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歌頌奇蹟的時代。
任何超常之事,都能吸睛,任何超常之人,都被書寫在側。
7月21日,11歲的美國男孩,威廉·梅利斯(William Maillis),在完成2年的課程之後,從佛羅裡達州聖彼得堡學院畢業,獲得文學副學士學位。接下來他將進入南佛羅裡達大學繼續深造。
他夢想是成為一名天體物理學家,證明上帝的存在。
圖源:CNN
11歲的時候,我在幹嘛?
每天放學回家,定時打開大風車等待鞠萍姐姐,
吃小浣熊乾脆麵集水滸收集卡,
看情深深雨濛濛,每天哈哈哈哈哈哈哈
跳皮筋,完彈球。。。
人生的起跑線不會是我自己放棄的吧。
聖彼得堡學院校長稱讚威廉的出色表現令她震驚。
據威廉的父母說,他兩歲時就可以做簡單的數學計算和閱讀,3歲學會字母表,4歲學會代數。
並劃將於18歲的時候,完成他的博士學位。
無疑,威廉在人們眼中被定義為一位神童。
可是神童的出現,通常伴隨著質疑。
Quora上有網友提問:威廉真的證明了霍金說的是錯的嗎?
圖源:Quora
圖源:Quora
「坦白講,無論多麼早熟,你認為一個12歲的小孩能比世界上最著名的理論物理學家,二十、二十一世界最聰明的大腦還聰明嗎?」
還有人對家長提出質疑,認為所有的一切都是父母的指使。
圖源:Quora
「真是一個可憐的孩子。看看那個視頻,注意看他爸爸充滿神經質的眼神...完全就是在乞求這個孩子一定要像排練的一樣進行。」
對神童的歌頌與質疑就像是連體嬰,一直相愛相殺,打包出現。
在地球的另一邊,也不例外。
我們相信「讀書改變命運」。
神童的成與敗,更是牽動著上億人的神經。
可他們就像是海灘上的沙子,一浪過來,衝散在時代的洪流中,混跡在芸芸眾生裡。
40年前,有一群少年,其中最大的16歲,最小的11歲;
他們被集體送入了安徽省合肥市中國科技大學學習,
被稱為新中國「知識荒原上的少年突擊隊」,
他們是人們眼中的神童,
也是中國的第一批天才少年班。
圖源:新浪安徽
在這批孩子中有三個人,寧鉑、謝彥波和幹政,成為了家喻戶曉的天才明星。
但是他們的結局卻讓人唏噓不已。
圖源:新浪體育
寧鉑2歲半時,會背30多首毛澤東詩詞,4歲學會400多個漢字。13歲與方毅副總理下棋,並連勝兩局。這件事成為了當年最吸引讀者的新聞之一。1978年,他進入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82年本科畢業後留校任教,並在19歲時成為中國最年輕的助教。
一切都是教科書一樣的天才典範。
圖源:精英說
但後來畫風急轉。
他在三次考研的過程中退出,並在89年、90年、91年,連考3次託福,均未過關。93年開始,他醉心於佛學研究並在98年參與 《實話實說》欄目,猛烈抨擊神童教育。最終,於2003年出家,在江西一所佛寺擔任該寺佛教學院的講師。
寧鉑的經歷,就像是一顆流星,絢爛卻最終隕落。
相較於寧鉑,謝彥波似乎比他多邁出了一步,但也沒能逃脫歸於平淡的命運。
謝彥波剛進入少年班的時候,只有11歲,相當於小學五年級。由於年齡小,他的心裡健康成了老師們關心的問題。即便少年班的所有同學都在人際關係方面拖後腿,但是謝彥波的問題仍是最大的。
因為他似乎永遠都學不會如何與掌控他命運的人好好相處。
(謝彥波在解題)
圖源:百度百科
在國內,由於沒有和導師處理好關係,他申請去美國普林斯頓攻讀物理博士。在普林斯頓,也因為選題與導師的理論向左,常年與導師僵持不下,十分緊張。
在學生圈裡,他和導師的關係已經是人人心照不宣,閉口不談。
91年,因為發生了北大留學生盧剛槍殺美國教授和同學的事件(事件被改編成電影《暗物質》),謝彥波被學校歸於潛在危險人物,勒令退學。
盧剛案報導
圖源:KRUI Radio
如出一轍的還有幹政,同樣留學普林斯頓,同樣與導師不和,同樣被要求退學。
但與謝彥波相比,幹政似乎更加不幸。由於回國後沒有繼續讀博,他無法留任中國科技大學(當時,博士學位已經成為任教的比較條件)。再加上長期的壓抑和找不到工作的壓力,他的精神時好時壞,甚至還將自己禁錮在了與母親共同居住的房間裡。
神童的結局,遠不止這些。
曾被譽為「神童」的東北男孩王思涵,以14歲的年齡,高考572分的的成績考入瀋陽工業大學自動化專業。但是入學後,成績每況愈下,最終因為多門成績零分,被學校「責令退學」。
(王思涵)
圖源:搜狐
8歲讀中學,13歲上大學,17歲考入中科院碩博連讀的魏永康,因為進入學校後,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也被學校勸退。
根據同學回憶,他熱了不知道脫衣服,冷了不知道加衣,房間是髒亂差的代表,還常常因為在宿舍裡看書而忘記了考試和交作業。
圖源:天涯
漸漸的,神童這個詞和傲慢、性格古怪、人格有缺陷、行為易於常人、生活不能自理等負面的詞彙漸漸聯繫到了一起。
少年班最盛行的時候,包括清華北大在內的12所高校都曾開辦過少年班。
但如今,少年班無人問津,只有中國科技大學和西安交通大學還在這條路上默默前進。
少年班就像是一場美麗的夢,在這幾十年間,隨風飄散了。
雖然對「少年班」這種獨特教育方式抱懷疑態度的人不在少數,但是從總體的數據來看,少年班的成果卻是顯著的。
圖源:鳳凰資訊
2014年,由中科大新創校友基金會與少年班校友會共同完成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校友教授調查》顯示,中科大少年班已經培養了超過202位教授,其中106位教授在美國。
他們執教的學科涵蓋物理與力學、計算機軟體與信息技術、生物醫藥、電氣與自動化、化學、地球與環境、機械工程等諸多領域。
除了在學術領域發展的,少年班的畢業生還有的是公司董事長、行業的領頭人,或是公司的技術負責人。
超過70%的少年班校友活躍在全球經濟、IT、金融、製造領域,一般30歲左右就做出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這麼看來,將天才集中在一起,給他們創造一個發展的空間又是可取的。
但為什麼還會發生前面提到的悲劇呢?
