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寧:英語退出高考另有「政治深意」

2020-12-25 觀察者網

英語是否要退出高考,社會爭論已久。教育部曾多次放風,試探輿論反應。反覆多輪,社會已然構築的心理底線及由此漸成的共識是,此項改革早晚都會來,未來數年譬如2018年前後改革靴子落地可能性極大。

昨天,靴子落地的時間終於坐實了,觀察者網也將其作為頭條新聞。在前天杭州師範大學主辦的第九屆亞洲比較教育學年會上,中國教育學會前任會長顧明遠口氣平和卻十分肯定地稱:英語將在2017年退出全國高考,語文、數學在新高考中的份量將加重。顧明遠繼而強調,英語考試不是簡單取消,而是將改成類似四六級考試的方式,高中三年可考多次,全國如此。高考招生時,不同的高校可對參考學生提出不同的英語等級要求。

中國教育學會前任會長顧明遠

筆者以為,英語退出高考的消息由顧明遠這樣的前官方人士予以進一步披露和明確,權威性和可信度皆已足夠:第一,避免輿論對此作過度解讀、炒作和無謂爭執;第二,空談誤國、實幹興邦,官方旨在集中精力埋頭做好英語退出高考尤其是加大母語——語文教育份量的各項準備;第三,選擇名氣並不大的「亞洲比較教育年會」進行退考信息披露亦是一種官方智慧,比教育部高官一本正經對外宣布效果更好還預留出了一定的「迴旋餘地」。

由於英語教育圍繞「高考」和「出國留學」這兩根指揮棒已「轉」了數十年,形成了一個盤面極大的英語教學獲利產業,英語退出高考,這一既得利益產業的利益面臨重新洗牌和調整,引發輿論的反彈,部分家長的不解,部分學生的茫然十分正常。瀏覽今日各報評論版,大多就英語退出高考刊發評論文章各抒已見。吐槽、諷刺、潑冷水、說風涼話的也不少。

筆者總共只受過10年學校教育,其中的三年電大還是參加工作後讀的,自小沒正經學過英語,照說沒資格對英語退出高考說三道四,但若將其置於中國重建文化自信的大歷史框架之下重新審視此事 ,覺得還是有必要多說幾句:

置於歷史大視野之下,英語當年從大西洋一隅走向世界,靠的是工業革命和堅船利炮在前面開道,可視為日不落帝國的殖民文化徵服大半個世界的「歷史輝煌」之一支。十九世紀末,英國開始走向衰落,美國取而代之,藉助工業生產流水線和引領人類科技革命之潮頭,美國極大鞏固了英語在20世紀「世界第一語言」無可撼動的歷史地位。支撐這一「歷史地位」的基礎是現代西方社會的工業、科技、文化和價值觀。

一個國家,尤其是大國,在堅持自身母語教育和傳承之外,選擇何種外來語言作為教學傳播的「第二語言」,不但與自身所處不同的發展階段有關,更與整個世界大格局有關。新中國伴隨東西方冷戰而降生,使當時的中國別無選擇地把俄語作為國家的「第二語言」。雖說中蘇關係在1960年代初已全面惡化,但全國性的俄語教學還是勉強維持到了「文革」開始才全面中斷。

1978年中國改革開放,國門主要「向西開啟」,尤其是1979年中美建交後,中西關係由此前的對抗轉向合作。隨著西風東漸,中國從上到下,各級學校均開始系統性地將英語作為國家「第二語言」納入各層級教學計劃,從此一發而不可收。時至今日,英語教育已下移至幼兒園教學體系之中,如此情形也系世界各國尤其是大國所罕見。

客觀地看,通過全國普及英語教學,在中國對外開放和經濟、政治、文化、社會、政治、科技等幾乎所有領域,均產生了巨大的正面影響,我們當對特定發展階段英語在中國的普及心存感念之心。

然而,凡事最怕也最難避免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時至當下,英語教學在中國亦早已呈走火入魔狀。兩個近乎於「殘酷」的不爭事實是:第一,過度的英語教學佔用了數億青少年有限的學習精力,國家則為此付出了不小的資源代價。於今回頭看,大多數青少年從幼兒園到高校前後經歷20年的英語教育,可走上工作崗位後大多數人其實用不上或者所用機會甚少;第二,在有限的時間內,過分強調英語教學,勢必佔據母語教學的時間和資源,嚴重削弱母語教育的質量。長期的「英長漢消」,導致以漢語作為傳播媒介的中國文化被不斷消蝕(當然還有其它更複雜的原因綜合使然),青少年一代則對中國文化的認同度不斷降低,母語教學的總體質量亦一路下滑。

