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退出高考再思考

2020-12-17 經濟觀察網

經濟觀察報 華提/文 最近,教育部已制定完成有關考試招生改革的總體方案。改革舉措包括健全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的制度、改革統一高考等,其中外語考試不再在統一高考時舉行,實行一年多考。一時之間,英語「退出」統一高考成為社會熱門話題。支持者與反對者的意見形成尖銳對立。

支持英語退出者認為,目前的英語教學只重視讀寫而不重視口語和應用,完全服從應試教育,片面發展,特別是從幼兒園就開始學英語,更是畸形。讓英語退出高考是中華民族文化自信的恢復,值得鼓掌。

反對意見則認為,讓英語退出高考是改革開放的倒退。退出高考之後,英語教學在中小學階段將會受到忽視,特別是農村的英語教學,將會與城市拉大距離,城市裡經濟條件好的學生會花昂貴的費用在校外培訓,保持英語優勢,如此一來在未來的就業市場上農村出身者將更不敵城裡的孩子。

如上意見,或基於反對「英語霸權」而發,或站在改革開放、社會公平的高度,關懷都相當宏大。但其實,教育部提出英語退出高考的改革設想,初衷不過是為學生減負。

筆者對英語退出高考持保留態度,不過,原因與上述並不相同。首先,如果讓英語退出高考是為了給學生減負,筆者認為這一目的絕無可能達到。高考一考定終身的形式,只要一日不加改變,即使不考英語,學校、家長,包括學生自己,都不會把不考英語的時間拿出來或去放鬆,或去培育通識方面的涵養,相反,學生一定或主動或被動地把省下來的時間,加碼在其他參加高考的科目上。所謂減負,只是一句空話而已。

之所以對高考退出英語持保留意見,完全是從現實主義與工具理性角度出發,英語是當今世界佔主導性的語言,在科技、經濟及文化交流中,英語可稱普世的工具,也是一件利器,掌握的程度越高,對本國科技、文化的發展越有利。學好英語,不是為了取悅誰,而是服務於自身的發展,完全沒必要與意識形態扯上關係。一件事物如果重要,當然是越早學習越好,越系統性、制度化地學習越好。

英語的強勢是歷史形成的,從語言角度出發,也與英語相對更簡便易學有關。正是因為英語的這種現實地位,一些國家,特別是重視競爭力、有抱負的國家,都格外重視英語的學習。比如韓國、日本,至今高考中不但保留英語,而且韓國高考的英語難度,一般認為要高於中國高考的難度。至於新加坡對英語的重視,更是為世所知。新加坡獨立建國之後,李光耀純粹從功利主義立場出發,將英語定為主要語言,為新加坡經濟發展提供了很大的助力。

記得在《去問李光耀》一書中,李光耀高度評價中國改革開放的成就,但卻認為,漢語阻礙了中國人與世界的交流,因為漢語太難學,因此他強烈建議中國人要學好英語。這個意見未免偏頗,但這位將貧窮的新加坡帶到人均收入超過三萬美元的強人關於學好英語的建議,卻值得我們重視。

當下中國的英語學習的確存在問題,但不能因噎廢食,應該通過改革興利除弊,比如可以讓英語成為高考資格考試,但不作為錄取分數。在教學的內容上更重視閱讀與應用,而不是死摳單詞和語法。辦法應該很多,不必一棍子打死。

在為英語退出高考歡呼的聲音中,有一種意見值得重視,那就是:外國不考漢語,中國為啥要考英語?這種聲音,與之前抵制對奧斯卡電影節的報導異曲同工——外國人為啥不來中國報導我們的金雞獎與百花獎?說實話,這是一種要不得的激進主義的負氣性的狹隘思維。近代以來,中國人總是在祖宗之法不可變與打倒一切的兩極思維間搖擺,很少能在保護自己的文化與學習外來文化之間做好平衡。在思考英語在高考中的進退時,這種思維最需要警惕。

 