天才班是時代的產物。
1978年的中國正處於知識匱乏的年代。人們對科學的渴望,對於發展的追求,讓所有人對天才少年都抱有期待。
但是孩子終究是孩子,不是學習的機器。他們也有自己的喜歡和不喜歡。
神童不能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造成天才隕落悲劇的原因之一,是他們有時候並不能投入感興趣的專業。
寧鉑學習的是理論物理,但他對天文卻有著濃厚的興趣。曾經他因為中科大沒有自己喜歡的專業,提出轉校。但學校不想放走一個人才,硬是沒有批准。
被稱為天才的同時,他也被剝奪了自由選擇的權利。
時代讓他成為什麼樣的人,他就只能去做怎樣的人。
寧鉑曾說,自己是時代需要的產物。如果能夠重新選擇,他希望自己不是天才,也不被社會所期望。
比寧鉑幸運的是尹希。
圖源:YouTube
1993年,尹希考入北京市第八中學智力超常實驗班。畢業後,進入中科大少年班學習。但是5年後,他還是選擇去哈佛深造。
2015年,他被評為哈佛史上最年輕的正教授。
對於這個選擇,尹希給出的解釋是:在這裡,比較自由。即使幾年做不出什麼成果也不需要擔心會被辭退,於是可以更大膽地嘗試一些課題。
如果有些才華不被埋沒,是不是我們就少了幾個「仲永」?
對於神童,我們總有病態追捧。
所有人都喜歡看到成功的故事,討厭失敗的結局。
自己的孩子沒有天賦異稟,羨慕別人家的果子更大更甜。
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希望從別人身上找安慰。
我們似乎患上了「神童饑渴症」。
當一個神童出現時,媒體蜂擁而至。
沒有神童也要創造神童。
當神童不再神的時候,就給套上一個悲劇的人設,悲涼的ending。
上一個神童沒有完成的事情,下一個神童繼續。
但是,這些外界的壓力,讓少年還未成熟的心智蒙上面紗。
圖源:雪花新聞
難道一個有天賦的人,沒有在後來作出經天緯地的成就,就是失敗?
只有出任CEO,贏取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才是一個天才必要的結局?
付雲皓告訴我們,不!
現在的付雲皓是廣東第二師範學院的一名數學老師。這是一所培養小學老師為目標的二本師範學校。
但當年的他,卻是「奧數奇才」。
連續兩年成為IMO(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的滿分金牌得主。在中國國家隊三十餘年的參賽史上,取得這一成績的選手只有三個。
圖源:浙江在線
雖然網友對於他現狀唏噓不已,但付雲皓卻寫了一遍文章回擊。
圖源:知乎
「如果從世俗意義上的成功來衡量,我和很多本科時期同在北大的同學確實有不少差距,隕落這個詞送給我,不足為過。但是從我個人的觀感來衡量,我並未覺得自己在隕落,或者是已經隕落。我的觀感是:現在的我,正穩穩噹噹地一步一個腳印踩在基礎教育的道路上」… 「13 級的春燕同學曾經問我,為什麼來這裡工作,我的回答之一是,讓廣東省多幾個靠譜的中小學老師。嗯,就是很簡單的想法,沒有什麼星辰大海,沒有太多高遠的學術理想的宣揚,我只想儘自己的力量,讓初等教育越來越專業化越來越有水平,提高師範生的教學能力讓儘量多的孩子受到正確的引導。」
—— 付雲皓
(付雲皓坐在教室裡)
圖源:《人物》
在歷經天上地下的人生巨變後,付雲皓選擇了平凡。
或許和其他天才少年相比,他是幸運的。
電影《少年班》的導演肖洋在接受採訪時說:有時候我們並不清楚用什麼東西來判斷成長,成長或許就是在找到自己的過程中,最終承認自己的平凡。
圖源:豆瓣電影
從1978年到2018年,
40年的時間裡,一批又一批的人進入少年班,
有的人璀璨奪目,有的人卻無人知曉,在平凡中過完了一生。
寧鉑皈依佛門後,在一次與朋友的交談中說,自己現在過的很開心,因為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據他的朋友透露,他的性格不僅外向了,現在卡拉ok唱的也很好。
神童在我們的眼中,是如此不凡,但有時候卻也如此平凡。
希望他們,
不要把青春活成別人喜歡的樣子。
不要成為別人喜歡的「你」,要成為自己喜歡的「你」。
或許這也是我們所有人應該做的。
ref:
https://www.cnn.com/videos/us/2018/07/22/11-year-old-collge-grad-orig---gr.cnn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046131
https://zhuanlan.zhihu.com/p/36980151
https://zhuanlan.zhihu.com/p/25293349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046131
https://read01.com/oEBKAM.html#.W1c0MSPMyL8
https://daily.zhihu.com/story/9681326
https://think.sina.cn/doc--ifzyqqiq7038534.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