英語退出高考,不是行政意志想退就可強制實施的,更不是教育部拍腦袋所能左右的。它必需要具備的外部條件是:第一,中國國力空前提高,文化影響力提升雖慢於國家經濟實力之提升,但前者相伴後者而行已成客觀事實;第二,國力大提升在潛移默化中開始重構中國的文化自信,這樣的重構客觀上使以母語作為承載敘事平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建(構)成為可能和必需。所以,它本是水到渠成之勢,中共中央而非教育部(它只是執行機構)做出英語退出高考——適當淡化英語教育之決策,將重塑和提升母語教育水平和質量,乃順勢而為之戰略決策而非簡單對現有高考制度作小改小革。

時至當下,英語教學在中國亦早已呈走火入魔狀。

重塑和提升母語教育,通過敘說中國故事(中國夢)弘揚中華文化並向世界傳播中華文化——變化始於新世紀初。最初的起步抓手就是在國外組建不同形態、不同規模的孔子學院,以及持續擴大中國高校汲納外國留學生的規模。說到孔子學院,西方媒體如何吃醋犯酸無關緊要,可在孔子學院發展的每一個時間節點上,伴隨而來的還有國內某些人士一波接一波的詆毀、攻擊和嘲諷。可惜,所有的詆毀、攻擊和嘲諷均被證明徒勞無功,孔子學院固然仍有極大的改進空間,但在國內某些人士的一波波辱罵聲中,孔子學院的數量、學生規模、影響力還是呈幾何級數般增長。

是中國官方不惜血本嗎?絕對不是!起關鍵作用的強力推手是中國入世後,遍布全球的中國製造、中國創造、中國參與、中國語話、中國身影和與之相伴的中國影響力不可遏制之增長。僅從經濟的狹隘角度,中國入世那年,經濟總量才10萬億元人民幣出頭,2013年經濟總量是57萬億元人民幣,剔除通脹因素翻了兩番還多。與中國打交道,分享中國發展之巨量紅利,不了解中國、不學習中國的文化、不掌握中國的漢語能成嗎?

重振中國漢語教育,把漢語教育置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使命的敘事框架內重作考量,筆者深信決不過分。

但筆者並不認為,幾十年之後,漢語有望成為世界第一通用語言取代英語之地位。筆者清醒看到,當今世界學英語的人數遠遠多於學漢語的人數;以英語作為本國第二語言的國家遠遠多於甚至於還沒有哪個國家將漢語作為本國的第二語言;筆者更不會輕率鼓吹隨著國家的不斷發展,有朝一日我們可以排斥英語「惟漢獨尊」。但是,變化已然開始,幾十年後當我們驀然回首,會發現漢語的世界影響力與今天已不可同日而語。

從世界第二的經濟體量取代美國成為世界第一的經濟體量,絕大多數國人已信心滿滿。但對中國何時成為世界領先的文化強國,以至於和經濟體量相匹配——對此深信不疑的國人也許尚不佔多數。不過,只要中國未來數十年的發展遵循習主席所言不犯戰略層面的顛覆性錯誤,建成文化強國對於中華兒女來說指日可待。

觀察者網眾網友觀察國家進步乃至每一項具體的改革政策,視角都是無限的。可站位之高低,能否以超越自身的、眼前的利益羈絆後再作觀察,則會得出不同甚至完全不同的觀察結論。觀察和體味英語退出高考決策背後深遂的戰略意圖,若認識論和方法論皆得當,能讓我們看得更「高」更「遠」,更接近政策的底蘊,更清晰洞察事物的本質,並收穫更多的潛在效益。

