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歲的張帥(化名)是來賓市第一中學的畢業生。早年父母離異,張帥跟著父親生活,父子倆相依為命。父親靠修鞋為生,每月收入不穩定,在這樣的環境下,張帥撐起了家裡的半邊天。他深知,只有努力讀書,才能出人頭地。
8月17日,在廉租房樓下,記者見到了張帥,他渾身充滿朝氣,眼睛神採奕奕,大步朝記者走來。貧寒的家庭環境並沒有使他變得自卑或內向,這位寒門少年始終樂觀開朗,如同一枚小太陽,向身邊人傳遞光和熱。
張帥告訴記者,他的父親是一名修鞋匠,每天起早貪黑在街邊修鞋,由於是流動攤位,父親常常更換地點,日夜操勞。兩人僅靠父親微薄的收入和低保勉強維持生活,有時下暴雨不能出攤,一天的收入就此泡湯。「從小我就知道家裡條件不好,很少問爸爸要錢。」尤其是讀初中、高中時,經常要買各類教材或交班費、資料費,張帥都是用自己的紅包墊著,有時費用過多,自己錢不夠,又不好意思開口問父親要,只能拖到老師催促才交。
自那時起,張帥就知道要存錢,以備不時之需。過年的紅包、每年的貧困生助學金、寒暑假的兼職費,每筆錢他都一一存好,精打細算,把錢都花在刀刃上。讀初三時,他的生活費來源是每月的低保補助,低保發多少,他的生活費就是多少。「上高中後,低保補助多了一些,但除了吃飯,其他錢我都不敢動。」也是從那時開始,張帥有了記帳的習慣。「給你看看我的備忘錄。」說著,他點開手機備忘錄,裡面詳細地記錄著假期兼職的收入和每日的開銷,並備註盈虧金額,細緻入微。
高中時期,張帥一心扎進學海,成績在班裡名列前茅。平時課間和課後時間,他總會留在教室學習完才去吃飯。剛上高中時,他的英語成績並不理想,高一上學期英語成績才50多分,他覺得必須逼自己一把,不能讓英語「缺腿」。「現在看來,當初的決定是正確的,很感謝曾經努力的自己。」今年高考,張帥的英語成績是90多分。他說,高三的學習非常艱苦,有時努力了卻得不到收穫,途中有兩次他差點想放棄,但最後總會說服自己堅持下去。「我覺得難,別人也不一定會。」他說,與其抱怨,不如克服,重新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
今年高考,張帥的總分是461分,超理科二本線108分。填報志願時,他報了江西警官學校。他說,警察和軍人是他最崇敬的職業。暑假徵兵時,張帥義無反顧報名參軍。「當兵既能報效祖國,也能為家裡分擔壓力。」他告訴記者,退伍後再去上大學,學費全免,可以減輕家裡的壓力。
不久前,張帥用自己攢下的錢幫家裡預交了一年房租,買了一輛電動車,還用假期兼職的工資給家裡添置了冰箱。環境雖艱苦,人心卻很暖;少年張帥,未來可期。
來賓晚刊記者 卓綠怡
來源:來賓網
聲明:本文已註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聯繫郵箱:news@ersanl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