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家長改行當老師,家裡辦起學前班,怎一個「難」字了得

2020-08-28 幼兒園蝴蝶老師

這幾天,幼兒園中一班家長群消息不斷。一群焦慮的媽媽坐不住了,孩子馬上上大班,而九月份能否開學還是個未知數。看著孩子瘋玩,家長們急在心裡,紛紛研究起學前班的事情。

  • 浩浩媽媽早就看中一家學前班,無奈受疫情影響不進行線下授課,不過他們在網上上課,孩子根據教材可以在家學習。不過她也嘀咕:沒有老師現場指導,孩子能行嗎?錯了也沒人糾正吧!?
  • 妞妞奶奶說老家的學前班在偷偷上課,她想讓孩子回老家上學前班。有的媽媽提醒妞妞奶奶,你不擔心防疫消毒問題嗎?萬一孩子生病,這上學前班得不償失。妞妞奶奶沉默了。

  • 琪琪爸爸比較淡定,他說給孩子買了一些學前班教材,準備在家教孩子,一天一個漢字一個拼音一道數學題,一年下來也有不少積累。不少家長紛紛效仿,討論在家怎麼教孩子學前班內容。
  • 不過,也有的家長反問,在家自己教孩子學前班內容真的可以嗎?我們沒有教育背景,教拼音、數學不會出錯嗎?萬一孩子學會了錯誤方法,上小學很難扭轉過來。這麼一說,家長群再次沉默了。

其實,幼小銜接是所有幼兒和家長無法迴避的必答題。這如同一個上坡過程,坡的這一端是幼兒園,坡的另一端是小學。怎麼幫助孩子獲得上坡的力量?這就是是孩子、家長和幼兒園都關注的幼小銜接重要內容。


做好幼小銜接,家長和孩子需要做什麼?

  • 家長要端正心態,正確對待幼小銜接,把它視為從幼兒園順其自然過渡到小學的階段,不必過分焦慮。家長也可以和其他家長分享育兒心得,緩解因經驗缺乏而引發的焦慮。家長狀態自然自信,孩子 才有可能平穩度過這一轉折時期。
  • 家長可以向老師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表現,向他們諮詢一些幼小銜接方面的指導建議,有針對性的對孩子進行指導,也可以向小學老師諮詢,方便自己做好入學前準備。

  • 孩子發展具有整體性,每一階段的發展都是相互聯繫的。如果入小學前,家長強迫孩子學習知識性內容,這只會透支孩子的學習興趣。進入小學後,孩子最初會感覺很輕鬆,容易養成不良的學習習慣。
  • 但是隨著年級的身高和學習內容難度的加深,孩子的「儲備知識」也已經用完,這時就容易出現適應困難,導致「學習沒有後勁」等問題。

因此,在進行幼小銜接時,家長心態要放端正,對孩子的入學教育才能順利開展。與其教大量的知識性內容來透支孩子的學習動力,家長不如在幼兒園大班開始培養孩子良好習慣。


家長在家怎麼教育孩子,才能幫助孩子進行有效的幼小銜接?

每個孩子的學習能力和接受程度是不一樣的,不能把每個孩子的幼小銜接指標如同參考工程建設指標一樣。每個孩子都有自己出色的地方,要看到孩子的優勢。


針對孩子的學習接受程度,以及現有發展水平,家長才能給孩子理性定位,與其讓孩子被動承受學前班的壓力,不如讓孩子主動體驗到幼小銜接學習的快樂。

下面介紹六種方法,為需要的家長朋友提供幫助,給孩子從幼兒園到小學「上坡」助力!

一、激發孩子上小學的興趣

  • 家長多說一些上小學的好處,如「上小學說明你長大了,爸爸媽媽真高興想,家裡有小學生啦」,切忌說這樣的話「你這麼坐不住,將來上小學可以要受罪了,非得讓小學老師好好修理你才行」!

  • 家長除了帶孩子參觀小學,也可以鼓勵孩子和小學的哥哥姐姐玩耍,請他們講一講小學好玩的事情,比如戴紅領巾、自己上學等,滲透上小學的自豪感
  • 家長要可以和孩子聊一聊自己上小學的事情,幫助孩子更深入了解小學,比如小學是學習的地方,小學生主要任務是學習,要做作業、參加考試、認識更多的同學等。