相關焦點

  • 英語退出高考影響了誰?
    原標題:英語退出高考影響了誰?   中國江蘇網8月26日訊 據教育部不久前公開的信息,2017年始,我國將執行高考新方案,其中包括增加語文的考試分量,英語則不再作為統一高考科目,而是改由社會機構組織考試,學生可憑最好的一次英語成績,供高校錄取時參考。那麼,此項改革是否會影響英語專業的學習?
  • 英語退出高考再思考
    改革舉措包括健全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的制度、改革統一高考等,其中外語考試不再在統一高考時舉行,實行一年多考。一時之間,英語「退出」統一高考成為社會熱門話題。支持者與反對者的意見形成尖銳對立。支持英語退出者認為,目前的英語教學只重視讀寫而不重視口語和應用,完全服從應試教育,片面發展,特別是從幼兒園就開始學英語,更是畸形。讓英語退出高考是中華民族文化自信的恢復,值得鼓掌。
  • 魯寧周躍龍晉級八強
    本報北京12月4日電  (記者李碩)當地時間3日,2020斯諾克英錦賽在英國米爾頓·凱恩斯結束了1/8決賽的爭奪,兩名中國球員魯寧和周躍龍分別戰勝各自對手,晉級八強。   魯寧在本屆英錦賽狀態火熱,前3輪比賽已經打出6桿破百,排在本屆賽事破百排行榜首位。
  • 英語退出高考「是不可能的假設」
    原標題:英語退出高考「是不可能的假設」但「英語是否退出高考」這一熱點問題被再次引發多方熱議。【謠言粉碎】保定教育考試院粉碎「英語退出高考」謠言11月25日是我省高考報名第一天,一則「河北中高考改革方案落地:英語將正式退出」的消息在微信朋友圈廣泛傳播。
  • 讓英語退出高考是「短視症」
    「近來,媒體不斷披露我國高考改革總體方案,其中之一就是從2017年起英語將退出高考,代之實行社會化的考試,一年考多次並以最高成績計分。看到這則消息,我不僅難以為之叫好,且憂心忡忡。這是因為,我國在普及英語學習方面,經歷了太多折騰,嚴重阻礙了國人英語水平的普及與提高。  1949年以前的民國時期,學校英語教學水平還是很高的。
  • 英語退出高考適宜嗎?
    最近英語退出高考的討論,十分熱烈,支持退出和不支持退出的觀點都十分的明確,理由都很充分,但我認為,隨著高等教育的普及與大眾化,現階段取消英語高考時機不成熟,也不合時宜,主要原因如下,1.現階段中國還是發展中階段國家,國家的基礎科學研究和先進技術儲備遠沒有達到世界領先,有許多方面都需要向外國學習和借鑑,掌握英語這門具有全球化優勢的語言來說,可以更方便地獲取世界的先進科研成果與技術,
  • 【高考謠言粉碎機】「英語」要退出中、高考?
    【高考謠言粉碎機】「英語」要退出中、高考?有家長說:我家孩子就對英語感興趣,還報了補習班,要是不考英語了可怎麼辦?也有家長表示:這是好事,孩子其他成績都還不錯,就英語拖後腿,不考最好。我想現在很多家長都非常關心教育考試改革的問題,因為這關係到孩子的未來。所以也有不少家長問,現在網絡上在傳的:英語要退出中高考的消息可靠嗎?
  • 英語退出高考是為考生減負減壓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改革內容是,以英語為主的外語將退出高考統考,變為社會化考試,有望打破「一考定終身」。(2月13日《新京報》)    中國學生讀書苦,讀書累,考試壓力大,從小學一直考到高中。十年寒窗苦讀,為的是高考金榜題名,圓夢大學。高考是決定人生前途命運的最為重要最為關鍵的考試,素有「中國第一大考試」之稱。
  • 思考:「英語退出高考」為何一再被誤讀 圖
    5月18日,顧明遠接受新華社採訪時回應稱,「英語2017年退出統一高考」系媒體誤讀,他的原話是「英語不再與其他科目一起在6月7、8、9日考試,而是由社會機構組織考試,學生高中三年可以考多次,取最好成績計入高考成績」。但媒體理解為「英語退出高考」,顯然不符合原意。顧先生指出,一切要以相關部門正式公布為準。
  • 關於英語退出高考等高考改革的解讀
    比如2016年英語退出高考、2017年取消文理分科等等,那這些到底是真的嗎?   高考改革事件發展   這件事,我們還需要從頭說起,我按照時間順序具體講一下:   2013年10月,北京對高考改革方案徵求意見稿:中考、高考英語分值分別從120分與150分降到100分,中考、高考語文分值分別從120分與150分提高到150分與180分,這引起了廣泛的討論。
  • 英語可退出高考但不應退出中國人生活
