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扶持養殖戶,「禁養令」或失效?6大區域還在範圍內,早了解

2020-12-19 騰訊網

各位讀者朋友大家好,這裡是「戲說三農」。每日分享三農趣事,了解更多農業資訊,不妨點擊上方的關注訂閱呀!感謝您一如既往的支持!今天,我們要和大家談論的話題是:國家扶持養殖戶,「禁養令」或失效?6大區域還在範圍內,早了解!

種養殖是農村的兩大基礎型產業,不少農戶在返鄉創業的項目選擇上往往會優先選擇種植或者養殖,畢竟在這兩個方面,農民還是具備一定經驗的!不過,近些年來由於養殖所導致的空氣品質下降及地下水資源汙染的案例比比皆是。在這種情況下,出於對環境的保護,國家出臺並實施「禁養令」,明確劃定禁養與非禁養區,以緩解養殖所帶來的汙染問題。

然而,在各地執行的過程中,卻存在「一刀切」行為,一些官員為了完成上級交待的任務,便採取了「一棒子打死」的處理方式,無論是否在禁養區域內的養殖戶,只要涉及到汙染問題,不經整改,立即拆除,令不少養殖戶損失嚴重!尤其是對於養豬戶來說,不少養殖戶被迫改行,不得不選擇其他的謀生方式。

在「禁養令」的作用下,生豬等肉類價格一路高歌猛漲,出欄量遲遲得不到提升!而最終為此買單的卻只有消費者,養殖戶的利潤也並沒有明顯的增加!而且,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國家已經明令鼓勵生豬養殖的情況下,許多領導依然將環保作為是否「禁養」的唯一標準,不得不說,這樣的人真的應該儘快撤職!

那麼,國家劃定的哪些區域是禁止養殖的呢?據悉,一般情況下,下述這6個區域是無論如何都不能建設養殖場的,比如居民區、水資源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河流主幹道、自然保護區、人民政府依法劃定的禁養區域。在這些區域,是國家明確禁養的,無論何人都不能無視法律法規在禁養區域內搞養殖!

事實上,除了禁養區之外,國家設定的還有限養區及適養區。一般來說,適養區是除禁養區、限養區以外的區域,原則上作為畜禽養殖可養區。不過,在適養區搞養殖依然需要遵守國家有關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規定,開展環境影響評價。而限養區是指禁養區和適養區過渡區域,是對禁養區的保護。

綜上所述可以得出一個結論,無論國家再怎麼鼓勵與扶持養殖戶發展,也不會允許養殖戶在禁養區域內以破壞環境為代價搞養殖生產;同樣的,無論各地區劃定的禁養區,執行國家的政策有多麼嚴格,國家也不允許一刀切式的方式存在,更不允許任何人以環保名義侵犯養殖戶的個人利益,一經查實,必將嚴懲不貸!

農村政策變化及補貼信息,盡在「戲說三農」。最後,國家扶持養殖戶,「禁養令」或失效?6大區域還在範圍內,早了解!對此,你又是怎麼看待的呢?歡迎在評論區發表你的見解。