二、培養孩子良好的作息習慣

  • 家長和孩子一起按照小學的標準,制定作息時間表,早晨按時起床,上學不要遲到;玩耍固定睡覺時間,早一些休息,減少看電視的時間。

  • 家長要幫助孩子執行良好的作息習慣,讓孩子逐漸養成對時間的概念,形成張弛有度的生活節奏,孩子做的好時要適當給予鼓勵,孩子做的不好時要先調整自己情緒,再給孩子講道理。
  • 最重要的是,家長以身作則,按照新的作息時間調整自己的生活,為孩子樹立榜樣。特別是下班後回家,不要把休閒時間貢獻給手機,儘量陪孩子聊聊天,及時發現孩子的成長困擾。

三、培養孩子的注意力

  • 為孩子創造安靜的學習環境。孩子學習的地方應遠離過道,避免他人的來回走動影響孩子;牆壁不應該過於花哨;電視、糖果等可能吸引孩子注意力的物品要遠離孩子的視線。

  • 在孩子專注於學習時,家長不要旁邊打擾,應該在學習告一段落時,再提出要求。有的家長喜歡打斷孩子看動畫片,或者給孩子送食物,這都會導致孩子注意力下降,引發學習障礙。
  • 在家長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當事情完成後,家長要及時進行鼓勵評價,讓孩子產生一種滿足感和成就感,養成有始有終做好每件事情的好習慣。

四、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 家長對孩子信任、尊重,多以正面鼓勵為主,善於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不盲目的拿自己孩子同別人的孩子比較,逐漸樹立對孩子的正確評價。

  • 家長有意識地讓孩子承擔一些責任,獨立完成一些任務,比如孩子動手收拾玩具、書包以及文具,整理床鋪,洗洗碗筷。這樣做不僅能鍛鍊孩子生活自理能力,還能讓他們從中得到自信,感受到「我能做好」、「我有能力」。
  • 在孩子遇到挫折時,家長先從情緒上與孩子取得共鳴,然後和孩子一起分析失敗的原因,引導孩子學習會正確面對失敗,樹立再次嘗試的信心。家長也可介紹自己遇到挫折的經驗,為孩子樹立自信的榜樣。

五、培養孩子的良好的書寫和閱讀習慣

  • 家長要掌握正確的書寫要求,注重培養孩子畫畫、書寫時的正確坐姿,書寫時要注意:頭不得左右歪斜,上身要坐端正,胸部與桌邊保持一拳距離,兩臂自然平放在桌面上,兩腳自然平放在地面。

  • 良好的閱讀習慣需要家長和孩子不懈努力。鼓勵孩子自己選擇讀物,定期帶孩子去買書或借書,提供孩子喜歡的圖文並茂、淺顯易懂的圖書,如《大衛上學去》。
  • 創設精心閱讀的環境,合理安排閱讀的時間,如每周固定一次或幾次的親子閱讀時間,注意愛惜圖書,保持圖書整潔。

六、知識性內容適度適量接觸

  • 很多家長以為幼小銜接就是學習小學一年級課本,這是非常大的錯誤。很多幼教專家指出,提前學習小學書本內容,會極大透支孩子的學習興趣,引發小學二三年級學習興趣和成績下降。
  • 筆者最近也在家對孩子幼小銜接教育,每天固定一點時間認識漢字和數字,但不要求動筆練習。後來買了一些帶凹槽的控筆字帖,有圖畫有線條,孩子玩的很開心,大大減低了學習牴觸情緒。

總的來說,幼小銜接不需要靠學習知識來銜接,而是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讓孩子自然完成這個過渡,讓孩子愛上學習、愛上上學最重要。

要想讓孩子獲得從幼兒園到小學的「上坡」能量,這需要家長和孩子一起行動,從六個方法入手,循序漸進,家長教在有意,孩子學在無心,快樂平穩進入小學生活


育兒寄語:

  • 龍應臺在《孩子,你慢慢來》中寫道:「一路上,兩個人都很忙碌。是這樣的,媽媽必須做導遊,給安安介紹這個世界,安安是新來的。而媽媽漏掉的東西,安安得指出來,提醒他。」
  • 面對幼小銜接,家長們也要做好導遊,不僅向孩子介紹怎麼從幼兒園爬上小學的「坡」,也要注意孩子的狀態,當孩子狀態欠佳時,家長就要調整方式方法,去適應孩子的學習進度和發展水平。