    導讀  英語真的要退出高考了嗎?這個消息帶給筆者的第一反應,是中國孩子終於又能擺脫一些備考的負擔了。可細細想來,我倒又希望這並不意味著國人將摒棄一個與世界溝通的交流工具。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荷蘭在線中文網報導,英語真的要退出高考了嗎?這個消息帶給筆者的第一反應,是中國孩子終於又能擺脫一些備考的負擔了。可細細想來,我倒又希望這並不意味著國人將摒棄一個與世界溝通的交流工具。因為,中國雖大但世界更大,出了國門難以溝通,於人於己恐怕都受限。
  • 英語將「退出」高考?多地醞釀高考改革
    【口播】近日,北京、江蘇、上海、山東等省市相繼傳來的高考改革新政中,都將英語考試作為改革的重點。取消考試、降低分值、取消聽力……難道說英語真的要淡出江湖啦?  【解說】北京、江蘇、上海、山東等省市日前相繼傳來醞釀高考改革的消息。在各省市透露的方案中都將英語考試作為改革的重點。
  • 北師大教授:英語退出高考是對自己言論的誤讀
    新華社中國網事  【北師大教授:「英語退出高考」是對自己言論的誤讀】針對有媒體對自己言論的「斷章取義」,北京師範大學教授顧明遠18日表示,英語實行社會化考試、一年多次考試是改革方向,但這並不等於英語退出高考。
  • 為什麼說英語一定會退出高考
    在很場合我多次提到英語一定會退出高考普考的問題,「博得」了很多帶路黨和做英語培訓的同行們的責問。今天跟大家詳細分享一下以上結論的依據。一門語言的基本功能主要在兩個方面:一是溝通,二是文化或是文明。英語退出高考具體來說主要是以下幾個原因:中國社會發展進入到一個內求為主的階段決定了英語為代表的外語學習將會退出歷史舞臺。改革開放初期,中國百廢待興,特別是在工業化進程上我們基本上一窮二白。這個時候作為工業發達的的歐美國家,特別是英語係為主的美國與英國當然成了我們學習的主要目標。
  • 【央視評論】英語該退出高考嗎?
  • 別被「英語退出高考」 之類假新聞忽悠
    近日,一則新聞——《2017年英語將不再參加高考》在網上發酵,通過網絡傳播後,演變成《2017年英語將退出統一高考》。高考牽動人心,此條新聞的受關注度可想而知。但是不久,事件的當事人、北京師範大學教授顧明遠通過媒體表示:「英語退出高考」系誤讀。教育部新聞發言人也表態,教育部正在前期深入調研基礎上,緊鑼密鼓地研究制定和完善改革方案,先試點後推廣,以積極穩妥有序推進。
  • 熊丙奇:「英語退出高考」傳言裡的情緒宣洩
    18日,有媒體採訪中國教育學會原會長顧明遠後報導,2017年英語將退出高考,轉為社會化考試。當日,顧明遠出面表示消息系誤讀,教育部發言人表示高考改革方案正在研究制定和完善之中。 這已經不是第一次對「英語退出高考」進行「誤讀」了,目前各方傳遞的高考改革信息,根本就不存在「英語退出高考」一說。就拿這次「誤讀」來說,其實仔細查看當事人原話,明確提到英語沒有退出高考,只是進行了考試時間和計分方式的調整,英語還是高校錄取時必須關注的一門重要科目。
  • 高考「三巨頭之一」的英語可能退出高考引發熱議
    教育部日前披露的高考改革細節顯示,未來幾年將探索外語考試繼續在統一高考時舉行,這意味著往年高考「三巨頭」之一的英語有可能退出高考。「文科生比理科生更加重視英語的學習。」  對於英語聽力要退出高考的說法,李婷解釋到,高二學生的英語考試中依然包括聽力部分,「聽說讀寫中只要有一項不行,肯定會影響語言運用,所以學校很重視聽力練習,為學生做長遠打算的話,也得一直練下去。」  英語改革,老師更著急  對於這次高考改革,高校內很多英語教師對此有不同看法。
  • 當事人:「2017年英語退出高考」系被媒體誤讀
    當事人:「2017年英語退出高考」系被媒體誤讀 2014-05-19 01:15:322017年實施,英語退出統考」的消息引發關注。不過,顧明遠還透露了兩方面新內容:一是全國執行新高考方案的時間是2017年,而不是日前所傳言的「2016年」;二是英語成績不再以具體的分數計入高考成績,而是以等級為主,「像大學英語四六級一樣分成若干個等級」,高考招生時,不同的高校會對英語成績提出不同的等級要求。
  • 評英語退出統考傳聞:高考弱化英語是難得的進步
    評英語退出統考傳聞:高考弱化英語是難得的進步 2014-05-19 08:46:402017年實施,英語退出統考」的傳聞,教育部新聞發言人續梅18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特別是高考改革事關千萬學子和廣大群眾切身利益,十分重要、十分複雜、十分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