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及義務教育:百年曆程及客觀態勢

2020-09-02 光明網

作者:陝西師範大學教育學院 趙豔、慄洪武

中國推進義務教育的歷史表明,在發展基礎教育過程中,普及教育與義務教育是相輔相成的,雖既定目標為實現義務教育,但須先推進普及教育;而為保障普及教育的有效實施,又須以法律法規的方式規定其義務性。百年間推進義務教育的路徑由小學向中學延伸,並呈現出一些明顯的歷史性與階段性特徵。

推行普及義務教育的發展歷程

清末受「西學東漸」的影響,維新人士紛紛提出普及義務教育的主張。如康有為於1898年在《請開學校折》中首次介紹德國和日本的普及義務教育情況;梁啓超通過對日本教育的考察,於1902年發表了《教育政策私議》和《論教育當定宗旨》兩篇專文,呼籲在中國推行普及義務教育。在各方人士探討普及義務教育的同時,清政府於1904年1月頒布了《奏定學堂章程》,將初等小學堂確定為義務教育,這是中國近代由中央政府從教育制度層面第一次在初等小學堂推行5年制的義務教育。但在具體實施時遇到不少困難,只好又於1909年出臺《變通初等小學堂章程》,規定初等小學完全科的部分課程可以刪減,初等小學簡易科的年限可縮至4年或3年,課程可以更為簡縮。

民國成立,政體變更,臨時政府教育部於1912年9月至1913年8月陸續公布了各級各類學校法令和規程,形成了一個比較完整的「壬子癸丑學制」系統,規定初等教育段分初等小學校和高等小學校兩級共7年,其中初等小學校4年為義務教育。這種縮短初等教育段年限和初小、高小分段的設計,主要是為了便於實現小學義務教育並向平民化發展,最終實現初等小學義務教育的普及化。20世紀20年代初,在新文化運動推動下多種教育思潮興起,為初等教育的改革和平民化發展創造了一定的社會條件,北洋政府於1922年11月公布了《學校系統改革案》。這次改革特別縮短了小學教育年限,改7年為6年,小學分為兩級,其中初級小學4年為義務教育;普通中學教育年限改4年為6年,分初、高兩級,最終形成了中小學段「六三三」制。這是「新學制」的精華,其內容更加務實,更趨合理,更有利於初等教育的普及,被後世長期沿用。

