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刊發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創新研究成果

2020-12-16 瀟湘晨報

7月10日,世界著名期刊《科學》(Science),刊發學術論文《電場誘導異質界面金屬態構建超質子傳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材料與化學學院吳豔副教授為第一作者,朱斌教授和宋懷兵副研究員為共同通訊作者。這是我國科技工作者在能源領域取得的又一重大原創性研究成果。

燃料電池是繼水力發電、熱能發電和原子能發電的第四種發電技術。其潔淨、高效、無汙染特點越來越引起關注。燃料電池技術成為國家能源發展戰略的一個重點領域,高離子電導率的電解質開發,是解決目前燃料電池應用的關鍵。

長期以來,提高電解質離子電導率的方法,是通過低價陽離子取代高價陽離子,如摻雜三價銥離子取代結構的四價鋯離子,從而產生氧空位,進而提高了氧離子電導率。但是結構摻雜的方法,並沒有有效解決燃料電池電解質面臨的百年挑戰,很大程度上阻礙了燃料電池的商業化進程。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燃料電池創新研究團隊,一直致力於低溫、高性能燃料電池研究,聚焦高質子電導率電解質的開發,歷經多年的不懈探索,經過反覆試驗論證,首次通過半導體異質界面電子態特性,把質子局域於異質界面,設計和構造具有最低遷移勢壘的質子通道。

圖:設計和構造具有最低遷移勢壘的超質子高速通道(A, B);獲得極其優異的質子電導率(較傳統釔穩定二氧化鋯電解質材料的電導率提升了約3個數量級(C); 實現了先進燃料電池示範,在520攝氏度,輸出超過1000毫瓦/平方釐米的功率密度(D)。

在傳統質子傳導材料裡,質子需要克服巨大的能壘,通過氧空位跳躍前行。本研究如同給質子修建高速公路,即利用半導體異質界面場誘導金屬態,助推超質子實現又快又好地「跑起來」,從而獲得優異的電導率。這與傳統電解質材料電導率相比,提升了3個數量級,並且實現了先進質子陶瓷燃料電池的示範(如上圖)。

半導體異質結構和場誘導加速離子遷移,是能源科學領域具有挑戰性的研究課題,該研究成果為優良質子傳輸材料和應用,提供了創新思路,為質子限域傳輸提供了科學方法,為燃料電池研發應用插上了翅膀。該成果將促進新一代燃料電池研究和發展,對發展能源新材料和新技術具有重要科學意義和應用價值。該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等多方面的支持。

