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蜜牙媽媽,一名高級育嬰師和健康管理師,也是二胎寶媽,多年從事育兒工作,熱衷於給媽媽科普育兒經驗,寶寶健康諮詢。
不知媽媽們有沒有同感,每一個有娃的媽媽,似乎只有寶寶在肚子裡時才完全屬於你一個人。因為從他出世的那一刻起,你的科學育兒觀就會被婆婆、媽媽、小區大媽甚至七大姑八大姨的「老經驗」「老傳統」批駁的體無完膚,她們總是意志堅定地、戰線統一地堅持著自己的育兒觀點。
快來聽聽下面幾位寶媽的吐槽:
誤區一:小孩子身體弱,要多穿點?
不少老人們總覺得寶寶年紀小,抵抗力差怕冷,所以帶孩子時給孩子穿很多的衣服,即使是炎熱的夏季,他們也會把孩子捂得嚴嚴實實,並且不願意開空調,生怕空調的風會把孩子吹懷。
實際上,對於新生兒而言,由於嬰幼兒體溫調節中樞功能尚未健全,對外界氣溫的適應性較差,產熱量非常大,而出汗散熱較為緩慢,產熱和散熱的不相協調使嬰兒容易在環境影響下出現高熱。
誤區二、給新生兒綁腿
在傳統觀念中,綁腿可以防止寶寶出現O型腿,能讓寶寶腿更直更漂亮,強行通過外力來裹住寶寶的腿。她們認為,小寶寶的腿老是蜷縮著,怎麼可以,要從小把它束縛起來,這樣長大以後雙腿才會直。
誤區三、你應該摟著寶寶睡
我和我老公的睡姿我倆心裡都清楚,所以在寶寶尚未出生時就準備了小床。可是伺候月子的婆婆看見小小的人兒整天睡小床,就有話說了,大冬天的讓我孫子一個人睡,她不冷嗎?你們嫌麻煩不如讓我帶著睡!
誤區四、寶寶醒了就讓她哭吧
寶寶晚上總是睡不好,醒來就哭,很難哄,我已經心煩意亂了,婆婆卻偏偏還覺得是我不懂方法:「哭就讓他哭嘛,哭累了自然就睡著了,你越哄他越哭,他爸小時候就是這樣的。」
誤區五、過了百天就可以給娃把屎把尿
產後復工,婆婆過來幫我看孩子。第一天下班回家就看見婆婆給孩子把尿呢,婆婆還得意的說,我這把一次尿就給你省下2塊多錢(尿不溼費用)呢,我真是哭笑不得。
誤區六、迫不及待地早早給寶寶加輔食
媽媽說娃四個月就可以聞到五穀香了,該吃輔食了。婆婆說娃長大了,光吃奶粉飽不了了,給吃點飯吧。而且還總是背地裡讓娃舔筷子,偷偷給喂!
誤區七、你的母乳沒營養不如奶粉
生完寶寶不久,因為離了十萬八千裡,婆婆特地派小姑子來探班。小姑子回去後報告說,她同事的奶擠出來上面飄著一層黃油,而我的奶簡直就是稀水水,還添鹽加醋地說娃吃不飽,各種鬧。於是婆婆就打電話來說:「你的奶沒營養,不要給娃吃了,咱喝奶粉,不差那倆錢。」
......
類似以上這些場景熟悉吧?回憶一下,當我們遭遇以上情況時,你的反應是怎樣的?是不是馬上開口制止他們:
當你說話的同時,你的腦海中已經反覆浮現著這件事帶來的後果,雖然你心裡知道母乳比任何奶粉都好,你也知道吃鹽會破壞寶寶味蕾,或增加寶寶腎臟負擔,你更知道把尿對寶寶的括約肌發育不利……
但是婆婆和媽媽一臉懵逼,並不了解後果,她們心裡的想法是,我們都是這麼過來的,有什麼問題?
我特別理解媽媽的苦惱,也很明白媽媽焦慮的心情,因為這樣的現象對於現在很多家庭都是存在的。
針對以上問題,大家要用懷柔政策。解釋和共同學習效果要遠遠大於直接說「不」,直接拒絕老人,會引起老人的反感,面子上也掛不住。
所以媽媽可以與老人共同學習,給老人詳細的講這樣做會對寶寶造成的不良影響,媽媽可以將一些科普育兒類的內容與老人分享,對於外界的聲音,老人接受起來要比接受媽媽的「不」容易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