南京國民政府時期,雖根據時局需要對1922年的「新學制」做了適當的修改變通,但該學制的基本框架並未變更,全國還是在「六三三」制下艱難地推進四年制的初等義務教育的普及發展。1928年5月,大學院召開第一次全國教育會議,提出「厲行全國的義務教育」,要求中央、各省區、各市縣均設立義務教育委員會。1929年9月,教育部制定「厲行國民義務教育及成人補習教育」的規程和實施計劃,要求於1934年底實現普及四年的義務教育。1930年第二次全國教育會議將義務教育完成期限定為20年。1935年8月,行政院批准並頒布了教育部制定的《實施義務教育暫行辦法大綱》及其實施細則,計劃分三期實現全國普及四年制義務教育。1940年3月,教育部頒布了《國民教育實施綱要》,提出推行兒童義務教育和失學民眾補習教育合一的新國民教育制度。儘管如此,由於日本侵華硝煙四起,小學教育的普及發展一直跌宕曲折。據《第二次中國教育年鑑》統計:在小學校和小學生數目增長最高的年份裡,也只有學校320080所,學生21831898人,兒童入學率為8.03%。與此同時,中共中央所在地陝甘寧邊區也在推行五年制小學義務教育。1937年11月24日,中國共產黨陝甘寧特區委員會在《特區政府施政綱領》中第一次提出「實施普及的義務的免費的教育」政策。1939年,邊區政府教育廳專門制定《陝甘寧邊區實施強迫教育暫行條例(草案)》;1940年3月和12月,邊區政府先後頒布了《陝甘寧邊區實施普及教育暫行條例》和《陝甘寧邊區實施義務教育暫行辦法》。從1937年底到1939年底短短兩年時間裡,邊區黨委、邊區政府及其教育廳先後七八次制定綱領、法規、條例和辦法推進與普及初等五年制義務教育,足見黨和政府對這項工作的重視程度。這推動了邊區小學教育的迅速發展,為中等學校輸送了合格學生,為社會教育培養了優良師資,也培養了一批有知識有文化的地方幹部。但這只是共產黨局部執政的一個嘗試,義務教育的推行範圍僅在陝甘寧邊區29個市縣,惠及小學生人數最多時有43625名。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中國社會從此進入了和平穩定發展的新時期,為普及義務教育創造了良好的教育環境。1951年召開的第一次全國初等教育會議明確提出小學教育工作的目標,是從1952年到1957年爭取全國平均有80%的學齡兒童入學,爭取十年之內全國兒童初等教育基本達到普及。同年,政務院頒布的《關於改革學制的決定》中仍然保持「六三三」學制的基本框架。同時,人民政府通過制定多項政策和措施,確保在全國範圍內普及初等教育,從城市到農村大力發展小學教育,各地湧現出多種多樣的辦學形式。1958年,中共中央和國務院發布《關於教育工作的指示》,要求全國應在三年到五年內,基本上完成掃除文盲、普及小學教育、農業合作社社社有中學和使學齡前兒童大多數都能入託兒所和幼兒園的任務。20世紀六七十年代,各地將普及教育逐步延伸到中等教育,初中由社辦發展到村辦,還辦了一批職業技術學校、師範學校、技工中專學校等。改革開放以來,1980年1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了《關於普及小學教育若干問題的決定》,要求「全國應基本實現普及小學教育的歷史任務,有條件的地區還可以進而普及初中教育」。1982年12月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46條第一次以國家大法的形式明確規定,要普及初等義務教育。1985年5月中共中央頒布的《關於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中,明確提出有步驟地實行九年制義務教育。1986年4月《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頒布,國家實行九年制義務教育,正式以法律的形式確立義務教育制度是這一專門法的基本特徵,使我國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與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做法趨於一致,為邁向教育強國創建了重要的制度保障。

普及十二年制義務教育的客觀態勢業已形成

在國家《義務教育法》頒布後,隨即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根據本地實際情況陸續制定了《義務教育實施辦法》。各地依法依規科學推進,強化地方政府責任落實,到2001年1月全國實現了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戰略任務。但還存在著東、中、西部之間發展中的差距,以及各地縣域之間和城鄉之間發展中的不均衡問題。為此,教育部於2005年5月25日向各省區和直轄市發出《關於進一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大力推進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各地根據意見要求,一面鞏固已取得的成效,一面彌補發展中的不足。經過各級政府和人民群眾艱苦卓絕的不懈努力,我國於2011年11月全面完成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戰略目標,實現了中國人民一百年來普及義務教育的一個階段性夢想,為實現教育和人力資源強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013年,國務院督學委員會啟動了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評估認定工作。截至2018年底,全國有92.7%的縣(市、區)實現基本均衡,共2717個縣、16個省(區、市)整體通過評估認定。2019年10月12日,教育部在浙江省海鹽縣召開全國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督導評估認定啟動現場會,在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評估認定工作的基礎上,開展新的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督導評估認定。通過雙管齊下,我國各省區基本實現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部分地區將實現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由此將開啟普及十二年制義務教育的偉大工程。這是一個科學合理的、符合中國實際的基礎教育發展戰略部署,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體系建設的重大舉措。

近年來,各級政府在推進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進程中,一方面加大經費投入,合理配置教育資源,推進學校標準化建設;另一方面建立長效管理機制與學校共同發展機制,重點縮小城鄉之間學校的差距,同時國務院督學委員會又通過督導評估辦法,促進和保證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這些措施將為普及十二年制義務教育打好堅實的基礎,也造就了普及十二年制義務教育發展的客觀態勢。為此,2020年在全面實現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後,應在「六三三」學制的框架下,以省、區、市為地域單位逐步推進十二年制中小學義務教育,並在中學階段終止初、高兩級分段,廢止中等教育的雙軌制,普及普通高中段的義務教育,提升中等職業技術教育為高等職業技術教育,最終建成以完整的中小學義務教育為基礎的普通教育、職業教育和師範教育並行發展的新學制系統。這是完善中國特色教育制度體系建設的內容之一,也是推進教育現代化的一項重要制度安排。

