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下肢骨折後腿腫很正常?醫生:下肢久腫不消可能是血栓在作怪

2020-12-24 騰訊網

70歲的張大爺今天被孩子帶來醫院看病,當他脫下褲子時我們都驚呆了,他的右腿腫脹,色素沉著嚴重,皮膚有多處潰爛,作為醫生看著都覺得疼,更不用說張大爺本人了,而造成這一切的正是兩年前的一次骨折。

兩年前,張大爺有過一次右下肢骨折,保守治療的他在床上一躺就是幾個月。看著自己腫脹的右腿,張大爺以為是骨折後的正常反應,誰知半年過去了他的右腿依然沒有消腫,張大爺以為是骨折落下的後遺症,也沒太在意。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張大爺的右腿不僅不消腫,反而開始脹痛,皮膚越來越黑,局部瘙癢,撓破了就形成了潰瘍。一年下來,破潰的地方越來越多,腿越來越脹痛,不得已才來醫院看病。

為什麼下肢骨折後會腿腫?

在臨床工作中,像張大爺一樣的患者不在少數,其實不僅僅是骨折,哪怕是單純的腿外傷也會出現腫脹的情況。

當下肢出現骨折時,軟組織及血管往往也受到了較大的創傷,受傷後的軟組織出現腫脹,腫脹的軟組織及淤血會進一步壓迫血管使靜脈回流受限,從而進一步加重下肢的腫脹,以至於大家都有個共識就是骨折後腿一定會腫,雖然下肢骨折後會腿腫,但是並不代表腿腫就只有骨折。

骨折後為何容易形成血栓?

血栓的形成往往需要三大因素:血管內膜損傷、血流淤滯、血液高凝狀態,而骨折患者往往三大因素同存。

首先,骨折時所受的衝擊力巨大,除了骨頭受傷外,局部深靜脈會受到牽拉等作用,這些牽拉會引起血管內膜的損傷;

其次,骨折後往往需要長期制動,無論是手術還是石膏託局部固定,肌肉運動能力下降,這些會引起局部血液不流通,血液淤滯;

再次,創面的修復是一個複雜的過程,在創面的修復中血液往往為高凝狀態,更容易形成血栓。

血栓導致的腫脹有什麼表現?

既然骨折與血栓都可以導致下肢腫脹,那麼血栓後下肢會有什麼表現呢?

下肢腫脹:骨折後肢體腫脹會隨著時間的推遲逐漸消腫,而下肢靜脈血栓導致的水腫往往不會消腫,這也是上文中張大爺骨折後兩年仍然腿腫的原因。

下肢疼痛:骨折後的疼往往是因為斷端及軟組織損傷後導致,這種疼痛隨著骨折穩定後會逐漸減輕,當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後,靜脈回流受限,肢體腫脹可壓迫動脈,造成肢體缺血疼痛。

皮溫及顏色改變:單純的骨折皮溫及皮膚顏色往往並不會變化很明顯,而當深靜脈血栓形成後因為血液回流不暢,靜脈血液淤積,下肢往往呈紫色,皮溫升高。

少數伴有肺栓塞:單純骨折的病人不會出現胸悶、憋喘、呼吸困難,當下肢深靜脈形成並脫落後,脫落的栓子隨著血液循環到達肺部,從而導致肺動脈栓塞,病人可表現為胸悶、憋喘、呼吸困難方法。

深靜脈血栓如何治療?

1.抗凝治療:抗凝治療是深靜脈血栓最經典的治療方法,它可以有效的預防新血栓的形成。

2.手術取栓治療:包括傳統切開取栓及介入吸栓,當急性血栓形成後有時會伴有嚴重股青腫,這時建議儘早取栓。

3.溶栓治療:溶栓治療是指通過使用溶栓藥物讓血栓溶解。

4.下腔靜脈濾器植入:下肢深靜脈血栓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栓子脫落造成的肺栓塞。這時我們在下腔靜脈防止一枚濾器,可以有效地防止下肢的血栓脫落至肺血管,降低致死性肺栓塞的發生率。