相關焦點

  • 英語退出高考再思考 歡樂財經 2013-12-20
    經濟觀察報發表社論,若想監管「亮劍」真正發揮作用,「殼資源」不緊俏是前提;英語「退出」統一高考,究竟是「中華民族文化自信的恢復」,還是改革開放的倒退?評論員華提認為:如何將英語合適的嵌入我國教育體系值得再思考,莫以「激進主義的負氣性的狹隘思維」做判斷;遼寧省率先對8個城市開出了5420萬元的「霧霾罰單」,「霧霾罰單」政策制度的設計,真的能夠起到治理環境、一石多鳥的理想效果嗎?
  • 思考:「英語退出高考」為何一再被誤讀 圖
    5月18日,顧明遠接受新華社採訪時回應稱,「英語2017年退出統一高考」系媒體誤讀,他的原話是「英語不再與其他科目一起在6月7、8、9日考試,而是由社會機構組織考試,學生高中三年可以考多次,取最好成績計入高考成績」。但媒體理解為「英語退出高考」,顯然不符合原意。顧先生指出,一切要以相關部門正式公布為準。
  • 讓英語退出高考是「短視症」
    但是中國人的英語素質在世界範圍內仍是偏低的。  英語退出高考的不良後果  正在這個關鍵時期,國家教育主管部門,不知出於什麼考慮,打算從2017年讓英語退出高考。我認為這是「短視症」,對我國國民的英語素質和在國際範圍內的競爭,都極為不利。  英語退出高考的理由  理由之一,是實行社會化的考試。這理由並不充分。
  • 英語退出高考是為考生減負減壓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改革內容是,以英語為主的外語將退出高考統考,變為社會化考試,有望打破「一考定終身」。(2月13日《新京報》)    中國學生讀書苦,讀書累,考試壓力大,從小學一直考到高中。十年寒窗苦讀,為的是高考金榜題名,圓夢大學。高考是決定人生前途命運的最為重要最為關鍵的考試,素有「中國第一大考試」之稱。
  • 英語退出高考影響了誰?
    原標題:英語退出高考影響了誰?   中國江蘇網8月26日訊 據教育部不久前公開的信息,2017年始,我國將執行高考新方案,其中包括增加語文的考試分量,英語則不再作為統一高考科目,而是改由社會機構組織考試,學生可憑最好的一次英語成績,供高校錄取時參考。那麼,此項改革是否會影響英語專業的學習?
  • 英語退出高考適宜嗎?
    最近英語退出高考的討論,十分熱烈,支持退出和不支持退出的觀點都十分的明確,理由都很充分,但我認為,隨著高等教育的普及與大眾化,現階段取消英語高考時機不成熟,也不合時宜,主要原因如下,1.現階段中國還是發展中階段國家,國家的基礎科學研究和先進技術儲備遠沒有達到世界領先,有許多方面都需要向外國學習和借鑑,掌握英語這門具有全球化優勢的語言來說,可以更方便地獲取世界的先進科研成果與技術,
  • 英語「退出」統一高考再受關注 英語社會化考試引發六大疑問
    他表示,這個高考改革方案已經討論了兩年,很多人有不同的意見,所以一直沒有公布。前些天,教育部召開相關會議,他本人因赴杭參加活動,並沒有參加。他表示,自己並非代表機構或部門發布消息,只是在杭州開會期間,和當地記者聊了聊,回答了幾個問題。  他強調,「退出統一高考」並不意味著「退出高考」。英語考試要進行社會考試、等級考試,而且不僅僅考一次,最好的成績才算成績。
  • 英語或將退出高考,對於孩子來說一定是好事嗎?
    英語退出高考的猜測,年年都有對於英語可能退出高考舞臺的猜測,幾乎是每年都有。這消息一出,可是把許多家長和孩子都高興壞了,對於孩子來說是再也不用死磕單詞和語法了,對於家長來說,則是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可以多省點心。
  • 英語退出高考「是不可能的假設」
    原標題:英語退出高考「是不可能的假設」但「英語是否退出高考」這一熱點問題被再次引發多方熱議。【謠言粉碎】保定教育考試院粉碎「英語退出高考」謠言11月25日是我省高考報名第一天,一則「河北中高考改革方案落地:英語將正式退出」的消息在微信朋友圈廣泛傳播。
  • 關於英語退出高考等高考改革的解讀
    比如2016年英語退出高考、2017年取消文理分科等等,那這些到底是真的嗎?【徵求意見稿】   2013年底,教育部表示擬於2017年實施高考改革試點,當時教育部是根據高考改革三年早知道的原則,宣布的這一時間節點。【高考改革三年早知道】   2014年2月12日,上海市最新高考改革草稿公布,最引人注目的改革內容是,以英語為主的外語將退出高考統考,變為社會化考試。
  • 魯寧:英語退出高考另有「政治深意」
    英語是否要退出高考,社會爭論已久。教育部曾多次放風,試探輿論反應。反覆多輪,社會已然構築的心理底線及由此漸成的共識是,此項改革早晚都會來,未來數年譬如2018年前後改革靴子落地可能性極大。昨天,靴子落地的時間終於坐實了,觀察者網也將其作為頭條新聞。
