撇的寫法:神秘「揭筆」如何讓線條產生變化?

2020-12-14 南宗老伍

總第1105期;歡迎關注。

經典重發,歡迎分享

這是目前網絡上

頗受好評的書法講座

香港「黃簡藝術工作室」出品──

書法初級課程「筆法」

課件認為,書法的三大要素,就是筆法、筆勢和筆意。黃簡老師追根溯源,探究王羲之書法之奧秘,向現代學習者進行系統的講授。尤其適合書法愛好者自學。

第二十七集|撇的寫法

撇的起筆?

撇的運筆?

撇的收筆?

|筆記|

1.撇的中線

橫豎怎樣寫,我已經講過了。今天開始講撇捺。

第一,撇的中線。

1.1什麼是撇

橫豎是平和直兩個方向的線條,撇捺是斜線。一撇是從3號位寫到7號位。凡是這一方向的行筆,結果都是撇,這個方向特別容易引起偏鋒。為什麼呢?

因為大多數人是右手執筆。手腕不夠左,走7號位就會偏鋒。7號位中鋒行筆,手腕要特別偏左才可以。這大幅度的反手,姿勢不大舒服。因為不舒服,所以就會本能地縮短反手的距離,先寫一段右,慢慢回到左。這樣一來,撇就包括兩個動作,先右後左,成為一根曲線。於是,撇就有兩種了。

兩種撇,都是從3號位開始寫向7號位。一種是直的,行筆的時候手腕向左,一左到底。只有一個動作,書法中稱之為啄。另一種是曲的,行筆中要扭動手腕一次,先右後左,兩個動作,這一種撇書法中稱之為掠。

1.2掠

大多數的人,心中的一撇,都是掠,就是曲線。因為掠有兩個動作,所以通常都比較長,有些人稱它為長撇。不過,長撇不是書法的專用名稱。

這是王羲之《蘭亭序》中的「天」字,你看這一掠,猶如彎月,弧度很漂亮。要注意,我現在講撇的中線,只是行筆部分。它還有一個起筆,一個收筆,這等下再講。

這是《蘭亭序》「大」字,掠筆和剛才一樣。是換手腕寫出來的弧線。此外,另有一個明顯的起筆,一個鋒利的收筆。

1.3啄

啄的用處也很多,有些人把它叫做短撇、平撇。我建議大家用書法術語,啄。

這是王羲之《蘭亭序》的「永」字,右上角那一筆就是啄。

王羲之《喪亂貼》「之」的啄,跟剛才那個「永」字的啄,是同一個類型。

有時候,一啄很細很瘦,但粗細並不影響它的歸類。

這是《陰符經》的「之」字,這一啄是用一分筆寫的。

文徵明寫的「公」字,啄筆很挺拔,

「蟠」,蟲字古寫起手有一啄。

「丘」字,起手第一筆,也是啄。行筆中間沒有換手腕。

2.撇的起筆

第二,講講撇的起筆。前面講橫豎的時候,我已經把主要起筆歸納為五種:露鋒一面鋒起筆、露鋒兩面換起筆、露鋒三面換起筆、藏鋒一圈起筆、藏鋒兩圈起筆。

2.1一面鋒起筆

一面鋒起筆就是看得見一個尖,起筆中線和行筆中線之間無須扭手腕。這是最簡單的起筆。

王羲之偶然也有一面鋒起筆,這是王羲之《蘭亭序》中的「能」字,起手一撇就是用一面鋒的。

這個「外」字第一撇也是一面鋒。

2.2兩面換起筆

兩面鋒起筆,起筆和行筆所用的側面不同。要扭動一次手腕來調整中軸。兩面鋒起筆,可以從左起,也可以從右起,它會影響到行筆時手腕在左還是在右。

右起筆,行筆手腕在左,近於寫一豎。左起筆,行筆手腕在右,近於寫英文的S。

這一撇是兩面換,右起筆。

這也是右起筆的兩面換。

2.3露鋒三面換起筆,有豎起筆和橫起筆之分。

橫起筆的頭,有點像一個天鵝的樣子。王羲之作品中經常有這樣的起筆。

這個「今」字,是三面換豎起筆。

這個「謝」字,是三面換橫起筆。你看是不是有點像天鵝頭的影子?

