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話中有些詞語是根據滿語演變的,看完長見識了!

2020-12-13 騰訊網

  四大名著中《紅樓夢》裡別有韻味的語言,就夾雜了大量的滿語以及當時滿人講漢話的習慣。清朝的皇帝是滿族人,作為清朝的「國語」,當年許多條約、條文和秘密檔案都用滿語保存。清朝政府為保密起見,機密文件多用滿文,特別是清代前期康、雍、乾三朝形成的滿文檔案數量甚巨,相信裡面一定會隱藏著秘密。我國現存滿文檔案史料約200多萬卷(冊),僅黑龍江省檔案館就有滿文檔案4.38萬卷,重達60餘噸。眾多的珍貴史料,因為滿語人才的缺乏而成為難以破譯的天書。

  1_東北話普遍三聲比較多;很多在普通話中不讀三聲的字東北人習慣讀三聲,比如:脊(ji3)梁、撇(bie3)開、媳(xi3)婦兒、中國(guo3);

  2_大部分東北人都不說r這個音,r聲母的字他們多會讀成y聲母,比如:東北人(yin)、吃肉(you);

  3_都說四川人平翹舌不分,其實很多東北人也不分z、c、s和zh、ch、sh,比如:支(zi)持(ci)、手拉手(sou);這個情況在東北也比較複雜,有的地區的人都讀zcs,有的都讀zh、ch、sh,還有部分人混著讀。

  4_東北人習慣把o為韻母的字讀成e,比如:薄(be)荷、破(pe)爛兒;在東北,還有不少人會把普通話裡首字為一聲、末字為四聲的兩字詞讀成首字二聲、末字輕聲,比如:乾淨(gan2jing)、東西(dong2xi)、機器(ji2qi)。

  東北話的「磨即」、「磨蹭」(北京話裡也有「磨蹭」),是來自滿語的「moji或moduo」。   滿語裡的「cahu」本是潑婦的意思,到了東北話和北京話裡成了詐唬或咋呼,是瞎喊,不禮貌或不文明的意思。比如「你在這瞎咋呼什麼?」。

