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A會把孩子教成機器人?這篇文章替你解答

2020-08-30 自閉症互助圈

閱讀前請點擊「關注」,每天都會定時發送自閉症的相關文章,讓我們一起關懷來自星星的孩子~伴他們成長唷~


「你們機構用的是ABA的方法嗎?

ABA會不會把我的孩子教的更刻板啊?

ABA不是只用於自閉症孩子嗎?我的孩子又不是自閉症,你為什麼要用?」


幾乎每天我們都會聽到家長諮詢關於康復幹預的一些問題,相信每一個接觸過自閉症康復的家長或老師,都聽過這個名詞——ABA(應用行為分析),但ABA到底是什麼?是一種專門治療自閉症的方法嗎?或許很多家長還是一頭霧水。今天這篇文章幫助大家解答幾個關於ABA的常見誤解。


01、ABA 是一種方法?



ABA是一門科學,是從行為分析的學科中衍生出來的分支。應用行為分析(ABA)是指將一些實驗室裡得到的原理(如強化、懲罰、消退等)應用到生活中,能增加人類群體中有社會意義的行為,同時減少不恰當的行為。洛瓦斯教授是率先提出將ABA應用於自閉症群體,發現效果顯著。在自閉症幹預中用到的很多方法都是依據ABA理論發展而來的,所以,我們常說的ABA是一種理論基礎,而不是指單一的某種方法。


02、ABA 只是單一回合教學(DTT)



ABA其中有一項核心技術——回合式教學(DTT,也叫分解式教學),是在自閉症教學中最常用到的方法之一。這個方法是以ABA為理論基礎的一項具體的操作方法,但是ABA不等於回合教學。


03、ABA只會把孩子教成機器人?



多數家長會把教學中使用的DTT技術認為就是ABA,因此會存在一些誤解,認為訓練過程就是孩子完成任務後老師給予食物作為獎勵,這樣的訓練模式容易把孩子教成機器人。但是有經驗的老師在教學中不僅會注意泛化,還會根據孩子情況改變強化物的等級。比如,剛開始教孩子認識的蘋果是最為常見的紅蘋果,等小朋友掌握後應該要泛化,可以帶孩子去超市,讓孩子知道蘋果不只有紅色的,還有黃色的、綠色的。


強化物從最初的食物也會根據孩子的情況慢慢過渡到社會強化(如讚美),最終為自然的強化。什麼是自然強化?如孩子用恰當的方式尋求幫助後,別人給予的幫助就是對他的強化,而不是額外獎勵的食物。比如說,孩子想進房間但是門關住了,叫媽媽用鑰匙開門,「門打開了」便是對孩子「叫媽媽開門」這個行為的強化。


DTT並不只是單一刻板的回合操作,運用的時候包括了指令、教學環境的泛化以及強化物的變化,最終回歸到生活中去。因此,運用好DTT是不會把孩子訓練成機器人的。


04、ABA是不是只用於自閉症孩子,不適用於一般發展兒童?



正如前面提到的,ABA是一門科學,是將一些放之四海皆準的原理應用於人類,可以帶來有意義的、正面的行為變化。所以ABA不僅可用於自閉症群體的教學中,也可以運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當然也包括正常發展的兒童。


如:孩子很少下廚,有一天在家休息便做了一道西紅柿炒雞蛋,爸爸和媽媽一回到家狼吞虎咽的吃了起來,還連連稱讚孩子的廚藝。那麼孩子在未來下廚的可能性就會增加,當中就是運用了ABA中的「強化」原理,爸爸和媽媽使用的是社會性強化物。


05、聽說ABA一周要上滿40個小時孩子的症狀才會改善?



早在1987年,美國加州大學的洛瓦斯教授,對兩組孤獨症孩子進行研究 ,每組各19名兒童。實驗組的孩子接受每周高達40小時的應用行為分析(ABA)理論和方法、經過不短於兩年的訓練,對照組則每周接受小於10小時幹預。經過2年幹預,發現接受早期密集幹預的孩子中,有47%的孩子到一年級時,「能夠進入普通教室學習,智商達到平均水平」,與對照組的兒童形成鮮明的對比。


這個著名的實驗驗證了早期密集幹預的有效性,也在專業人士中廣為流傳,因此家長可能常常會聽到「自閉症孩子需要高強度訓練,每周要達到40小時」的說法。但試想,若每周在機構進行40小時的幹預,除了周末,平均每天要幹預8小時。無論是金錢還是精力,對每個家庭來說都是不小的壓力。那孩子就不訓練了嗎?當然不是!


既想要保證孩子療效,又想換一種相對輕鬆一點的方式,就一定要重視家庭幹預。密集幹預不止在機構可以進行,如果家長掌握了正確的幹預方法,除了在機構的時間,家長也可以隨時隨地給予幹預。幹預不只是一張桌子,兩把椅子,而是可以出現在生活中的任何場景中,比如飯桌上小朋友逃避吃飯的時候;散步遇到小夥伴出手去推的時候;逛超市的時候不給買玩具就哭鬧的時候等等。生活化的幹預不僅能泛化在課堂中學到的技能,也能增加孩子的社會適應能力。


因此,沒有在機構幹預40小時以上並不等於沒有效果。每天除了在機構的幹預時間,家長掌握正確的幹預方法,在自然情景中抓住機會幹預才是幫助孩子最好的辦法。


圖片來源:攝圖網正版圖庫

責任編輯:覓健星小編

參考文獻:

Lovaas, O. I. (1987). Behavioral treatment and normal educational and intellectual functioning in young autistic children. Journal of Consultingand Clinical Psychology, 55(1), 3-9.