相關焦點

  • 腿腫伴下肢疼痛要注意 警惕骨腫瘤
    很多人都不把腿腫當回事,殊不知,腿腫疼背後,可能隱藏著一些疾病。中國人有句老話:「男怕穿靴,女怕戴帽」,指的是男人怕腳腫,女怕頭面部腫。造成腿腫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可能是全身重要臟器的原因,也可能是下肢局部的原因,要詳細分析。
  • ...血栓閉塞性脈管炎|下肢靜脈血栓|下肢|廣州醫科大學|附屬中醫...
    一到冬天,有些人總感覺兩條腿發涼、麻木,甚至有人會出現顏色發紫、潰瘍等嚴重症狀,或者突然出現下肢腫脹、疼痛等,到醫院一檢查,才發現竟是血管內血栓堵塞引起的問題。那血栓是如何形成的?哪些人容易發生,又該如何預防呢?記者就此採訪了廣州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脈管炎科的專家,請他們一一解答。下肢血栓疾病知多D血管分為動脈和靜脈。
  • 孕期腳腫有可能是下肢深靜脈血栓,千萬別大意有生命危險
    孕期腳腫很常見,我周圍的很多孕媽包括我自己都是在6個月以後進入孕晚期的時候開始腳腫的,嚴重一些的孕媽不僅腳腫,整個下肢都是腫的,還經常發麻。
  • 了解下肢靜脈血栓患者常見體徵,若身體出現異常,需及時檢查治療
    導語:下肢靜脈血栓如不及時治療,會引起多種併發症,甚至導致肺栓塞,危害患者生命健康。因此對於這種疾病要早發現早治療,但很多人並不了解下肢靜脈血栓的症狀,即便是身體出現了異常,也很難聯想到是這種疾病導致的。那麼下肢靜脈栓塞到底有哪些症狀呢?臨床常用的檢查治療手段又有哪些呢?
  • 下肢深靜脈血栓要警惕,出現這5個症狀,馬上看醫生
    下肢深靜脈血栓是常見病,嚴重損害人們的健康,若沒有得到有效治療,往往帶來嚴重的併發症如肺栓塞、出血和血栓形成後綜合症。特別是長時間坐著的人,更應該重視提前了解下肢深靜脈血栓症狀,一旦發現異常及時治療。
  • 七旬老人突發偏癱以為是腦出血,實為下肢深靜脈血栓「搗鬼」
    七旬老人突發偏癱以為是腦出血,實為下肢深靜脈血栓「搗鬼」 劉璇 崔毅/武漢晚報 2018-12-04 13:32
  • 小腿酸、脹、腫、痛難緩解,警惕血栓,久坐、久站者更容易得
    俗話說「人吃五穀雜糧,哪有不生病的」,平時生活中有個頭疼腦熱、腰酸腿疼的小毛病,人們往往也不會太在意,找點家中常備藥吃下去,或者讓自己家人隨便按摩一下也就好了。不過最近門診的一位病人,讓我意識到對於一些表面上看並不嚴重、實際卻可能造成嚴重後果的病症,也很有必要給大家科普一下。
  • 崑山援貴醫生完成碧江中醫院首例下肢靜脈曲張手術
    健康報訊(通訊員吳詩城記者程守勤)「醫生,我這腿上是長腫瘤了嗎?」魯進(化名)一邊焦急的說著,一邊指著下肢膝內側隆起的腫塊處。「你這是下肢靜脈曲張伴發淺靜脈炎,不是腫瘤。」來自江蘇省崑山市援貴州省銅仁市碧江區中醫醫院的醫療專家王豔醫生在詳細的診查後對魯進說道,「只有及時進行手術治療,就能很快恢復好。」據了解,單純性下肢靜脈曲張是指下肢局部淺靜脈壁擴張、膨出和迂曲,俗語稱「青筋凸起」。平時有腿部酸脹不適、沉重乏力,久站後症狀明顯,甚至可伴有水腫,休息後稍減輕。
  • 孕期「腫」很大?關於孕期水腫的常見問題
    水腫原因有兩種,一種是體內水分過量導致腎臟來不及排出水分;一種是水分不在腎臟可以排出的地方,比如跑到血管外沉積在組織中,腎臟無法過濾到組織中的水分,組織就會腫起來。懷孕時血液回流差,血管中的水就會往外擠壓到組織中,通常會導致下肢水腫。如果不僅是下肢水腫,臉和手都腫起來就要馬上看醫師。因為孕期壓迫導致的水腫通常只會出現在下半身,若連臉和手都腫起來,就可能是懷孕以外的因素造成水腫。
  • 你「腫」了麼?從6種腫捕捉疾病蛛絲馬跡
    你「腫」了麼?從6種腫捕捉疾病蛛絲馬跡 原標題:   如果一覺醒來,發現自己胖了一圈,你會怎麼辦?  這個「恐怖故事」中,很多人會發現,雖然人「腫起來了」,但體重沒有明顯增加,而且腫的是局部位置,這種「虛胖」很可能就是水腫。
  • 氣壓治療—向下肢深靜脈血栓說拜拜
    很多因偏癱、骨折等疾病,不能下床活動而長期臥床的病人,腿部就會出現酸麻脹痛等症狀,醫生會告訴你,長久如此下去,會導致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形成,嚴重時甚至危及生命。所以應給予足夠的重視及幹預。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成為臨床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而氣壓治療也是目前臨床應用最廣泛、最有效的預防手段。