  東北人和北京人管腋下叫做gazhiwo,開玩笑時撓人家腋下叫「gezhi」或「geji」,這也是滿語腋下和撓腋下的音譯。

相關焦點

  • 趣讀:東北話中的滿語詞彙 看完才發現自己居然會滿語
    「滿語是東北亞地區產生並發展起來的一種語言,只在東少數人使用。全國逾千萬滿族基本不會說滿語,面臨消失危機。」百科如是說。這個中國最後一個王朝的「國語」,已經落到如此不體面? 錯了,你可知道當唱「我們那旮都是東北人」的時候,是在說滿語嗎?
  • 朱建頌:武漢話部分詞彙來自滿語
    朱建頌說,武漢方言有著長久的歷史文化傳承,詞彙來源廣泛,有方言傳承詞語、普通話詞語、古漢語詞語、異方言詞語、外來詞、社團語、新創詞語、歷史詞語等。如三明治是來自普通話,是英語音譯過來的,到武漢話裡,三明治曾念作「三梅子」。 朱建頌說,近代的武漢話發音也影響到西方人對漢語的學習。
  • 大清亡了,滿語也消亡了,漢語中保存的滿語詞彙,有哪些?
    漢語對滿語的影響滿語中存在著大量來自漢語、蒙古語、藏語、梵語等語言的借詞,其中尤以漢語借詞數量巨大,有一種觀點認為滿語中的漢語借詞佔滿語詞彙的三分之一左右。說到滿語中的漢語借詞,可追溯到滿語的前身女真語。明代的《華夷譯語》中,收錄了八百多個女真詞語,均用漢語標音,其中漢語借詞約佔10%。
  • 大清亡了,滿語也消亡了,漢語中保存的滿語詞彙,有哪些....
    滿語中存在著大量來自漢語、蒙古語、藏語、梵語等語言的借詞,其中尤以漢語借詞數量巨大,有一種觀點認為滿語中的漢語借詞佔滿語詞彙的三分之一左右。說到滿語中的漢語借詞,可追溯到滿語的前身女真語。明代的《華夷譯語》中,收錄了八百多個女真詞語,均用漢語標音,其中漢語借詞約佔10%。明萬曆十一年(1583年),努爾哈赤以十三副鎧甲起兵,開始統一女真各部的事業。
  • 寶應話中的某些語彙與滿語有淵源?
    寶應話中的某些語彙與滿語有淵源嗎?文/何平我有一次去東北,聽朋友說話中有「佯大而正」一詞,很詫異,這應該是寶應話中常用的一個詞呀,就問到底是什麼意思。我說,寶應話中的意思也是這樣的,那究竟應該怎麼寫這四個字呢?朋友說,實際這個詞是來自滿語,所以也不知道漢字寫哪幾個字好。她是滿族人,應該說得有一定道理。趙徵溶先生編注的《寶應方言詞語彙釋》收錄了這個詞,寫作「佯大二怔」。網上也有人寫做「佯愣二怔」。
  • 最簡單的東北話「磕磣」和「埋汰」,你用對了嗎?
    但是對於不熟悉東北本土文化的人來說,雖然大概了解東北方言的含義,但是有些還是不夠準確。舉例說明。比如流行比較廣泛的「埋汰」和「磕磣」。「埋汰」、「磕磣」均源自滿語音譯。「埋汰」滿語本意為:髒,不乾淨,相近詞語有:埋了吧汰、埋了咕汰。大致有三種解釋。一是指身體、物體或某地不乾淨,含骯髒、齷齪、邋遢等意思。例如:你瞅瞅老張家二小子,整天戧毛戧刺兒的,真埋汰!
  • 淺析東北地區滿族文化的演變
    滿族有很多自己獨有的歷史文化,除了本民族文化之外,由於歷史原因,很多滿族居民吸收了漢族的文化,從而創造出了豐富多彩的滿族新文化,本文主要整理滿族文化的演變過程以及主要內容。   關鍵詞:滿族文化;東北地區;演變   1 滿族概況   滿族,以前叫做滿洲族,屬於55個少數民族之一。
  • 我們都會說滿語
    我發現在這些文章中,孫先生有意地使用了人們在互相調侃時所說的一些「外國流」(流讀liù)——不正常、有意出洋像,或是「玩閃展」——故弄景致兒,之類的詞彙,便引起了我的一點點感悟和想法。乍一看,這些詞彙給人的一種感覺好像是土鱉、沒文化、不高雅的東西,可仔細品來,我倒越發覺得這其實是一種含有幽默感的寫作方式,讓人覺得文章接地氣、好看、愛看!彰顯了中華民族的語言詞彙悠久、高深、複雜的歷史文化。
  • 這些唐山話,原來竟是滿語!
    這些都是滿語音譯的詞語,但由於在口語中流行,漢語中找不到表情達意確切的本字,只好擬音書寫,因而同樣一個詞語會出現幾種不同的書寫形態。有些滿語詞彙融匯到漢語之中,但只限於在口語中流行,特別是在老年人中流行,成為他們的口頭語。
  • 滿語滿族丨滿語錫伯語同義詞近義詞詞典
    女真是我國東北地區一個古老的民族,女真人經過與周邊民族不斷融合,最終在17 世紀上半葉,形成了一個新的民族共同體——滿族,滿語之名隨之出現。滿語脫胎於女真語,在形成過程中吸收了其他民族語言成分。本書是對滿語、錫伯語中意思相等或相近的詞彙進行的一次系統梳理。全書共有條目904條,收入的主詞條及派生詞達4800 餘條,內容涵蓋政治、經濟、文化、科技、醫藥、衛生、歷史、法律、軍事等方面。本詞典作為一部專門性詞典,開創了滿語錫伯語詞典編纂的新思路、新方法,書中滿文選詞和漢文對譯準確、全面、規範,是滿漢文同義詞、近義詞對譯的首部工具書,對傳承滿語、滿文和發揚錫伯語、錫伯文,有著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
