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上海首次公開隨機抽選人民陪審員候選人活動在上海市公安局長寧分局舉行。隨著大屏幕上人員名單快速閃動到定格,浦東新區、長寧區、虹口區、松江區和奉賢區總計5200名人民陪審員候選人相繼產生。新虹橋公證處現場進行了監督公證。
這是《人民陪審員法》實施以來,上海市司法局根據《上海市人民陪審員選任工作實施方案》《上海市人民陪審員選任實施辦法》,聯合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上海市公安局共同開展的首次集中公開隨機抽選人民陪審員候選人活動。
《人民陪審員法》明確人民陪審員以隨機抽取為主
今年4月,《人民陪審員法》正式施行。這不僅是我們國家第一部關於人民陪審員的專門法律,而且在人民陪審員的選任、履職等方面也做出了諸多改革。其中,明確了人民陪審員的產生以隨機抽取為主,組織推薦和個人報名的比例不得超過總人數的20%。
為了讓這次活動能夠真正做到公開公正、高效透明,市司法局與市公安局合作,直接從本市公安局人口信息系統資料庫中隨機抽選產生第一批人民陪審員候選人。初次抽選人員的基礎數據應符合年滿28周歲(即1990年12月31日前出生的公民),在市公安局人口管理辦公室資料庫中未登記有犯罪記錄、吸毒、肇事肇禍精神病史記錄,且抽選居住地與戶籍地在同一行政區劃的。各區隨機抽選的人民陪審員候選人的名額數應為各區人民法院實際上報名額數的10倍。
據悉,今天的隨機抽選只是產生人民陪審員候選人。接下來,各區司法局將會同人民法院和公安機關,按照《人民陪審員法》的要求,對人民陪審員候選人進行資格審查,重點查詢人民陪審員候選人在遵紀守法、誠實守信等方面的情況,確保不符合條件的人員不被納入選任範圍。必要時,區司法局將會同有關部門到候選人所在單位、戶籍所在地或者經常居住地的基礎群眾性自治組織、人民團體走訪調查,或者對候選人進行當面考察。在通過資格審查並經本人同意的候選人名單中,市司法局將再進行一次隨機抽選確定人民陪審員擬任命人選,並經公示、提名、任命、公告、宣誓等選任程序正式產生人民陪審員。
除了隨機抽選,人民陪審員候選人還可以通過個人申請和所在單位、戶籍所在地或者經常居住地的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人民團體推薦產生,但總數不得超過20%。
人民陪審員不要求法律能力
人民陪審員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民參與司法、監督司法的有效形式。但在長期的司法實踐中,人民陪審員「陪而不審、審而不議」的現象也客觀存在。如何讓人民陪審員制度發揮更大的作用,《人民陪審員法》也作出了諸多規定。
市司法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道,和以往相比,現在人民陪審員的廣泛性和代表性大大增強。《人民陪審員法》不再對人民陪審員的法律能力提出要求,轉而更加關注人民陪審員的履職能力和個人品格。因此,將人民陪審員的任職年齡從23周歲上調至28周歲,將學歷要求降至高中。「不要求陪審員的法律能力,更看重陪審員的社會閱歷,可以讓陪審員在參與庭審中更好地從社會公眾的視野出發,和法官的專業知識形成一個更好的補充。」
過去,人民陪審員主要由法院選拔產生,現在人民陪審員由司法行政部門選薦、人大任命、法院使用。在案件分配中,法院也將按照隨機抽選的原則,最大限度確保參審陪審員的公正性、獨立性。
而為了最大化消弭此前「陪而不審」的現象,該法還明確規定人民陪審員參加合議庭審判案件,均要對事實認定、法律適用,獨立發表意見,行使表決權,並首次引入了審判長指引機制,通過製作事實問題清單等方式,由審判長在人民陪審員參與審判活動時對案件的事實認定、證據規則、法律規定等事項履行中立的指引、提示、解釋和說明義務,並在七人合議庭庭審中實行事實審與法律審分離,避免從前一部分人民陪審員淪為「陪襯」,提高人民陪審員參審積極性。
屏幕上顯示的隨機抽取的陪審員候選人名單
被抽中的候選人能拒絕嗎?
「我謹代表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向全體市民呼籲,公民有依法擔任人民陪審員的權利和義務,如果您成為本次上海市首次隨機抽取產生的人民陪審員候選人,請您配合後續的選任資格審查程序,積極參與到人民陪審員工作中來,行使你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在抽取儀式現場,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長張錚這樣面向社會公眾呼籲。
被抽選產生的人民陪審員候選人當然有拒絕的權利,其中也確實有人平日工作繁忙,難以履職。「我們希望本市的用人單位能配合工作,為本單位員工擔任人民陪審員提供便利,這也是法律的規定。」市司法局基層工作處處長商忠強說,同時,對於參與庭審的人民陪審員,按照法律規定也享有一定數額的津貼。
如果被抽中了,你願意擔任人民陪審員嗎?
人民陪審員隨機抽選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