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女娃哭著接球似福原愛:花錢報了興趣班,娃不肯堅持了,咋辦

2020-10-04 簡小姐的育兒說說

3歲女娃成翻版福原愛,哭著精準接球走紅,萌翻網友


最近網絡上一位3歲小姑娘火了!起因是孩子在上桌球興趣班,大概是累了,被爸爸要求繼續練球。於是她一邊叉著腰仰天閉眼哭泣,一邊揮拍精準回球。


這一幕簡直是萌娃屆最高能的小可愛了。看看這萌翻了的娃:打球是本能,哭只是助興,說球技出神入化也不誇張啊!



難怪有網友回應,一秒聯想到小時候的福原愛:又愛打球又愛哭,打累了哭,打輸了也哭!


仔細看看,哭的模樣的確很像福原愛。



說到興趣班,家長肯定都有話說,畢竟現在的社會和家庭教育,哪個爸媽沒給孩子報過班呢?

我們看到的可能是別人家的孩子哭著練球又萌又勵志,但看看自己家的可能就是把老母親老父親逼得直跺腳,雞飛狗跳了!


「我被女兒氣哭了,我真覺得自己太累了,打算讓她們放棄學琴了」


前幾天一位朋友也跟我吐槽女兒興趣班的事,他給女兒報的是鋼琴,而且是雙胞胎姐妹。

想想要同時監督兩個孩子的確也是不容易。看看這位奶爸,近乎絕望的吐槽,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他的疲憊和無助:

我剛剛被我女兒氣哭了,我真的覺得自己太累了


現在小孩真的好難帶


我打算放棄讓他們彈琴了


又花錢又給自己找氣受


還要跟他們吵架

話說,我這位朋友平時也是很有耐心的奶爸,說出這番話定是給孩子逼崩潰了。



但是隨後想想,這樣的家長不止他一個,這讓我更加謹慎考慮女兒的興趣培養問題。


我們都希望孩子能夠德智體全面發展,但是不管是哪種興趣的培養說到底首先必須得是孩子的興趣,不是父母的興趣、理想、期待

作為父母,更不需要對孩子的興趣(班),報以過高的期待,持功利的目的。

否則,原本是想讓孩子多學一門技能,多接受一項藝術薰陶,最後卻容易演變成橫亙在孩子心頭的一堵牆,帶給孩子壓力。

更或者成為親子關係面前的攔路虎,天天雞飛狗跳


花了錢,娃又沒有興趣堅持上了,咋辦?


1、多觀察,多體驗,先謹慎選擇

爸爸媽媽可以多帶孩子參加各種活動,多體驗不同的事物。

小朋友的好奇心與生俱來,他們的求知慾也很強。很容易一會喜歡這個,一會又對那個感興趣。

父母可以多觀察孩子的表現,在各種生活場景中、活動中、社交中、大自然體驗中去判斷孩子的喜好、習慣、優勢。

與其總抱怨孩子「半途而廢」,不如一開始就和孩子一起找到和選擇最適合自己孩子的特長。


2、做合格的「陪跑者」

都說父母是最好的老師,好父母勝過好老師。在孩子的興趣愛好培養和堅持這件事上,一樣適用。

如果能自己下場一起學習,成為一個陪練者,讓孩子看到你的堅持和努力,是最好的。身教大於言傳、榜樣的力量不可小覷。

確實我們自己無法去躬身學習或者陪練的,當孩子遇到困難、退縮的時候也應當引導孩子如何堅持而不是傳遞負面的情緒。比如幫孩子找到一些更有趣的學習方法、或者分解學習目標,完成後給予一定的獎勵。

如果爸爸媽媽只是一味地批評、指責、施壓,只會讓孩子更加覺得沒有動力和「興趣」。



3、不要抱以過高期望,過強目的性

比如希望孩子把興趣發展成將來可謀生的技能,又或者拿自家孩子跟別人家孩子比,或者逼著孩子學,就是為了參加比賽得獎、考級作為未來上學的籌碼等等。

過於功利地去培養孩子,在教育的過程中我們或多或少都會被自己的欲望和情緒左右,最終無法讓孩子好好學習和創造

我們容易帶著自己預設的目的,看見孩子不上心不好好學了,就容易著急上火,進而又帶著情緒去逼迫孩子。


4、尊重孩子、接納孩子天性

在這件事上,應該尊重孩子自己的決定,接納孩子的天性。


1)、他可以自己選擇學什麼,報什麼樣的班

父母可以結合日常的觀察和對孩子的評估,給予一定的引導、參考意見。跟孩子討論協商,但一定不是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孩子。

