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班,是典型的超前教育的產物,本來就不應該存在,至少不應該作為剛需而普遍存在。學齡前兒童,提前學習小學的知識並不符合兒童的生理發展需求。
確實有部分小朋友智力發育較早,遠超正常兒童。但絕大部分學齡前兒童都是正常發育水平,幼兒園小學化某種意義上也屬於揠苗助長,並沒有太大的意義。
今年7月15日,湖北省鹹寧市教育局發布了一則緊急通知,今年秋季招生將在城區內所有小學一律取消學前班,但城區內幼兒園可以開辦一年幼小銜接。
事實上,除了湖北教育局,其他很多地方同樣了取消了學前班,這個消息讓很多家長懵圈了,不知道如何是好。
取消學前班,符合兒童生理發展需求,肯定是一件好事。部分家長也對此持堅決支持態度,覺得教育局確實是執行了一個極好的政策。
但要看到,這部分家長多半是對學習不怎麼關心,甚至是對小學教育一無所知的類型。而對孩子教育上心的家長無不憂心忡忡,極為擔心孩子小學低年級的學習任務。
其主要原因在於現在的部編版教材對於零基礎的孩子實在是極不友好。說得再直白點,真正零基礎的孩子根本就不可能跟上學校的教學進度。
一年級,根據部編版教材的編排,開始就是認字寫字,零基礎的孩子連筆都不會拿,更不要說正確的握筆姿勢了,這樣的孩子能好好寫字嗎?
部編版拼音的教學,從原來的三單元直接縮短到兩單元,零基礎的孩子,學起來實在是壓力山大,根本跟不上節奏。
英語也同樣如此,一開始就直接上課文,如果真的零基礎,一個單詞也不認識,26個字母認不全的那種孩子,有希望跟上教學進度嗎?
數學就更不要說了,如果真的零基礎,要從頭開始學,基本可以肯定地說,這個孩子必然在班級裡吊車尾,被打擊得信心全無。
教育是一個綜合體系。取消學前班,零基礎入學本來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但現在明顯不是,小學從來就不認為孩子是零基礎,更不會在零基礎上開展教學。
那麼,問題出現了。知識不能憑空產生,孩子的知識也總要有個輸入端。原則上,這個輸入端應該就是學校,但小學默認上小學的孩子都上過幼小銜接班,都有一定的基礎。
而現在取消學前班,這個教育的責任只能落到家長頭上,家長必須負責教會孩子拼音,認字,20以內的加減法,基本的英語單詞,這是最基本的要求了。
沒有學前班,家長也不教會怎麼樣?除非孩子是天才,不然在學校裡必然被打擊得體無完膚,必然對學校產生恐懼心理,厭學的情緒隨即就會產生。
儘管現在小學一年級沒有書面作業,但朗讀背誦的作業一點也不少。零基礎的孩子,大字不識幾個,連題目都看不懂,沒有家長輔導,連作業都無法完成。
取消學前班自然是好事,但不能只顧著這一頭,學校的教學體系也要做適當調整,要讓真正零基礎的孩子能夠順利地過渡,進入到正常的學習生活中。
這是學校應該承擔的責任。而現在的情況是,學前班取消了,學校教學一如既往,也就是默認學生入學都有一定的基礎。
家長必須完成孩子的啟蒙教育,完成孩子入學前的通識教育。但家長能勝任這項工作嗎?
相當困難。很多家長工作繁忙,並沒有時間來教導孩子,即使有時間,家長並不是職業老師,他們教育孩子的能力和老師完全不是一個等級,對於低年級的小學生來說更是如此。
教改,是一個綜合工程,不能想到一出是一出。取消學前班可以,但小學教育也要做相應的調整,不然等同於把學前教育的任務強加給家長。這不但對家長極不公平,更對學生的培養沒有任何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