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疑者 | 錢利(完形教育資深導師)
學員提問:
爸爸同兒子的關係不是很好,不想給兒子報班,覺得一切都是浪費。打籃球都是兒子自己要求去的,可是孩子的堅持力太差,遇到困難馬上停止不幹了。
我自己的脾氣是沒以前焦慮了,可事情天天發生變化,我沒法承受孩子和老公的脾氣,變得很討好。我的困惑是怎麼接住別人的情緒?
導師答疑:
家庭關係裡面,不僅僅是孩子和愛人之間的關係,如果你和愛人之間的親密關係是緊張的,那可能親子關係也好不到哪裡去。
你想要能夠接得住孩子和老公的情緒,你首先要能夠接住自己的情緒。
我們常常想知道如何與別人溝通,其實,你現在最欠缺的是自己和自己的溝通。
比如說,看著先生和孩子的衝突,你的內心感到無能為力、煩躁;看著孩子沒有如你所願時,你的內心感到嫌棄。當這些情緒起來的時候,你如何做?
首先,是對自己的情緒負責。
絕大多數的家庭,當我們對自己的情緒沒有察覺,對對方的情緒當然也沒有察覺。很多不會溝通的家庭,基本上沒有溝通。要麼溝而不通;要麼一溝全掉在情緒陷阱裡。你首先得從自己的情緒陷阱裡爬出來,才能看得到更廣闊的天地,看得到更多的東西和真相。同時,你也才可以有一份慈悲心去接住別人的情緒。
所以,第一個對自己的情緒要有察覺。我們常說的需要去做察覺的1、2、2.5核對、3、3.5自我負責。在察覺的過程中,常常要去做這個實況的轉播。
當你可以為自己的情緒負責了,反過來你就能夠接得住對方的情緒,第一個要提升的就是承受力。
當情緒來臨的時候,如何用痛與苦的分離?當然,當做到了這些以後,你仍然要去看,他的情緒來臨的時候,如何感受四個感受,如何連結。
我們在初級班練習了四個基本功:感受自己;感受對方;感受對方帶給你的感受;感受你帶給對方的感受。
我們這些情緒和感受是在疊加的。一不小心,你不僅沒有接觸對方的情緒,很有可能你的情緒又返回去,然後他的情緒更大,生生不息,這是很多家庭在做情緒的疊加。
如何做到不將自己的情緒和感受疊加?
你先接住自己的情緒,用接住自己情緒的方式,去真正和他的情緒相處。
以前我的脾氣很暴躁,根本不用說接愛人的情緒。但是現在,我能夠做到非常平和的與自己的情緒相處。
第一個階段,當情緒來臨時,我可以掉進去後馬上察覺到出來;慢慢的,可能情緒來臨之前,可以先知先覺不掉進去了;最後,我真的能夠平靜的對自己的情緒負責。
當我的先生還有情緒並且排山倒海來的時候,我的內在就不會被勾起。所以不存在接不接得住,我會很平靜的看著他,然後我也不斷開連接。當他表達完了以後,甚至很多時候不用接,我只是平靜而柔軟的,拉他的手或者把一隻手放在他的肩膀,有幾次我只是問了問他,老公怎麼啦?當我平靜地關心到他的時候,他自己的情緒就已經平靜下來了。
說到底,如何接住別人的情緒,其實就是你和你自己情緒的相處。
如何控制情緒?如何做情緒的主人?
這些是我們需要不斷成長的
作為父母言傳身教,我們的言行更加重要
如果你經常覺得控制不住的焦慮和急躁
那麼就從這堂課開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