以上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老師與家長之間:怎一個「怕」字了得!
    近日,兩會有這樣一則話題「老師,你知道家長有多怕你嗎」關於政協委員範小青提議為家長減負,引起了不少家長的共鳴。 想說,老師與家長之間又豈是一個『怕』字了得。個人覺得家長怕的不是陪孩子的辛苦,怕的是自己的辛苦被漠視甚至嘲諷。關於手工作業,我認為要適合孩子年齡段,可就地取材,著重廢物利用。如果一切材料都需要購買,那種孩子根本就完成不了的作業,不留也罷。有家長為了省事直接購買一個成品,那這樣一個手工作業是否已經違背初衷,是能起到鍛鍊孩子的目的,還是能有效促進親子關係?毫無意義。
  • 怎一個忙字了得
    開學第一天,怎一個忙字了得最是一季開學忙!忙得我天昏地暗,忙得我肝腸寸斷,忙得我手機沒有電。
  • 看到學生寫給校長的信:怎一個「忍」字了得
    可以說,他當年在學校屢受校園欺凌,對於他可以說是怎一個「忍」字了得?在多次受到欺凌,求助無門、忍無可忍的情況下,選擇了輟學。一個對未來充滿理想的花季少年就此殞落。可憐!可悲!可嘆!對於學生在學校受到欺凌,家長內心怎一個「忍」字了得?但他們卻表現得有些懦弱。任由孩子受欺凌,直至輟學,卻不知道該如何去為孩子爭取公道?
  • 怎一個「獲」字了得
    怎一個「獲」字了得水落坡鎮中學李俊芳來到美麗的杭州已有三天,雖然梅雨季節的杭州有許多悶熱,但我卻時時感覺有一汩汩清泉流入心田,回顧這三天的學習,不是一個「收穫&34;字了得!
  • 電影票「退改籤」 怎一個「難」字了得?
    然而記者發現多家影院「退改籤」並未真正落地實施,電影票「退改籤」怎一個「難」字了得?多家影院極少公示「退改籤」須知最近,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協會發布通知,要求影院支持「退改籤」,各影院需在大堂醒目位置公示「退改籤」須知,保證觀眾提前了解相關「退改籤」規定。(詳情見:電影票也可以「退改籤」了!
  • 批改學生作業,怎一個「閱」字了得
    批改學生作業,怎一個「閱」字了得批改學生作業,怎一個「閱」字了得批改學生作業,怎一個「閱」字了得這樣看來,作業本上有無「閱」、「已閱」或者年月日,只是一個形式問題,即使作業本由教務處和教研組長定期抽查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學會了自改作文,實際上也練就了一項能力,至於作文本上有無「閱」字或者老師批閱的痕跡,甚至冗長的批語,並沒有必要作統一要求。再比如一些記憶性、鞏固性的作業,學生幾乎完全都能做對,老師看後寫一個「閱」字,又何嘗不可?
  • 怎一個「妒」字了得
    李清照在她的「聲聲慢」中,有一句「怎一個愁字了得」,我在此借用,改為「怎一個妒字了得」;是想特別將人性中的「嫉妒」提出來討論。怎一個「妒」字了得!  「嫉妒」這種情感,隨著人的原罪流淌在血液中,代代相傳,無人可以例外,雖聖徒亦難避免。連耶穌的門徒們也常常陷於嫉妒紛亂之中。耶穌門徒中的雅各和約翰,與他們的母親,有一次由於愚昧無知,竟向耶穌要求準許此二人坐在主的左右,儼然以左丞右相自居。一下子便犯了眾怒,基督其餘的十個門徒,便惱怒他們兄弟二人(太二○:20-27)。
  • 漢語,怎一個「美」字了得!
    英語只有26個字母就可以描述出世界萬物,而漢語常用字就有三千多,加上不常用的怎麼也得上萬了吧?我只是想讚美漢字,漢字有多少我也不會一個字一個字去考究,也不懂怎麼考究。哎,興趣濃濃的在網上找了一些常見的詩詞翻譯成外語的作品,怎麼感覺怎一個殘字了得?簡直是慘不忍睹啊!中國詩詞的魅力,詩詞自帶的意境完全看不到,讀不出了。翻譯過程中詩詞的韻律、意象等詩性的丟失,會讓譯文變得索然無味。中文的音韻也很美,常聽相聲的對下面這句話肯定不陌生。天對地,雨對風,大陸對長空。山花對海樹,赤日對蒼穹。
  • 起跑線比拼愈演愈烈 幼兒園大班孩子改讀學前班
    不要盲目迷信學前班  「不要拔苗助長,也不要迷信學前班,對於大多數孩子來說,學前班都不是必要的。」昨天,提起學前班,勝利幼兒園沈杭凱副園長告訴記者,曾經幼兒園裡有老師也想讓自己的孩子去讀學前班,調查了一番後,發現學前班裡有很多小學化的內容,而且一些教育機構的學前班幾乎沒有戶外活動,一直讓孩子待在室內,很不利於孩子的身心成長。