相關焦點

  • ABA會把孩子教成機器人?這篇文章替你解答
    ABA會不會把我的孩子教的更刻板啊?ABA不是只用於自閉症孩子嗎?我的孩子又不是自閉症,你為什麼要用?」幾乎每天我們都會聽到家長諮詢關於康復幹預的一些問題,相信每一個接觸過自閉症康復的家長或老師,都聽過這個名詞——ABA(應用行為分析),但ABA到底是什麼?是一種專門治療自閉症的方法嗎?或許很多家長還是一頭霧水。
  • 小蓋茨機器人丨教育孩子,這篇文章媽媽必看
    教育孩子,你是否面臨如下困惑!不愛動?隨著機器人教育的開展,有些家長給孩子上了機器人課程班,而有些家長對機器人課程持觀望態度,不理解為什麼要讓孩子學機器人?下面我們就來說說為什麼。機器人教育是指通過機器人配件的組裝、搭建、編程運行機器人,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融合了編程、機械、電子、物理等各學校知識,培養孩子的綜合素質能力。慢慢的,你會發現,孩子會開心的告訴你這堂課我搭建了什麼,這個是小狗、那個是升降機等等,而這其中包含的知識和實踐等,是需要專業的老師教育和引導的,是在家裡玩積木、機器人所達不到的。
  • 你還在「教」孩子畫畫嗎?勸你看完這篇文章,再教孩子畫畫也不遲
    要不要教孩子畫畫?怎麼教孩子畫畫?孩子對畫畫不感興趣,該怎麼辦?孩子畫得不像,要不要緊?畫畫班,要不要報?孩子的作品為什麼總是千篇一律?孩子畫畫這件事,父母真的是稍不留意就會踩坑。1 孩子的畫和成人的畫是完全不一樣的。孩子的畫反映了孩子內心真實存在的東西。
  • 教育孩子跟金錢有關嗎?這篇文章值得您分享
    不少家長說,有時候認為自己沒有錯,又不忍責怪自己的孩子。因此,「童言無忌」這句話在某些家長眼裡也似乎成了「擋箭牌」,孩子還小,大人跟他計較這麼多幹什麼?孩子還小,大人就該讓著他?孩子還小,他所做的一切讓別人覺得沒教養的事都是可以被原諒的嗎?
  • 我們是孩子的整個天空(讀完這篇文章,淚流滿面)
    可能很多媽媽在網上看過這篇文章, 讀完這篇文章,淚流滿面。孩子世界是那麼單純,孩子心地是那麼善良,孩子只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而我們,卻是孩子生活的整個天空。在生活節奏太快的城市,我們不免煩躁、發牢騷,每次對孩子發脾氣前,想想這篇文章,好好提醒自己,多點耐心,多點愛。
  • 如果你對孩子已經束手無策,那麼你一定要看看這篇文章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每當孩子有不良習慣,你都會說上兩句,結果你的一兩句,引起了孩子的劇烈反彈,一堆反問將你問得啞口無言,不知道該說什麼好了。你明知道孩子做的是錯的,你只是想糾正孩子的不良習慣,但孩子卻不領情,反而大道理比你都多,久而久之,你也就不再多話了。每當你看到別人家的孩子乖巧聽話,成績好,你都會羨慕,為什麼這不是自己家的孩子,一對比之下,你也灰心了,也不再管孩子了。
  • 這篇文章能幫你解答
    這篇文章能幫你解答 在育兒過程中,最令父母擔心的恐怕就是寶寶晚上發燒。寶寶晚上發燒不僅讓家長著急,而且寶寶也會很痛苦。有的家長還發現,孩子晚上發燒白天不發燒,很是奇怪。那麼,寶寶晚上發燒白天不燒怎麼回事?育姐這就大家好好說一說:
  • 小綠和小藍機器人篇:很高興認識你,你尚未認識我,做人真難啊
    雖然我們無法體驗不一樣的人生,但是看過的所有小說、動漫、影視劇裡,主人公們都替我們去體驗了,我們只需要看著他們,悠哉著吃著零食喝著飲料美滋滋就可以了。而這次大家期待已久的機器人篇終於來了,AI革命之後,人工智慧的飛躍發展讓那些從前只存在於大家想像中的美妙事情得以有機會實現。機器人比之以前那些遙遠、昂貴、只存在於科學家身邊的印象,變成了現在隨處可見的形態。
  • 寫景作文進階篇:文章不生動?分數總不高?這篇文章幫孩子升華
    上一課講完了寫景作文的框架結構,教大家快速寫出一篇寫景作文,大家還有印象嗎?沒有印象的可以點擊《寫景作文基礎攻略篇:推薦父母3個技巧,保證孩子寫出寫景好範文》連結回顧一下吧!關於寫景作文,我們的目標不僅是會寫,還要寫的「高級」。
  • 如果你不想將孩子培養成「白眼狼」,就花3分鐘看完這篇文章