2)、嘗試過各種方法,依舊沒有辦法堅持,暫時放棄也不是完全不可以

幼兒時期的孩子,最喜歡的學習方式其實是在遊戲中學習。他們的興趣不可能從一不變,可能會出現反覆。我們不如放下焦慮和擔憂,隔些時候再練習或者鼓勵他,或許孩子又會重新愛上。



都說不輔導作業,母慈子孝,一輔導作業,雞飛狗跳。給孩子報興趣班原本是件好事,但的確從選擇報班到如何陪伴孩子堅持下來,都不是一件易事。

不過養育孩子本就是考驗父母智力、體力的技術活,我們唯有不斷上下求索,不斷修煉才能更好地「輔導」孩子、引領孩子。

還是少發些脾氣,少吼些孩子,多些愛的抱抱和愛的鼓勵吧!

相關焦點

  • 花錢報了興趣班,娃不願意上咋辦?
    爸爸媽媽都想讓孩子有自己的興趣愛好,所以當孩子看到電視上有人彈鋼琴,吵著想去學鋼琴時,毫不猶豫地給他報了個鋼琴興趣班。想培養下孩子的興趣怎麼就這麼難呢?報了興趣班,大把的錢花了,孩子不願上了,肯定惱火。可是爸爸媽媽要冷靜下來想一想,孩子不願意上興趣班的原因在哪裡。我們來一一破解。興趣班的內容不是孩子的興趣所在如上文所說有可能孩子看到電視上有人彈鋼琴,就吵著想去學鋼琴,可是這可能只是他的一時興起,不是他的興趣愛好。
  • 興趣培養,考驗的是父母的堅持
    前幾天跟朋友聚會,閒聊的時候聊起孩子的興趣培養。剛好席間有兩個朋友家的孩子差不多大,都是6歲,都是女孩,而且都在學小提琴。    其中一位媽媽說,她每天都督促孩子練琴,每天2小時,時間久了,孩子哭著喊著不樂意。家長每天陪著,帶著去看演出,家裡面自己給發小紅花,實在不聽話就罰站,也打過,為了這個沒少費勁。
  • 「翻版福原愛」火了,邊哭邊揮球拍,每擊必中,網友:哭是助興?
    除了學習外,家長也會給孩子報各種類型的課外班,比如才藝類的唱歌跳舞,運動類的足球、籃球、桌球、跆拳道等。有些課外班是出於孩子的喜愛,也有的課外班是家長認為孩子應該要學,特別是對於年齡比較小的孩子,對多數事物都只有三分鐘熱度,一旦熱度過去,再堅持對孩子來說就是件很「痛苦」的事了。前幾天就看到這樣一段視頻,孩子邊哭邊打球,畫面萌翻眾人。
  • 3歲女娃哭著練桌球結果全中,讓孩子學會堅持的,從不是興趣
    問:給孩子報興趣班,一開始孩子興致高昂,沒幾節課就哭喊著不去了,這種情況要不要讓孩子堅持去上?在闡述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看一個實例:有個3歲的小女孩,一邊哭一邊上著桌球課,哭得那麼委屈,還不是地仰天怒吼;但手又堅持揮動著球拍,一次不落地擊中桌球。
  • 別盲目給孩子報興趣班,這3種「興趣班」,不僅浪費錢對娃也不利
    其中,興趣班是家長的首選,他們對興趣班抱持著不小期望,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變得能言善道,優秀出眾,然而卻忽略了娃的感受。沒想到期末考試剛結束,媽媽就已經給她安排好了興趣班。這一下,琪琪就不樂意了。因為媽媽根本沒有問她的意見,直接憑自己喜好給報了三個。看了一眼興趣班,除了畫畫和遊泳,鋼琴是她最不樂意學的,因為每天要練習兩個小時,令她難以忍受。她向媽媽抱怨,結果只得到媽媽的一句:「人家都在學,難道這個暑假你打算落後人家嗎?」
  • 4歲女娃高位截癱!這幾個培訓班,不到年齡千萬別報!
