺不自由,所以研究生時期的我,選擇獨居。

獨居生活,讓我有了很大的經濟壓力,畢竟研究生時期,要自己負擔房租,對我來說還是不小的負擔。但我甘之如飴。

還有什麼,比「自由」更重要。而喜歡「獨居」的我們其實並不貪婪,這種「自由」,只要一小會就好,比如回到自己「睡覺」的地方時。

西方哲學家叔本華說:

唯有獨自一人時,才是真正的自己;當一個人感到孤獨無依時,他才會獲得真正自由。

自由是迷人的,這種一個人才能體會到的自由,或許可以讓我們變得更加強大,也更加真實。

但是,顏小二依舊像和各位享受、習慣孤獨的「獨居朋友」說上一句:如果可以,請擁抱另一個生命吧,生活只有形單影隻未免遺憾,多了陪伴的「色彩」,生活或許會比一個人的自由,更迷人。

【本文為顏小二述哲文原創且獨家發布,搬運、抄襲等任何侵權行為,發現必究】

參考資料:《以獨居之名,這屆90後「空巢青年」,已經把貓擼禿頭了》等。

註:文中圖片來自網絡,部分素材來自網絡,侵刪(兩周內),喜歡請點讚收藏哦。想持續了解更多蘊含哲理的國學知識,想持續從電影、文學作品、人生百態中體察更多人性的高尚與悲俗,可關注@顏小二述哲文哦~