聲明:本文所用插圖來源於網絡,圖片版權屬於原作者。

相關焦點

  • 禁野令下的蛙類養殖戶:牛蛙價格減半賣,20萬斤田雞或無害化處理
    詳情請看:「禁野令」出臺後,養蛇戶陷入困境:囤積6000條蛇不敢繁殖!3月6日,記者探訪了浙江餘姚兩家甲魚養殖場,雖然農業農村部發文通知明確了,甲魚雖然不在禁養的範圍內,但受之前疫情的影響他們的整個產業鏈已經出現斷裂。目前他們寧願池塘空著也不敢再養!
  • 最嚴「禁野令」下養殖戶如何轉產?
    3月,東源縣出臺轉產補貼方案,在轉產補貼的扶持下,養殖戶選擇放棄存欄動物,儘快轉產,直面短期陣痛,而不必忍受長期沒有收入的煎熬。截至3月底,河源市從事特色養殖的231戶養殖戶清理了4726隻竹鼠、14931斤蛇和200隻果子狸等人工飼養的野生動物,肇慶20個特色養殖項目的存欄動物也全部處理。
  • 農村「禁養令」落地,這64種動物年底被禁養,對農民有何影響
    導讀:農村「禁養令」落地,這64種動物年底被禁養,對農民有何影響 由於今年疫情的原因,跟野生動物又扯上了千絲萬縷的聯繫,據科學研究表明,野生動物能夠攜帶多達200以上的傳染病以及80餘種寄生蟲,這些傳染病有半數以上直接傳染給人類。
  • 曾經熱門養殖,賣到千元一隻,如今禁養被棄,養殖戶虧了老本了
    今年爆發的新冠疫情,使國家遭受了很大的災難,而這種病毒正是由野生動物帶入,所以野生動物也被推到了風口浪尖,各地相關部門明確了家養動物範疇,很多曾經養殖竹鼠、豬獾、野雞、刺蝟、果子狸、狐狸的養殖戶,不能不轉型或者停業,給他們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
  • 「禁養令」來了?農村養殖業散戶還能存活多久?
    近日,在網上就有不少人在討論農村養殖的問題,並且有人說以後農村的養殖業不讓搞了,農村的養殖場會面臨拆除,還有人闢謠最嚴格的「禁養令」來襲,農村養殖業的道路將很難走了!關於「禁養令」相關部門還沒下過正式通知,現在網上很多關於養殖業的闢謠消息,很多都是各位網友猜測和設想的,想著環保和新農村建設今後的農村養殖場都會拆除,事實並沒有這麼不樂觀,但也不能想得太樂觀!雖說不會「一刀切」,進行全面拆除或者發布禁養令,但農村的養殖業一定會面臨大洗牌,一定會面臨大整治!
  • 年底,農村「禁養令」全面實施,涉及64種動物,太出人意料
    「禁養令」也終於千呼萬喚始出來,其中涉及45種野生動物禁養、禁食、銷售;10種野生動物等僅限於醫療、展示、科研等有條件的人工養殖。雖然心裡能接受,但怎奈還是來得太突然,其中受衝擊最大的就是億萬農村養殖戶。
  • 關於印發《湘陰縣畜禽養殖禁養區劃定方案》的通知
    《畜禽養殖禁養區劃定技術指南》12.《湖南省飲用水水源保護條例》三、禁養區範圍本輪畜禽養殖禁養區調整後,確定現有禁養區共計38個(含永久性基本農田)、總面積(基本農田除外)為618.355平方千米,實際總面積(重合部分除外)約414.3平方千米(見附件1)。
  • 涉及45種,年前全面「禁養」,終於塵埃落定,農民要早做打算
    從2020年的3月份剛開始,「禁食令」在全國各地執行以後,起先讓飲食搭配界一片譁然,隨後危害最比較嚴重的便是養殖行業的農民。在文檔明確全方位禁食的是「陸生野生動物」以後,深受異議的爬行動物的養殖戶才鬆了一口氣。在其中養殖野生甲魚、美蛙的人算作躲避了一劫。
  • 官方終於要扶持小散戶了?
    而我國政府也不負眾望,從中央到地方,陸續出臺扶持養殖戶生產的利好政策。中央從中央各部門來看,以農業農村部為首,國家發改委、財政部、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交通運輸部、銀保監會等部門配合農業農村部,相繼印發文件,出臺17條政策措施支持生豬生產發展。
  • 生豬養殖戶的喜悅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近日,記者走進格爾木市園藝場生豬家庭農場養殖場,只聽到豬叫聲卻不見豬。「豬在溫室裡。」今年63歲的農場主儲可彬一邊招呼我們,一邊高興地說:「走,到裡面看看。」走進儲可彬的生豬養殖場,一隻只健碩的豬崽在圈舍裡來回竄。
  • 瀋陽水源保護區、自然風景區、國家溼地公園禁養畜禽
