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百年同濟遇上青島創新少年,「中國創新的新一代,將在今天的你們中誕生!」同濟大學中德工程學院院長馮曉面對"青創"學子們說道。2018年7月15日至20日,青島九中、青島三十七中近200名優秀學子,共赴同濟大學參與"MINT未來實驗室"實踐課程班,以喚醒青春創新力量為名,以科學的德國MINT課程體系為載體,在孩子的口袋裡播撒一顆面向未來的種子,與國內外知名學者、教授同舟徜徉智慧之海,共濟共育未來科創"苗圃"。
歡迎禮的同濟「科學範」
「有同學知道,我國的人均GDP是多少嗎?世界總人口數量達到多少?」7月16日上午,同濟大學中德工程學院院長馮曉主持開營儀式,他用這個特別的互動「歡迎禮」,以科學家與地球人的角度,深入淺出的分享國內、國際製造業的發展歷程與未來展望,「對於智能製造等專業的洞悉,既可以作為大家初高中階段的課題項目進行初步探索,也能為職業生涯、專業發展與規劃奠定可靠基礎,相信大家一定會不虛此行。」馮院長分享道。
科學家的星空「有味道」
踏實地仰望星空的素養,讓「同濟天下」的情懷在一代代同濟人中血脈相傳、氣魄相承,在「接棒」馮曉院長的「硬核」開場分享後,同濟大學交通運輸工程學院副院長肖軍華、同濟大學中德工程學院龍惟定教授分別在上下午帶來了"乾貨"滿滿的主題報告分享。
肖院長從交通運輸學科概況、近十年主要科技創新、未來科技創新展望三大板塊,以《同濟大學交通運輸工程科技創新回顧與展望》為主題,親述自己與同濟相遇的科研之路。鋪面加速加載實驗系統、自由度模擬駕駛試驗系統……學生們驚呼著同濟交通行業的高端引領,感染著同濟科學家們的「同濟情懷」,「在未來幾天,同學們走入我們的實驗室、科研室,我也希望同學們不僅能看到、學到課本上『活』起來的科學知識,了解專業實驗室的儀器操作與實踐運用,更期待同學們與我們老師、同學聊聊天,我相信,他們每個深耕科創事業的人們,都有獨屬他們的同濟天下之夢!」肖院長在課後回答青島九中、青島三十七中同學的提問時說道。
作為建築節能領域的行業翹首,龍惟定教授從3W1H等方面,從同學們的實際生活所需、所想、所惑出發,妙趣橫生的講述了《智慧城市與智慧能源》。「原來讓這個城市富有智慧,我們也能為它實現一些功用啊!」一位同學興奮地分享道,「其實為城市發展貢獻力量並只是一句口號,動動手,動動腦,我也可以在明天的實驗室中一探究竟。」
實驗室的氣質「迷人眼」
「我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這裡居然是一間實驗室!」伴隨著學生們此起彼伏的驚嘆之聲,僅短暫午休便進入頂級科學實驗室的同學們,趕緊拿出早已準備多日的問題本,與實驗室專業老師請教起來。工業4.0實驗室、3d列印實驗室、光環境與利用實驗室、智能建築設備自動化系統實驗、汽車電氣與電子實驗室、汽車傳感器和執行器實驗室……這些國際、國內行業頂尖科學實驗室,不僅特別對此行同學進行了特別的"全開放",更安排了同濟教授、講師、專家等,在實驗室每處進行詳細講解與科學解惑,部分專業實驗器材還安排導師指導學生自主使用,以助力其本次研學課題的順利完成。「收穫已經不能用豐盛來形容,我只是可惜自己視線和腦容量有限,好想把所有今天的所看、所獲帶回青島。」一位37中的同學分享道,「我想,從今天起,同濟就成為了我的大學夢。」
來源:信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