論文連結: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9/6500/184

燃料電池創新研究團隊

【來源:漢新聞】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在國際頂級期刊《科學》上發表論文!
    7月10日,世界著名期刊《科學》(Science),刊發學術論文《電場誘導異質界面金屬態構建超質子傳輸》。我校材料與化學學院吳豔副教授為第一作者,朱斌教授和宋懷兵副研究員為共同通訊作者。這是我國科技工作者在能源領域取得的又一重要原創性研究成果。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成立數學科學中心
    7月28日,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數學科學中心揭牌儀式暨學術報告會在南望山校區八角樓舉行。校長王焰新院士、副校長賴旭龍,華中師範大學副校長彭雙階、武漢大學數學與統計學院院長趙會江,相關學院、職能部門負責人參加儀式。賴旭龍主持會議。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成立數學科學中心!
    7月28日,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數學科學中心揭牌儀式暨學術報告會在南望山校區八角樓舉行。校長王焰新院士、副校長賴旭龍,華中師範大學副校長彭雙階、武漢大學數學與統計學院院長趙會江,相關學院、職能部門負責人參加儀式。賴旭龍主持會議。
  • 科學研發裡程碑,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成立數學科學中心
    近日,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數學科學中心揭牌成立。校長王焰新院士、副校長賴旭龍,華中師範大學副校長彭雙階、武漢大學數學與統計學院院長趙會江,相關學院、職能部門負責人參加儀式。以基礎數學為主數學科學中心是依託中國地大(武漢)數學與物理學院成立的研究中心,突出應用數學優勢,形成數學科學研究、數學人才培養以及應用交流的重要基地,以高水平數學研究支撐創新型國家建設和世界科技強國建設。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成立數學科學中心
    7月28日,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數學科學中心揭牌儀式暨學術報告會在南望山校區八角樓舉行。校長王焰新院士、副校長賴旭龍,華中師範大學副校長彭雙階、武漢大學數學與統計學院院長趙會江,相關學院、職能部門負責人參加儀式。賴旭龍主持會議。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坐擁2個國家級實驗室,到底研究啥的呢?
    中國地質大學(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簡稱地大,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國土資源部共建的一所以地球系統科學為主體,應用科學、前沿科學,以及新興交叉學科協調發展的全國重點大學。系國家"211工程"、"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重點建設,列入"111計劃"和"卓越計劃"。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錄取分數線,中國地質大學2020年錄取分數線
    校友會2020年最好大學排名中,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排名73名。地質學,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2個一級學科入選雙一流建設學科。中國地質大學,簡稱地大,位於武漢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國家「211工程」、「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建設高校,是國家批准設立研究生院的大學,入選國家「111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首批高等學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基地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積極助力美麗中國建設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積極助力美麗中國建設 2018-06-14 來源: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打造生態型大學,引領綠色教育發展。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質學和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學科排名第一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校友次落和袁復棟分別作為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隊長、攀登隊隊長登上珠穆朗瑪峰。這是次落第四次登頂珠穆朗瑪峰,也是袁復棟繼2008年之後第二次登頂珠峰。次落,1999年畢業於該校,現為中國登山協會高山探險部主任、中國登山隊副隊長,也是此次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隊長,曾獲得國家體育運動榮譽獎章,先後三次登頂珠峰。
  • 地學文化搖籃—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建校60周年
    從北京地質學院、湖北地質學院、武漢地質學院到中國地質大學(武漢),60年來,中國地質大學幾經變遷,經組建、出北京、過石門、渡丹江、下江陵、棲荊州……    一路走來,變換的是名字、遷徙的是校址、擴大的是規模,不變的卻是地大人繼承和發揚「為祖國多找礦藏,把自己百鍊成鋼」的地質精神;是「以獻身地質事業為榮、以艱苦奮鬥為榮、以找礦立功為榮
  • 全球最大的地質學院,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在地球科學領域享有盛譽
    說起武漢的好大學數不勝數,比如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華中師範大學等全國重點高校。其實,作為高等教育發達的武漢還有一所非常具有實力的全國重點大學,在世界地球科學領域享有盛譽,並且是全球最大的地質學院,這所高校就是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 什麼是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1997年5月,中國地質大學武漢「211」工程中期檢查工作匯報,圖源@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化石林,圖源@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球科學一流、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學科體系2個國家「雙一流」重點建設學科,16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33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3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6個學科領域進入ESI全球前1%,其中地球科學進入前1‰……(1997年5月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211」工程正式立項,圖源@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 中國地質大學你了解嗎?中國地質大學排名前五的專業有哪些呢?
    【一、中國地質大學簡介】:中國地質大學,簡稱地大,位於武漢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34;,國家&34;、&34;建設高校,是國家批准設立研究生院的大學,入選國家&34;、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學校以地球科學為主要特色,涵蓋理、工、文、管、經、法、教育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2021新年獻詞:向幸福出發!
    29位院士專家學者和校友代表組成學校戰略發展委員會,為學校中長期規劃、戰略決策及頂層設計「把脈問診」;學校凝練學科方向、搭建平臺、打造團隊,地質學、地質資源和地質工程兩個「雙一流」學科帶動各學科交叉創新,高質量完成2016-2020年「雙一流」建設任務,為建設地球科學領域世界一流大學打下了堅實基礎;學校深入學習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認真總結「十三五」經驗成效,科學編制「十四五」規劃,推動學校事業發展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科研實力究竟如何?這篇文章告訴你答案
    它攻堅克難、矢志創新,為「嫦娥五號」等國家重大工程項目持續助力。這所高水平研究型大學便是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特色鮮明,學科生態系統日漸完善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位於國家中心城市武漢,是國家首批設立研究生院的大學,也是「雙一流」建設高校。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歡迎你:走近機械與電子信息學院
    學院概況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機械與電子信息學院的前身是成立於2003年的機械與電子工程學院。2008年,學校進行院系調整,將機械與電子工程學院、通信工程系、測控技術與儀器系重組,組建了機械與電子信息學院,2014年學校對學院再次進行調整。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藝術類專業招生概況
    學校簡介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是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 是國家批准設立研究生院的大學,是國家「211工程」、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中國地質大學位於武漢東湖之畔,南望山麓,學校以地球科學為主要特色,學科涵蓋理學、工學、文學、管理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藝術學等門類,地質學、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2個一級學科入選「雙一流」建設學科。創建於1952年,前身是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天津大學、唐山鐵道學院等院校的地質系(科)合併組建而成的北京地質學院。學校於1960年被確定為全國重點院校。
  • 2020中國地質大學錄取線:喜歡來地大上大學的各位看過來
    高校的錄取還在如火如荼地進行,截止目前為止,有些大學就已經陸續公布了其錄取分數。這不,近日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也加入了公布錄取分數線的陣營,喜歡武漢的中國地質大學的粉絲們往這裡看,我們一起來圍觀一這所高校有著什麼樣的魅力。
  • 如何為高校營造良好創新環境?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校長孫友宏《人民...
    一起來讀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校長孫友宏在《人民日報》發表的解讀文章《為高校營造良好創新環境》↓↓↓為高校營造良好創新環境日前發布的《關於規範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 樹立正確評價導向的若干意見》對於破除「SCI至上」和「過度追求SCI論文相關指標」、進一步破除「五唯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五個聚焦」紮實推進「雙一流」建設
    為紮實推進「雙一流」建設,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聚焦靈魂,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聚焦短板,破解內涵發展制約因素;聚焦明天,辦好人民滿意高等教育;聚焦使命,以教育支撐實現中國夢;聚焦特色,開拓特色優質發展道路等五個聚焦層面落實。中公考研小編整理相關資訊,關注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