  • 下肢靜脈血栓不及時治療,會導致肺栓塞,診治手段需了解
    導語:下肢靜脈血栓是一種常見的周圍血管疾病。醫學界認為,下肢靜脈血栓也是導致肺栓塞的主要因素,因為這種疾病一旦形成就可能會不斷地朝著心臟蔓延,甚至可能會造成靜脈堵塞,可能就會引起腎功能衰竭,最終也會危害到生命的健康。
  • 「躺床上5天,我差點沒了命」|血栓|肺栓塞|血管|下肢靜脈血栓_網易...
    可久坐久臥帶來的健康損害,真的被大大低估了。1久臥久坐當心猝死下肢靜脈血栓,原本是由各種原因,尤其是骨折導致的臥床引起的,並不會給常人帶來困擾。可由於長期臥床,血液流速慢,處於高凝狀態,腿部血液開始淤積,血栓也逐漸形成。
  • 老年人的骨折是人生最後一次骨折?|手術治療|下肢|腦血管|髖部|...
    很多朋友可能有這樣的經歷,家裡老人明明身體很好,怎麼一摔就不行了,老年人咋這麼摔不得?摔跤對於年輕人來說沒什麼,但對於老年人來說,骨折很可怕,一旦發生可能就意味著死亡,尤其是老年人發生股骨頸骨折,死亡率高達50%。所以有句話說,老年人的骨折是「人生中的最後一次骨折」。近日,羅湖醫院集團羅湖中醫院老年骨科副主任鄧邦瑾做客《健康深圳大講堂》,介紹了老年人骨折的相關知識。
  • 久坐久站、高跟鞋 誰是下肢靜脈曲張的「罪魁禍首」?
    經醫生檢查確診為下肢靜脈曲張,如果不及時治療,很可能形成靜脈炎、靜脈血栓,甚至皮膚潰爛等。北京大學第三醫院介入血管外科主任醫師王昌明介紹,下肢靜脈曲張是靜脈系統中比較常見的疾病之一,是指下肢淺靜脈的擴張、迂曲,通常呈藍色或紫色突出於皮膚表面,這種異常現象通常因靜脈瓣膜功能異常導致的淺靜脈跨壁壓升高所致。「下肢靜脈曲張好發於外科醫生、教師、售貨員、理髮師等久坐、久站人群。
  • 血管堵的人,下肢腫脹,但身體「血栓」位置不同,症也不同,快學學
    1.血栓可以發生在人體的許多部位,如果發生在大腦堵塞大腦重要的血管,一方面如果堵塞面積比較大,而且影響到了許多重要的功能,這時候就非常容易造成猝死。還有一部分血栓比較小,這時候如果阻塞到大腦中一些不重要的血管,就會造成小面積的腦梗塞。許多人都會出現頭暈頭痛的情況,甚至可能會造成老年痴呆。
  • 下肢水腫,誤診率很高
    「我的腿原來腫得跟個小冬瓜一樣粗,現在你看,正常得很。」說著,鄧堯民跳下床,圍著病床走了幾個來回。  「我來醫院的時候都走不成,這病真不少讓我求診,剛開始有醫生說腿腫是腰引起的,後來又說是腎引起的,找到何立剛主任,才最終確診是血管的問題。」鄧堯民說,看病這幾年,親戚朋友都知道他得了「疑難雜症」,他自己也一度有輕生的念頭。
  • 下肢水腫原因多樣需警惕
    其實在臨床上,大部分高血壓都會合併各種類型的心臟病,同時,心臟病的不同階段也可能伴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壓。高血壓長期控制不佳者,可引起心臟結構和功能的改變,稱為高血壓性心臟病。有研究顯示,70%的心力衰竭由高血壓所致,同時可能出現與之相關的冠心病、心房顫動等心臟合併症。在早期,患者容易出現勞力性呼吸困難,如在上樓、負重、買菜時,甚至在看孩子時也會出現。
  • 玩手機小心「電子血栓」 下肢腫脹警惕靜脈血栓
    原標題:玩手機小心「電子血栓」 下肢腫脹警惕靜脈血栓 近年來,靜脈栓塞患者中不乏年輕人。下肢深靜脈血栓多見於老年人,在青年人群中極少見。有專家表示,近些年來一些患者是狂熱的網路遊戲愛好者,長期沉迷於網路遊戲,經常通宵打遊戲,長期沉迷於電子遊戲而導致的血栓被稱為「電子血栓」病,這種疾病已成為潛伏在年輕人身邊的「隱形殺手」。
  • 骨科急診常見骨折處理——下肢篇
    手術治療的指徵:· 因軟組織嵌人無法手法復位者;· 可能造成距骨移位或踝穴增寬的不穩定型骨折;· 遠端脛腓關節分離;· 開放骨折;· 超過關節面25%、關節面移位超過2mm的後踝骨折。· 垂直壓縮型骨折;手術目的:· 首要目的是踝關節面的解剖復位;· 恢復下肢正常的對位、對線關係;· 恢復踝關節負重、旋轉、內外翻等功能;· 恢復正常的行走步態。脛骨幹骨折脛骨幹骨折是最常見的長骨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