我們臨貼的時候,要看清楚他是用什麼方法起筆的。

這個《蘭亭序》中的「九」字。一撇,這不是兩面換,是三面換,是天鵝頭。

「隨」字中間這一撇的起筆,也是三面換天鵝頭。

2.4藏鋒起筆

藏鋒起筆,前面講過了,是反向起筆,繞一圈把尖鋒痕跡抹掉。轉圈順時針,反時針都可以。

王羲之《蘭亭序》中的「故」字這一撇,就是藏鋒起筆。

2.5藏鋒兩圈起筆

其實是用了四個面。這裡是右左上下,寫了兩個圈。

你看這個王羲之《蘭亭序》「和」字,起手第一筆,究竟是一撇還是一橫?這短短的一橫,其實是一個放大的起筆。也就是右左上下兩圈起筆法。

這是智永寫的「秋」字,第一撇兩圈起,他稍微露了一點尖鋒。像這樣的形狀,我建議都歸入蠶頭。

3.撇的收筆

第三,撇的收筆。我們已經知道,線條的尾巴通常有三種:斷尾,是用挫筆的結果,圓尾可以用頓筆寫出來,還有一種尖尾,把尖鋒拉到線條的最後。這個動作叫什麼呢?這是揭筆。

你看,智永這一撇是斷尾,用挫筆寫的。《真草千字文》「磐」。

這是圓尾,可以用頓筆寫出來。王羲之《喪亂貼》

這是尖尾,但有點問題,你看這個「矣」字的一撇。尾巴雖然是尖的,但是筆鋒有點散了。王羲之《蘭亭序》。

這個「左」字的一撇,尾巴也是這樣。

在行草書中,為了提高速度,有時候用側鋒直接拖出這個尾巴。這是側鋒寫的,不是尖鋒寫的。

我們知道,行筆時因為中軸彎曲,尖鋒總是落在後面。當寫到一根線尾巴的時候,整個筆鋒往上而離開紙面。結果收尾實際上是側鋒滑過。尖鋒沒有寫到尾部,造成尾巴鬆散。

如果要用尖鋒寫出尾部,就要用到揭筆這個動作了。

《玉堂禁經》說:「九曰揭筆,側鋒平發。『人』、『天』腳是也,如鳥爪形。」也是三句話,我來給大家解釋。

第一句話:「九曰揭筆」。這裡講到的「揭」,是指揭腕。古代書法論著中經常提到「揭」,都是指手腕動作。

《玉堂禁經》有六次提到「揭」。在:「結裹法」這一章中,又講了「揭腕」這個術語的意思:「夫言左右揭腕之勢者,「令」、「人」、「入」等字是也。

跟「九用"比較,都是指寫撇捺的收筆動作。而且有「左揭腕」和「右揭腕」之分。再舉個例子,傳為元人所著《書法三昧》這樣說:「左為左揭腕,右為右揭腕,皆不可無力。」

所謂左右揭腕,講得淺白點,就是翻手掌。左揭腕就是掌心向左,右揭腕就是掌心向右。

第二句話定義:「側鋒平發」。請大家注意,這裡「側鋒」和「平發」是兩個動作,不是「以側鋒平發」,這樣變成只有一個動作了。唐人講的「側鋒」,是把筆鋒傾側過來,這個「側」是動詞,傾側筆鋒就是扭動手腕。這樣一來,就改變了原來的中線,你看行筆時筆心是彎曲的,6號側面在紙上,如果這樣結束,就是斷筆。當你傾側筆鋒,將筆心扭向新的9號方向,這一下原來的6號側面就離開了紙面,斷筆不會出現了。然後你把尖鋒沿著新的9號方向中線拉到尾,「平發」收筆,這樣線條尾巴就會十分尖利。

第三句話舉例:「人」、「天」腳是也,如鳥爪形。

「人」、「天」兩個字的腳,就是撇和捺的腳。「鳥爪形」,形容尖利。

智永《真草千字文》中有一個「菜」字,很多人不理解這最後兩筆撇捺的寫法。以前是看不清楚,現在放大了也不容易理解。這兩筆就是用揭筆寫的,只不過寫得明顯了一點。但給我們看清楚了他手腕的搖動的方向。