  • 英語將「退出」高考?多地醞釀高考改革
    【口播】近日,北京、江蘇、上海、山東等省市相繼傳來的高考改革新政中,都將英語考試作為改革的重點。取消考試、降低分值、取消聽力……難道說英語真的要淡出江湖啦?  【解說】北京、江蘇、上海、山東等省市日前相繼傳來醞釀高考改革的消息。在各省市透露的方案中都將英語考試作為改革的重點。
  • 為什麼說英語一定會退出高考
    在很場合我多次提到英語一定會退出高考普考的問題,「博得」了很多帶路黨和做英語培訓的同行們的責問。今天跟大家詳細分享一下以上結論的依據。一門語言的基本功能主要在兩個方面:一是溝通,二是文化或是文明。英語退出高考具體來說主要是以下幾個原因:中國社會發展進入到一個內求為主的階段決定了英語為代表的外語學習將會退出歷史舞臺。改革開放初期,中國百廢待興,特別是在工業化進程上我們基本上一窮二白。這個時候作為工業發達的的歐美國家,特別是英語係為主的美國與英國當然成了我們學習的主要目標。
  • 【高考謠言粉碎機】「英語」要退出中、高考?
    【高考謠言粉碎機】「英語」要退出中、高考?有家長說:我家孩子就對英語感興趣,還報了補習班,要是不考英語了可怎麼辦?也有家長表示:這是好事,孩子其他成績都還不錯,就英語拖後腿,不考最好。我想現在很多家長都非常關心教育考試改革的問題,因為這關係到孩子的未來。所以也有不少家長問,現在網絡上在傳的:英語要退出中高考的消息可靠嗎?
  • 【央視評論】英語該退出高考嗎?
  • 當事人:「2017年英語退出高考」系被媒體誤讀
    2017年實施,英語退出統考」的消息引發關注。不過,顧明遠還透露了兩方面新內容:一是全國執行新高考方案的時間是2017年,而不是日前所傳言的「2016年」;二是英語成績不再以具體的分數計入高考成績,而是以等級為主,「像大學英語四六級一樣分成若干個等級」,高考招生時,不同的高校會對英語成績提出不同的等級要求。
  • 高考「三巨頭之一」的英語可能退出高考引發熱議
    教育部日前披露的高考改革細節顯示,未來幾年將探索外語考試繼續在統一高考時舉行,這意味著往年高考「三巨頭」之一的英語有可能退出高考。「文科生比理科生更加重視英語的學習。」  對於英語聽力要退出高考的說法,李婷解釋到,高二學生的英語考試中依然包括聽力部分,「聽說讀寫中只要有一項不行,肯定會影響語言運用,所以學校很重視聽力練習,為學生做長遠打算的話,也得一直練下去。」  英語改革,老師更著急  對於這次高考改革,高校內很多英語教師對此有不同看法。
  • 傳英語退出上海高考 改革方案的「概念化」誤讀
    近日,上海市相關部門向市政協部分委員通報了關於此輪「上海版」高考改革的相關情況。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改革內容是,以英語為主的外語將退出高考統考,變為社會化考試,有望打破「一考定終身」。對此,教育部新聞發言人續梅表示,各地高考方案需待教育部總體方案公布,報經教育部審批後方可公布,但不排除上海等地已根據此前公布的相關改革思路精神,先行制訂方案草稿。(《新京報》2月13日)  這再一次引起輿論對高考改革方案的關注。對於上海高考改革方案,各種解讀都有,包括英語退出高考、英語實行社會化考試、打破一考定終身、其他科目不考了等等。而實際上,這些解讀都存在偏差和誤讀。
  • 英語可退出高考但不應退出中國人生活
    導讀  英語真的要退出高考了嗎?這個消息帶給筆者的第一反應,是中國孩子終於又能擺脫一些備考的負擔了。可細細想來,我倒又希望這並不意味著國人將摒棄一個與世界溝通的交流工具。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荷蘭在線中文網報導,英語真的要退出高考了嗎?這個消息帶給筆者的第一反應,是中國孩子終於又能擺脫一些備考的負擔了。可細細想來,我倒又希望這並不意味著國人將摒棄一個與世界溝通的交流工具。因為,中國雖大但世界更大,出了國門難以溝通,於人於己恐怕都受限。
  • 英語「退出」統一高考引發八大疑問
    在我國,教育改革可謂萬眾期待,高考改革更是重中之重。最近,教育部已制定完成有關考試招生改革的總體方案。改革舉措包括健全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的制度、改革統一高考等,其中外語考試不再在統一高考時舉行,實行一年多考。一時之間,英語「退出」統一高考成為社會熱門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