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私家車越來越多,在大城市晚上下班後經常會看到一排排「長龍」,車多也就會造成很多的交通事故,不過這兩年隨著交通法越來越完善,醉駕的已經很少見了,不過也會經常看到私家車和電車碰撞的事情,相信當事雙方在判定責任後,都會按照要求賠付,不過如果碰到哺乳期的媽媽,這筆賠償應該如何算呢?最近正值哺乳期的廖女士被私家車撞飛後,四個月大的寶寶只能斷奶,這筆間接損失是不予賠償的,一起看看具體情況吧!
廖女士是一個哺乳期的媽媽,寶寶已經4個月了,7月22號的時候,廖女士騎著電車去上班,不料被一輛正在轉彎的車撞了,當時對方車速較快,直接把她撞飛了,小夥隨機陪她去醫院做了檢查,當時也拍了照片跟保險公司發了過去,診斷結果並無大礙,但醫生表示不排除有骨折的可能。廖女士還要餵奶,就回家了,並沒有接受進一步的檢查治療。後來交警部門認定司機是全責,司機也承擔了廖女士當天看病的費用。
本以為事情結束了,不料廖女士回家後就覺得身上很疼痛,躺著說話就特別的難受,胸口還隱隱作痛,等她抱著餵奶的時候,胸口就疼的不行了,這樣的情況持續了一周,並沒有有所改觀。廖女士就去醫院再次檢查,結果現實左側肋骨陳舊性骨折(也即是廖女士一周前就出現了骨折現象),廖女士就住院進行治療。
廖女士在住院期間,不得不停止給孩子餵奶。一周後廖女士不希望再接受藥物治療(畢竟還需要餵奶),就回家了,到家後,按照醫囑在家服藥半個月,期間也得停止餵奶。廖女士認為由於孩子還小,暫停母乳餵養會對孩子的成長有影響,她覺得肇事方應該做出一定的賠償。廖女士找到記者曝光此事,希望能有效解決此事。
記者聯繫了肇事司機,對方不願意證明回答此事,只是表示願意和廖女士去保險公司處理。來到保險公司後,廖女士的情緒比較激動,哭著說不知道怎麼辦。保險公司的工作人員表示廖女士的醫藥費、誤工費、護理費、營養費這些都是可以賠付的,但是孩子餵奶這塊屬於間接損失,不能賠付。
聽到這樣的回覆,廖女士哭著表示餵過奶的都知道其中的艱辛,就不多說了。記者為了核實保險公司的說法,聯繫了另一家保險公司,對方的回覆是一樣的。廖女士的賠償到底合不合理呢?記者隨後諮詢了祝律師,她表示廖女士提出的賠償金法律上沒有明確保險公司是否需要賠償,最好是跟保險公司協商處理,協商不成,可走法律途徑。
最後在記者的協調下,保險公司也考慮到廖女士的特殊情況,出於人道主義,保險公司願意賠償廖女士38000多元(8000元是額外補給),肇事司機也願意補償廖女士5000元的額外費用,最後三方籤訂了協議。
小編表示廖女士也是沒有辦法,孩子還小需要餵奶,但是自己還要服藥,只能要點賠償了,一個母親不會在意這點錢的,孩子的健康才是最重要的,至於肇事司機,不僅陪廖女士去醫院做檢查,最後還額外補償,真是值得點讚,不過希望下次開車慢一點,保險公司也是有公司的規定,不過最後賠償這麼多錢,也為他們點讚。當然這只是小編愚見,對於這件事,你是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