王羲之《蘭亭序》中,寫尖尾時有時用側鋒,有時用尖鋒。這個「不」字的一撇,就是尖鋒尾巴。

這是《蘭亭序》中的「今」字,看清楚了,這一撇行筆是7號位,收筆是4號位。他是換了方向的,而且是尖鋒到尾。這就是用了揭筆的結果。

王羲之《得示貼》的「故」字有一個短撇,看有點像一豎,問題是為什麼尾巴左邊似乎缺了一塊?其實就是揭筆時,筆鋒向右傾側的結果。

揭筆也可以用在其他地方,如橫的收筆。如果你想收出一個尖利的尾巴,就可以用揭筆這個技法。

兩面鋒:尖鋒到尾。

上一堂課講到智永《真草千字文》這個「位」字,收9號位,一豎補了一個尖尾巴,所謂尖鋒到尾,其實就是揭筆收尾。

今天,講了揭筆,「九用」還剩兩個。已經講過的這七個用法,希望大家多加練習。

撇的起筆,跟一豎是差不多的。一面鋒起筆。兩面換起筆,三面換豎起筆,三面換橫起筆,藏鋒倒起筆,兩圈起筆,右左前後。這樣幾(6)種。

今天另外一個練習,就是揭筆。你可以選擇簡單的兩面換起筆,拉下來,寫完的時候毛筆側,然後用尖鋒出。這樣呢,這尾巴就比較實。而你側的方向呢,是可以控制的。

比如說,兩面換拉下來,你側,然後拉,那麼這個尖到了右面。你也可以平出,兩面換拉下來,側,然後平出。那麼你可以看到,這個尖鋒的方向,都不一樣。

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做的練習。

本節要點:豎撇分兩種:啄走直線,掠走曲線。撇的起筆、行筆、收筆的各種寫法。揭筆是改變中線、尖鋒收尾的方法。

思考題:

「揭筆」和「衄鋒」都要扭動中軸,那麼這二者有什麼不同?