相關焦點

  • 普及義務教育:百年曆程及客觀態勢
    中國推進義務教育的歷史表明,在發展基礎教育過程中,普及教育與義務教育是相輔相成的,雖既定目標為實現義務教育,但須先推進普及教育;而為保障普及教育的有效實施,又須以法律法規的方式規定其義務性。百年間推進義務教育的路徑由小學向中學延伸,並呈現出一些明顯的歷史性與階段性特徵。
  • 中國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掃除青壯年文盲報告
    在人類社會邁進21世紀第二個10年的歷史時刻,公元2011年11月,中華人民共和國用事實向世界宣告:中國全面完成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掃除青壯年文盲的戰略任務。    歷史不會忘記並永遠銘記這兩個巨變——    百年夢圓——義務教育是中國的百年夢想。
  • 中國特色的依法普及九年義務教育之路
    中國發展義務教育的道路是一步步走出來的,大國辦大教育,每一步都需要非同尋常的決心和勇氣,穩紮穩打加跨越式發展,帶來了30年來中國義務教育的輝煌。在這一歷程中,以《義務教育法》為代表的一系列關於義務教育的政策、法律、法規的頒布與實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 九年義務教育實現全面普及
    「評估結果表明,教育規劃綱要確定的義務教育目標任務得到全面落實,義務教育實現全面普及,均衡發展得到全面推進,內涵發展取得長足進步,一些教育熱點難點問題逐步破解,義務教育改革發展成效顯著,  受國家教育體制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委託,西南大學評估組基於第三方的視角與要求,堅持「獨立、客觀、公正、實事求是」原則,圍繞教育規劃綱要提出的有關義務教育目標任務和政策措施,在全國選取有代表性的14個省份的500多所學校,對我國2010年至2014年義務教育改革發展情況進行系統評估。
  • 教育部:九年義務教育實現全面普及
    「評估結果表明,教育規劃綱要確定的義務教育目標任務得到全面落實,義務教育實現全面普及,均衡發展得到全面推進,內涵發展取得長足進步,一些教育熱點難點問題逐步破解,義務教育改革發展成效顯著,已經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 中國已經普及義務教育了嗎?
    【內容提要】中國現行的義務教育制度面臨著嚴重的危機,不僅農村,就是城市也沒有全面實行九年制義務教育,任何人只要問問身邊的人,或者到農村了解一下,所吹噓的已全面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是睜眼說瞎話,張口說假話!  兩會在即,各類媒體也進入了新一輪的亢奮時期,一些政府部門更是紛紛站出來亮樸司,又是表態又是承諾。
  • 義務教育鞏固率達94.8%!義務教育的普及,帶來了哪些好處?
    那麼,義務教育的普及,能夠帶來哪些好處? 義務教育普及能帶來哪些好處? 1、人均學歷提升 首先,義務教育的普及帶來的一項好處是顯而易見的,那就是人均學歷的提升。眾所周知,如今我國的人均學歷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在我們父輩乃至祖父輩,大學生的人數非常稀少。
  • 全國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
    l全國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2000年) 義務教育是國家統一實施的所有適齡兒童、少年必須接受的教育,是國家必須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業。其實質是國家依照法律的規定對適齡兒童和青少年實施的一定年限的強制教育的制度。義務教育又稱強迫教育和免費義務教育。
  • 「12年義務教育」真的來了?普及高中教育是否就是義務教育?
    最近,一則《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攻堅計劃實施方案》在網上走紅,方案中提到,要在2020年在本市實施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的目標。不少網友看到報導感嘆,馬上就能實施12年義務教育了。不少初中生也在幻想,以後終於可以不用中考了,可以直接上高中了,12年義務教育就要來了。其實不然,我們今天就說一說「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和「十二年義務教育」有啥不同。
  • 全面普及九年義務教育 圓一個幾代人的夢
    全面普及九年義務教育,掃除青壯年文盲——這是中華民族的千年夙願,是振興中華、教育強國的百年夢想。   為了讓夢想成為現實,從上世紀80年代後期,到隨後的20多年的時間裡,黨中央、國務院站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與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戰略高度,堅持將「兩基」作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領導全國人民克服困難,不懈努力,進行了一場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掃除青壯年文盲的偉大實踐。