相關焦點

  • 湖南一獨居老人得了癌症,害怕死後沒人管,居然挖坑等死
    父母把我們生下來的那一刻,身上就多了一份責任,就是要把我們養大成人,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在我們成人後就會進入工作,賺錢,然後開始了忙碌的一生,那個時候父母已經漸漸的老去,我們卻成為了一個大人。在工作的過程中,不管有多忙,都要抽時間陪伴父母,就像小時候陪我們一樣,而不是讓他們成為孤寡老人。根據相關媒體報導,在湖南武岡有一位獨居的老人,他得了癌症,自從知道自己生了病後,害怕子女不在身邊死了之後也沒有人給自己抬棺材。
  • 36歲黃鴻升在浴室摔倒身亡,作為獨居青年,你害怕嗎?
    2020年真的是一個魔幻的年份,充滿各種意外和告別。 9月16日,小鬼(黃鴻升)去世的消息刷爆了網絡,很多人都唏噓不已。每次看到這樣的事件,恐慌就增加一分,很多人甚至因此而害怕獨居。
  • 初訪西安獨居女孩——「老娘早就不怕一個人住了!」
    對於現在的年輕人來說,一段關係的要義變得更為實際:為了滿足需求,而不是為了關係本身。他們不再像原來一樣為渴望他人的欲望所日夜困擾,也不願為了麻煩的人際關係而煩躁不堪,寧願深陷於「自我」的情緒之中,一切以自己為主。於是,我們身邊出現了越來越多「獨居者」。2019年,我國單身成年人口已超過2億。
  • 一個人害怕孤獨,兩個人害怕相處,應該如何正確處理?
    而在如今快節奏發展的今天,人們更加偏向於獨居生活,原因是高效率,矛盾少。每一種生活方式都各有千秋,但有些人對這兩種方式卻都不能適應。這些人害怕一個人時的孤獨,也恐懼兩個人時的相處。但方法總比困難多,每個人經過不斷地調整總會找到屬於自己的一種方式。孤獨的本質心理學家認為,一個內心深處沒有精神支撐的人往往害怕孤獨。
  • 「從租房菜鳥到獨居達人,我花了5年
    @Akayo:「5年前每天耳邊都是爸媽的嘮叨,5年後經常一個人安靜得害怕。」 @CarrieGreen:「5年前的現在,大寶在肚子裡,5年後的今天,小寶11個月。」
  • 北大獨居客
    經過多方尋找,她在BBS上看到了一個人大女生尋求合租室友的消息,在各方面的考慮比較後,她聯繫了這位女生,並在大二下學期伊始搬出了宿舍,開始了一個人的獨居生活。美國社會學家艾力克·克裡南伯格將自己的研究寫作成《單身社會》(又名《獨居時代》)一書,洞察了在現代化的城市之中以青年人為首的獨居現象,並認為「以歷史的眼光來看,獨居現象將長時間地成為當代發達國家的特徵」。
  • 獨居女孩的真實模樣,這些畫告訴你:一個人也要好好生活……
    快樂和悲傷只能自己承受,生活的壓力也全在自己的肩上,但是勇敢的女孩們吶,不要害怕,認真生活,向著夢想一往無前吧!長大之後離開父母開始獨立的生活以前覺得這是自由後來發現一個人的時候孤獨被放大了無數倍日本插畫師aorkgk畫下了獨居女孩的生活片段讓我們為每一個獨自在生活的洪流中努力向前的姑娘們加油鼓勁
  • 不要忘記武漢的獨居老人|百家故事
    以下是「尋找獨居老人」志願行動發起人周維(化名)的口述:我們是為這次疫情臨時組建的志願者小組,只有十幾個人。2月中旬以前,我們的主要精力放在了新冠肺炎患者的收治上,其次是為非肺炎患者做線上義診。正是在這個過程中,關注到了獨居老人的需求。
  • 畢業後的你要不要一個人住?獨居三年的過來人有這些經驗和建議
    【北魚說】看看日曆,不知不覺,我已經進入了獨居的第三個年頭。從一開始的抓狂和孤獨,到現在日漸享受這種自己與自己相處的人生。獨居的好處,可真的是太多了。04當然,不是每個人都一定能夠適應獨居的孤獨。而且,作為女生,一個人租房獨居,其實也有很多安全隱患。根據我獨居近三年的經驗,下面有一些建議,給那些正準備開啟獨居生活的女孩們。
  • 獨居最大的難題:一個人太散漫!如何讓自律為你的自由開道?
    她創建了公眾號「晴悅筆記」,分享她的生活方式;一個人獨居系列更是得到大家的共鳴,今天給大家分享她其中一篇《獨居最大的難題:一個人太散漫!如何讓自律為你的自由開道?》。之前寫過的一個人住系列一個人住第5年|如何利用一個人生活的這幾年脫胎換骨,完美蛻變?一個人住真的很!爽!啊!!
  • 獨居6年租23㎡,低成本布置出舒適小窩,即便一個人生活也是種享受
    回到家,想幹嘛就幹嘛,東西弄亂了心情好再收拾,不用顧及別人的感受,也沒有人插手你的生活,這種獨居狀態久了,說實話真的會讓人上癮!給大家介紹一位獨居6年的小姐姐,23㎡巴掌大的小家即便是租來的,但她照樣給足了自己安全感,完全看不出來任何的孤獨和寂寞感。