  • 夏天得了溼疹,怎一個「癢」字了得?
    夏天得了溼疹,怎一個「癢」字了得?溼疹雖然惹人惱但積極治療不能少牢牢控制內外因遠離溼疹沒煩惱原標題:《夏天得了溼疹,怎一個「癢」字了得?
  • 高考心理輔導:陽光總在風雨後,怎一個愁字了得《聲聲慢》李清照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⑽,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版本二聲聲慢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曉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 管住幼兒園,刺激學前班?幼小銜接班價格普漲
    我們這裡有重點小學的退休老師,知道面試都看重什麼,可以給孩子指導。」   與這些每年數十名學前班生源的分支機構相比,位於石景山區的一家學前教育機構總部歷來招生規模龐大,「今年17個班,一個班25個人。家長來填報名表的時候,把孩子帶來,我們看一下,可以的話交錢。」
  • 家有淘氣娃怎一個「亂」字了得?早立規矩早輕鬆
    1、怎一個「亂」字了得?昨天和閨蜜小麗聊天,說起彼此的二孩,不約而同都嘆了口氣。小麗的情況我知道,前年得的二寶,如今也滿三歲了,雖是女娃兒卻整天爬高就低,一刻也不得安閒。我家這個更甚,過了年就四歲,也是個女娃兒,卻沒有半分淑女範兒,平日裡的行為舉止,比起小麗家的妮兒更加乖張放肆。
  • 怎一個亂字了得?
    再後來,看到更多的電線,朝著不同的方向延伸,像一個中轉站。看著它,就像看著現在的自己,張牙舞爪,不知該伸向何方。好像每條路都可以去看它一看,可是,又不知道何時是盡頭……怎一個亂字了得?
  • 【成長在線】王菊紅:怎一個痴字了得 ——《湖心亭看雪》教學設計
    怎一個痴字了得--《湖心亭看雪》教學設計鎮巴縣涇洋中學   王菊紅一、教學構想《湖心亭看雪》是部編語文教材九年級上冊第12課,是一篇寫景抒情的文言散文,字詞句的梳理相對簡單,寫景手法的理解,作者在文中蘊含的多種情感的體會,尤其是「痴」字在文中的妙用,的確有難度。
  • 鯰魚燉豆腐,味道怎一個「香」字了得
    鯰魚燉豆腐By 筠暘JY鯰魚鮮美,經過慢燉,豆腐吸足了湯汁的味道,加入新剝的豌豆,味道怎一個「香」字了得!
  • 幼兒園大班娃減少一半,家長不淡定 學前班一定要報?
    沒有了小班、中班開學前隆重的四小時家長會,班主任也不像往常那樣,在開學前一周就忙活著建家長微信群溝通情況,楊先生的兒子眼下也馬上要大班開學了,「但這個8月底他感到意外的『輕鬆』,幼兒園方面沒有積極地組織家長會什麼的,一點兒開學的氛圍都沒有。周一大班開學,我只是在上周五收到一個班主任發來的通知簡訊而已。
  • 當漢字剪紙遇到古詩詞,怎一個「美」字了得
    當漢字剪紙遇到古詩詞,怎一個「美」字了得 漢字是這個世界上最美的文字 它的背後是中華五千年綿延不絕的文化 當漢字與剪紙藝術相結合 又會迸發出什麼樣的火花 在受中國文化影響深遠的日本 一名叫山田美香的女子 用我們常見的漢字 剪出了最美的詩
  • 上幼兒園大班還是學前班,家長應該怎樣為孩子選擇?
    女兒的幼兒園已經hold不住她了,而上學前班每天各種課程她都很喜歡。跟我興奮地形容圍棋,或者讀她認識的小課文,或者談到遊泳換氣不如同學的困惑。我們看重的不是銜接,是好玩。但是聽一個一年級的老師的說法後,我建議送學前班,班裡有幾個不上學前班的學生,因為不適應小學的制度,導致學習學得很吃力,還有不要太高估小孩的接受能力,小學的知識量不是幼兒園能比,一下子去一年級適應得很不好。
  • 幼兒園「大班流失」很普遍 半數孩子奔了學前班
    昨天(4日)一位朝陽區的家長詢問是否能有專家解答學前班問題。進入9月,有同樣疑問的幼兒大班家長不在少數。據了解,現在幼兒園「大班流失」現象非常普遍。專家表示,「學前班」不是為了「學知識」,而是要幫助孩子學習社會適應力。   案例   先去學前班收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