試寫啄或掠,分別用側鋒和尖鋒收尾,比較二者的不同。

相關焦點

  • 王羲之的《蘭亭集序》中21個「之」字的寫法,有何異同?
    但是,字固然不會完全相同,但是寫法卻會一致。比如元朝書法家趙松雪是超一流的書法家,但是他被人詬病的地方之一就是千字一面,許多是相同的字寫法一致。而王羲之的獨特之處則是每個」之「字的寫法或技巧都有差異。文忌重複。莎士比亞說,第一個說女人像花的是天才,第二個這樣說的是庸才,第三個說的是蠢才,書法創作也是如此。
  • 橫、豎、撇、捺的寫法
    一、橫的寫法橫有長橫和短橫兩種,短橫又包括左尖橫和右尖橫。寫橫的時候要從左下方向右上方略帶傾斜度。寫長橫和左尖橫要由輕入筆,兩橫的起筆可微頓或不頓。二、豎的寫法豎有垂露豎、懸針豎和短豎三種。垂露豎起筆要輕頓,然後由輕入重寫到最後。整體看上去,垂露豎向右是略帶彎曲度的。懸針豎起筆有頓筆,收筆處要出尖兒,但整個豎畫的運筆速度不宜太快,否則容易導致筆畫發"飄"。
  • 五種楷書撇的寫法,簡簡單單的認識和分辨,三分鐘區分撇的寫法
    楷書中的撇,應用起來比較多也比較廣,那麼撇的分類有時候分類有多有少,今天我們看到一個分類比較詳細的撇的寫法,他把撇大概歸類成了五種,長撇,中撇,短撇,豎撇,尖頭撇,今天我們把這五種給大家分享出來。長撇的筆畫寫法示例及運筆圖長撇在具體楷書中的應用2.然後來看一下中撇的寫法中撇對應的一般是和捺畫對稱使用,也就是我們平常寫撇捺的時候,撇稱為中撇,這樣的字一般比如 水,人,俗,等字 中撇起筆時候,和長撇筆法一樣,然後向左下方行筆,角度大約45
  • 點畫之間如何呼應形成筆勢?
    第三十集|點畫的連接橫豎撇捺如何連接?橫豎是平直兩個方向的線條,但你也不能真的寫得又平又直。你看這個三字最後一橫,其實就是畫波勢。秘訣就是要動手腕。「工」字,中間一豎改成了斜線撇。避免橫豎平直的線條太多,這種手法可以留心。
  • 如何靈活書寫筆畫線條,是書法藝術的精髓所在
    這種線條不是我們狹義上說的線條,而是廣義上說的線條,這種線條有的頭大尾小(如撇畫),有的頭小尾大(如捺畫、長點、隸書的波橫)。進入行書和行草書階段,隨著筆畫的延長,書法的藝術表現力也更加豐富多彩,有些筆畫開始連接起來寫,線條的表現力得以充分發揮,狂草書體更是把線條的藝術表現手法推向了極至。
  • 短平撇豎彎撇及斜撇平撇的正確的寫法,五分鐘學會,就是這麼簡單
    昨天說的我們說了撇的和捺的錯誤的寫法。因為時間原因沒有講解關於正確的寫法,今天我們繼續著重講點關於撇和捺的各自兩種正確的寫法。首先我們講短平撇:我們寫撇的時候,需要注意兩個點:一個是角度問題,一個是轉筆變大。平撇因為角度特殊,形成平撇角度取決運筆的方向,所以起筆後向左平緩很重要,而不是斜下運筆。轉筆,也就是起筆轉筆管,筆鋒,從左邊到右邊,整體要平,但是一定不要絕對平。
  • 鋼筆行書基本筆畫的寫法!(下)
    (六)挑1、短挑 是挑畫的一種,線條短小,如「地」字。短挑在行書中是承著其他點畫書寫而出,短小精銳,恰似一把短劍。寫法是落筆後略頓,隨即逐漸提筆用力挑出。2、戈勾 即戈字勾,如「戊」字。寫法是側鋒落筆,然後縱筆而下,勾時用力翻筆向上勾出。
  • 書法中的撇畫和捺畫,你知道幾種寫法?
    豎撇的寫法第二種,直撇的寫法。提筆逆入,向右頓筆,轉鋒向左下行,邊行邊提,至鋒尾逐漸轉鋒,而後回鋒收筆。其書寫特點是:逆鋒入筆,折鋒向左下行筆,提筆出鋒尖。弧撇是逆鋒入筆,向右下頓筆,然後沿半弧形向左下行筆,至末端,提筆露尖。其特點是,軌跡呈弧形,形如蒙古彎刀。例如,「夫」、「大」字的寫法。不過這與蘭葉撇寫法的入筆不一樣啊。
  • 硬筆書法 | 鋼筆行書基本筆畫的寫法!(純乾貨)
    4、合二點 是指左右兩點相呼相應,如「六」字。2、挑腳撇 是指撇畫下端挑腳向上,如「今」字。寫法與回鋒撇同,只是收筆時挑腳而出呈勾狀。一般說,回鋒撇往往是撇後寫豎,筆勢角度小,挑腳撇往往是撇後寫捺,筆勢角度大。
  • 【書法】鋼筆楷、行書28種基本筆畫寫法
    (四)撇1、回鋒撇 是指撇畫下端回鋒向上,如「化」字。寫法是落筆稍重,隨著向左下寫撇,至撇尾再回鋒向上收筆。因為撇尾回鋒收筆,並非出鋒收筆。所以撇尾不失而圓。2、挑腳撇 是指撇畫下端挑腳向上,如「今」字。寫法與回鋒撇同,只是收筆時挑腳而出呈勾狀。一般說,回鋒撇往往是撇後寫豎,筆勢角度小,挑腳撇往往是撇後寫捺,筆勢角度大。