    瀋陽市劃定783.49平方公裡畜禽禁養區,涵蓋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國家溼地公園和遼河保護區等。  近日,瀋陽市出臺畜禽禁養區劃定方案,瀋陽共劃定禁養區範圍783.49平方千米,約佔全市總面積的5.89%,分別為: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禁養區174.78平方千米、自然保護區禁養區69平方千米、風景名勝區17.54平方千米、國家溼地公園75.50平方千米、遼河保護區禁養區446.67平方千米。  在飲用水水源保護地一級、二級保護區為禁養區。
  • 「禁野令」下的竹鼠養殖:存欄千萬隻,檢疫標準30餘年未建立
    57歲的楊玲感受到,新冠疫情發生後,人們對竹鼠的態度發生了180度的大轉彎。2月24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未來,只有列入《畜禽遺傳資源目錄》的動物才能適用畜牧法管理,不受此「禁野令」限制。
  • 禁養禁食,退出補償標準出臺。禁食令下的野生動物該何去何從
    湖南省出臺養殖戶轉型補助標準:新冠疫情爆發後,國家先後出臺多項關于禁養、禁售、禁食野生動物的管理辦法和政策。飼養野生動物產業在我國規模非常龐大,相關從業人員眾多,禁止條令出臺以後,為了減少養殖戶損失,國家在財政上給予相對的補貼,並引導養殖戶進行產業轉型。如何處置存欄野生動物?
  • 2020年下半年,農村養殖戶迎來這4種補貼,3種轉型?你符合條件麼
    當然,隨著時代的發展,畜禽的養殖成本與風險也越來越大。除了售價方面令養殖戶擔憂之外,動物疾病也是養殖戶不願意擴大規模養殖的原因之一。很多養殖戶也抱屈道:「如今養殖從場地開始就受到限制,再加上補欄、農機、飼料、獸藥、防疫等等成本,一個小型的養殖場前期就要投進入幾十萬。如果不加快畜禽出欄速度,啥時候才能回本?」
  • 「禁野令」下,東北林蛙養殖業何去何從
    那時候沒有禁捕令,被瘋狂捕捉的東北林蛙,到上世紀70年代末就已瀕臨滅絕。在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背景下,人們開始探索東北林蛙養殖。與公眾熟知、可以圈養的牛蛙相比,東北林蛙養殖的難度很大。「東北林蛙的生理特點和生活習性相當特殊。它在水下冬眠時用皮膚呼吸,如果沒有活水供氧,會窒息而死。
  • 湖北將出最嚴禁犬令:薩摩耶等35種犬在物業區禁養
    (原標題:湖北擬出臺最嚴禁犬令:薩摩耶等35種犬只在物業區域禁養)你們小區有人養大型犬嗎?常見的薩摩耶、德牧、中華田園犬等35個品種的犬只擬禁止在湖北物業區域內飼養。6月12日,湖北省公安廳官網發布了《湖北省物業區域個人禁養犬只標準(試行)》(徵求意見稿)。
  • 2020年這6種養殖戶面臨淘汰!
    養殖的朋友一定要及時關注當地的環保政策,如果有機政策要落實,最好儘快做打算,不要今天拖明天,明天拖後天,只要政策出了,肯定要執行,早執行早轉型,先人一步,爭取能搶佔市場先機。 2、盲目跟風的養殖戶 養殖最忌諱什麼?跟風養殖!
  • 養一頭牛掙1萬 養殖戶樂的合不攏嘴
    東北網6月11日訊 日前,記者在肇源縣頭臺鎮和牛養殖場,看到一群打著「耳號」的澳洲和牛正悠閒地進食、散步,而一頭剛出生的小牛犢正用好奇的眼神打量著眾人。「我計劃養殖180頭和牛。在長途奔波4個多小時後,這批61頭牛終於安全到『家』了,剛『下』車就給咱一個大驚喜,一頭母牛順利產下了一頭小牛犢。」望著小牛,養殖場負責人崔光明樂得合不攏嘴。養殖和牛效益咋樣?老崔給記者算了筆帳。「這個和牛要是養好的話,拋去各項成本,養一頭牛一年純掙1萬元左右手拿把掐!」
  • 山東數千萬隻螞蚱「賣不了、放不下」養殖戶渴盼出禁食昆蟲名單
    郝學娟 攝   山東數千萬隻螞蚱「賣不了、放不下」養殖戶渴盼出禁食昆蟲名單  中新網濟南5月12日電 (郝學娟)山東省濟南市多個村莊的農戶把養螞蚱當成「致富經」,通過養螞蚱脫貧致富。
  • 山東數千萬隻螞蚱「賣不了、放不下」 養殖戶渴盼出禁食昆蟲名單
    然而,自今年2月全國「禁野令」出臺後,螞蚱養殖戶們陷入兩難境地,今後是否還能售賣和食用螞蚱,目前仍沒有明確說法。如今,今年第一茬螞蚱已過出棚時間,部分螞蚱甚至已經死亡,數千萬隻螞蚱正面臨「賣不了、放不下」的窘境。記者12日在濟南市黃河鎮賈姑庵村田間看到,數十個白色薄膜溫棚整整齊齊排列在一起,溫棚旁是一片綠油油的麥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