    為了逃避這一「災難」,家長們紛紛給娃報了各種興趣班,又能學東西,又能買清淨,簡直完美。小姑娘在練習下腰時摔倒,幾個小時後,原本活蹦亂跳的娃全身沒有了知覺,甚至不能呼吸。幾歲開始呢?別急,科大大今天就來給大家做一個超級實用的興趣班科普!注意注意,這不是廣告!3-6歲是語言發展的關鍵期,尤其是2~3歲的孩子,在語音辨別、語音模仿、詞彙吸收等方面,具有成人無法比擬的優勢。
  • 給娃報班,興趣班老師不會告訴你的秘密
    要不要給孩子報興趣班?報興趣班就是填鴨教育嗎?自從牛牛上幼兒園開始,我常常收到關於「興趣班」話題的留言。而且外公外婆都很支持,接送的難題也解決了,讓牛牛去上興趣班是自然而然被推進的結果。在經濟條件允許的前提下,我個人覺得給娃報興趣班很有必要。正好在這塊我有一些經驗,今天可以和大家分享。為什麼孩子有必要上興趣班?
  • 孩子對於興趣班總是三分鐘熱度,是孩子真的沒興趣,還是家長沒堅持?
    於是,就出現了當初哭著喊著要學的是她,沒幾天覺得不好玩了太難了哭著喊著不學的還是她。所以,家長幫孩子選擇興趣班時,一定要謹慎,尤其那些入門成本很高,需要勤學苦練的項目,一定要多考慮。因為堅持興趣不是一件簡單的事,當它褪去了新鮮度,要想繼續,就要承受它枯燥、無趣的一面,這對孩子來說,是有挑戰性的。這時,家長就該上場了。(悄咪咪,看你有沒有給娃拖後腿)首先,反思一下你是否就是一個做事三分鐘熱度的人,簡單說,你是否給娃做了正確的示範。
  • 你給報了幾個興趣班?5個!
    幼兒園問題塵埃落定之後,跟媽媽們的話題核心來到興趣班,要不要給小孩報興趣班、報什麼興趣班,是大家最津津樂道的話題,說實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疑惑。家長們對興趣班抱著的目的是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挖掘他的特長潛能。一百個孩子就有一百種不同,哪會有一刀切的選擇標準呢?而且也不能太依賴於興趣班。
  • 3歲萌娃邊哭邊打桌球,動作神態萌翻網友:福原愛當年也這樣
    對於孩子的教育問題,現在的家長們越來越重視,除了校內學習之外,很多家長還為孩子報名了一些課外興趣班,來為孩子培養一些課外興趣,除了陶冶孩子的身心外還可以使孩子有一技之長。3歲萌娃邊哭邊打桌球,動作神態萌翻網友:福原愛當年也這樣一個3歲萌娃邊哭邊打桌球的視頻在網友們中間傳開了,看到孩子這幅既讓人心疼又非常萌的畫面,一眾網友忍不住紛紛點讚,直呼
  • 6歲前別給孩子報這「3種興趣班」,沒啥用,還浪費錢…
    為此,越來越多的家長都傾向於讓孩子上各種興趣班或輔導班。對於孩子的興趣與天賦,很多家長都抱著「有棗沒棗,先打三竿子」的態度。只要能培養孩子的興趣,家長們也都願意義無反顧的傾盡所有。寶媽4年給娃報了14個興趣班,花費20萬凱凱媽,就是「不讓娃輸在起跑線上」的踐行者。
  • 報班記:開學季報興趣班的切磋
    娃七歲,馬上二年級,過去一年給他報了一些班,略記錄一下,跟大家一起切磋。給娃報了鋼琴班剛好趕上附近機構開業做活動,給娃報了一個鋼琴班,當時還有非洲鼓等,但孩子喜歡這個,就報了。後來發現鋼琴班不能隨便報,最好家裡有鋼琴,並且確定要長期堅持,持續地學,不然報了等於白報。
  • 李玫瑾:6歲前別給孩子報這「3種興趣班」,沒啥用,還浪費錢
    從孩子3歲半開始,凱凱媽就給孩子報了各種大大小小的興趣班,藝術類、體育類、文藝類、學科啟蒙類等一樣沒落下。如今凱凱7歲半,4年時間,凱凱上過大大小小14個興趣班,花費了20萬有餘。用凱凱媽的話來講:「當時覺得自己生了個聰明絕頂的孩子,樣樣都很有天賦;現在悟出來後才發現,未來絕頂是有可能的,聰明不聰明,就真不好說」。