  • 獨居老人陽臺裸身呼救4晝夜:比死亡更可怕的,是遺忘
    自老伴去世後,張女士就開始了獨居生活。「以前身體好,不覺得有啥,現在年紀大了,一身的毛病,真怕哪一天死在屋裡都沒人知道。」她害怕身體上的退化,同時,她更害怕孤獨。張女士以前關係好的幾個老姐妹,現在也基本是一個老人一個家。特別是最近這幾年,老姐妹們離世的離世、重病的重病,能出來嘮家常的越來越少。
  • 獨居老人,有想過當你老了,會是怎麼養老呢!
    獨居老人,英文是:Elderly people living alone,伴隨著中國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傳統的核心家庭結構發生變化,的家庭結構成為主流,家庭規模日趨小型化,打破了傳統上的三代人甚至四代人同居的家庭模式。同時現代社會中老人和子女都要求有自己的"自由空間",因此純老家庭和獨居老人的社會現象成為社會各屆關注的焦點。
  • 獨居女生被迷奸,一個人住到底有多危險?
    這個人,就是開頭那個藏在床底下的男人,他每天像鬼一樣睡在京敏身邊,佔盡了便宜。而京敏,也不是第一個遭受他蹂躪的人。住在京敏樓上的女生,也曾成為這個變態的目標,每天被變態玩弄於鼓掌之中。而獨居的京敏,在面對這樣一個在暗處的變態時,根本無計可施。
  • 中國單身獨居成年人近1億人,假如我們真的孤獨終老
    ——三木清民政部的一項調查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我國單身成年人口達2.4億人,其中超過7700萬成年人是獨居狀態,預計到2021年將上升至9200萬人。更何況很多在城市裡打拼的女人,甚至依靠自己的智慧和辛勤努力買了房、買了車、成為手下有幾百人的管理者,她們已經優秀到不必在乎那些不如她們的人的眼光,所以選擇獨居或者單身,沒什麼不好。
  • 日本女生的獨居生活曬照火了:一個人居住,究竟有多「爽」?
    日本女生的獨居生活曬照火了:一個人居住,究竟有多「爽」?隨著社會的進步,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當代年輕人,都開始熱衷獨居生活。一個人居住,也能夠把自己照顧得很好,這樣的狀態確實很令人羨慕。如圖所示,打開今天的文章分享,在日本就有一群這樣的女生,她們紛紛在網上曬出自己的獨居生活美照,用照片治癒了很多網友。她們用自己的實際生活證明,一個人居住,原來也可以過得這麼「爽」!如圖所示,這樣的獨居生活曬照,如果是我,大概也願意選擇這樣的「一人居」。
  • 日本插畫師描繪少女美好獨居生活,一個人也能很享受!
    這名插畫師創作了一組少女獨居生活的插畫,在這組插畫中,大家可以感受到少女獨居生活的美好,一個人也能享受生活。獨居的時候,當少女想要在家裡對著窗外發呆,沒有人可以阻止她的悠閒時光。少女獨居的一個非常大的好處就是在家裡睡在哪裡都不會有人來管,而且一定不會有人來跟少女去擠同一處地方,這樣少女就可以獨佔她心愛的沙發睡覺了。在休息日的時候,當少女在下午產生了困意之後,就可以直接把身體攤在沙發上,這種生活狀態還真是悠閒自在。最重要的是,沒有人會在旁邊嘮叨。
  • 獨居女性家內被猥褻,後花重金搬到另一個小區,猥褻男也跟過來了
    我國現在是法治社會,違法亂紀事件比以前大幅減少,但仍不可避免地會發生一些犯罪事件。案件受害者大多數是比較弱勢的女性群體。特別是獨居的女性容易引人注目,成為罪犯的獵物。因此,廣大獨居女性必須保護個人安全,減少侵權。
  • 獨居時代:當婚姻變得可有可無
    紐約大學社會學教授艾裡克·克裡南伯格(Eric Klinenberg)曾在2012年出版著作《單身社會》,書中描摹了美國社會中的單身潮流。「超過一半的美國人正處於單身,而其中,3100萬人獨自生活,——這差不多佔到了美國成年人口的1/7。獨居人口佔到了美國戶籍總數的28%,這一比重使之成為美國最普遍的家庭形式,甚至超越了核心家庭的所佔比重。」
  • 當我們害怕孤獨時,到底在害怕什麼?
    為什麼我們會害怕孤獨?因為人類是一種社會性動物,好似動物要分群居和獨居一樣,群居動物會害怕孤獨,獨居動物喜歡孤獨。早在五十年前,有兩位探險家做過一個關於孤獨的實驗,他們在與世隔絕的黑暗洞穴中分別生活了88天和126天。當實驗結束他們走出洞穴的時候,幾乎到了崩潰的邊緣,徹底失去時間意識,睡眠周期延長到了三十小時,精神狀態也十分不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