  • 義務教育的百年滄桑
    一、抗戰前民國的義務教育1930年,現代學校仍然堪稱鳳毛麟角。一個縣一般只有一所中學,小學有兩所就不錯了。民國義務教育面雖窄,但政府財政投入和老師待遇上卻較高。當時普通警察一個月兩塊銀洋,縣長一個月20塊銀洋。而國立小學,校長一個月可以拿到40塊銀洋,普通老師拿的俸祿比校長少,但是比縣長多。
  • 12年義務教育關鍵不在普及而在免費
    全國兩會召開前夕,全國政協委員、浙江省特級專家,文化部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導何水法在接受採訪時提出,「建議將現行的9年義務教育制度延長為12年義務教育,將普通高中和職業高中納入義務教育範圍,推行高中階段(含普通高中、職業高中)的全免費教育。」建議普及12年義務教育,是一個每年「兩會」都提的提案。
  • 像義務教育一樣普及童年真實遊戲已勢在必行
    童年是個人心性、人格、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這個時期需要給予孩子感知客觀真實的世界,比如真實的植物、真實的動物、真實的遊戲、真實的歷史......當他們擁有了豐富的真實社會經歷儲備之後,他們自會通過真實構造虛擬世界。然而,如果一開始就讓他們接觸大量虛擬世界,那麼他們何以形成客觀公正的人生價值觀呢?
  • 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普及學前三年教育,十二年制義務教育快了嗎
    目前我國已經實行了九年制義務教育,2015年10月,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首次提出「普及高中階段教育」,2017年,經國務院同意,教育部等四部門印發了《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攻堅計劃(2017-2020年)》,明確了2020年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的目標。
  • 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94.8%!義務教育的普及,能帶來哪些好處?
    這一系列的數據足以說明,我國的九年義務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落實和鞏固,這也就意味著大部分的適齡兒童和青少年接受教育的權利都能夠得到保障,無論是對於個人還是社會發展都是有一定好處的。那麼,義務教育的普及,能夠帶來哪些好處?義務教育普及能帶來哪些好處?
  • 普及高中階段教育,不是普及普通高中教育,更不是12年義務教育
    目前在社會上存在著一些模糊認識,一個是把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當成了普通普通高中教育,再一個是把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混同於實行12年義務教育,這些說法都是不正確的,是對政策的誤讀。其實有關部門已經對這些問題進行過相關的說明,但仍然有人弄不清楚,因此有必要將有關問題再做一次澄清說明。
  • 大家說,應該普及高中義務教育嗎?
    現實說明,只普及小學、初中義務教育已經不能滿足現實的需要,普及高中義務教育已經迫在眉睫。而現實的高中教育情況又是什麼樣呢?最近,我寫了一篇題為《孩子考不上大學可以,但必須上高中》的文章。網友們紛紛留言,我們從下面網友在評論區的留言中都可以看到現在高中教育的現狀。
  • 全球普及十二年義務教育的國家都有哪些?
    ,代表熱議十二年義務教育。有政協委員提議要在全國普及十二年義務教育,對此,社會各方意見不一,有學者認為時機尚不成熟,有學者認為中國的基本條件已經具備。因此,關於在全國普及十二年義務教育的提案還在進一步論證之中。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統計,目前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中有170多個已經實現了不同程度的免費義務教育。
  • 中國將在2010年全面普及九年義務教育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任傑):中國教育部基礎教育一司副司長王定華先生8日在北京表示,截至2007年底,中國普及九年義務教育人口覆蓋率達到99.3%,中國將在2010年實現全面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目標。  王定華介紹,中國於1986年頒布《義務教育法》,明確提出國家實行九年制義務教育。
  • 現階段普及12年義務教育難度很大
    普及12年免費義務教育是早晚的事兒,世界上已經有幾十個國家早就做到了。所以隨著我們國家的經濟發展、區域教育發展不平衡等問題得到解決之後,相信我們也會應該普及12年義務教育的時代。只不過現階段,別說是「高中三年」納入義務教育,就算是「普及高中階段教育」都還沒有做到,而且最為嚴重的是目前的「九年義務及教育」還沒有做好(下文詳述),所以12年義務教育這事兒是不可能在短期內提上議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