  • 5歲就扎進興趣班給孩子報班家長圖什麼
    沒想到立刻引發眾多家長的共鳴,大家表示:孩子上興趣班的年齡越來越小,數量越來越多,這似乎成了一種新趨勢。在採訪中,多數媽媽表示,孩子是從5歲左右開始接觸各類興趣班的,內容有舞蹈、書法、英語、樂高、跆拳道、數學思維等。也有媽媽表示孩子在3歲左右就已經開始參加英語、口才方面的興趣班。堅持「扛住」,沒給孩子報任何興趣班的媽媽也有,不過她們表示目前仍在觀望,打算「瞅準時機」再下手。
  • 5歲娃報7個興趣班——誰在催生家長的「起跑線焦慮」
    新華社廣州12月13日電 題:5歲娃報7個興趣班——誰在催生家長的「起跑線焦慮」  新華社記者 鄭天虹、肖思思、胡林果  一位在師範院校任教的媽媽告訴記者,她給5歲的兒子報了7個興趣班,包括數學、書法、美術等。作為教育工作者,她認為這都是孩子必須具備的素質。
  • 李玫瑾教授:6歲前的娃,這3種興趣班沒必要
    如何報興趣班更有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她對於家長給孩子報課外班的是事情曾經說過:興趣班不是越多越好,6歲前,尤其是這3種興趣班,真沒必要。可是對學齡前(6歲以前)的孩子來說,真的不適合上珠心算班。對幼兒園的娃來說,只會背1-100的數字或憑藉記憶記住2+4=6。這只是基於記憶,對於其中的數學邏輯和概念根本一無所知。
  • 三類興趣班建議別給娃報,坑娃還費錢,選「它」能讓娃發散思維
    執筆:王豔微編輯:王之風定稿:蘇子後在很多父母的認知裡,覺得孩子應該有一技之長才行,所以抱著「有棗沒棗,先打三竿子」的心理給娃報興趣班,然而現如今各種興趣班各地開花,很多家長都是頭腦一熱這樣即使給孩子報了興趣班,效果也並不理想,甚至一塌糊塗,還浪費了時間、金錢和精力,不僅容易,也耽誤了他們的學習。
  • 那個給娃報十幾個興趣班的媽,終於把老公逼到了大街上
    給孩子報興趣班,好像已經成了風氣,誰家不報個興趣班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二十年前的風氣是誰報班誰傻瓜,現在是誰不報班誰傻瓜。這不,當報班這事達到了極致時,終於有位爸爸走了極端。微博有網友上傳了一段視頻,有個爸爸站在大街上哭訴,說老婆給一年級的孩子報了十幾個興趣班,一家人連在一起吃個飯的時間都沒有。自己晚上想看個電視,老婆不允許,讓他出去看。
  • 孩子興趣班如何選?總三分鐘熱度該咋辦?一網打盡興趣班的那點事
    01「三分鐘熱度」的孩子,傷不起技多不壓身,看著別的媽媽都在瘋狂雞娃,我也決定要加入雞娃的行列,給孩子報興趣班去。本來想讓孩子學跳舞的,小男孩跳跳街舞,既能鍛鍊身體,也多了一個耍帥(脫單)的技能……可孩子去了幾節課後就不願去了,當初辦卡的時候舞蹈機構就說只能換班級和舞種,不予退費,想著報興趣班沒徵求孩子意見,孩子也不願意去了,所以一咬牙就割肉放棄了。有這個前車之鑑,再報興趣班時我就徵求了孩子意見,希望他能堅持學下去(主要是錢包受不了)。
  • 中年媽媽熱衷給娃報興趣班,爸爸帶娃旅行代替上幼兒園,誰對?
    現在,無論城市和鄉村,給娃報興趣班成為很多家庭的標配,主導這件事的始作俑者往往是人到中年的媽媽。「媽到中年,為啥熱衷給娃報興趣班?」,小區育兒群裡小聚媽發出了這樣的疑問。欣欣媽回覆:「還不是想給自己留點自由時間,今天寶爸送孩子去興趣班,可以多培養孩子和寶爸在一起的時間,不然老是粘著媽,時間應該是娃和家人共有。」