  • 看完這篇推送,一群南方孩子變得滿嘴東北話……
    東北話擅用豐富的動詞、擬聲詞、形容詞。跟東北人嘮嗑感覺像是在聽單口相聲。東北的語言,太激情、太豐富了。例:你看這人咋咋呼呼的,煩不煩? 「擠擠插插」:形容人多,前者也可以表示房間不寬敞。例:店裡面人那麼多,擠擠插插的,你就別進去了。 「吭吭哧哧」:用來形容說話吃力,吞吞吐吐的樣子。也可以說人做事慢。例:你有話快點說,別在那吭吭哧哧的。
  • 在寢室放一個東北人,全宿舍都被傳染了東北話
    可以,這很東北/《生活大爆炸》截圖比如,東北話中雖然不缺少z-、c-、s-和zh、ch、sh聲母,但東北人在日常講話中並不會刻意分別平舌音和翹舌音。另外,東北話中還有如下特點:改換聲母r、以展唇音e代替圓唇音o。東北方言中不少地區沒有翹舌音r,而是以聲母l或y代替。在東北話中,「扔(rēng)」常被讀作「lēng」,「豬肉(ròu)」被讀成「豬又(yòu)」,「東北人(rén)」被讀作「東北銀(yín)」。很多地區甚至直接取消了展唇音e,以圓唇音o取代。
  • 東北人的天然冰棍,深受人們喜愛,天氣越冷越愛吃,看完長見識了
    東北人的天然冰棍,深受人們喜愛,天氣越冷越愛吃,看完長見識了對絕大多數人來說,冰棍是夏天最受歡迎的。天氣越熱,他們就越喜歡吃。但是有個地方例外,那就是東北。在東北,人們一年到頭都吃冰棍,尤其是在冬天,天氣越冷越愛吃。
  • 老北京話中深藏的滿族語言,現在我們經常用,你知道的有多少呢?
    這時候,就會在一些胡同小巷中聽見那麼幾句地道的北京話。但是大家也都知道,北京曾經是清朝時期的都城,然而這時候統治中國的並不是漢族,而是滿族人士。所以,這地道的北京話裡面其實還深藏著不少的滿族語言呢。北京話也被人稱作「京片子」,是獨屬於北京的獨特語言。
  • 北方方言當中保留的滿語及滿語詞彙
    不過,東北和北京地區的漢語方言中吸收了很多滿語的詞彙。抹擦(mā sà):北京方言,來源於滿語macimbi,意為「舒展」,今意為將有褶皺的東西抹平磨蹭(mó ceng),北京,東北方言,來源於滿語moco,原意為「遲鈍」,今意為「繁瑣緩慢」撞克(zhuāng ke):北京方言,來源於滿語jangkulembi,意為「撞上邪祟」咋呼(zhā hu):北京、東北方言,來源於滿語cahu,意為「潑婦」,
  • 北京話中的滿語,您知道幾個,第1個我就跪了!
    就北京為例,在兩百多年的滿、漢融合交往中,有大量滿語詞彙逐漸融入北京百 姓的日常用語中。時至今天,北京話裡依舊含有大量滿語詞彙。【讀音】é lìn【來源】來源於滿語【釋義】意為「波紋」,日常生活中多指衣物或者被子上的漬痕。【舉例】拿碗接著點,弄上塊兒額吝且洗不掉呢。
  • 東北話名列十大最難懂方言 專家:有名不是壞事
    溫州話、廣東話、、閩南話、上海話、陝西話、長沙方言、四川話、山東話、天津話排名前九,在東北劇熱播和趙本山等笑星的「代言」之下,全國人民都在學習的東北話也入榜單,名列第十位。  認同的、鼓掌的,反對的、拍磚的。榜單一出爐,迅速引起全民熱議。作為東北人的長春人有啥想法沒?上榜是好事還是壞事?20日上午,記者針對這件事兒專門採訪了我市的民俗專家、大學教授、高中語文老師和普通市民。
  • 東北方言文化底蘊很深厚:多元文化融合的結晶東北方言
    與東北人豪放、直率、幽默的性格相當吻合。東北方言有些與眾不同,是由歷史的熔鑄和自然的陶冶而形成的獨特的文化現象。東北方言有的來自多元文化的融合。東北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區,隨著東北各民族300多年的互相融合,逐漸形成了今天的情形,其中,至今還保存著很多反映當地少數民族風俗文化的詞語,從而使東北方言呈現出別具一格的特色。
  • 滿語、方言與習俗等
    不過,東北和北京地區的漢語方言中吸收了很多滿語的詞彙。抹擦(mā sà):北京方言,來源於滿語macimbi,意為「舒展」,今意為將有褶皺的東西抹平磨蹭(mó ceng),北京,東北方言,來源於滿語moco,原意為「遲鈍」,今意為「繁瑣緩慢」撞克(zhuāng ke):北京方言,來源於滿語jangkulembi,意為「撞上邪祟」咋呼(zhā hu):北京、東北方言,來源於滿語cahu,意為「潑婦」,
  • 東北話到底有多魔性?為啥這麼容易傳染?
    而原來的山東話,河北話,也與東北當地的滿語,蒙語漸漸地融合在了一起,變成了現在我們熟知的東北話。東北話素以說著省勁兒和自帶畫面感而傲視著全國各地方言,一句你在幹什麼呢直接就是「幹哈呢」,字數砍半,以便於在極寒天氣快速表達情緒。而經典的七字真言--「你瞅啥,瞅你咋地」立馬就能讓人腦補一段萬字黑幫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