    她的表情,她的詰問明明在告訴我:你應該為我盛好飯的,為什麼不給我盛飯呢?7歲的她有一雙好手,她明明可以自己盛飯,為什麼覺得我理所當然得替她盛飯呢?我立刻找到了原因。雖然我一直警告自己不要替孩子做太多,讓孩子學會為自己負責,但是我仍然和許多母親一樣,不知不覺替孩子做得多了點。
  • 浦桑尼克:老司機教你購掃地機器人之電池篇
    浦桑尼克:老司機教你購掃地機器人之電池篇 2016年11月01日 16:24作者:廣州分站編輯:廣州分站文章出處:泡泡網原創
  • 孩子性教育要從小培養,這篇文章教你如何幫孩子做性啟蒙
    今日話題:你有沒有收到過性騷擾?現在這個社會,雖然生活各方面都有所提升,但是,壞人也是變得越來越多了。這幾年,女性被性騷擾、猥褻和性侵的真實事例被頻頻曝出,更加讓人氣憤的是,最近這兩年,兒童被性侵的案例也是在不斷「更新」!
  • 掃地機器人和吸塵器哪個比較實用?看這篇文章就夠了
    說起掃地機器人和吸塵器哪個比較實用?這完全取決於你的使用需求。雖說兩者都是用來清潔衛生的,但工作原理和使用上還是有很大區別。自動集塵裝置,當掃地機器人清掃結束返回充電後,充電底座便會將清掃在塵盒裡的垃圾抽取到充電底座的垃圾袋中,垃圾袋滿後,手機上還會收到APP提醒,只需將封存好的垃圾袋提出來扔掉,替換上新的即可。
  • 斑馬ai課靠譜嗎,這篇文章解答你所有疑問
    每個孩子獨一無二的,在家庭教育環節這一家,父母對孩子英語啟蒙這塊投入時間精力的多少是可以在孩子身上反饋出來的。有的家長從孩子一出生6個月之後就有意識的給孩子營造一個英文的環境了培養孩子的語感和熟悉英語情景之下的各種氛圍了,比如在睡前給孩子聽一些英文兒歌、講一講英文繪本。
  • 樂高教育的精髓,如何在家自己教,都在這篇文章裡!
    他們開始以「自我」為中心,在遊戲的過程中,慢慢地認識、了解發生在身邊的一切事和物,所以這個階段的樂高引導會以孩子身邊的環境和他們這個階段所感興趣的事物為主題。這個階段的孩子需要開始培養基本的Social Skill(社會技能),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學會認識自己的情緒。
  • 這篇文章告訴你捷徑
    第一步,搜集資料,「看兩篇寫一篇」。 領命之後,寫作之前,可以先找兩篇文章。 第一篇,要找以往領導同志在類似教育實踐活動中的總結講話。因為每種類型的講話,都有著相對固定的套路和邏輯,這篇文章,解決的是「形似」的問題,就是文章結構、語言風格要像。
  • ABA專題:ABA訓練法指導建議
    這是非常典型的惡性循環:家長要求說話———小孩尖叫或發脾氣———家長停止要求並滿足小孩的願望,給予補償(比如摟在懷裡)———小孩停止尖叫。家長會更少要求孩子說話,孩子也會更多的用尖叫代替說話。這是我們都不願看到的強化。說到「可以預見」,是根據ABC原則作出,ABC原則以後會講。學了ABC以後可以更系統的對行為的後果作出強化還是弱化的預判。
  • 大疆工程師教你如何成為一名機器人工程師(上)
    理論學習和動手實踐的過程還要互相排好時間表,在做某個實踐項目的同時去學習最相關理論往往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同時那些不太相關的理論會看起來非常枯燥,因此如何妥善安排自己的實踐項目也是很重要的事情。這篇文章裡我計劃介紹一個電子工程、機械工程和計算機專業學生從大學一年級到研究生二年級的機器人學習計劃,基本是我對自己過去學習方式的一個總結。
  • 如果你家孩子處於3-12歲,請花幾分鐘看看這篇文章
    導讀:如果你家孩子處於3-12歲,請花幾分鐘看看這篇文章!(建議收藏)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如果你家孩子處於3-12歲,請花幾分鐘看看這篇文章!(建議收藏)!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寶寶牙齒問題多,看這篇解答你#雅悅齒科#
    寶寶牙齒問題多,看這篇解答你幼兒園孩子的蛀牙問題真的太普遍了。據2017年的全國口腔流行病學調查數據顯示,5歲兒童乳牙齲患率為70.9%。也就是說,10個五歲小孩裡面,就有7個有蛀牙。當媽的看了真是心累啊。我最近看了很多留言,突然發現許多父母在後臺詢問有關寶寶牙齒的各種問題。說實話,小編很高興。這表明大家都越來越關注兒童的牙齒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