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英語退場,也許只是個傳說
教育部日前披露的高考改革細節顯示,未來幾年將探索外語考試繼續在統一高考時舉行,這意味著往年高考「三巨頭」之一的英語有可能退出高考。消息連日來引發熱議,英語如果退場,對於現階段「全民學英語」會帶來什麼樣的衝擊?英語退場,是否只是一個美麗的傳說?
高中生每天至少一節英語課
在濰坊,學生的課程已經完全在網上公示。在多所高中公示的課程中,記者注意到在每周固定的35節課中,學生們每天都會有一節英語課。
與語文和數學另外兩大主科相比,英語課的數目平均每周少一到兩節,但仍然保持著較高的比重。比如,壽光一中高三公示課程表中,每周37節課(包括活動課),其中,英語課4節,語文課和數學課都是5節;臨朐一中高三公示課程表中,每周37節課(包括校園體育活動),英語課和語文課、數學課一樣是5節;昌邑市第一中學高三公示課程表中,每周38節課(包括校園體育活動),英語6節課,語文課和數學課都是5節;高密一中高三公示課程表中,每周37節課(包括校園體育活動),英語課5節,語文課和數學課也是5節。
不光高三,低年級學生的英語課程比重也相差不多。安丘實驗中學高一、高二課程中,英語課也是幾乎每天都「光顧」.
「一般來說,現在正式文件還沒有下發,我們學校仍然很重視英語課程的學習安排。」壽光一中學的高二英語教師李婷告訴記者,自己帶了兩個理科班,每個班每天都有一節英語課,但現在學校每天都拿出20分鐘專門,來讓學生練習聽力,這是其他科目沒有的。「文科生比理科生更加重視英語的學習。」
對於英語聽力要退出高考的說法,李婷解釋到,高二學生的英語考試中依然包括聽力部分,「聽說讀寫中只要有一項不行,肯定會影響語言運用,所以學校很重視聽力練習,為學生做長遠打算的話,也得一直練下去。」
英語改革,老師更著急
對於這次高考改革,高校內很多英語教師對此有不同看法。一部分教師擔憂,根據高考改革,校內也會很快施行課程改革。在課改中,勢必出現英語課程減少的局面,英語地位下降,受重視程度降低。另一方面,如果學校減少了英語學時,把這些課時均攤給其他科目,也意味著學校用不了這麼多英語教師了,英語教師崗位一旦減少,很多人的收入肯定會銳減。
「還是希望課程改革不要形成一邊倒的形勢,我們學校很多英語老師都討論過這個問題,大多數人還是比較牴觸的。」濰坊某中學的一位不願意透露身份的英語教師這樣說道。
由此可以看出,為了避免英語課的被關注度與之前形成強烈反差,課程改革應該防止「兩極化」.
然而,在很多高中英語教師「人心惶惶」的時刻,濰坊一中的英語教師王老師卻表達了不同的看法。王老師已經從事英語教學十餘載,他告訴記者,自己支持這樣的改革。「英語的重要性肯定會受到影響,課堂權威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挑戰,不過教了這麼多年的英語了,我感覺這次改革也是為我們這些教師敲響了警鐘,必須從提高英語實用性方面考慮,讓學生學會運用英語。」
「現在很多學校還是按兵不動,因為具體的改革方案還沒有下發,大家討論歸討論,誰也不能保證英語一定會退出高考。」王老師說,就算英語聽力甚至英語逐漸退出了高考,英語課程成績肯定也會出現其他的考核方式,不會出現「無人側目」的局面。
學生負擔輕了嗎
在記者的採訪中,大部分受訪學生對英語退出高考考試表示期待。李慶是濰坊一中高三的一名學生,他說他盼望著自己高考的時候能不考英語了,考試少一門就少些負擔。「如果英語不考試了,我就不會再花這麼大的力氣來學了。」李慶對記者說,他英語學得不好,怎麼都記不住單詞,為了不讓英語成績太差,他花了學習其它科目的幾倍時間和精力去學習,「如果不考試了,那麼就沒得必要再這麼努力學,反正我又不喜歡英語。」
高二學生張超告訴記者,他對英語閱讀還是很喜歡的,但很討厭學語法,那些條條框框,他很認真地去記,可就是記不住。班裡得有一半的同學英語成績不好,同學們聽到可能會取消英語考試,都很高興,但是就是不知道能不能輪到自己,所以現在還是和往常一樣學習。
在採訪中,一些高三學生家長表示,如果現在取消的話,可以給孩子減少點負擔,她們也很歡迎,畢竟孩子學了這麼多年英語,有了基礎,就算不考試了,也掌握了一門外語。但是現在還是要孩子一如既往地補習英語。大家均表示目前不會退掉已經報名參加的培訓班,多學門外語是沒有壞處的。一些小學和初中學生家長表示,誰知道以後的政策會怎麼變?孩子距離高考還有幾年呢,她們不會讓孩子放鬆學習英語。
英語培訓班
暫未受到影響
「即便學校不學英語了,自己也肯定會給孩子繼續報培訓班學英語。」一位學生家長很堅決地鼓勵孩子學英語。看來,學生的負擔並未因此有所減輕。
壽光一家英語培訓機構的英語老師從事這一行兩三年了,他的感覺是比起高中生,小學及初中的學生家長更熱衷於給孩子報班學習英語。「我們從事的是高中英語的課外教育,但學生數量一直不是很多。」對於高考改革,他還沒有感覺到影響。
家住濰坊市奎文區的鄭立東,只有14歲,已經是輔導班的「小元老」了。從一年級下學期開始,小立東每個周六下午1:50到3:50都要去「成功劍橋」學英語。整個小學時期,小立東的英語成績在班裡遙遙領先,媽媽便建議他可以停止報班了,不料,小立東堅決不同意,因為他對英語的興趣,已經超過了對周末的期待。
住在聖榮廣場王女士的女兒今年上小學三年級,5歲起就在一家英語培訓機構開始學英語,從去年起她找到了一位家教一對一教授女兒口語。她想得比較遠,日後孩子找工作,還是英語好的有競爭力。而且,語言還得從小抓起,所以,孩子的英語學習不能放鬆。
王女士表示,現在的教育把英語放置在一個不應該放置的重要地位。實際上,也沒有真正發揮到作用。很多學生都學的是「聾子英語」、「啞巴英語」,英語教學應重點落在交際應用上。所以取消了英語考試,不代表家長不再重視英語,更重要要訓練孩子的口語交際能力。 (本報記者 楊萬卿 叢書瑩)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81695000,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
@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