  • 書法所用基本線條,直線五種,弧線八種,用筆搭配產生多種變化
    但它的線條好不好呢?當然不大好,粗細全一樣,又平又直,沒有變化。寫字這件事情是寫點畫,對線條沒有特別的要求。這個"永"字就不一樣了,它的線條變化豐富,姿態多樣。線條好壞,取決於用筆,但二級課程是討論筆勢,筆勢講的是筆鋒走勢,這兩個"永"字筆畫的走勢是一樣的。
  • 硬筆書法乾貨:三撇、反文旁、殳字旁的寫法
    要點:上兩撇較短,第三撇稍長,三撇等距,但形態、長短各有不同。例字:「開」字兩橫扛肩,第二橫稍長,豎撇弧度稍小,豎用垂露豎,三撇平行,末撇略長。反文旁:要點:首撇寫的稍豎一點,短橫扛肩,第二撇在短橫中間或偏左起筆,首撇與第二撇的收筆對齊,斜捺寫的長而舒展。例字:
  • 走之旁的寫法
    1 先講最後一筆捺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初學者一定不要去刻意追求捺筆畫的「一波三折」,按照捺最常規的寫法寫就可以(具體寫法參見以「人」字為初始,撇和捺的寫法 2)。走之旁的捺一般在字的最底部,所以這個捺需要寫的比較平(相同的情形是橫的書寫,在字最底部的橫是接近於水平的)。捺角則需要稍稍向上挑一些。
  • 鋼筆行書基本筆畫的寫法!(上)
    寫法是先順勢寫長點,用筆要由輕而重、由左而右,勾時再用力頓一下,然後迅速向左下勾出。帶勾點要有一定的彎勢,不能生硬僵直;線條要遭勁流利,不能軟弱遲疑。2、帶下點 是指上下兩點一筆帶下,如「淤」(於)字。寫法是落筆寫上點,用力頓一下,再提筆寫下點,最後再用力頓一下,迅速勾出。上點略側,下點稍平,上下點之間,用一細細的牽絲相連。使上下連貫、粗細分明,有形態、有動勢。
  • 硬筆行書常用字,寫法分析,舉一反三
    比較重要的一點是,這裡用的是豎撇,上半部分比較直。3、撇和捺,筆斷意連。撇捺的底部比較平齊。捺畫的捺鋒比較長。寫法延伸:二、璧1、上下兩個「口」,注意寫法上的變化,一個近楷,一個近草。寫法延伸:三、非1、「非」的筆順在行書中大體有兩種,這裡是先寫兩豎,再寫左右部分的橫畫,另一種是先豎,然後左邊三個短撇,然後右豎,最後寫右邊的三個短橫。具體可見寫法延伸中間「非」的寫法,比較典型。
  • 歷代中華文化,行書結構,點畫寫法
    「塗鴉", 有若「野狐禪」,線條或纖弱、或粗俗,看似龍飛鳳舞,實則飄浮纖弱。所以,豎畫在行書中,不僅獨立形態豐富多姿,連用起來更是變幻莫測,豎畫在行書中不僅具有楷書懸針、垂露兩種寫法,而且有長短、粗細、彎直等形態變化。一般來說,豎直單獨出現,往往作為一個字的支柱獨立於一字的中間,維持整體的穩定,如「半、華、志、帝」等字,力求做到挺披聳立,堅實穩定。
  • 乾貨:基本筆畫撇的分類和寫法(有結構、例字)
    撇的分類和寫法如下:斜撇的書寫過程:右下頓筆、稍停、左下緩送、提筆出尖要點:1、方向:右上至左下2、弧度:不可過大,也不能沒有,稍彎曲3、行筆輕快、提筆出鋒4、注意觀察撇的方向和長短並適當調節分類與區別:
  • 如何學好硬筆書法 I 第五講:楷書筆畫——各種撇
    今天我們來講講撇。撇分為斜撇、豎撇、短撇、平撇等,區別在於角度不同。寫法是略按,向左下方行筆,筆畫末端快速出鋒。值得一提的豎撇略有不同,豎撇是起筆按,再往下行筆,行筆至筆畫1/3處再有往左邊撇出的動作,而且豎撇的角度往往比較小。
  • 硬筆丨如何寫好楷書筆畫?通過撇來講幾個實用技巧
    「八法」中稱撇為「掠」,如「用篦之掠發」,既表明筆畫形態呈弧形狀,又道出運筆由粗而細、由快析慢的運動過程。撇一般分為短撇、斜撇、豎撇。01 短撇:起筆重,行筆輕,收筆尖短撇的寫法:頓筆入,朝左45°角方向均勻使用力量運筆,提出鋒。
  • 楷書中重頭豎,尖頭豎,豎彎撇三個筆畫的寫法,在楷書中如何應用
    今天分享多的是楷書中重、尖頭豎,和豎彎撇。重頭豎是和垂露豎是行筆路徑完全相同的,只不過因為重頭,也就是起筆需要重,整體的路徑是由重漸輕的一個過程,到收筆的時候輕回。尖頭豎則和重頭豎恰恰相反,起筆輕,是順鋒起筆向下輕輕運筆,在運筆過程重逐漸加重,然後回鋒重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